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水世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戈壁水世界-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郭双福由于去年在农场这里赚了不少钱,不知是那“左少”同意还是他自己决定加大投资,扩建农场。反正过年以后,郭双福已经按照原来县里面筹建“新型戈壁滩治理及开发综合示范区”的规划要求,和望水镇达成了初步的征地协议,涉及到的十来个村子也都在召开动员会议。由于郭双福实际上要征用的只是荒芜的戈壁滩,除很少部分还有农民放牧以外,其他的都废弃了,现在荒地也能卖钱,当地老百姓都很赞成,所以征地工作开展得很顺利,原定的三十平方公里(四万五千亩)的四至边界已经划定,只等和当地政府及农民商定赔付标准就可以办理相关手续。

    到了正月十五,看李朝福联合李兵等几人,抵制住了李卫东、董五带来的歪风邪气,村里的事情还算平稳,李全学放下了心,和村里人道别后,直接坐车到了草原市。

    李大山听了李全学的讲述,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老家那边自然条件恶劣他承认,但是发展不起来并不完全是自然条件的原因,望水镇有赵德胜这样的领导在位,要想发展好,比登天还难。村里部分人好逸恶劳,整天想的是沾点小便宜,没有把心思用到正路上,也是农村发展不起来的重要原因。李全学这一走,也不知道东风村的正常局面能够维持多久。

    而且现在李大山也明白李全学不让自己去接他的原因了,老人是怕他见了这些不平事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但其实这就是李全学想多了。李大山虽然被郭双福赶出了家乡,但是现在他的发展基础比起以前好了太多,而且当地领导重视,自己的事业很快就有质的飞跃。他现在哪里还有闲心去和郭双福、董五这样的烂人计较。

    李全学把这些都说了出来以后,李春花又给他讲了这边的发展情况,李全学听了很是高兴,原本不甚喜悦的脸色也洋溢着真心的笑容。

    本来李大山要李全学老人跟自己住,但是李全学坚持,李大山和李春花没有结婚前,他还是和李春花住,这也把两个年轻人逼得一脸通红,说不出话来。最后还是刘阿姨“打圆场”,要李大山两人等下半年农场发展稳定后,把婚事办了。大家听了这话,又是一阵起哄,羞得李春花跑回了家。



………【第044章 真正的天堂】………

    四月是西北地区春天到来的季节。如果没有水,李大山的八鲤农场也会像往年一样,还是一望无际的灰色,难见生命闪动的气息。但是由于八鲤湖现在蓄满了水,而且略带一丝灵气(李菲白的标准),二千多亩的水面对于周围水汽的凝聚作用非常大,李大山现在能够感觉到,以八鲤湖为中心,大约半径为二千米的范围内的地下水和空气中的水汽都比较丰富,已经可以开展农业生产。根据东风村农场的经验,李大山觉得其他土地因为离灵眼较远,还需要一年左右才能确保水汽充分聚集、土壤湿润,利于植物生长。

    经过地下水的滋润,这大约一万五千亩土地上已经有了丝丝绿意。顽强的的骆驼草,不知名的小花,在空旷的土地上随风摇曳,向世人展示着它们与天抗争的不屈脊梁。

    西北特有的风高云淡让人心境平和,春天艳阳高照、和风拂面,让人体验到大自然孕育生命的神奇。站在八鲤湖下,李大山觉得这里就是自己梦中的天堂。而这时,他就会特别感谢郭双福等一干烂人。没有他们的肆意抢夺,李大山不知何时才能找到这块独独属于他的世外桃源。当然,他也真心感激黄教授、何书记、张副秘书长等人的关心帮助。没有他们的善意支持,李大山也不可能凭自己目前的实力买下这么大的农场。

    大约三月中旬的样子,李朝福还给李全学打来电话,说郭双福已经和当地县政府以及涉及的十多个村子的村民达成了征地协议。由于这些荒地不用赔偿青苗,所以郭双福只是答应给每亩地一千二百元,四万五千亩地一共要支付赔偿款五千四百万。这点钱对于郭双福来说算不得什么,但是要治理戈壁滩并且开发出来,没有这个数字的七八倍甚至十倍恐怕不大现实。

    不过可能是看到李大山留下来的鱼塘效益非常不错,以后发展前景可观,想把事情早点定下来,郭双福还是很快把赔偿款转账给了当地政府,由政府发给各个村的农民。办完这些,这四万五千亩戈壁滩的主人就正式变成了郭双福的了,今后的七十年这里将属于他。

