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列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列侯- 第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宣布,这批次的铜钱抽检合格了!大家辛苦了,今天下午就放假半天回去休息下,明天上午就用这个标准的钱范制作新钱,少府会进行一一验收,废话不多说,就地解散!”

    铸钱工匠们一哄而散。

    张汤招来属官用木锤把所有钱范敲碎开,再换上称过净重的箩筐把铜钱装起来过秤量重,整整20万枚五铢钱的重量叠加起来误差不足20铢,也就是说误差为五万分之一,这个误差已经达到本时代的极限,每个钱范只多出微不可查的一丝粘土,经过5万个钱范的放大堆叠起来也有不小的误差,即便让铸钱工匠们拼上二十年也不见得能造出比这精确度更高的钱范。

    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不仅是将作大匠张预安下心,就连张汤也送了口气:“误差很小,可以交差了。”

    “恭喜,咱们翻铸的钱范还是很有用的,我觉得这个铜模必须多造几个以为备用,免得时间长久铜模出现偏差影响钱范的准确性。”张预捧着一枚祖钱啧啧称奇。

    张汤回敬礼仪,感慨道:“这一路不容易啊!幸好咱们的任务终于完成了大半,剩下的收尾再也难不倒人了。”

    为了铸钱,张汤可是没少往铸币坊里跑,这项差使对他来说至关重要,他很清楚自己的恩公兼顶头上司对官吏的执行能力非常看重。

    工作任务布置下去,新钱的制作标准以及铜钱比定下来,具体如何铸钱全靠他监督着铸钱匠人们看着办,干出成绩可以一步升天超拔上去,少府里几百号官吏也没脸在背后搬弄是非,干不出成绩那只有说声抱歉,继续在符节郎的位置干下去,不但是超拔彻底泡汤,正常流程的勘磨提拔也要随之押后。(未完待续……)

第128章 五铢钱!(一更求订阅)

    PS:今天三更,第二更下午14点,求订阅,求月票!嗓子快喊哑了。

    毕竟能者多劳,可以适当的加加担子,无能者当然要靠边站。

    张汤擅长的刑狱诉讼反而很鸡肋,少府里没有他所希望的诉讼案件,小小的符节郎只是掌管天子虎符的符节令下小官,别说去管着少府的各色大官,能不被符节令管束已经是少府法外开恩,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让他近乎忘记自己曾经是个法吏,忘记曾经要当上廷尉管制天下刑狱的志向,沉浸在紧张又充实的新生活里。

    五铢钱是钱法里最紧要的部分,五铢钱的重量超标让朝廷吃亏,重量低过标准又回让百姓吃亏,为了保持朝廷的良好信用,必须把五铢钱铸的不差一丝一毫,以后百姓们可以随手拿出两枚五铢钱用天秤一过,两边相等就一定没问题,盗铸的五铢钱永远达不到他们的精细标准。

    新钱在防止盗铸仿制上下了苦功,新版五铢钱样式比起献给汉景帝时又作出改变,正面大大的“建元”二字为凸起的阳文隶书,背面是“五铢”二字也是凸起的阳文隶书,只不过前者是刘彻亲笔写的古隶,后者是曹时写的新隶,两面的阳文凸起非常平滑漂亮,字体的样式和笔法非常难模仿,五铢钱的方孔为变成八角形,外圆变成齿轮的细齿之类都是增加仿铸难度。

    将作大匠拿着祖钱连夜翻铸三百枚母钱,少府、大农令、将作大匠手下的铸币坊各分到一百枚。接着将作大匠手下的工匠们全力开工,少府的铸币工坊也全力开铸,大农令的国库铸钱坊也开始铸钱。火炉一开通红的溶液涓涓不息的流淌下去,一层一层的钱范里流满了溶液,余下的溶液尾液流入早已准备好的冷收纳槽,运回火炉里重新循环使用。

    就像高炉炼铁相同的特性,只要开工就日夜不停循环不休,一辆辆四**车满载着石炭和各类原料源源不断的送进铸钱坊,即使半夜三更也可以看到城外热火朝天的红光。为此三大府同时制定三班轮换,保证全天候都有人在铸钱坊忙碌。

