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子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士子风流- 第1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看到一对莲足已到了跟前,明显感觉到王太后站在身边,居高临下的看他。

    黄锦大气不敢出,连话都不敢继续说下去了。

    “把头抬起来!”

    王太后的声音,仍如黄莺一般清脆好听,也比从前温柔了许多。

    黄锦手臂打着颤,勉强昂起头,看到了居高临下注视他的王太后。

    王太后扬起巴掌,玉葱葱的柔荑狠狠的朝他的唇边煽了个耳刮子。

    黄锦挨了打,居然松了口气,也不敢去捂他的腮帮子,只是一声不吭。

    收回了柔荑,王太后随即森森然的道:“好哪,哀家不惹事,可是竟有人丧心病狂,招惹我们这些孤儿寡母,好,好的很!”(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二百四十三章:学生遵旨

    懿旨终于发了出来,奏陈上书的户部观政士‘大逆不道’,严旨拿办。

    可问题就出在这上头,两宫太后固然不太好惹,可是这位被人当了枪使的观政却免不了名声大噪,杨廷和等人所面临的选择有两个,一个是对此不闻不问,可真正问题就在于,他想脱身也不成,因为弹劾宫中本就是他引导出来的,虽然明知这个观政有问题,可是别人会怎么看?事情是你挑起的,人家不过是奏书过火了一些,你堂堂首辅装聋作哑,未免有点儿说不过去。

    可一旦过问,杨廷和的打击目标就会越来越大,原本他只是想裁撤如意坊,就算是三位国舅,他都不想将他们牵涉进来,为的就是尽快让宫中妥协,可是现在等于是打击了一大片,把那些能得罪和不能得罪的人统统都扯了进来,如此一来,这场一面倒的斗争,似乎随着对方筹码越来越多,已经变得开始棘手起来。

    其实就算杨廷和不采取任何措施,也必定有人采取措施,朝中已是炸开了锅,先是抓了顺天府尹,现在又拿了户部观政,这怎么得了?于是有志之士个个出来,慷慨陈词,言语之间已是越来越不客气。

    事情似乎已经失控,其实无论是嘉靖还是杨廷和,双方都已经意识到若是再放任发展下去,后果会很严重。

    已过去了半月,年关将至,东暖阁里,三位内阁大臣坐在这里,俱都一声不吭。

    毛纪的嘴角带着几许冷笑。眼睛似有似无地撇向蒋冕,虽是一声不吭。可是意味深长。

    蒋冕则是正坐襟危,目不斜视。风淡云清,宛如仙道下凡。

    杨廷和拼命在咳嗽,许是这几日操劳过度的缘故,连咳嗽的声音都带着几分沙哑。

    三人谁都没有吭声,落针可闻。

    这时候,外头突然传来声音:“皇上驾到。”

    三人连忙起身,恭迎圣驾。

    须臾功夫,嘉靖便精神奕奕地踱步进来,他穿着一件描金绸袄。外头套着一件大红的绒披,厚实的连体披风将他的身子包裹得严严实实,不过进了暖阁,里头铺设了地龙,热乎乎的,嘉靖进来的第一个动作便是解下了这件狐裘的绒披,便听到三个阁臣一道拜倒,口呼万岁。

    “唔……”嘉靖笑呵呵地道:“爱卿们来得早,这几日太冷了。还是这里舒服,都起来吧。”

    随即,嘉靖大剌剌地坐在御椅上,叹口气道:“河南那边已是大雪纷飞。这么多流民又冻又饿,实在令朕忧心如焚,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一场大雪不知要冻死多少人,江正在巡抚任上倒是做了一些事。他的奏报已经到了,不过便是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眼下河南大灾有两个问题最是难以解决,一方面是朝廷虽然调拨了钱粮,陆续送去了一些,可是还是远远不足,另一方面呢,却是道路难行,省城倒还好一些,其他各县就难办了。朕看了江正的奏报,心里很不舒服,倒不是怪臣工们不得力,只怪苍天不仁,这些时日倒是辛苦了你们,为了这件事殚精竭力,朕都看在眼里,只是今年这个年关怕是没有这么好过了,内阁这边得轮流当值一下,河南那边若是有消息,要立即有个主事的人,诸卿怎么看?”

