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高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华娱高手- 第1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越想着阿q这个形象,曾宪文就越震惊,几乎不能自己。

    渐渐的,曾宪文脑子里空白一片……(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人的震惊 下
    京城,杨兴展家中。

    和前几天一样,杨兴展在睡觉前都要逛一下赵星驰的博客空间,看看《阿q正传》有没有更新。

    “咦?哈哈哈……,居然更新了!”杨兴展像个小孩子一样的开心大笑了起来,然后紧紧的盯着屏幕,一字一句的阅读着“优胜记略”。

    杨兴展五十多了,但却是一个人人公认的猛人!

    这不光是学术界这样认为,京城大学的老师和学生这样认为,就连外界也是这样认为的。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杨兴展有两猛!

    一猛是猛在学术,对于华夏现代文学的发展有突出贡献,在学术界拥有极高的地位和极强的影响力,是京城大学中文系教授、人文学部主任,享受国家津贴的华语文学专家,在国内能和他比肩的一只手可以数得过来,在整个亚洲都享有很高的声望。

    一猛是脾气猛,正直之外更是火气十足,谁惹他不顺眼了,他就骂谁,不管是zhèng ;fu要员也好,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也罢,亦或是媒体界、社会名流、地区zhèng ;fu和国家zhèng ;fu……,他都敢骂,而且还是公然发表围脖痛骂,一点儿也不客气。

    譬如说和赵星驰不对付的南方系《南方周末报》、《星周刊》等报纸,杨兴展就曾痛批道:“民族败类!煽风点火的卖国贼!”

    又比如说批评美帝的min ;zhu选举:“美帝总统大选举纯粹是一部选举电视剧,选民们只顾着在电视上看热闹。”

    又有这一次“内地蝗虫论”,杨兴展也站了出来,痛斥道:“很有一部分人当奴才当惯了,让他们翻身做主人,他们不习惯。”

    ……

    诸如此类。杨兴展尽管深受非议,很多人批评他毫无文人的涵养,但同时也令他声名大噪,几乎成为了华夏学术界在公众面前的一面旗帜。

    而在京城大学,杨兴展因为他的猛,更因为他幽默风趣的授课方式。赢得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喜爱,连年成为京城大学最受欢迎的教授,没有之一。导致的结果,是很多学生给杨兴展起外号,什么“杨猛”、“北大剑客”、“火箭”这些。

    杨兴展并不生气,相反,他甘之如饴,因为他就是xing情中人,在这个问题上。杨兴展甚至还开玩笑说道:“我觉得你们更应该叫我杨过的或者老顽童的!”

    他的学生听得哈哈大笑。

    在生活中,和杨兴展有过接触的人都知道,杨兴展非常喜爱武侠小说,尤其是这两年,更是对到了痴迷的程度,授课的时候都嘴里都常常冒出武侠小说中的句子或者人名。

    杨兴展最爱看的是赵星驰的《shè雕英雄传》、《笑傲江湖》、《神雕侠侣》,尤其是《笑傲江湖》,更是爱不释手。但是。如果问杨兴展最喜欢这些小说中的那个人物时,杨兴展的答案却是《神雕侠侣》中的“杨过”。说杨过很像他,在杨过的身上看到了他的影子。

    问他最喜欢哪个武侠作家,杨兴展必然答赵星驰。

    问他为什么这么喜欢赵星驰的武侠小说,杨兴展会说出很多理由,甚至可以滔滔不绝的讲上一天一夜。

    令所有人感到不解和震惊的是,杨兴展甚至还向学校提过一个建议。在中文系开设“赵学”研究,也即专门研究赵星驰的武侠小说的学说!

    赵学!

    不管是谁,听懂了这个名词之后,都会感到不解和震惊,茫然失措。然后想也不想就反对。原因很简单,赵星驰他算哪根葱?他有什么学术成就?他现在才多大?他有什么资格让他的著作成为一种学说?

    幸好学校领导没有同意,学生和老师这才消停了下去,但从那之后,所有人都知道杨兴展对于赵星驰的看重。

    杨兴展觉得很可惜,所以也没再提这事,不过心理面一直再琢磨着如何把这件事给办成。

    赵学研究,并不是杨兴展的心血来cháo,而是经过他深思熟虑的。

    武侠小说的诞生历史很早,一千多年前就有了,不过是文言文,而且并没有形成体系,所以在学术界归类为“志人小说”,也即以“人”为核心的小说;与之相对的是“志怪小说”,以“鬼怪”为核心。

    现在的武侠小说传承发展自上世纪一二十年代,到新华夏成立后经过一代武侠宗师“青龙子”的大力发展,武侠小说这才彻底成形,不再是单纯的打打杀杀,开始上升到人文艺术的领域,成为文学的一支。

    但是,青龙子以及之后的武侠作家,并没有继续深化,依然保留有旧时代武侠小说的特征,始终混迹于草莽之间,停留在简单的替天行道层次。

    杨兴展喜欢看武侠小说,但看多了这种草莽的替天行道,他很快就觉得腻味了,弃书不看之外,更多的还是深深的失望。

    直到赵星驰的《shè雕英雄传》出现!