    国库和内库的存钱以日眼可见的速度减少,库藏的近3000亿钱全部熔化为纯铜和各类原材料。原始的半两钱、八铢钱、四铢钱、三铢钱普遍超过65%的含铜量,略高的能达到70%多,只有名为荚钱的一铢钱含铜量低于50%,但那种钱朝廷两库也是不收的。

    熔化旧钱铸造五铢新钱只有50%的含铜量。以半两钱、八铢钱、四铢钱、三铢钱中剥离出来的纯铜。重新更换铜铅的比重制作成新五铢钱可以获利百分之三十。

    紧张的筹备了半个月,长安城内迎来新的变动。

    “新天子下诏命令天下停止私自铸钱,所有废钱依照品相价值回收,各家各户手里的铜钱拿出来瞧一瞧看一看啊!但凡是三铢钱、四铢、八铢和半两的官钱全部回收啊!”

    “朝廷出新钱出啦!大家快去兑换五铢新钱啊!5枚三铢钱兑换3枚五铢钱,5枚四铢钱兑换4枚五铢钱,5枚八铢钱兑换8枚五铢钱,5枚半两钱兑换12枚五铢钱,。少府出面担保每枚铜钱重量相同,绝对不差一丝一毫童叟无欺!”

    “荚钱不收。品相太差的伪钱不收,只收品相好的铜钱,各位叔伯姑舅千万要看清楚了,不要拿着一把荚钱去兑钱坊排队,那种钱含铜太少官府是不认的。”

    “少府开的兑钱坊就在东市正门首家,牌匾抬头是少府的名号,下面是兑钱坊三个新隶,就是《泰一经》上的新隶不要认错了,整个东市只此一家别无分号,要兑钱的尽快去啊!”

    “诸位叔伯姑舅不要急,西市也有少府开设的兑钱坊,整个长安就这两家不会有另外的分号,要排队现在还来得及,再过一会儿人太多兑换起来可句不方便了。”

    一大群半大小子在长安的大街小巷上大呼小叫四处嚷嚷,要换做寻常早就被一群巡逻的北军正卒给拿住,再不济也有内史府的差役把他们临回各家交给他们父母管教,可今天的情况有点诡异。

    路上行走的路人都愣住,老伯大叔,老头老太,大姑娘小媳妇伸长了脑袋四处打望,就想看看这帮整天惹是生非的熊孩子到底会不会被抓。

    巡逻的北军正卒对咋呼的小屁孩视若不见,还有几个骑兵停下来笑眯眯看熊孩子们眉飞色舞的叫嚷,奇怪的态度让人有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这是怎么回事?今天北军也变性子了?”

    “要不你扯嗓子乱咋呼几声试试?”

    “不不,这个我可不敢,万一被逮进中尉府少说要挨一顿鞭笞,划不来的。”

    过了好半天,行人们期待的内史府差役才姗姗来迟,内史府的差役们扛着一叠宣传纸和浆糊去各个条坊张贴布告,上面是白纸黑字写好的宣传词,右下角还有朱红色的内史府大印,布告上的内容和大街小巷里孩子们的叫嚷一字不差完全相同。

    差役嚷嚷几声,喊着同样的号子讲起新钱法的种种妙处,细微之处远比那群半大小子更为精妙,路上的行人纷纷驻足倾听,只见那些差役唾沫横飞说的是天花乱坠,几乎要把最新问世的五铢钱吹上天,再也没人对五铢钱心存疑问了。

    熊孩子们横穿过街巷边走变叫嚷,上了年纪的人看到他们就忍不住训斥,可这次那群熊孩子完全不理会长者的批评,笑嘻嘻的继续走自己的路,把不少老人给气个不轻。

    “现在的年轻娃娃真不懂事,老夫才说了几句他们就走的没影子了,要放在三十年前,我早就上去给他们一嘴巴,现在年纪大了腰腿不好,追不上那群混小子,可惜啊可惜!”六七十岁的老头捶着腰抱怨,但更多的人却没有老头的那种心思。

    驼背老伯呆愣住:“什么时候那帮小娃娃的消息比咱们还灵通了,莫非今天我出门没看黄历,老眼昏花了?”