    杨廷和忙道:“陛下拳拳爱民之心,臣感同身受,本来年关的时候是该休息一下,好好过年嘛。不过现在河南大灾,轮替值守却也不是不可行,不妨这样,臣明日上一道章程上来,拟定好年关当值的事宜,再呈送陛下御览。”

    嘉靖呵呵一笑,嘉勉道:“如此甚好。”

    他沉吟了一下,突然皱眉道:“还有一件事,现在的大臣实在太大胆放肆了,前几日有个人居然诽谤后宫,这件事,诸卿有耳闻吗?”

    三位内阁大臣顿时精神一振,毛纪忙道:“陛下,此人虽然大胆,想来却都是无心之言,臣听说锦衣卫已经将其拿办,请陛下高抬贵手,免其罪责,以观后效。”

    嘉靖冷冷一笑,道:“若是轻易免了他的罪责,岂不是太便宜了他?朕广开言路,却不是让人信口开河的,朕许他们言朝政,言朕的施政得失,却并非让他们诽谤朕的母后,这个人,定要从重处置。”

    杨廷和的心里叫苦,这个观政的事,他必须说话,而且态度非要强硬不可,问题就在于这事儿偏偏是宫里占理,杨廷和不得不小心谨慎地道:“陛下,此人固然是罪无可赦,不过陛下仁……”

    嘉靖严厉打断道:“这件事容不得商量,杨师傅固然是一片苦心,只是朕心意已决,杨师傅不必再劝。”

    杨廷和迫不得已,只得道:“陛下,在陛下看来,处置此人是成全仁孝。可是在大臣们看来,陛下处置此人却是堵塞言路,臣恳请陛下三思。”他从座椅上站起来,郑重其事地拜倒在地,猛地磕了一个头,道:“臣身为百官之首,大臣有失,便是臣的过失,要惩罚,请陛下降罪于臣。”

    毛纪和蒋冕此时坐不住了,毛纪心里明白,这是杨廷和使出了最后手段,这个人能不能救,就看眼下了,于是也学着杨廷和的样子,拜倒在地,道:“请陛下三思。”

    蒋冕的心里冷笑,其实事情的前因后果说来也是可笑,分明被拿的这个人是他蒋冕的,偏偏现在却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招来无数人的敬仰,而杨廷和,想来对此人深痛恶绝,却又不得不站出来为此人请命。

    可以说,杨廷和被坑了,换句话说,却也是他搬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蒋冕也不迟疑,沉痛地道:“陛下三思啊。”

    嘉靖的眼眸微微地眯起来,一字一句地道:“下头的人胡言乱语,要怪也怪不到你们的头上,都起来吧。”

    这句话一语双关,说下头的人胡言乱语,怕是在嘉靖的口里,这胡言乱语的人并不只是一个户部观政。

    杨廷和只得起身,道:“陛下……”

    嘉靖摇摇手道:“你不必再说了,朕看在你的面上,便饶了他一回,不过……还有一件事,顺天府府尹汪峰亦是大逆不道,朕决心三司御审,向天下人申明他的罪状,以儆效尤。这件事交给你们去办,朕到时会亲自听审,爱卿以为如何?”

    嘉靖刚刚给了杨廷和一个台阶,杨廷和现在想说不字都难了,不过三司会审,似乎对他颇有益处,毕竟无论怎么做,都比被锦衣卫囚在诏狱,屈打成招的好。

    他的眸光闪烁一下,连忙道:“微臣以为,如此甚好,可是既然会审,就要有个会审的样子,陛下要听审,那么可否请文武官员一并旁听?”

    他的主意打得不错,到时大家都在这里,就算皇上想玩什么猫腻,也是难了。

    原本以为嘉靖不会草率答应,谁知嘉靖却是满口答应道:“朕准了,就这么办。”

    杨廷和沉默了一下,又道:“此事牵涉到了如意坊,是不是又该请来如意坊之人一并审问?”

