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留下了钱,足够了。”
“把他们安葬了吧,卫若水,你派些人去帮忙。管家,安葬完毕,你就来去自由了,难得如此忠心,若是愿意随世子家眷去北海,也可前去。”
“谢谢贾探花,我随家眷们去北海。”
“贾蔷,宋家家眷在何处?”
“还在宋府,骆杏山的人在那里看守。”
“你带人过去,把人要出来,就说我说的,把宋家的钱财用具还给他们一些。倪二,你派一个排,到天津卫调一艘船,护送宋家人去北海。到了北海,去找孙远飞好好安置下来。一会儿我会写封书信,给他们带上。”
“明白了,珉长官,我这就去。”
贾蔷和倪二上马,拍马而去。
卫若水和管家进去收尸,贾珉则带着亲兵,慢慢地步行往回走。
一路上,当年宋宽到野渡居,请自己到大金门吃酒的情形,不时地浮现在眼前。
对于宋宽这个人,贾珉其实还是很欣赏的。
此人才华横溢,有胆有识,不仅在三藩之中,便是在整个大德皇朝,也是年轻一代的翘楚。
以宋宽的财力和聪明才智,若是想逃跑,其实有很多机会。便是事后追捕,也未必就能抓着他。
他没有走,应该就是在等待机会,将自己的家人托付给贾珉,然后自己从容就死。
又想起他跟周雪妆的爱情故事和最后结局,贾珉不禁又惋惜又感伤。
一百多年以来,大德皇家和三藩的关系,始终处于一种微妙、敏感、复杂的状态。
双方彼此猜忌,互相提防,明争暗斗。
这次三藩起兵造反,其实也不过是双方的矛盾到了临界点,大德内耗严重,自毁长城,三藩看到了机会,所以才殊死一搏。
其实不仅仅是皇家跟三藩的关系是如此。
皇家跟其他方面的关系,也同样是错综复杂。
皇家内部,为了争夺皇权,常常斗得你死我活。父子反目,兄弟阋墙的一幕,在大德皇朝的历史上就曾不止一次上演。
皇家跟文官集团,勋贵集团,外戚集团,以及太监集团的争斗,也是屡见不鲜。
贾珉不禁想起了北海的情形。
目前北海尚处于开发建设之中,此次出兵中土,各方面也表现得同心同德。
若是将来北海稳定了下来,到了分享成果的时候,尤其是到了下一代的时候,会不会还像现在这样?
大德皇朝的开国皇帝和四王八公,当初应该也是同心同德,患难与共,所以才能建立了大德皇朝。
但是如今怎么样了呢?
四王仅剩下北静王一脉,经过几代皇帝的削弱,已经没有多少权势。
八公除了贾家一脉还有些实力之外,其余七公已经基本上都消亡了。
便是贾家,如今也远迁北海了。
虽然趁着现在的机会,可以回来。但是,真的有回来的必要么?
这样的教训和悲剧,不应该在北海在上演了。
贾珉觉得,自己该好好地考虑一下北海的未来了。
现在的北海,社会阶层还没有明显的分化,大量的外来人口,还没有形成固化的利益集团。
人们忙于生存和发展,还没有更多的精力进行争斗和倾轧。自己在北海还有着巨大的声望和号召力。
自己还年轻,刚刚有两个子女,年纪尚幼,那些女人之间,还没有到争夺的时候。
若是将来孩子大了,涉及到继承权等问题,事情就不会象现在这样简单了。
现在,应该是进行改革,奠定北海将来格局的最好时机。
好在自己有前世的经验,北海又有了一个比较开化的基础,想要做的事情,还是很有希望成功的。
第0627章 登基与大婚
六月十七,此前在巴蜀逗留的李乾派出使者,向冯紫英投降。
至此,三藩的全部军事力量已经消亡,短暂的天顺皇朝,宣告彻底灭亡。
关于三藩的家眷处理问题,成了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事情。
此前贾珉将东平王的家眷接走,送到了北海,令一些前朝老臣们很不满意,就连季明銮对此都颇有微词,认为是太便宜了宋家。
但是,此事是贾珉做主,人又已经送走了,走的又是水路,他们虽然不满,对此也无可奈何。
韩家人的处理,相对要简单一些。
伪帝韩天斗、宁古塔将军韩天魁、韩奇等韩家主要男子都已经死了,剩下的女眷,就发配流放。
李家的头面人物,李国忠和李国信都已经死了。因为李乾投降时,跟冯紫英有约定,李家交出财产,只留下基本的生计用度,家中所有男人,削去封号爵位,官职和功名,贬为为平民。
这个条件,冯紫英答应了。
这件事情,也遭到了鲁大学士、杨奎等人的反对,但是,在何佳林和骆杏山的游说下,最后没有人再说话。
所以此事最后没有用贾珉等北海人出面,长安下了旨意,此事就算是定了下来。
不过,李家要离开广西老巢,迁到西北去,目的就是隔断他们与故旧的联系,不让他们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李乾虽然不愿意迁到西北,但是也不敢不从。能得到在这个结果,其实已经是非常幸运了。
