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其余几家敲响了警钟,也让他们开始不得不去选择以后该如何面对朝廷,是不是还要拿出高人一等的阶级身份,是否还要因为自持身份,甚至不愿意与皇家结亲!
曹王李明对于李弘对他的不闻不问更是心中忐忑,到了现在,李弘依然没有给自己定论,而自己如今站立在朝堂中央,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无论是私铸旧钱还是新钱,在我大唐都是重罪!因怕事情败露而杀人灭口,自然是罪加一等!此等祸国殃民之贼首,当该交给大理寺严惩不贷,绝不姑息!我大唐开国至今不过五十余年,先辈们用献血与生命、用他们的智慧与谋略才换取了如今我大唐的四海升平、万国来朝的盛世景象!任何人胆敢祸乱朝堂,触犯大唐律法者,都将会受到严惩,无论你是谁!就算是义阳公主、高安公主也一样,没收其全部旧钱,绝无兑换!所以,任何人不要因为自己的私欲,而断送了你们父辈用献血跟生命为你奋斗而来的荣耀!”李弘神色肃穆,静立在朝堂之上,望着皇亲贵胄、达官显贵跟功勋豪门等,一字一句的说道。
用义阳跟高安堵住了这些人的嘴,而后再敲打那些想从大唐身上谋取私利的豪门勋贵、门阀世家,以此让他们明白,大唐朝廷不是傻子,绝不会让你们白白那私铸的旧钱来兑换。
“辽东、云中、安西、甚至还有西南的六诏,他们都是我们潜在的敌人,我们还没有强大到让他们真正的屈服,如今他们不过是因为我们现在的强大才暂时屈服,如果我们固步自封、我们停滞不前,我们享受如今的盛世安稳,早晚有一天,他们会把手里的战刀再次对准我们砍下来。到时候,你们有何面目面对先辈们打下的基业?我们拿什么来与他们对抗?世间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只有努力的向前,我们才能一直强大!文安天下、武定乾坤,无论是文人士子、还是府兵武将,都是我大唐的股肱之臣!谁人如果敢造次文重武轻的观念,也同样将会受到严惩!”李弘的目光再次扫过世界门阀,因为他们的存在跟举荐,自然是造就了想入朝为官的文人士子重文轻武的缘故。
如今自己点同文官、武将都乃是 股肱之臣,便是希望接下来,能够开始真正的把大唐的府兵制度平稳的过度到募兵制。
毕竟如今的府兵制已经是强弩之末,能够提出的有效战斗力则是越来越低下,如果再不施以整改,不用吐蕃他们动手,大唐王朝自己就先会收缩地域,以图以紧缺的兵力固守关中了。
李治、武媚从屏风两侧缓缓走到殿前,在礼官嘹亮的声音响起后,李弘与中书省中书令、门下省侍中以及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包括鸿学大儒和门阀世家,开始躬身向大唐的皇帝跟皇后行礼。
322 百官之首
李治与武媚扫视朝堂,一龙一凤威严无上,大唐皇家的威仪与高贵,被两人体现的淋漓尽致。
“草菅人命、私铸旧钱谋取暴利,实乃十恶不赦,晋阳王氏如此祸国殃民,完全是咎由自取。不过令朕欣慰的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无论是文武百官还是功勋豪门,都能够站在朝廷的利益处着想,特别是太子殿下,与大理寺卿狄仁杰联手查明此案、缉拿罪魁祸首之人,居功至伟。朕也在此告诫其他世家,如太子所言,不要为了自己一己私利,而赔上你的父辈们用献血与生命,奋斗而来的荣耀功绩。”李治沉声开口说道。
众人听着李治的话语,心思却已经开始在琢磨,看来太子殿下被封尚书省尚书令一职是势在必行啊,虽然以前因避讳先帝曾担任过而不再设此职,但如今如果由太子殿下担任此要职,恐怕便不会有人说三道四、横加阻拦了吧?
