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动人心的一首词。但正是因为其中的“三杯两盏淡酒”,让我读出了这首词中哀婉、凄切之外的味道。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一个年华逝去的女子独自坐在窗前,饮着“三杯两盏淡酒”,从早晨一直到黄昏,枯坐终日,独自得黑。这是一般女子能做到的吗?不论她多么伤心,多么哀婉,多么忧愁!换了是薛宝钗,那肯定是伤心一会儿,就坚定的抹去眼泪,展开笑颜面对明天的生活了!换了是林黛玉,那坐这一天下来,估计就要一命呜呼了,她那身子骨,只适合在哭哭啼啼中断断续续,怎么可能这么坚定地与一杯酒、与从早晨到黄昏的漫长时光坐在一起呢?能这么坐一天下来的女子,应该具有怎样的性格啊!只有李清照,虽然她毫不掩饰地说“怎一个愁字了得”,可她在“乍暖还寒”的这一天里,与“三杯两盏淡酒”一起,寻觅过去的美好时光,感受冷冷清清的院落,甚至直面“凄凄惨惨戚戚”的情绪,虽然她说“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但她还是就这样“守着窗儿,独自得黑”了下去。我以为见证了这个漫长过程的“三杯两盏淡酒”,就特别能体现李清照作为一个女人,一个曾经爱过、恨过、创作过、生活过的女子的人性之美。她的生命历程就如一杯沉酿,在人生的终点处尽显其醇厚之美!
那么从酒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这样一个李清照:她有着高尚而健康的生活情趣;她有着丰富而独立的人格魅力;她有着敏锐的艺术感受,有着惊撼世人的才情;她有着举世浊浊我独清的品性,也有着洞穿世情、可以写炼达文章的思想力。所以她才叫李清照——可以“朗朗清辉照古今”的一位奇女子!
说实话,这样一位出色的才女要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丈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第一,这个丈夫要能与她有共同语言,这是最关键的一点,没有高尚的情趣与才学、品性,那是很难入李清照的法眼的。
第二,这个丈夫必须能欣赏并包容李清照的才华与气质。对任何一个男人来说,整日面对一个比自己还有才华、比自己还强的妻子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尤其是在古代的夫权社会里,“女子无才便是德”,更何况这位女子还是古往今来少有的才女!
第三,这个丈夫还必须能体验并体谅这位敏感妻子的情绪变化,因为情感的共鸣往往来自于细节,只有共同的爱好却不能产生共振、共鸣,那这种有着共同爱好的夫妻不过是两条平行线,永远没有交汇的那一天。
第四,这个丈夫还得能理性地面对生活、面对官场与家庭之间的矛盾,甚至还要有理性面对人生的男性魅力,这样他才能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那个芜杂的社会里为李清照这样一个独特的女子撑起一片安静的天空。
要找到这样的男人,我们不禁要像李太白那样慨叹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就像一首流行歌曲里唱的那样,“到哪里去找这么好的人”呢?上天一定特别眷顾李清照,她还真找到了,这个男人就是赵明诚。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3 一路青山携绿水,琴瑟款款两温柔(4)
说到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幸福婚姻,前些年学术界还引发过一段轰动一时的争论。争论的缘起是有些学者根据解析李清照的词作发现,她和赵明诚的婚姻生活并不像人们说的那么完美,甚至还出现过婚姻危机!
这就让我想起了五百年前的一场争论,那也是有关李清照的,明代中叶的时候,一群文人关于“李清照有没有过再嫁”发起过一场“辨诬”之争。可笑的是持肯定一说的文人,以李清照再嫁来否定李清照的人品和创作,而反对的一派竟然是就不承认李清照再嫁过,也以此来维护李清照的人品和创作。
我就纳闷了,你说这帮文人无聊不无聊,针对一个女作家,不是看人家的作品,而是盯着她有没有再嫁过大打口水仗。
但古人又说了:“不做无聊之事,何以度有生之年?”所以我们也跟着无聊一下,先从李清照的再嫁与离婚说起。
首先,李清照有没有再嫁过?这个问题基本上不用解释了,在大量的史料证明下,事实是很清楚的,那就是李清照肯定是再嫁过的。那么她为什么会再嫁呢?