从这一点来说,李家在内心里对于冯紫英还是非常感谢的。
北海贾家方面来了信,按照老太太和贾政、王夫人的意思,关于贾珉的婚事,由于路途遥远,贾家长辈不能亲自前来,就委托贾珉的兄长贾琏做主,代替家里长辈,操办贾珉的婚事事宜。
贾琏操办的,主要就是贾珉跟长安的婚事。
关于这件婚事,中间也是起起伏伏,争论不断。
对于这桩婚姻的本身,人们没有什么异议,争端主要是在名分和婚期上。
历史上虽然有武则天当皇帝的先例,但是,象长安和贾珉这样婚姻的事情,却从来没有先例。
这个名分,也就不好定。便是长安做了正妻,大臣们也觉得亏了。
于是就把贾珉定位为驸马。
这个说法虽然有些勉强,但也不是全无根据。
因为元亨将长安许配给贾珉的时候,长安还是公主,不是女皇。
北海方面对于这个定位,自然是不满意的,可是他们也提不出来更好的方案。
最后还是贾珉大手一挥,说了句话。
“唉,算了,驸马就驸马吧。反正过些日子咱们就走了,他们爱叫什么就叫什么。便是叫我阿猫阿狗,我也听不见。”
见贾珉如此说了,众人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些事儿可真是嗦,简直比打仗都费劲儿。
把贾珉定位成了驸马,鲁大学士和季大学士认为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至于贾珉那方面把长安定位成什么,是正妻还是别的,这个问题实在太复杂,太棘手,于是就回避了这个问题。
贾珉方面也有默契,也就对此不提不念,假装没有这回事儿似的。
名分的事儿订了下来,关于婚期的事儿,又出了岔子。
北海方面认为,应该尽快成婚,然后好撤回北海去。
长安方面却坚持,一定要等长安登基之后再成婚。这样的话,可以让长安显得强势一些,大德更加有体面。
同时,在成婚的时候,长安顺便宣布,封贾珉为北海王,北海向大德称臣纳贡。
双方为此唇枪舌剑,争得不亦乐乎,在最后达成了妥协,长安登基后成婚。但是,不用封贾珉为北海王,北海也不是大德的属国,至于称臣纳贡,更是免了。
婚事的事情敲定之后,冯紫英的第一旅也从南方返回。此前,陈也俊的第二旅已经到了帝都,至此,北海方面的全部兵马,在帝都会师。
冯紫英回来,贾珉就当起了甩手掌柜。把一应事务全都交给冯紫英主持,陈也俊和卫若兰协助,由他们出头去跟大德朝廷方面交涉。
朝廷方面提出,贾府可以返回帝都,此前削去的荣国公和宁国公封号,予以恢复。
冯紫英、陈也俊和卫若兰三家,可以填补此前被削去牛继宗家的镇国公,候孝廉家的侯国公和石光珠家的缮国公封号,但是都被一一谢绝。
因为拥立长安有功,柳芳、陈瑞文、马尚德三家,恢复了国公称号,三人世袭国公。
名分虽然是恢复了,但是这三家此前已经被满门抄斩,现在只剩下了这三个人,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力量了。
关于南温都拉和北温都拉的问题,算是交涉最为顺利的。
温都拉方面提出,朝廷为他们此次出兵的军费买单,对于阵亡士兵进行抚恤。朝廷暂时不在温都拉草原设立府县,如果将来要设立,必须他们自己同意。
温都拉不向朝廷上交赋税,以前的赋税一律不再追缴。
朝庭取消对于温都拉各种物质的禁运和配额限制,开放商路,自由通商等。
朝廷方面提出,将在二十年以后,在温都拉设立府县,为了体现温都拉属于大德的事实,每年南、北温都拉各自向朝廷上交两千两银子税赋。
这个两千两的数目,对于温都拉来说,实在微不足道,不过是象征性的。
席麦瑞和特米尔他们觉得朝廷也有诚意,就爽快地答应了。
温都拉人达到了自己的目的,留下席麦瑞和特米尔分别代表北温都拉和南温都拉参加长安的登基典礼,其余的人就开始撤兵。
撤兵路线跟来的时候一样,先到天津卫,然后从水路撤回。
撤兵时,贾珉、长安、北海方面以及朝廷方面的几乎所有头面人物,全都来送行,长安又赏赐了礼物,给足了温都拉人面子。
按照钦天监选定的吉日,长安的登基典礼于六月二十六举行。
北海方面,朝廷方面,邀请来的各界代表,高丽、琉球、爪哇、交趾、暹罗等属国的使节,莫古、沙陀、特蕃等边疆部落的代表等一并参加。
国号恢复为大德,年号定为长安,今年纪元为长安元年。
然后就是祭天祭祖,昭告天下,封官进爵等一系列程序。
北静王、鲁大学士、季大学士、褚元吉四人,为军机处大学士。
一共四人,比以前少了两人。
杨奎为都察院左都御史,掌管都察院。
修同贵为顺天府尹,算是官复原职。
周彤为锦衣军统领兼九门提督。
左林良为内务府大臣,何佳林为直隶总督,骆杏山为奉天府尹。