    《shè雕英雄传》刚开始更新的时候,杨兴展没有看。虽然因为老友曾宪文的关系,他对于赵星驰这个“眦睚必报”的小子很有印象,但是武侠小说一直在原地踏步,甚至开始在网络小说的冲击之下逐渐走向没落,所以他提不起任何的兴趣,也不认为赵星驰这个毛头小子能够写出什么好的武侠小说来。

    直到有一天他那个每天晚上都在外面游荡的小儿子开始会回家了,而且还非常的准时,八点钟之前一定到家。

    杨兴展在惊喜之余,也非常奇怪,所以在小儿子第三次准时回家的时候,他问了为什么。

    小儿子的回答再次让他大是奇怪,因为小儿子居然回答道:“老爷子明知故问啊,你可以看《shè雕英雄传》,我就不可以看吗?”

    杨兴展知道,小儿子深受他的影响,也爱看武侠小说。但是他怎么也想不到,让小儿子主动回家的居然是《shè雕英雄传》这部武侠小说!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杨兴展开始翻看《shè雕英雄传》。

    也从那个时候起,华夏多了一个赵星驰的武侠迷,更多了一个自觉的开始向别人推销赵星驰学说的教授。

    杨兴展对《shè雕英雄传》是赞叹不已的,虽然前面的几章让他看到了旧时代武侠的特点。但是随着情节的进展,《shè雕英雄传》越来越展现出新派武侠的锐利锋芒,就像是一柄锋利无比的宝剑,一寸一寸的露出,到最后绽放出璀璨夺目的光芒,让人发自内心的震撼和叹服,心悦诚服。

    大智若愚的郭靖、爽朗豁达的令狐冲、孤傲狂绝的杨过、重情重义的陆小凤……,一个又一个鲜明的形象,杨兴展看得是如痴如醉。在学校的时候还好些。但是到了家里,杨兴展每每看到高兴处,他就手舞足蹈的,像极了“老顽童”周伯通。

    以上这些,是他动“赵学研究”心思的主因。

    赵星驰暂时封笔,杨兴展是极为可惜的,每天猫爪子挠似的,恨不得跑到魔都去逼迫赵星驰开写新书。

    当然。他知道是不可能的,所以又将之前的几部武侠小说重读。

    “内地蝗虫论”的新闻爆出来后。杨兴展气愤难当,立即开骂了;不过当天晚上,这则新闻还是给他带来了一点好处的,赵星驰居然开新书了!

    《阿q正传》!

    初看到这个书名,杨兴展就皱起了眉头,因为这不是他喜欢的武侠小说。

    但是。等他开始看第一章序的时候,开头就把他给震惊到了。

    “……一面要做,一面又往回想,这足见我不是一个立言的人,因为从来不朽之笔。续传不朽之人,于是人以文传,文以人传——究竟谁靠谁传,渐渐的不甚了然了起来……”

    “……名不正言不顺,这原是应该极注意的。传的名目很繁多,列传、自传、内传、外传、别传、家传、小传……”

    就看这个开头,杨兴展就意识到,赵星驰这是要写一部思想极深的小说。对于其他人来说,这样的小说注定是很生涩深奥的,但对于杨兴展来说,这样的小说才是最值得关注和欣赏的,也是最值得研究的。

    而一个人要想成为公认的文人学者,就必须要写这样的文章或者小说。

    喜欢武侠小说归喜欢,但杨兴展同样是这样认为的。

    再往下看的时候,杨兴展神sè郑重了起来,并且越往下看,神sè越郑重,到最后看完序章,杨兴展半天说不出话来,直到一口沉重的气息从嘴里吐出,他才反应过来,兴奋的猛拍桌子,高声叫了一句:“好!”

    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杨兴展把序章连读了整整八遍!

    杨兴展是越品越有味道,尤其是那句“你也配姓赵”,仿佛思想里有鬼似的,不停的在他脑子里回响。

    可惜,赵星驰第二天没有更新,这让杨兴展大为失望,并在之后的几天里茶不思饭不香,唉声叹气不断。

    没想到,赵星驰居然九天之后的今天更新了,实在是可喜可贺。

    “……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他睡着了……”细细的品味着这一章,虽然只是读第一遍,但杨兴展却没有和一般人一样没心没肺的笑起来,而是越来越沉重,像是有一块千斤巨石压在了他的心口。

    重复三遍过后,杨兴展喃喃自语道:“好一个阿q!好一个赵星驰!这篇文章了不起啊,赵星驰了不起啊,我看着这次他们还有什么理由可以否决我!”