我们都知道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夫妻感情很好,他们家那简直就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少有的“五好家庭”。赵明诚死后,李清照一直都很怀念他。如果说二人感情好到这个地步,李清照又何必要再嫁一个人呢?而且她再嫁的时候已经将近五十岁了,到这个年龄,孔子都说“知天命”了,还有必要再折腾吗?到底是遇到什么人,让李清照做出了这么大胆的决定呢?
我们都知道,就在李清照生活的那个时代,程朱理学开始逐渐盛行起来。有关女人的再嫁问题,理学家程颐说过一句极为恶心的名言,叫做“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也就是他认为女人没有了丈夫,没有了生活来源,哪怕饿死,也不能再嫁,因为一女不事二夫,再嫁就失节了,所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就成了宋明理学没人性的一句典型的口号。后代有那么多的女子立贞节牌坊,耗尽青春和生命,都是从这儿受的毒害。要放在现代,我们会认为讨论女人离不离婚、再不再嫁是一个很无聊的问题,如果说“妻子如衣服”,男人可以脱了旧衣换新衣,那么我们知道,女人的衣服可往往比男人多多了,那女人换衣服的频率自然也比男人多。所以男人可以“休妻换衣”,女人凭什么就不能“休夫换衣”呢?可惜这个道理古人不懂,都让理学家们给洗了脑,于是李清照作为一个女人有没有离过婚、改过嫁就成了上纲上线的问题。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来看看李清照她为什么要冒天下之大不韪,不仅再嫁了,而且再嫁了三个月后就又离婚了。
李清照再嫁的这个人叫张汝舟,当时任右承奉郎,不过是个七品的小官。而李清照的前夫赵明诚是任过江宁知府的,相当于现在南京市市长,是四品大员。而且李清照自己的父亲李格非曾作吏部侍郎,也就是中组部副部长。而她的公公也就是赵明诚的父亲更是作过当朝宰相。也就是说李清照她们家的男人那几乎都是男人中的极品,至少也是官场中的极品,她怎么就看上这个七品芝麻官儿了呢?难道说李清照是瞎了眼、昏了头,一时冲动才看上了张汝舟的吗?
虽然我们这么说有点对这位伟大的女词人不敬,但事实上,她还就真是瞎了眼、昏了头才再嫁给了张汝舟,但我认为这并不是一时的冲动,反倒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只不过算错一步而导致满盘皆输而已。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要从分析李清照当时的生活环境入手。
赵明诚死的时候,正当国难当头,金军渡江南下,南宋小朝廷开始四处逃窜。李清照也开始了逃亡生活,但是她的逃亡有两个很重要的背景,一是保存文物,二是洗刷冤屈。
我们都知道,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几乎就可以算是宋代最伟大的文物收藏家了。他们俩节衣缩食,一辈子收集了大量的文物,当年他们住在青州的时候,所收集的文物放满了十几间大屋子,搁着现在,足够开个私人博物馆了。金兵南下的时候,李清照护送文物南下到江宁,但还是有很多文物没能免于战火,所以送到江宁的文物就只剩下一半不到。后来赵明诚临死的时候,其它的什么话都没留下,就是交待李清照要看管好这些文物,也就是说这是赵明诚唯一的临终遗言。
3 一路青山携绿水,琴瑟款款两温柔(5)
可当时金兵马上就要攻占南京,李清照情急之下,把大部分文物送往自己的妹夫处保管。她的妹夫当时任兵部待郎,也就是国防部副部长,本来也是有能力来保管这些文物的,当时这些文物就送往了她妹夫所在洪州。结果金兵分兵两路南下,一路就是经过洪州,她的妹夫逃命还来不及,哪还顾得了什么文物,结果这部分文物又焚于战火了。
经过两次战火的劫难,李清照夫妇收藏的文物已经损失大半,剩下的在李清照身边的已经不多了,但剩下的可都是精品。这时候,李清照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也是无奈的决定——把这些剩下的文物中的极品全捐出去。
为什么要捐出去呢?你看连当国防部长的妹夫都保护不了,谁又能保护得了呢?所以你又捐给谁呢?
