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那天一直在呜咽。他喝了很多酒。他说多年后,他替父亲偿还了公社里的粮食,还了父亲的心债;可是,面对死去的父亲,他将永远无法偿还自己的心债。
朋友走后,我想起另外一个故事。故事是莫言讲的,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
也是三年困难时期,村子里有一位妇女,给生产队推磨。家里有两个孩子和一个婆婆,全都饿得奄奄一息。万般无奈之下,她开始偷吃磨道上的生粮食。只是囫囵吞下去,并不嚼。回了家,赶紧拿一个盛满清水的瓦罐,然后取一只筷子深深探进自己的喉咙,将那些未及消化的粮食吐出来,给婆婆和孩子们煮粥。后来她吐得熟练了,不再需要筷子探喉,面前只需放一个瓦罐,就可以把胃里的粮食全部吐出。正是这些粮食,让婆婆和孩子们,熬过了最艰苦的三年。
她也熬过了那三年。她比朋友的父亲要幸运得多。可是,在她的后半生,在完全可以吃饱饭的情况下,这个习惯却依然延续。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看到瓦罐,她就会将胃里的东西吐得干净。她试图抑制,可是她控制不了自己。
当她的儿女们可以吃饱了,她的胃,可能仍是空的——因为她看到了瓦罐。
我不知道应该形容他们伟大,还是卑贱?回想我的童年,应该是幸福的。既没有眼巴巴盼着父亲布鞋里的几粒粮食,也没有等着母亲从她的胃里吐出粮食然后下锅。可是我相信,假如我生在那个年代,他们肯定会这么做。并且,我相信世上的绝大多数父母,都会这么做。因为他们是父母,那是他们的本能。
你是怎么长大的?也许你长大的过程远没有那么艰难和惨烈,但是请你相信,假如你生在那个时代的贫苦乡村,假如你有一位看守粮库的父亲或者在生产队推磨的母亲,那么,支撑你长大的,将必定是父亲鞋子里沾着鲜血的玉米或者母亲胃里尚未来得及消化的黄豆。
请爱他们吧。
手指上的眼睛
周海亮
她从没有见过光明。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她一直不肯相信人人生来都是公平的。
当然更不可能进过学校,她小的时候,那里还没有盲校。可是这并不等于她没有读过书。父亲会读书给她听,又抓着她的手,教她认识盲文。当然是超乎寻常的艰难,现在回忆起那一段日子,她常常说,好在我没有放弃。
她知道父亲有着高高的个子和微驼的后背,突出的喉结和俊挺的鼻子,厚厚的嘴唇和轮廓分明的脸膛。这一切,都是她用手摸出来的。父亲在很远的山村小学教书,到周六晚上,就会骑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走五十里山路赶回来。每到那天下午,她都会坐在院子里盼她的父亲。她安静地坐在木椅上,落日的余晖将她镀上一圈金黄,突然,叮铃铃,街上有车铃响了,她就站起来,扶着墙走到门口,迎接她的父亲。她知道那是父亲。父亲会把车铃摇出独有且悦耳动听的节奏。
每一次父亲都会为她带回礼物。有时是一本书,有时是几块糖,有时是一方手绢,有时,仅仅是一束野花或者几根狗尾草。带什么她都高兴。在她童年漫长的记忆里,父亲几乎是她的全部。