赵大海为宁古塔将军,徐明涛为卜奎参将兼领通远堡军政事务。冯奎为山海关参将,统领山海关周边军务。
前刑部侍郎姜明前任刑部尚书,柳芳、陈瑞文和马尚德等,也各有任用。
因为知道马青山跟贾珉的关系最好,长安本来打算叫他去金陵,任应天府府尹,但是马青山不愿意去南方,愿意回西北,于是叫他自己挑了陕西按察使的职位。
按照马青山的功劳,他本来是可以得到比这个位置更高的职位的,但是他自己不愿意干别的,长安也就遂了他的心愿。
趁着各方的人都在帝都,长安和贾珉的大婚典礼就在六天之后举行。
婚礼程序的安排,也叫人伤透了脑筋。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弄出了一个不伦不类的程序来。
先把长安接到了荣国府,算是把新媳妇儿接过了门。贾家的长辈们没来,就临时请了贾家的族老贾代修充当贾家的长辈。
这个位置,若是轮的话,本应该是贾代儒的,但是因为贾代儒的妻室已经去世,所以就由贾代修两口子补了缺。
为此,贾代儒还颇有些耿耿于怀。
但是,因为硬件儿不合格,所以也只好认了。
在贾府里拜堂后,最后回到了宫里,又拜了一回堂。
皇家的直系亲属,或者逃走被杀,或者被三藩残杀,已经没有长辈了。
因为元亨天子当初曾经将长安的婚事托付给了季大学士,所以就由季大学士代表元亨天子,充当长安的长辈。
这一点,倒是没有一个人有什么异议,反而纷纷赞颂。人们既祝福皇上,也为季大学士不负先皇的嘱托而感动。
一时之间,竟在朝廷和民间成为美谈。
在宫里举行完了仪式,于是就在宫里开宴,洞房也设在了宫里。
这样做,其实是有着深刻的寓意的。
一是这代表着贾珉是驸马,刻意强调他上门女婿的地位,以此来陪衬长安。
另一个,也是为了突出长安皇帝的地位。
皇上是天下共主,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皇宫是天下之中,皇上的大婚之日,怎么能到别处去洞房呢?
这自然是那些大臣们的主意,对此贾珉也懒得计较。
对于他来说,只要能跟美人儿洞房,别说是皇宫,便是随便一间茅屋,也是无所谓的。
至于别人怎么想,怎么看,他就更懒得理会了。
冯紫英等人也觉得这个婚礼有些荒唐,但他们也提不出更好的方案来。对于朝廷方面提出的这个方案,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在贾珉征求他们意见的时候,也就集体装傻,以这是贾珉个人的私事,不好干预为由,纷纷回避。
到底贾琏是自家兄弟,最后代表贾家接受了这个方案。
婚礼的事情传了出去,在民间也有一些议论。
有的说是移风易俗,交口称赞。也有的说不合礼数,但也只是私下偷偷议论几句而已。
等到锦衣军和五城兵马司开始到民间走访,询问对这场婚礼的看法时,听到的就是一边倒的盛赞之词。
新皇登基,有的官员就未免投机取巧,想法讨好皇上。于是就想拿这场婚礼做文章。
鼓捣出个什么万民折,弄一些人在上面签名。没有多少识字的人,就弄些人按上手印,说皇上的这场婚礼怎么怎么好,应该在全天下推行。
长安初得了天下,接着又大婚,终于跟贾珉在一起了,高兴的就未免有点儿发昏,脑子一热,就要准了这个折子,在全国推行自己的这个结婚模式。
其中最主要的一个程序,就是除了在男方家拜天地外,还要到女方家拜一次天地。
最后还是在贾珉的劝解下,北静王和季大学士、鲁大学士等主要大臣都反对,才算作罢。
第0628章 北海王室
贾珉和长安大婚后的第二天,北海志愿军就开始撤军,除了留下贾蔷的一个团,到时候跟贾珉一起回去之外,其余的全都撤回北海。
贾珉之所以留下来,除了他跟长安新婚燕尔,不能立刻就走之外,还因为他要参加左林良和立春在一个月之后的婚礼。
左林良作为长安的侍卫,这些年来,对长安忠心耿耿,在长安练兵,打仗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立春从小就跟着长安,现在可以说是长安最为亲近的人。
因为两人始终跟长安在一起,两人也早就互相倾慕。
如今长安胜利复国,登基为帝,两人也算是修成正果。
长安也早就知道两人之间的事情,于是就赐婚,将立春许配给左林良。
在赵英麒时代,朝政混乱,加上三藩多年吸血,大德的国力其实已经开始疲弱。
随后就是三藩起兵造反,贾珉反攻,战乱连绵,大德国力更加衰弱。朝政需要整顿,百姓需要休养生息。
于是长安就开始了一系列的朝政调整,以图大德尽快恢复元气。
比较有利的条件是,三藩这个最大的隐患被彻底清除,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