    过了没多久,李朝福又打来电话,告诉李全学他们,也不知什么原因,当地政府很快就把赔偿款发下来了,而且一分钱也没有克扣,让他这个见多识广的老会计感到非常不可思议。不过能让老百姓及时全额拿到钱,是大家都很乐意的事情。光是东风村,除了李大山承包的五千亩戈壁滩之外,还被征用了一千五百亩荒地。现在村子里就只有一口鱼塘和少量靠近机井便于灌溉的土地了。

    不过这次村里人都分到了不少钱。李朝福开会研究决定,由于这些地是村里的集体地,而且荒弃多年。为了公平起见,这次分钱是按照人头分的,全村253人每人可以分到30830元,人口多的家庭基本上一次性致富了。不过如果没有好的产业发展,光是坐吃山空,这点钱也没有多大的作用。

    本来这钱还有李全学、李大山、李春花三人的,但是大家商量以后,都拒绝了李朝福的好意。现在三人都搬走了,过段时间,还要把户口也迁过来,这是何书记早就答应了的。而且他们现在也不缺这点钱,按照李春花的说法,回去看到那些人的嘴脸,也让人很不开心。所以李大山他们最后还是放弃了自己的权利。

    不过其他村子的地征用的量少得多,普遍只有二千亩左右,大多数村民只是分到了五六千元钱而已,改变不了生活状态。现在分了钱,大家都非常欢迎郭双福搞农场,反正大家没有什么地可种,都希望以后农场发展起来了,自己可以在那里打工挣钱,养家糊口。不管怎么说,郭双福和那“左少”在当地是彻底站住了脚,以后怎么发展就是全靠他自己的本事。

    不过听李朝福说,自从付钱买地以后,郭双福还经常陪一个跛脚的矮个男子到处查看,但具体是谁他却不知道。李大山听了之后,猜想这人的身份多半就是幕后的“左少”。政府之所以这么爽快的把全部赔偿款付给村民,应该也是这个“左少”的作用。毕竟他也不希望以后因为赔偿的事情影响自己的发展。

    不过听到这里,李大山心里冷笑:你们就是有政府的支持,也蹦跶不了二年了。等郭双福他们把钱都投进去,最多二年,由于灵眼早就消失,那片戈壁滩将会再次陷入荒芜,越开发越困难,到时候左少和郭双福的巨大投资就只能打水漂了。

    恶人还要恶人磨,虽然李大山算不得恶人,但是对敌人凶狠一点,他还是做得到的。李大山知道,人要感恩,感谢所有应该感谢的人。人也要报仇,报复那些肆意羞辱他、破坏他事业的人。如果等到合适的时机,李大山也要快意恩仇!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要想不误农时,李大山知道,自己必须抓住西北地区稍纵即逝的春天,播下收获的希望。对于可开发利用的这一万五千亩土地,李大山已经决定全部种植紫花苜蓿,这东西李大山以前种过,耐存活,高产量,适口性强,是大面积养殖牲畜的首选。

    而且李大山还有一个额外的打算,那就是自己这里全部种植紫花苜蓿,以后再养上蜜蜂,自己就有美味可口、营养价值极高的苜蓿蜂蜜吃了,而且量大了还可以加工卖钱。

    八鲤农场李大山很想把它发展好,因为这样很有成就感,而且他要回报黄教授、何书记等人的信任,再就是自己发展好了,还可以帮帮因缺水而陷入困境的周边农民。只是现在李大山还没有想到日后自己的农场,会影响到整个西北地区的农业及农民生活罢了。

    这次李大山选定的紫花苜蓿品种是德国大叶熊二号苜蓿。这个品种比较适应西北地区干燥、寒冷的气候,一般以春末夏初播期最好,如果是放牧则使用撒播,播量每亩一公斤左右。该品种的特点是生长旺盛、叶片肥大、再生性好,结荚性好,五月初播种的可当年开花结籽。虽然这个品种比一般的紫花苜蓿种子贵上一些,大约要二十五元一公斤。但是李大山认为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价格倒还在其次,毕竟这玩意儿可以再生,结的种子也不少。

    李大山早早的就联系了草原市一家专业牧草销售公司,经过洽谈,该公司的老板任总认为应该把李大山这个重要客户拉拢住,而且李大山要的量很大(目前需要一万五千公斤),直接给出了每公斤二十二元的低价。对任总的生意经,李大山也觉得满意,就交了定金,但是叮嘱他早点把货送过去,李大山要赶在何书记挂牌剪彩之前让自己的农场绿起来,让领导们看到他发展的干劲和实力。

    结果这家公司信誉还真不错,刚好赶在开春前把一万五千斤种子都送到了八鲤农场。由于紫花苜蓿播种前需要松土,李大山又请来了农业机械队。现在北方很多地区这样的机械队基本上已经普及了,租用价格也不高。这些队伍之间还有电话联系,互相推荐业务(当然有提成)。李大山很快就联系到了一家,对方开价五十元一亩,结果听说李大山这么大面积,自动降到四十五元一亩。李大山也知道这些人赚的是点辛苦钱,也就答应了。