李清照思来想去,决定把这些珍贵的文物全捐给朝廷。一是南宋小朝廷这时候虽然也是个流亡政府,但毕竟是个政府,政府里有专门的部门管理文物,对这些文物来说,这应该是个比较安全的归宿。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要通过献宝来洗冤明志。
原来,赵明诚临死的时候,他的一个朋友曾经拿一个玉如意来找赵明诚夫妇鉴定,后来这个人把那个玉如意进献给了金人,但有传言就说是赵明诚向金人进献了一个玉如意。这个罪名还得了,那可是通敌卖国啊,李清照四外申冤,为了表明清白,决定把剩下的文物也都进献给朝廷,这样一来可以见其清白,二来也可以保全这些文物。
于是李清照这个失去了丈夫的女子,就带着这些珍贵的文物,随着宋高宗逃亡的路线逃亡。先从南京到镇江,又从镇江到嘉兴,赶水路入海到舟山群岛,又从舟山再渡海到温州,这一路逃亡,从陆路到水路,再从水路入山路,对李清照这样一个带着一堆文物的寡妇来说,那可以说是颠沛流离、艰辛备至了。结果好不容易追上了高宗的逃亡政府,把大部分珍贵文物献上去之后,哪知道又发生了兵变,看管文物的一个姓李的将军把这些文物席卷一空,逃得不知所终。这时候的李清照可真是欲哭无泪啊,不仅她和丈夫一生的心血丧失殆尽,而且这还是她心爱的丈夫的唯一的遗命啊,你说让李清照如何来面对九泉之下的赵明诚呢?
就在这时候,那个叫张汝舟的家伙出现了。
要说起来,李清照还是留了个心眼的,她在进献文物时把那些个重的、大的文物,什么青铜器啊、玉石文物啊都进献了上去,但还留了一部字画真迹没有交,因为这些毕竟又珍贵、又容易保存,所以还是放在自己身边比较放心。但在听说连进献上去的文物也遭了劫难之后,对手中剩下的这一点文物精品,李清照也开始放心不下了。因为她毕竟是一个孤身的女子,在封建社会,又有什么能力来自保呢?她又不能像现在的女同志一样,实在不行就去找份工作,不论是当护士,还是当个幼儿园阿姨,那都是一份稳定的工作可以自保啊。可那个时代,女人不依附男人基本上就无法生活。所以当时的李清照还是跟着她弟弟住在一起的,可她弟弟也有自己的家人啊,李清照不能永远跟着弟弟吧!于是这个嘴巴甜蜜蜜的张汝舟的出现,就为李清照提供了一种现实的选择:一是找个男人有了生活的依靠,二是这些文物也可以长久地在身边有个安全的归宿。正是基于这两个关键点的考虑,李清照决定大胆地迈出再嫁的一步!
但李清照有李清照的打算,张汝舟也有张汝舟的打算。你想,李清照一个快五十岁的人了,又刚死了丈夫没几年,张汝舟怎么会主动来追求她呢?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那个姓李的将军,可以为了李清照的文物而趁兵变席卷文物逃亡,这个张汝舟就不能为了李清照的文物而结一次婚吗?
