《红楼之我是薛蟠 完BL》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之我是薛蟠 完BL-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薛夫人也劝了,方停了酒,吃了些汤水饭菜的才罢。
  薛蟠听了薛父的话,体会到薛父心中的遗憾。在文人鼎盛的世代,读书人总是在社会上高人一等的,企不是有规定,通过院试的童生都被称为“生员”,俗称“秀才”,算是有了“功名”,进入士大夫阶层;有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就可见一斑了。
  看着席上微有醉意的父亲,温柔的夹菜的母亲,坐在位子上安静地吃着奶娘喂菜的宝钗,无论是为了完成薛父的理想,还是为了薛家,为了以后薛蟠的计划,薛蟠都会努力去考,并且一定会夺得进士之名,薛蟠心里默默地下了决心。
  

    过年(三)

  除夕刚过,薛老爷及夫人就天天忙着请人吃年酒,府上厅内和院内皆是戏酒,亲友络绎不绝,一连忙了七八天方才完了自不提。
  只说初一初二,薛蟠随着父母去到各长辈府中拜年,薛家是金陵城中的大族,房头又多,忙活了两日才歇了,初三,一大早,薛蟠由昭雪、倩雪并二等丫头书香、茶香、墨香伺候了洗漱穿戴,吃罢了早饭,回禀了父母,便出了内门,带着富顺等一众小厮到了张先生、海师傅处拜年。
  自半年前张先生留下来,成了他的“授业恩师”后,便从没有提起过回家,如今过年也是在薛府中度过,虽一切待遇都是最好的,但毕竟生在异乡,身边也只带了一小厮伺候,难免孤寂,薛家也调了两个丫头过去伺候起居,但毕竟不同,特别是春节这样合家团圆的日子,这思乡之情就更甚了。
  薛蟠并不十分了解张先生的过去,只是从平时的言谈中知道他曾任过官职,因家中子死母丧,悲痛万分,才来到了这里,别的一概不知道,但从这些日子的相处中,薛蟠却可以感觉到张先生对他的爱护和谆谆教导,似是把全部的热情,期盼和爱子的心都给了他一般,而薛蟠对张先生自与海师傅不同。对海正,薛蟠是亦师亦友的,海正也是个直爽的性子,闲时闹成一团也是有的。但对张先生,是对师傅的尊敬和敬仰,亦有些对长辈的恭敬。
  调到张先生院中的其中一个丫头正从屋里出来,就见薛蟠带着一帮子小厮浩浩荡荡的来了,忙道:“大爷来了”,边打起来帘子,让薛蟠进去。屏退了众小厮,方进的屋来,就见张先生穿了件半新的深青色袄子,站在书案旁,气定神闲的挥毫。薛蟠也不敢出声叨扰,只略走过去几步站定,正好可见宣纸上所写: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只见其字跃然纸上,遒劲圆润,隐有自强不息、刚正不阿之气透然而出。是啊,人生在世,或庸碌碌一生无为,或钻营功业虚名,或为国为民奔走四方,或为养家糊口任劳任怨,或斗鸡走马潇洒坦荡,太多的可能。但只自身立身方正,自强不息,又何管他人诽谤。得即高歌失即羞,唯心怀坦荡,认真做人而已。
  薛蟠似有感悟,呆立当场,亦没察觉张先生早已放下了笔。张先生见他兀自想着心事,似有所感,也不打扰,自倒了杯茶喝着,含笑看着他。一时间,房中安静异常,唯有院中小厮扫雪的声音隐约透了进来。
  待回过神来,薛蟠方记起此刻是在先生的房中,转头,正看到先生含笑的双眸,脸上不由地一红。忙一礼,道“请先生赎罪,学生刚见先生所书,似有所感,一时失了神,怠慢了先生。”
  张先生摆了摆手,含笑道:“蟠儿能从我所书中有所感悟,可见你资质极好,为师亦为你高兴。我见你气质有所变化,忧郁之气大减,想来是你相通了些什么。”