    “大伯您可真没花眼,俺们看到的也是一样的,依我看一定是内史府找了这些小娃子在街上乱叫。”一个小媳妇用眼睛不断的扫过人群里的男孩,似乎想在队伍里寻找到她家的熊孩子。

    “这么说来,这帮娃子说的全是真的了,老朽得回去翻翻家里的钱箱,看看还有多少枚官钱可以兑出去。”

    老伯嗖的一声转身跑的比兔子还快,反应稍慢的几个顿时醒悟过来一溜烟似的直奔家里走,趁着别人都没反应过来的功夫赶快去排队,再晚个一时三刻说不定赶不上队伍的份了。

    平时踩着莲花步,说话慢声慢气的小女子,这时候也像百米健将似的冲刺起来,放眼望去大街小巷遍布着行色匆匆的路人,连平时相熟的朋友碰个面都来不及招呼,像火烧屁股似的往家里钻。

    半个时辰以后,东西两市门前排起了一条长龙,从两市延伸到大门外继续往南去,那人群简直一眼望不到头,在北军的看管下排队的市民秩序良好,漫长的等待偶尔向前挪移几步,整个过程到并不枯燥,一大群官吏左手拿着一个小巧的天秤,右手取出两枚五铢钱放上去做示范。

    “大家请看,我手里拿着的就是新五铢钱,全新款式造型别致,每一枚五铢钱重量相同,只要你拿着我手里这种天秤两边各放一枚五铢钱,得到的结果永远是平衡相等的,这就代表两枚五铢钱都是官钱,如果不平衡不相等则意味着有一枚是假钱,无论造的多像都逃不过这一关!以后大家记得小心收好几枚五铢钱,需要辨识真假钱的时候拿出来试试保准管用。”

    新钱比旧钱色泽正许多,早年铸造的各种型号的官钱采用的铜料不同,使得官钱里出现发红发白发青等各种情况,新钱起码能保证一个颜色,品相和重量保持完全一致,还有特殊的防伪工具和防伪识别法,摆明了是不给私下铸钱一点生路,本来就没什么念头的百姓们更加不敢想翻版五铢钱的可能性。

    排队的市民纷纷叫好,有好事者大喊道:“那我们去哪才能买到这个精巧的天秤呢?”

    “不用急,兑钱坊里就出手白铁天秤,白铁的好处大伙都知道,除了不耐高温以外,具有防锈耐腐蚀的作用,只要咱们把白铁天秤收在家里二楼的储物橱里,用个百十年不用担心出问题,价格也便宜的很,20文五铢钱就可以拿走,配套的几个不种规格的白铁权(镀锌不锈铁砝码)除了能秤钱还可以用于称量药材,说个题外话,平阳侯府的新菜谱,所有菜肴所用的调味料用量也能称量。”

    长安百姓顿时来了精神,20文五铢钱对它们不算个事,几个月前为了翻新长安城的新房子,他们就拿出大把钱财支持新长安计划,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二层小楼,每次听到提起家里二楼如何如何,长安城的百姓们都会挺胸抬头骄傲不已,京师长安已经把它的竞争对手雒阳城远远的甩开了。(未完待续……)

第129章 贼心不死(二更!)

    PS:窦家人的进攻开始了,求订阅,求月票!

    在外排队的长安居民很平静,但是在兑钱坊内却一点也并不太平。

    “一铢荚钱也是天子铸造的官钱;你凭什么不能兑换一铢荚钱!你到是说呀!你不说今天就得把我这一铢荚钱兑出去,否则我就不走了!”

    一个大胖子商贾在兑钱坊里暴跳如雷,他身后跟着几个家仆压着几十只竹箱的铜钱,其他的三铢钱、四铢钱,八铢钱和半两钱都给兑换完了,唯有一铢荚钱遇到巨大的困难,在商贾听到一铢荚钱不能兑换立马就炸了,他才不管少府和内史府的规矩,只认准一个死理儿,反正一铢荚钱是你们汉家朝廷铸造的官钱,你必须给我兑换五铢新钱。

    兑钱坊有六十个窗口,每个窗口里都有一名少府的属吏主持:“请你不要胡闹,一铢荚钱的含铜量太低,朝廷认为收了一铢荚钱铸造五铢钱会让朝廷亏的很厉害,您还是从哪带来就原路拿回吧!我建议你最好带着钱走人,否则门口的北军正卒会把你们抓起来。”