    第二天,杨兴展在授课的时候,做出了一个令世人感到震惊的决定。

    “同学们,今天我要讲的只有一篇文章,节选自著名作家赵星驰先生的短篇小说《阿q正传》,标题是优胜记略……”站在讲台上,杨兴展扫视了一眼坐得满满的教室,神sè一反常态的严肃。(未完待续。。)

    ps: ; ;感谢“我爱啖西瓜”同学的打赏支持,也感谢“雁孤狐”同学的月票支持,谢谢!
第二百六十二章 京城大学的公开课
    杨武和董莱是厩大学中文系的一对好机油;同是西山省人;老家在同一个小镇;从小学起就是同学;一直初中、高中;然后到现在的厩大学;铁的不能再铁的哥们;就差穿同一条裤子了。

    除了在审美标准上有些诧异之外;两人课外的喜好也相差不大;都喜欢读武侠小说。

    杨兴展这位“火箭”大侠的公开课;两人自然不会错过;平日里;他们可没少和杨兴展一起聊武侠小说的话题。

    到了公开课的时间;两人提前五分钟进了教室。

    杨兴展还没有来;杨武和董莱除了议论一下今天的公开课将会讲什么之外;剩下的就是对着教室的女生们评头论足一番。

    中文系向来是阴盛阳衰;所以两个人在这个方面的福利不错;每天都可以养眼。

    杨兴展进来的时候;脸色是严肃的;这和他平时笑眯眯的态度截然不同;杨武和董莱看得暗暗心惊;有些担忧杨教授是不是遇到了麻烦事?

    不过;课堂之上;两人不好公开问;所以只能压下心中的疑惑;和其它同学一起开始等待杨兴展授课。

    “同学们;今天我要讲的只有一篇文章;节选自著名作家赵星驰先生的短篇小说《阿q正传》;标题是优胜记略……”

    杨兴展授课从来都不拖沓;走上讲台之后就直入正题;这一点和很多“教授”是鲜明的对比。很多“教授”在授课的时候;喜欢先讲一讲自己的威风的过往史;摆一摆自己过去创造的成就;实在是让学生伤脑筋。

    不过;杨武和董莱没有像以前一样暗暗嗤笑那些“教授”的作风;因为他们已经被杨兴展的这句话给惊到了。

    杨兴展很推崇赵星驰;曾经多次向学校领导提及将赵星驰的几部小说搬上课堂;甚至还考虑弄出一个“赵学”来研究;这在厩大学并不是什么秘密;他们两人和杨兴展是趣味相投。所以更加的清楚。

    然而;行动和结果是两码事。

    杨兴展的行动一直都是失败的;所以“赵学”没出现;赵星驰的小说也没有有选择的搬到厩大学的课堂上。

    但是现在的结果呢;杨兴展却是公然把赵星驰的《阿q正传》搬到课堂来!

    这算什么?

    轻一点是说先斩后奏;重一点可以说无组织无纪律!

    杨武和董莱不由得很是担心;这个可爱可敬的老头可别因为今天这事被学校给处分啊。

    他们的这些想法刹那间在脑子里转过;但在多媒体大厅里;大半的学生立即骚动了起来;议论纷纷;整个课堂一片哗然。

    两人更是担心了。看向杨兴展的目光有了一丝焦急。

    讲台上。杨兴展不仅没有被学生的抵触反应给惊到。严肃的脸上反而渐渐的有了笑容;恢复到了以前授课时的态度。

    在所有人惊讶的目光中;杨兴展敲了敲桌子;笑着说道:“今天之所以要讲赵先生的这篇《阿q正传》。大家可以放心;并不是因为我是他的武侠迷……”

    学生们先是一怔;然后就哄然大笑了起来;课堂的气氛顿时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大家可能没有看过《阿q正传》;因为潜意识里认为赵星驰是写历史小说和武侠小说的;不是文学的主流;所以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想去看他写的任何东西。但是不要紧;我先把《阿q正传》的内容读给你们听一遍;字数不多。只需要五分钟。”杨兴展说着;拿出昨天晚上打用的两张文稿开始朗读了起来。

    底下的学生;有兴奋的;有茫然的;有好奇的。

    兴奋的学生。是因为他们读了《阿q正传》;茫然的和好奇的都是没有读过。

    杨武和董莱没有读过;因为他们这几天还在重读《射雕英雄传》和《笑傲江湖》的实体书;所以连网都没有上。

    两人对视一眼;好奇了起来:“这《阿q正传》真的这么好?”

    “……虽然还有些热剌剌——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他睡着了。”杨兴展语速缓慢;抑扬顿挫;很有韵律感;听起来不会让人精神发困;但也在不到五分钟的时间里将《阿q正传》的序章和“优胜记略”读完了。

    学生们听得都很仔细;原本还带着看笑话的轻视态度;一路听下去;心渐渐的沉淀了下来;震撼、惊讶、错愕、悲伤……;各种情绪涌上心头;复杂难明。

    杨兴展停了一会;微笑着看着他们;他听到了他们变得沉重的呼吸声。

    能考上厩大学这所华夏国内排名前二位的世界名校;都是高智商的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阿q正传》并不是很难;几乎所有人都在第一时间理解了。只是有些地方还想不通;所以在沉重的表情之下;杨兴展还看到了茫然和困惑的神色。

    杨兴展道:“我今天为什么要讲《阿q正传》?是因为我觉得有必要将这部不朽的名著推荐给在座的各位。有人会说《阿q正传》只写了两章而已;就值得评价为不朽名著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