可结婚后,他发现如意算盘打错了,李清照发现了他的真实目的,并不肯将剩下的文物交给他,这个张汝舟于是在婚后原形毕露,不仅不断地胁迫李清照交出文物,还对李清照拳打脚踢,施以家庭暴力。
要换作是其他任何一位女子,在那个封建时代里,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错了男人,也只得认命罢了。所以和李清照同时代的朱淑真,就是因为嫁错了人,才写下了伤心的《断肠集》。但伤心归伤心,在古代只有男人休妻的事儿,又不可能让女人来休夫,所以朱淑真也只能哀伤罢了,却不能做些什么。
3 一路青山携绿水,琴瑟款款两温柔(6)
可李清照不然,她毅然决然地要跟张汝舟离婚,张汝舟冷处理,李清照就把他告上了衙门,也就是“咱们法院见”!因为李清照揭发了张汝舟骗官的事实,张汝舟最终被除去官职,发配外地。按宋朝的法律,这样李清照就可以与张汝舟解除婚姻关系了。但按照宋朝的法律,“讼夫”也是要判刑的,所以,李清照最后虽然离了婚,逃离了张汝舟的魔爪,但也因为告丈夫犯了“讼夫”之条,被投入大狱。幸好在她弟弟的营救下,李清照在入狱后九天就被放了出来。
我们回过头来看,年至半百的李清照为什么肯下嫁给张汝舟?而她为什么又在与张汝舟结婚只三个月后就坚决地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要求离婚?要知道,这在当时可都是惊世骇俗的举动。我个人觉得,其中一个重要的线索就是两个字——“文物”!或者说,是她和丈夫赵明诚积一生心血收集起来的文物!这在李清照心目中的地位太重要了。一方面,这些文物本身的价值就无法衡量,让它们毁于战火或是落入坏人之手,那都是一种文化的灾难;另一方面,这些文物可是她和赵明诚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他们美丽爱情的见证。
这就要说到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情让人羡慕的地方了。
我们说情投意合是爱情的先提条件,所以古人常用“郎情妾意”这个词儿来描绘恋爱中的男女。但这只是恋爱中的男女,到了婚姻里,只靠情意绵绵是维持不了多久的,因为从心理学来看,“情”和“意”的心理活动都是一种纯粹感性的心理活动。因为是感性的,所以它的持续性并不强。要想加强它的持续性,就必须加入理性的添加剂。所以从爱情到婚姻,最理想的模式是情意相投之外,还要加上志趣相合。这一点,李清照做得非常聪明。
我们前面说过,从现有的史料来看,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几乎就是整个宋代最有名的文物收藏家与鉴赏专家。赵明诚是个当之无愧的金石学家,而李清照在嫁给赵明诚之后,自觉地向赵明诚学习,很快也成为了一位杰出的金石学家,这就可以看出李清照的聪明来了。李清照作为杰出的文学家,其文学功底自然是非常深厚的。但文学创作与金石学也就是现在文物艺术科学还不完全是一回事儿。我们不知道她有没有刻意地去迎合丈夫的这个爱好,但我们知道她在嫁给赵明诚后,很快地将志趣爱好与丈夫协调一致起来,从而营造出真正志同道合的二人世界。这无疑为二人幸福的婚姻生活奠定了最为重要的基础。
他们经常一起去旧市场上淘字画,当时赵明诚还在太学,收入是非常有限的,而赵家与李家在他们婚后都没有给他们什么资助,二人经常拿换季的衣物去典当,再拿典当来的钱去买字画。细心的赵明诚在买完字画之后还经常为李清照买些新鲜的瓜果,然后两个人经常通宵达旦地温酒赏画,其乐融融。这样的夫妻生活实在是让人羡慕。
赵明诚不仅是在生活上很关心李清照,而且在许多事情上能很体谅李清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政治运动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时,他们还能相濡以沫,互相扶持。
当年宋徽宗起用蔡京之后,###执政,开始对旧党进行清算,以苏东坡为首的元佑党人成为政治运动清算的对象。凡被朝廷认为是元佑党人的一律罢官去职,儿女发配充军,子女已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