“曹王李明私铸旧钱,至今不知反省,削去你爵位,贬为庶民,千金公主任由家奴草菅人命,谋杀国子监、弘文馆学子,加上私铸旧钱之罪,也当削去其公主称号,贬为庶民。”李治看了一眼曹王李明,此刻正在瑟瑟发抖,神情恍惚,已经失去了反抗的意志。
自从曹王李明与千金公主进献术士为他看病,被李弘拆穿那些骗人的把戏后,李治就开始看曹王李明跟千金公主不顺眼了,今日逮住李弘为他创造的这么好的机会要是还不利用,他这个皇帝真的就可以直接禅位于李弘了。
李弘听到此处大出一口气,曹王叔的下场如何他倒是不关心,他只关心的是千金公主的下场,父皇如今贬她为庶民,那么她引荐的薛怀义等面首,以及索元礼的下场就可想而知了,最起码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自己不用再为此事儿操心了。
整个宣政殿上的文武百官,听的自然是清澈明了:太子殿下没收义阳公主、高安公主之旧钱,毕竟她们二人没有私铸旧钱,所以无法治罪,何况太子殿下没收了她们四十余万贯钱作为惩治。
而现在陛下又把曹王李明、千金公主,因私铸旧钱之事儿贬为庶民,给予惩治。
两计杀威棒便如此挥出,陛下与太子配合的是相得益彰,极为默契。
而两人的举动都是在告诉那些手持旧钱之人:皇室之人都处置了,那么接下来的无论是达官显贵、功勋豪门该如何处置旧钱,此刻就成了烫手山芋了,一兑一显然是不可能了,除非你想带着自己的氏族步入晋阳王氏的后尘,被皇家按进烂泥里再也洗不去身上的污浊。
无论是李治还是李弘,都意识到了经过今日这声势浩大的朝会后,文武百官变得比以前要听话多了,至于缘由,肯定是有些人手里也同样持有旧钱罢了。
所有人被皇帝跟太子在朝堂之上连削带打,此刻早已经不敢像从前般在李治面前还敢叫屈几声了。
所有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思,要么思考着以后这些旧钱该如何兑换,要么像那些清正廉洁的官员一样,开始思索接下来是不是该是陛下晋封太子殿下为尚书令了!
果不其然,就在朝堂出现片刻的沉寂后,李治的声音庄严的响起:“正朝纲、明法纪,绵延大唐百年基业、开创大唐繁荣昌盛。自当年先皇任尚书令至继承大统以来,尚书省尚书令此职,因避讳先帝曾任此职,因此搁置其职不得他人担任。然、今日太子李弘平安西、收吐蕃、吐谷浑,震慑吐火罗、白衣大食等数番邦,令其不敢窥伺我大唐疆土,此功绩可媲美先帝。朕……今日任太子李弘,即日起担任尚书省尚书令、安西都护府大都护、京兆府府尹,去其户部尚书一职,由尚书省尚书令选拔贤才担任户部尚书一职。”
李治回荡在朝堂之上的余音未落,宣政殿内就发出了阵阵吸凉气的声音!
四姓六家、功勋豪门、皇亲国戚的脸上神色是喜忧参半,每个人都清楚,太子殿下一旦担任尚书省尚书令,就意味着大唐上下事无不总,任何事情他都有权利过问了。
尚书令一职果不其然还是被太子殿下担任了,文臣武将的心头不由自主的冒出这么一句话。虽然知道太子殿下自从安西征战回来后,早晚会任尚书令的,但当亲耳听到从陛下口中任命后,所有人还是不由自主的感到了一股震撼。
尚书省尚书令的权利有多大?这是在场的每一个人心里都清清楚楚的!
如果单论品级,自然是无法与超品级存在的太子殿下相比,毕竟整个大唐只有皇帝、皇后、太子、太子妃四人是没有品级的,他们是不需要列入品级的,也是被人们视之为超品的存在!