  “学生心中却有些许烦恼,今日得见先生墨宝,又被其意所感,倒是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学生自幼顽劣异常,斗鸡走马,本是一个纨绔子弟,别人诽谤亦不在意,常日里还洋洋自得,虽现在能蒙先生不弃,收在门下,舔为弟子,亦知道了些许道理,方知以前其身不正,其理不明,愧对父母亲人的教诲,亦是羞愧万分。”顿了顿,说道“每每想到此处,总羞于见人,觉得人人都是用以往眼光看待与我,不过是金陵城中一‘呆霸王’而已。今见了先生的妙句,方知以前自己所思所想都太过狭隘了,人生一场,只坦荡荡存世,认真做人而已。”
  其实薛蟠还有一点没说,就是他是来自未来的一缕幽魂,虽不是原来的薛蟠,也很讨厌别人把薛蟠做的蠢事往他身上套,毕竟在现代他也不过是个未进入社会的年轻人而已,很多事情看不开也很正常。这是他自己的秘密,并且薛蟠一辈子也不会把他来自现代这件事说出来。不过想来就算说了,人们也会以为他脑子出了问题,或被邪魅附了体。
  说来可笑,刚穿越而来的时候,薛蟠都不喜欢有人在旁陪睡,自己也一向睡的很浅,因为怕自己一不小心,在睡梦里说了些不该说的话,被人听了,可了不得。
  见薛蟠如此说来,张先生也想起,自己刚开始也是因为听了些他的谣传,才定了一月之约的规定。现见薛蟠解开心结,很是欣慰,道“蟠儿这话说的好,唯认真做人。世上能明白这个道理的又有多少,既是知道,能做到的又能有多少。你如此小的年纪,便以明白此等道理,吾亦欣慰。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做人做事,亦不是那么容易的,蟠儿以后要多加体悟才好。”
  薛蟠忙点头应了。
  想起今天来的目的,薛蟠说道:“今天学生来此,是给先生拜年。因学生之故,先生才逗留至此,背井离乡,在这佳节亦不能和亲人团聚,学生深敢愧疚。现请先生受学生一拜,祝先生新春快乐吉祥,”说完,撩了袍角,跪了下来,恭敬的磕了头。
  见薛蟠如此,张先生亦是感动,忙扶起了他,说道“你我师徒一场俱是缘分,得你为佳徒,也是我的造化。早年我恃才傲物,又有兄长长辈帮衬,总有点天不怕地不怕的,和你到有点相像,后经历了官场的沉浮,又丧子丧母,心才灰了。现有你在身旁,倒是解了我不少思子之痛。”想起早丧的儿子,亦不免流露出悲伤来。儿子小时也是如薛蟠一般调皮,后打了骂了也不见好的,可总是自己唯一的子嗣,总不免多疼些,哪知道这么早就离他而去。
  见先生脸上有悲伤之色,薛蟠忙说道“学生自不会让先生失望”。
  又和先生讨论了些功课云云,薛蟠自出了张先生处,往海正处去了。
  海正倒是一身无牵挂,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在这府里也是如鱼得水,很是自在。闲时,骑马,练武,后和朋友切磋一番。过年里,也是和他交好的朋友喝酒,听书。
  海正和张先生的住处倒不远,没过多久,薛蟠就走进了海正的小院,正见门边一小丫头在晒太阳,见了薛蟠来了,忙喊道“大爷来了,海爷在院子里耍拳呢”,引了薛蟠过去不提。
  薛蟠进了,只见海正在院中空地上,练地虎虎生风,自是威力不凡。毕竟是从战场上下来的人,这拳脚之中,总带着杀伐之气。
  薛蟠见海师傅正武地起劲,也不打扰他,自在穿堂回廊上,有太阳的地方站了观看。海正见着薛蟠站在那里,停了下来,亲热地说道“哥儿怎么来了,这大年下的,府里亦是热闹,哥儿不去陪客,到这来干什么。”
  笑着看海正拿过丫鬟递过的毛巾擦了,说道“大年下的,当然来跟师傅拜年来了,师傅有没有准备红包。”
  薛蟠和海正说话,没有与张先生说话般,少了份拘谨,多了份自在随意。
  “我是粗人,就不要这些捞舍子规矩了,你的心意到了就好了。哥儿自个腰缠万贯,还和我要红包。”
  薛蟠也只不过和他说笑,哪能真要,便笑道,“既师傅这么说,那便罢了,徒弟在此祝师傅顺遂安康。”说罢拜了拜。虽说两人亦师亦友,但薛蟠对海正该有的尊敬还是有的。
  海正含笑受了,说道“哥儿有事自去忙吧,只平日里锻炼别松待了。”
  薛蟠点头应了,自退了出去不提。