在晚上,父亲会读书给她听。读得最多的是《安徒生童话》,从那本书里,她知道在远方,还有另外一个神奇的世界。那个世界里有长得和拇指一样大小的美丽姑娘,有变成白天鹅的丑小鸭,有冬夜缩在街头的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有光着身子走上大街的滑稽皇帝。那些故事让她伤心落泪,又让她开怀大笑。有了这些故事,她的童年变得充实,她过得甚至比同龄的孩子还要快乐。事实的确如此,很多村里的孩子常常会缠着她给他们讲故事。那时候,她觉得自己就是村子里最美丽最富有的公主。
可是后来,父亲不再讲故事给她听。父亲为她买来了书,让她自己去读。她不喜欢这样,在她看来,那些凸出来的盲文全都一个模样,根本没有办法识别。她用一个孩子能够想出来的一切手段来拒绝父亲,哭,闹,撒娇,甚至绝食,可是父亲坚持自己的做法。他说你现在已经到了读书的年龄,那些故事,应该由你自己去触摸,去体验。你和别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你可以抵达别人的眼睛所不能够达到的世界……实在没有办法,她只好尝试去辨认那些奇异的盲文。她知道那是另一种文字,那种文字,只属于像她这样的孩子。
尽管严厉,但父亲会常常给她奖励。他会变戏法般地从口袋里变出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东西,奖给多认了几个字的女儿。睡觉前,父亲也从不忘在她的额头上亲一下,说一声晚安。父亲和村子里另外的人不同,他彬彬有礼。——即使对自己的女儿,即使他在批评她。
父亲说,虽然这些字和平常人们看到的不同,可是它们的品质,都是一样的。它能够让你增长知识,让你学会思考,并带你进入到另外一个美妙的世界。你读的虽然是盲文,但是请你记住,所有的文字,都是高贵的;所有的阅读,都是高贵的……
终于,某一天,她可以一边读书,一边给父亲念出那上面的故事。那天父亲拥抱了她,她感觉脸上凉冰冰的。她不知道,那是自己的泪水,还是父亲的泪水?
父亲做了满满一桌子菜。父亲甚至为她倒了一杯红酒。父亲说,不管什么不快乐的事,咬咬牙,都会挺过去。现在你度过了人生的第一道坎儿,以后,你还会遇到更多。
整个少女时代,她几乎是在阅读中度过的。她读了很多书。这些书,都是父亲骑着自行车为她买来的。那时她并不知道这些书有多么难以买到。她不知道父亲骑着自行车到县城的书店,抱了书,再骑着自行车回来。父亲是费了很大劲儿才弄到那些书的,书店里没有盲文专柜,为这些书,他不知跟那些店员说了多少好话。从学校到县城,再从县城回到学校,需要整整一天时间。路上的父亲不敢歇息。
因为这些书,她的少女时代尽管寂寞,却并不孤独。当有一天,当她读到白马王子来到姑娘的楼下唱起情歌,她的脸竟莫名其妙地红了。她知道,自己长大了。
可是她仍然自卑,因为她是盲人。在这之前,她几乎从没有走出过生她养她的小山村。
可是她终要走出去的。城里的一个推拿诊所,愿意接纳她。她不去,她说她不想离开父亲,她说她不敢见到陌生人,她说,她不可能学会那么复杂的中医推拿。那天父亲陪她走出屋子,在一片草地上坐了很久。父亲说你必须走出去,你不能、也不应该一辈子困在这个山村。她说,可是我是盲人。父亲说不错,你是盲人,可是谁说盲人不能够看到这个世界?你不是一直在用手指读书吗?你也有眼睛。你的眼睛,长在手指上,你应该用它们来触摸并看到整个世界。她说,可是我已经拥有整个世界了。父亲说不,你拥有的,只是一个纸上的世界,一个虽然美好但是虚幻的世界;这世上还有另外一个世界,那世界里或许有寒冷,有诸多不美好,但是它真实。