但论到实权,东宫的权利较之尚书省可就是连比都没得比的资格了,东宫看似如小朝廷一般,任何机构都与皇宫一样,但那只是为了历练太子而存在的存在,能够真正行使的权利,基本上没有。
除了在太子监国期间,东宫官员才有机会稍微被三省带着发挥下政治才能,而余下的时间,那就是陪太子读书似的,更像是一个象征性的存在。
但如今太子殿下担任尚书省尚书令,可就是意味着太子殿下如今掌握了真正的权利,总揽全国大小事务,手中的权利只有皇帝一人比他大了。
正二品的品级比正三品的中书省中书令、门下省侍中都要高出两级,自然是比他的两个手下,尚书省的从二品左右仆射也要高出一级,真正权利意义上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能够比尚书令更高的品级存在:从一品、正一品,无非都是太师、太傅、太尉、司徒、司空、亲王、公主,可这些人都是名义上的品级,是完全不可能参政议政的,都不过是名誉罢了,没有任何真正的实际权力。
如果说还能有比尚书令更大的品级,而且还有真正实际权利的,那就正一品的“天策上将”这一职位了,而这一职位,也是在先帝太宗李世民担任后,从此空缺,不曾给予任何人担任。
从皇帝陛下从容淡然的笑容中,众多官员跟勋贵豪门,包括皇亲宗室,都不由自主的在脑海里想到:“恐怕天策上将一职,早晚陛下也会授给太子殿下来担任吧!”
李弘听到父皇的晋封令后,虽然说也早就知道这一天会到来了,而且前几天在母后的宫殿内,父皇都亲口跟自己说了。
但当在宣政殿朝堂之上,听到父皇亲口宣布后,李弘还是不由自主的,心神感到一阵一阵的恍惚跟激动。
“这可是尚书令啊,是连父皇都没有担任过,而是由被后世成为千古一帝的皇爷爷担任过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曾在设过的职位,如今真正的被自己加冕在身了!自己担任此职,真的能够像皇爷爷那般英明神武吗?真的能够率领大唐走向更高的辉煌吗!”
李弘傻愣愣的张大嘴巴看着李治跟武媚,脑袋此刻一片空白,只是在突然间接受到武媚那满脑门子黑线时,才清醒过来,自己还没有领命呢。
“儿臣领命,儿臣定不辜负父皇与朝堂同僚、天下百姓之期望,儿臣愿为我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李弘躬身行礼说道。
过完今年元日才满二十岁的太子殿下,年纪轻轻立下盖世伟业、又创陛下所不能,极其罕见的担任了先帝担任后不再设职的尚书令!
朝堂之上散朝二字在礼官嘹亮的声音响起后,李治跟武媚便微笑着离开前往后宫,现在他们不宜留在这里,今日怎么着也得让李弘高兴高兴才是。
新任尚书省尚书令,接下来恐怕朝堂之上的群臣恭贺,就得让他李弘忙活一段时间了,而且还有勋贵豪门、皇亲国戚等人也要向他恭贺呢。
“臣……下官……。”
在帝、后离开后,第一个向李弘表示恭贺的裴炎就卡住了。
刚才只顾着震惊跟思索问题了,如今抢的第一个恭贺太子殿下,却忘了琢磨一下该如何自称了!
称臣吧,太子殿下刚被陛下晋封为尚书省尚书令,成为了百官之首,你称臣是不认同太子殿下担任尚书令吗?
称下官吧,太子殿下这一层无法让人无视的身份又在那里摆着呢,难道你裴炎只认尚书令不认太子殿下?
狄仁杰呵呵一笑,走到跟前拍了拍裴炎的肩膀,轻松说道:“裴大人,同在朝堂,太子殿下如今加封尚书省尚书令,乃为百官之首。我等如何自称,自当是根据事由来决定,如若是朝堂政事,自然是该自称下官,如果不是关乎太子殿下掌管的尚书省、六部之政事,我等就该称臣,如何?”