    到了现在,杨廷和仍是抱着目的,在他看来,皇帝突然决定御审,或许是因为外头闹得满城风雨,借此给自己找个台阶下,而这一次,他只要谋划得当,就可以把被告变为原告,扭转乾坤,直接翻盘。

    嘉靖微微一笑,叹息道:“朕若是不秉公处置,想来你们也是不服,就这么办吧。”

    杨廷和想不到嘉靖同意得如此爽快,仿佛幸福来得太快,让他一时难以接受,他深深地看了嘉靖一眼,似乎想要看穿嘉靖的心思,看看嘉靖到底打着什么如意算盘。

    现在闹到这个地步,已经超出了杨廷和的预期,再加上嘉靖已经给了他的面子,不再处置那大胆诽谤后宫的狂徒,现在杨廷和若是再不识趣,到时候嘉靖反悔,事情只怕会越来越棘手,杨廷和只得颌首点头道:“既如此,微臣这便去筹备。”

    ………………………………………………………………………………………………………………………………

    宫里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徐家。徐谦这半个来月,每日除了读书,就是和何心隐争论,两个人都算是青年俊杰,可偏偏却是两个极端,因此争议起来,格外激烈。

    这一日傍晚,宫里终于来了人,来人正是黄锦,黄锦的脸颊肿得老高,见了徐谦,可谓仇人见面分外眼红,若是没有这家伙惹出事来,怎么朝中会把事闹得这么大,又怎么会有人敢上那种大逆不道的奏书,结果倒霉的却是他,反倒是徐谦吃饱睡好,舒舒服服。

    虽是对徐谦满腹子牢骚,黄锦却是知道先办了正事要紧,他见了徐谦板着个脸,道:“陛下让咱家来传话,说是七日之后要当堂御审汪峰,陛下让你早做准备,切莫懈怠。”

    听到这消息,徐谦忙向黄锦作揖道:“学生遵旨。”(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ps:  看着如此惨淡的月票,老虎不得不又跑来说几句,同学们 ,老虎真的需要你们的支持啊,码字苦逼,也得有掌声是不是?投月票的,有木有?

第二百四十四章:三司会审

    宫里的决议放了出来,喧闹的局面总算也安静下来。

    七日之后,也就是距离年关的前三天,三法司将会在御前审问汪峰,不过对大多数人来说,到时是谁审问谁还不一定,毕竟这三法司,无论是都察院,是大理寺,还是刑部,都是朝廷命官,既是朝廷命官,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为难汪峰?

    许多人心里窃喜,心里不禁在想,看来那时候是有乐子可瞧了,甚至已有人按捺不住,等着到时好好表现一番。

    王峰一案已是万众瞩目,成为了街头巷尾议论的主题。

    可是对庙堂上的衮衮诸公们来说,这个案子亦是关系重大,三法司的人选已经递了上去,宫里拟准,刑部的人选是刑部侍郎杨康,这位杨侍郎素来清正,刚正不阿,正德年间的时候,张家兄弟就曾吃过他的亏。至于都察院则是右副都御使成章,成章刚刚从陕西巡抚任上卸任,已经传出要大用的消息,只是现在刚刚回京述职,身上挂着的还是都察院的职。

    大理寺则是出动了大理寺少卿朱琦,朱大人声名不显,不过若是仔细看他的履历却会发现有很多不同,这位朱大人曾任礼部仪制清吏司主事。

    一般人似乎觉得朱大人没什么了不起,可是但凡读书人听到此人的大名,怕都要尿裤子了。比如一般的生员,往往都可以不搭理本地知府,唯独怕的是本府学正,可是一旦你成了举人。那么恭喜你,你可以怠慢学正大人了。可是照样还有人管你,但凡你还想继续考试。那么这礼部仪制清吏司的地位就凸显出来。清吏司的职责是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这就意味着,天下的读书人,都在他的管辖之下,你的文凭由他们颁发,你的学籍也由他们管理,若是你作奸犯科,他们大笔一挥就可以除掉你的学籍,你要报名科举。必须经过他们的审查,合格之后才准许考试。