    元宵节

  忙完了年节,转眼又是元宵,薛府又是请了戏台,并一众子侄热闹了一番。薛蟠仗着年纪小,亦陪席在母亲那里,只是开席的时候到父亲那里与众长辈见礼而已。
  在席面上,族中子弟太多,薛蟠也只认识一些而已,但其中一个倒是让薛蟠印象深刻,要问他是谁,请听我慢慢道来。
  此人姓薛,名笙,字子节。乃是薛父薛筱(想了很久名字,现决定薛蟠的父亲叫薛筱,字进余,)的堂弟,薛家另一房的皇商。不过虽是皇商,毕竟比不得薛蟠家豪富。他早年学业荒废,父亲又早亡,待接管了家业,亦只想着借采买之便周游各地,事业更是一落千丈,好在仍在户部挂着虚职,又总有些进项,才够他整日结交之用,但毕竟家底损耗严重,不复当日风光。
  这薛笙倒也是生的俊朗,人虽过了而立之年,但可能是常年在外游历的关系,神情中自有一股潇洒豪放之感,谈笑间进退有据又透着随意自在,倒也不让人生厌。
  如若只是这样,倒也引不起薛蟠的兴趣来,这便要说到他的两个儿女来。原来他的儿子名叫薛蝌,女儿叫薛宝琴。那个做《怀古绝句十首》,才思敏捷,长相绝美的女孩。而薛蝌在原著中,是个为人周正,又颇有孝心的人,又是自己的堂弟,如果相处培养的好,也不失为自己的一方助力。当然,薛蟠现在想这些未免有些早了,现在,薛蝌不过是一个刚满五岁的孩童,而薛宝琴亦不过刚满两岁而已。
  族中兄弟虽多,但从小,薛父就和薛笙交好,早年间在学堂,同行同卧,待他自不与别人同。前几年,薛笙正好都不在金陵,今方见了薛蟠,有理有节,神思沉稳,气度不凡,亦不做小儿娇态,赞道:“兄长倒是好福气,今我观蟠儿,倒是周正沉稳,比旁的都要好。”
  听自己交好的堂弟称赞,心里亦是欢喜,但面上却不显,只道“子节休被他骗了去,这城里哪个不知道他‘呆霸王’的名号,只前次受了伤,躺了许久方才好,知道怕了才有所收敛罢了。你今天夸了他,以后还不知道要生出多少事故来。”
  和薛父做了这么多年的兄弟,哪会不知道薛父言语中的意思,倒也不以为意,“兄长过谦了,我看蟠儿到是好的。”顿了顿,转头问薛蟠道:“细细算来,蟠儿今也七岁了,读了什么书?”
  薛蟠恭敬的回答道:“回叔叔的话,蒙先生不弃,现不过学了些词句,些许认得几个字。”
  薛笙听此,倒问薛父道:“兄长请的先生是什么来历?”
  谈到张先生,薛父亦是恭敬,道“曾在京畿任过官职,姓张,名笃庆,字历友,辞赋文章是极出色的,能请到他,亦是蟠儿的造化。”
  薛笙隐约似听过张笃庆的名字,但实在记不清了,毕竟走南闯北的,认识的人也多,倒也不在意,“即如此,蟠儿倒是好造化,以后前途不可限量。如此人物,兄长必要给我引见才好。”
  这堂弟喜欢结交人物,薛父亦也是知道的,只是想到张笃庆曾说过不喜人打扰,前次引见也被他拒绝,便摇头道“这张先生实喜欢清净,只蟠儿合了他的意,才免为收做弟子,旁的一概是不见的。”
  见兄长亦是如此说,想是真的不行,到也不计较。薛笙倒是想起了另一件事来,“前次我得了梅浮若(浮若是表字,古人亲近之人,方用表字换之)梅翰林的邀约,到他家饮宴。兄长知道,我这些结交的好友里,只他最合我的意,在席上见着了他家的小公子,年方六岁,生的也是极好的,性情也好,和我们宝琴倒是相配,我一问,才知还没有定亲,高兴之余,我们便定了这儿女亲家,只待宝琴大了,方成就这秦晋之好,岂不也是一庄美事。”说道此,薛笙亦得意非常。