    大胖子商贾显然是害怕了,但是看到手里一大堆一铢荚钱兑不出去还不愿意走,他心里明白只要今天一过,朝廷不愿意用五铢钱兑换一铢荚钱的消息也会不胫而走,手里还握着一铢荚钱的人一定会发疯的把钱往外花,看到商家也必定会坚决不收一铢荚钱;那么一铢荚钱的市场行情会一路暴跌,如高山速降滑雪的速度掉下去。

    这个大胖子心里很清楚打死也不能走。只要他转过身就意味着自己手里1800万枚一铢荚钱全打水漂,辛苦几十年一夜回到秦灭前,可想而知他坚决不愿意走掉的复杂心情了。

    “我求你们让我兑出一铢荚钱行不?我是不敢奢望5枚一铢荚钱兑换枚1枚五铢钱的。但是6枚能不能打个商量?你们别走啊!7枚可以不,要不8枚也行啊,真的不能再多了!”

    兑钱坊大厅里的动静引人注目,在场的士民哪家没有个几千枚一铢荚钱存款,以前市场不规范乱七八糟的铜钱都可以流通,从来没想过一铢荚钱也不收一说。

    在这个钱荒的时代,荚钱哪怕有再多的不好处。可毕竟是太祖刘邦准许铸造的官方指定钱,民间的仿造成本最低存世量也最为庞大,但凡弄点铜料掺进点铅锡之类的金属都可以制成铜钱。入门的门槛低导致家家户户都造过荚钱。

    大农令曾对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做过预估,市面上流通的荚钱是最为庞大的数额,保守估计至少有数万亿枚荚钱,这些钱质量低劣很多荚钱用手可以掰成两截。更劣质的一碰就碎简直是侮辱人的智商。流通这种荚钱的原因就在于钱荒的泛滥,没钱用而市场又极度缺钱,导致这种可以飘在水上的超级劣钱诞生。

    胖子商贾的叫价已经涨到10枚一铢荚钱兑换1枚五铢钱,兑钱坊的属吏们仍然不松口,迫使大胖子像疯了似的继续往上叫价,越叫越高直到突破15枚一铢荚钱兑换1枚五铢钱的心理极限价位,胖子大吼道:“15枚,再不让兑换。我就一头撞死在大门外,不活了!”

    “好!成交!打开你的箱子让我们的专业人士来验货。我实现警告你,质量太差的依然不收。”

    “没问题,只要你们兑,我全都认了。”大胖子商贾脸上的肥肉疼的一颤一颤的,虽说一铢荚钱质量差劲远不能用5枚兑1枚换五铢钱,可跌破10枚的心理防线还是让胖子商贾很难受,超过10枚以上就几乎没多少油水,过了12枚就等于过了止损点,到15枚不能说元气大伤的巨亏,但至少是一文钱不赚还要倒贴许多。

    没过多久他就用1800万枚一铢荚钱如愿以偿的兑来120万枚五铢钱,算算亏掉的本钱有30万枚五铢钱,大胖子商贾的脸色很不好看,拎着轻便的竹箱掩面而逃。

    有时候市场就是这么奇怪,只要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后面的跟风者会一下子冒出来。

    一旦荚钱兑换的口子被打开,手持荚钱前来兑换的就越来越多,每天兑钱坊前排起长长的队伍,就连十里八乡的农民也扛着一袋袋荚钱来兑换。

    但是更多的人依然选择继续观望,兑钱坊的苛刻兑换要求让人无法接受,动辄拒收品相太差的荚钱引来许多非议声,15枚荚钱比1枚五铢钱的比价用商贾的话来说,简直形同抢劫,于是他们一边疯狂的铸造收购市面上的荚钱囤积居奇,一边静观其变等待市场缺钱导致荚钱价位上涨的变化。

    等来等去没等到所期望的时来运转,反而导致市面上所有荚钱开始疯狂贬值,市面上的荚钱基本与兑钱坊的比价相同,如果你要求用荚钱买来远超币值的昂贵货物,立刻会遭到两市商家的严厉拒绝,要么按照15枚荚钱比1枚五铢钱的汇率,要么就请拿出五铢钱依照官方币值结算。

    商家们也不傻,完全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