    总而言之,这个吏司平时的时候似乎没什么作用,一般人也不将他放在眼里,可是它却是官员眼里的吏部衙门,武官大老粗眼里的兵部衙门,地位极其显赫。

    做出这个安排,显然是杨廷和的主意,朱大人虽然已经升任大理寺少卿。可是毕竟在礼部清吏司的影响还在,真要惹恼了这位;人家打声招呼,可以叫某些人吃不了兜着走,当然。这个某些人是专指徐谦,到时御审的时候,专门用来给徐谦使绊子的。

    三个主审。第一个刚正不阿,谁的面子都不会给。第二个是刚刚回京的官员,与京师的关系牵涉不深。能做到秉公处置,第三个身份不一般,对生员、举人有着极大威慑。这三个人选自然是宫中和内阁妥协的结果,宫里头不希望有和汪峰走得太近的人出现,也不希望内阁牵涉此事太深。而内阁提出来的人选,大致上也能令宫里满意。

    其实不只是宫里和内阁满意,其他官员看了人选也不禁暗中点头。

    现如今不少人摩拳擦掌,就等着十二月二十六这一日,甚至在坊间也有人开了赌盘出来,吸引人押注。

    三位主审老爷面子上的功夫做得还不错,任命一下来,他们立即向各自的部堂告了假,口称身染重病,暂时不能署理公务,各自回到家,立即挂出了谢客的牌子,任何人拜访都不接待,同时足不出户,只专心等侯御审。

    想来这三位大人也要避避嫌,既然接的是御审,自然要摆出公正严明的姿态来。

    事实上,对于他们来说,无论是偏向哪一边都容易倒霉,若是偏向如意坊,少不得同僚们要斥责,内阁那边也不满意。可要是偏向汪峰,迟早会被宫里记恨上。

    在大多数人看来,似乎不管偏向哪边都是找死,这三人分明就是冤大头,差事自然也是倒霉差事了。

    可是有些事不能单看表面,其实这个差事也有许多好处,只要审案之人不偏不倚,能做到公允和令人信服,让所有人都挑不出刺来,那么好处可就多了,毕竟这是所有人关注的大案要案,只要表现出彩,审案之人的资历上头免不了要狠狠添上一笔。

    时间一晃而过,转眼便到了十二月二十六这一日,如今的京师已经增添了几分喜庆,年关将至,操劳了一年的寻常百姓此时都暂时放下了生业,与亲人团聚一起,而这个节骨眼上,婚庆、搬迁新居之类的事也是极多,这城里隔三差五都有爆竹传来,各衙门的老爷此时也没了办公的心思,一个个将手头的事放下来,专心想着过年的事。

    寻常百姓过年无非是图一个乐呵,可老爷过年却是不同。年关的时候,地方官员要来送礼,可是那些礼该收哪些礼不该收也是一门学问,除此之外,你得去拜年,可是这先后的次序却是万万错不得,还有拜访哪位大人要送什么礼物,到时见了上官又该怎么回答,这些事看上去简单,其实却是错综复杂,对那些新晋的官员更是如此,有人做了几年的官,至今没有摸清门道,结果每到年节便头痛不已。

    过年了……

    这一大清早,徐谦昂起头,看了看阴霾的天色,屋脊上的残雪还没有融化,冒着丝丝寒气,徐谦则是穿得严严实实的,不徐不疾地走到庭院的中央。

    徐昌今日特意没有去当值,告了假回来,他虽然不能入宫,可是实在放心不下,做什么都觉得没什么意思,他大清早就已经起来了,张罗了很久,亲自给徐谦下了碗面,待徐谦吃过之后又张罗车马到外头候着,临行时,徐昌收敛了脸上的温情,板着脸告诫徐谦道:“你莫以为你只是证人就以为没什么干系,实话告诉你,今日这御审没那么简单,厂卫里谣传,此次已经有许多人等着治你的罪了,你要小心。”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