现在你必须走进去,你有这个能力。她说,可是我还是怕。父亲说,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害怕走夜路,因为他们害怕黑暗,他们相信黑暗中藏着吃人的魔鬼,可是你怕吗?你不怕。因为你从小就生活在黑暗中,你相信黑暗中没有吃人的魔鬼。不仅没有,你还知道那里有长得和拇指一样大小的美丽姑娘,有变成白天鹅的丑小鸭,有冬夜里缩在街头的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有光着身子走上大街的可笑的皇帝……你知道那里有别人看不到的美好。为什么呢?因为你活在其中,因为你习惯了黑暗。外面的世界,其实也一样。只要你走出去,你活在其中,你习惯了它,你会发现,一切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可怕。她说,您说得有道理,可是我还是怕。父亲站起来,说,你总要经过这一道坎儿的。别怕,我会一直陪着你。
第二天,父亲送她去城里的诊所。她拼命拽着父亲的衣角,要他不要走,可是父亲还是一个人骑着自行车离开。以前在村子,更多时间里,她也是一个人独处,但是她似乎从来没有感觉到像现在这样无依无靠。她一直坐在屋角的一把椅子上,不敢说话,甚至不敢大声喘气。后来开诊所的老人终于有了空闲,他走过来,拉了她的手,放到自己脸上,说,我们认识一下。想不到是这样的开场白,尽管仍然紧张,但她还是笑了。世界在那一刻,为她敞开一扇窗口。那是真实的世界,真正的世界。
的确没什么好怕的,的确,她在这里,得到了更多的快乐。她很聪慧,几个月之后,就可以独自给客人推拿。她做得很好,很快有了许多固定的回头客。每个周末父亲都会骑着自行车来看她,带着她去城市的各条街道转,吃各种各样的小吃。那天她给父亲按摩了他的腰。那时,父亲的后背更弯更驼。那天她和父亲再一次拥抱到一起。她再一次,感觉到脸上的滴滴冰凉。
她兴奋地告诉父亲,她的确用手指上的眼睛看到一个真实的世界。她把手伸到窗外,就可以看到阳光;她用手抚摸鲜花,就可以看到色彩;工作时,她的手指可以看到那些积劳成疾的贫穷的人们;她还可以用手指看到开诊所的老人,那是她的另一位父亲。她说她看到了伟大和善良。
后来她恋爱了。下了班,她拉着恋人的手在街上散步。她生活在真实的世界里,却享受到童话世界里的美好。她轻轻地捏着恋人的手,她说她看到了爱情。
现在她自己拥有了一个中医推拿诊所。是老人要她这么做的,老人甚至为她租了门面,帮她办好了一切手续。老人说你的世界应该更大一些……开始肯定很难,可是只要咬咬牙,一切都会过去。——老人用了和父亲一样的声音。她知道,这也是一道坎儿。
却并不如想象中那样艰难,一年以后,她的诊所顾客盈门,前来推拿的人,几乎需要预约。于是她雇了一位小女孩,也是一位盲人,也是从山村里走出来,也是怯生生地说话。她抓了女孩的手,放到自己脸上,说,我们认识一下……
前段时间,我扭伤了脚,在她那里做了两个月的推拿治疗。她很开朗,很爱笑。她给我讲上面的故事,从她的谈吐中,知道她读过很多书,也知道她付出了很多,一切来得并不容易。她说她希望在另外的城市开十家这样的诊所,让十个像她一样天生目盲的孩子都有一份自己的工作,并且能用手指上的眼睛,看到一个虽然真实却美如童话的世界。
我问她,除了开十家这样的诊所,您还有什么心愿吗?