“怀英所言极是。殿下,刚才是臣思虑不周,还望您赎罪。”裴炎看到狄仁杰轻松写意的神情,顿时也跟着放松了下来,笑着说道。
323 逍遥游
李治加封太子李弘为尚书省尚书令的消息如长了翅膀似的,大半天的时间就已经在关中各地四散流传,中书、门下起草奏折,正式由皇帝陛下签署文书,任命李弘为尚书省尚书令。
而今大唐的各个官署都已经不再大明宫内办公,在太极宫重建后,这里便成了大唐各个官署衙门的办公地点。
尚书省居中、中书省、门下省居左右,三个官署衙门形成了一个品字形,拱卫着身后的大明宫。而在三省前面则就是尚书省掌管的六部了。
九寺五监根据职责不同,有的已经被转移到了太极宫的官署里,有的则还是落在大明宫。
大唐的九寺与六部职能多有重叠,因此想要在短时间内梳理这些还是很难的事情,而御史台在所有的官署衙门中,一下子地位变得高了起来,被安置在皇宫,手里虽无实权,但嘴上的权利则是看样子要比以前更大了。
连同御史台跟着地位见涨的,还有就是九寺之中的大理寺,因为其独特的职能,因此其地位也变得愈加重要。
所谓的“三堂会审”,便是由御史台、大理寺、刑部三个官署来处置案件。因此,御史台、大理寺、刑部在职能上就相当于市上一世的法院、检察院跟公 安 部。
虽然具体职能,特别是御史台的职能,还没有那么清晰明了,但李弘已经有意向,在梳理完六部后,开始向大理寺跟御史台下手。
文武百官之中,在太子李弘被任命为尚书省尚书令后,心里头忐忑之人就要数尚书省的左右仆射:张文瓘跟崔元综两人了,自己是不是还能够一直居职仆射,现在尚书令的意见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不过好在李弘没有让他们揪心很长时间,便在尚书省他自己的政务室喊来了张文瓘跟崔元综,认同了两人在尚书省的政绩,也勉励两人要做好被自己折腾的准备。
崔元综很兴奋,听着李弘的话语是重重的点头,他很期待在太子殿下的手下,能够作出一番政绩来。
而张文瓘年龄渐大,不像刚五十岁的崔元综一般有劲头,如今朝堂突变,对于快到辞官养老年龄的张文瓘来讲,只指望着能够安安稳稳的把这一两年度过,然后在归隐田园,享天伦之乐。
安抚完两个得力手下的李弘,便开始在尚书省无所事事了,寒冷的冬季、西北风呼呼的刮,如刀子一样刮在脸上,让人感觉生疼。
但这依然阻止不了远处皇城外面的老百姓在长安街头穿梭,特别是东西两市,如今年关将近,他们才是最为忙碌之人,都想趁着这个时候能够多赚一些钱,能够过上一个比去年更有成就的元日。
扬武跟连铁彻底代替了花孟跟芒种的职责,两人每天都是陪同李弘前往尚书省,但待不了大半天,年关将近,各个官署衙门也没有那么多事情要处理。
况且经过前几天朝堂之上的大动荡后,一下子把今年朝堂之上最重的政务难题给解决了,于是,最为忙碌的也就是户部而已。
林士翎领东宫官职太子詹事丞之职,缩在东宫詹事府正在取暖时,被李弘一脚踢在屁股上,然后便把林士翎扔到了户部,让其帮助新任户部尚书一同处理旧钱、新钱一事儿。
“好钢就得用在刀刃上,放在东宫简直就是浪费人才。”李弘穿着雪白的皮裘走在大明宫的路上,高大的身型配上皮裘,从后面看,活脱脱一只狗熊在皇宫里晃荡。
父皇没在紫宸殿,那么就一定在蓬莱殿了,母后的宫殿此时应该是最为热闹的吧?
李弘缩着脖子紧了紧皮裘,刚一走到蓬莱殿门口不远处,就听见武媚在训斥古灵精怪的李令月。
“这都是谁教你的?不让你去崇文馆,就是怕你变得跟那小兔崽子一样,在皇宫里无法无天,你还倒好,没事儿就还喜欢往人家那东宫跑!”武媚声音如寒冬腊月一样的冷,但其中依然还是有着丝丝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