  薛父听是梅翰林家,亦是高兴,出生门第自不必说,想这梅翰林人品相貌,想来小公子也不会差,宝琴也是长的惹人怜爱,可见长大后的出色美丽,自是要好良人相配。
  “那真是恭喜子节了,宝琴和梅公子以后倒也是一段佳话。”
  薛蟠在旁听的却不以为然,在红楼研究中,薛宝琴到底有没有嫁给梅公子,一直是个争论的焦点,只一句“不在梅边在柳边”,引出了多少争论,多少事故。
  想那红楼女子,因为家族的败亡,落草为泥,哪还有大家小姐待遇,他们有得甚至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只能随波逐流,何期可悲。薛蟠感叹,不是感叹她们的悲,而是在感叹自己的妹妹,薛宝钗,亦曾是她们其中的一员。而现在薛蟠的出现,誓要改变宝钗的结局,为她选个好的归宿,让她无后顾之忧。
  从这点来看,薛宝钗是幸运的,无论是在原著中,还是在现在,她至少有母亲,有哥哥,精神上是不孤单的,甚至在伤心落泪时还可以寻求亲人的庇护和抚慰。而她的不幸亦是来自于此。原著中,正是因为她有个不成器的哥哥,所以,她不可能像林黛玉一般,活的洒脱随性,她不可能丢开自己的家族,自己的亲人,甚至要为亲人家族牺牲掉幸福。很多人讨厌宝钗的世故心机,但这是现实社会,是家庭逼迫而来的,亦是她至真至孝的表现。宝钗是自私的,原著中的她只真正关心自己的家族亲人,但对现在的薛蟠来说,他理解原著中的宝钗,世上哪有那么多为人奉献的事,人活在世上,本就是为己多些。况能照顾好自己的亲人,亦是孝道,已是不易,还能要求什么呢。
  陪在父亲身边,寒暄过后,便到了母亲那里。薛蟠一路走来,想着倒有点遗憾,没见到薛蝌此人,刚问起,亦说腊月里贪玩,着了凉,还在家里由奶娘照顾。
  过了内门,由丫头婆子引着到了母亲那边,只觉得珠光宝气映着烛火,刹是扎眼,好一会才晃过神了。
  薛蟠内里毕竟是个女性的灵魂,女子天生对珠宝就情有独钟,薛蟠虽性情清冷,对事物冷淡了些,但也不由得多看了几眼才罢。
  给母亲及各位祖母太太请了安,方挨着母亲宝钗做了,便见母亲旁边坐了一个妇人打扮的女子,长的甚是清秀,抱着一孩童在怀里,仔细看这女孩,倒是惹人喜爱,粉雕玉琢的模样,倒比宝钗还美半分。
  薛母见薛蟠看着那妇人,便笑着说道“这是你笙叔叔的媳妇,你管她叫笙大婶子便好”,又指着怀里的女孩道“这是你的妹妹,闺名宝琴”。
  原来这妇人就是薛笙的妻子刘氏,温柔娴静的,虽不是什么绝色之姿,只能说是清秀,但看着很是让人舒服,有种如沐春风之感。
  忙起身道“笙大婶子”,又互相见了礼自不必说。
  这热闹闹地,薛府上下忙完了这事,发了赏银又休息了几日,大家才缓了过来。
  转眼,新的一年开是了,而薛蟠也迎来了在这里的第二年。
  

薛蟠父亲的名字,薛筱,字进余。
薛宝琴父亲的名字,薛笙,字子节。
梅翰林,字浮若。

    海上传来的消息

  转眼间薛蟠七岁了。仔细算来,离原著中薛蟠去往贾府还有十年的时间,也就是说,离贾府等四家的败落,就十来年,时间亦不等人。但薛蟠知道饭要一口一口吃,事情要一件一件地做。
  渐渐熟悉了薛家这个大家族,才知道为什么在贾家等三家败亡的时候,薛家也这么快就穷途末路了,实在是子孙的无能所致。父亲辈就不去说他,光兄弟子侄辈的,有的年纪大了,仍不知进取,一味地得祖宗隐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