她说当然有。其一,我希望自己不要失去这双手。如果有可能,我希望不管我有多老,我的手永远年轻。因为我的手指上有眼睛,我要用她来感触和享受这个世界;其二,我希望自己不要失去父亲。父亲已经不再年轻,我希望他永远健在,永远陪着我。也让我,永远陪着他。
有一双手,有一位父亲,这算心愿吗?对我们这说,这当然不算。可是对她来说,这几乎是她对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全部要求。因为她知道,她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全都因了一双手和一位父亲。她珍惜能够拥有的所有,不管有多成功,她对这个世界,都没有野心。
想法单纯并且实在。只因为,她和我们不同。只因为,她的手指上,有眼睛。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这个人是你的母亲
周海亮
自他考上大学,就很少回到老家。五彩迷离的城市生活让他眩晕、痴迷、幸福、不知所措。他拼命学习,只为城市能够将他接纳。最终他真的留在了城市,并且通贷款,购买了一套三室一厅的住宅。婚礼是在乡下举行的。母亲没有来过城市。
婚后好几年,除了春节,他从来不曾回过老家。儿子想奶奶,跟他闹了好几天,最后竟有了千里走单骑的打算。实在没有办法,他只好跟妻子商量能不能把母亲接过来住些日子,妻子同意后,他给母亲打了电话。他说您来住些日子吧。母亲说我去了城里,马上就转向了。他说时间长了您就会习惯的。母亲说不会的,我在城里不可能住习惯。他说您就来吧,小宝说他想您。母亲想了想,说,好吧。
就这样母亲来到了城市。那是他第一次来到城市,城市让她极不舒服。
母亲带来两个蛇皮口袋。一个口袋里装满刚从菜园里摘下的新鲜蔬菜,一个口袋里装满刚从地里掰下的青玉米。那样的蔬菜城市里到处都有卖,价格很便宜;那样的青玉米卖得更多,他们早已经吃够。母亲带来她所能带过来的乡下的所有,却惟独没有带来乡下的习惯。她战战兢兢地在屋子里走动,小心翼翼地和他和他的妻子说话。五十多岁的母亲知道城市和乡村的区别,知道装修豪华和楼房和简陋的乡下草屋的区别,即使住在儿子家,她也不能太过随便。
他忙,不可能时时陪着母亲。妻子也忙,她得去公司上班,去健身房健身,去电影院看热播的大片,去业余班学英语、学会计、学洋琴……他们把母亲留在家里,让儿子陪着她。妻子对母亲说,这是马桶,按下小钮,冲半桶水,按下大钮,冲整桶水;给小宝热牛奶的时候,用燃气灶,往右拧这个开关,就能打着火;来电话了,接一下,让晚上再打来;冰箱门不大好,尽量关严密,否则会费电;家里开着空调,不要打开窗户;如果有人来收水费,抽屉里有零钱;陌生人叫门,尽量不要开……母亲说我知道了。母亲的表情就像一个懵懂的孩子。这么多事,这么多规矩,她怕记不过来。
母亲小心翼翼地关上门,愣愣地坐在沙发上。她不敢用抽水马桶,不敢动电视,不敢开冰箱,不敢接电话。后来她不得不硬着头皮打开了燃气灶,为自己的孙子煮了一杯牛奶。那个上午她只动了燃气灶,却差点闯下了天大的祸。
中午他回家时,闻到一股很浓的煤气味。儿子在卧室里睡觉,母亲坐在沙发上择着青菜。见了他,母亲说,我头有些晕。他不答话,冲进厨房,见燃气灶的开关开着,正咝咝地响。他慌忙关掉气灶,打开厨房的窗户,又冲进卧室,打开阳台的窗户。他一个房间一个房间跑,一扇窗子一扇子打开,母亲惊恐地看着他,脸色苍白。母亲说出什么事了吗?他说没事。脸却黑得可怕。母亲垂下头,她知道自己肯定闯下了祸。她不敢多说一句话。
妻子还是知道了这件事。晚上她把母亲叫到厨房,再一次跟她讲解燃气灶的用法。她说多险啊,如果不是他中午回了趟家……母亲说我吹不灭火,就用湿毛巾把火捂死了。妻子说您想啊,开火的时候得拧一下开关,关火的时候难道不用拧一下开关?母亲说我真不会用。明天,我想回去。他听了,忙来劝。他说您再住些日子吧。母亲说不住了,我在城里真住不习惯,以后,还不知道会闯下什么祸……小宝以后想我,让他回乡下去看我。如果你们想我,也回乡下看我。我真住不习惯……
母亲第二天就回了乡下。这时他才想起来,母亲竟一次也没有用过家里的洗手间。母亲腿脚不便,可是她仍然坚持去一公里以外的公厕。母亲留下的那些青菜和青玉米,他们吃了很长时间,还是没能吃完。到最后,只好扔掉。
第二年春天他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故。妻子与他离婚,一个完整的家瞬间破碎。那些日子他每天生活在浑浑噩噩之中,终于被公司解聘。他重新变得一无所有,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