    这些农业机械队走南闯北,见识确实不少。在翻地的同时,他们见李大山这么大面积的土地没有安装固定或移动喷灌系统,感到很奇怪,李大山才给他们解释去年底才承包这里,还没有来得及。结果他们就给李大山推荐了一家安装自动喷灌系统上的厂家,因为他们以前给人翻地的时候曾经共过事,这家企业的设备和安装使用效果反响很不错。

    李大山觉得与其去找不认识的,还不如相信这些农民,因为他们并想不到李大山需要安装喷灌系统,所以他们这时给出的意见一般都是真实可信的。于是李大山要了这家企业的联系电话,结果打过去后,人家非常热情,问清楚地址后,表示一个小时后就会赶到现场查看。李大山也觉得他们确实是个有效率的企业。

    果然,一个小时后,他们的人就到了农场,而且还是老总亲自来的。这位姓杨的中年人与李大山见面介绍以后,就开始查看李大山的农场地形、水源、方位。看了一转以后,杨总对李大山的农场赞不绝口,对李大山能承包到这样的宝地非常奇怪,李大山也不想过多解释,只是含笑点头表示认可他的意见。

    接下来,杨总就给李大山介绍灌溉的种类、适用性以及成本测算。李大山很少接触这方面的知识,以前黄教授给他讲过一些,李春花、李贺也提出过灌溉问题,但是他认为自己牧场里的作物根本不需要浇水也能长得很好,但是后来经农业机械队的人一提醒,他倒是明白了,如果自己没有任何辅助设备,就能管理好这么大一个农场太让人怀疑了,所以他才决定安装一套,这样还能给上面来的领导一个“科技办场”的好印象。

    喷灌系统之中,移动式管道喷灌省水省工,操作简便,投资较低,适应性强,但是要求有人工配合。固定管道式喷灌灌溉效率高,管理简便,但是投资较高,不利于机械化耕作。而滴灌较喷灌具有更高的节水增产效果,同时可以结合施肥,提高肥效一倍以上。其不足之处是滴头易结垢和堵塞,因此应对水源进行严格的过滤处理。

    李大山现在人手很少,不可能使用移动式喷灌,而且以后农场里的作物李大山也不准备施肥,加之滴灌在粗放的养殖条件下很难管理,最后他选定了固定管道式喷灌灌溉,虽然价格高点,但是好在无人值守,也不怕动物啃咬,使用起来比较方便。

    而且李大山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八鲤湖的水面比地面高出几十米,喷灌系统根本不需要安装电力驱动,只有在主管道安装阀门统一控制就可以了,这样可以节省一大笔开支。经过讨价还价,杨总最后给出一个友情跳楼自杀价——650元/亩,一万五千亩土地需要支出975万元,加上其他辅助设施,最后商定总价款1000万元。在和其他人商量以后,大家一致决定就安装这种喷灌系统。李大山以后也不用担心有人怀疑他的牧草为什么长得那么好了。



………【第045章 接回黄河鲤】………

    本来李大山打算犁地以后就播种的,现在也只有等到喷灌系统安装完毕再说。不过由于动手早,时间离李大山设想的挂牌剪彩还有一段时间。李大山觉得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去办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把自己的老功臣黄河鲤亲鱼接回来。

    和大家打了招呼说去买鱼种后,李大山开上自己的装鱼车就往老家开。由于八鲤农场离老家并不远,开到傍晚就到了村子后面的山边上。晚上不好行动,李大山准备等第二天早上再进山捕鱼,本来准备在车上睡一觉,突然想起李全学老人说的郭双福在农场搞起了特“色”产业,他想自己应该去打探打探,毕竟那里曾是自己的领地。

    说干就干,李大山把车停到一个非常隐秘的位置,一个人悄悄的向农场摸去。农场是李大山一手建起来的,自然熟悉无比。很快他就转到了鱼塘边,略一感觉,李大山就发现这里的灵气比起以前又弱上不少,看来真的只要一年多时间就能完全消失,到时候郭双福的黄河鲤就再也卖不到好价钱了。一想到这,李大山心里乐滋滋的。

    餐饮娱乐大楼就在鱼塘边不远,李大山已经看到大楼里灯火辉煌,人声鼎沸,到处弥漫着一股之气。这种景象在一个偏远的山村农场是极不正常的,看来这里确实在进行不法活动,不然无法吸引这么多人。李大山本来想搞个恶作剧作弄作弄这些人,后来一想又算了。欲要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就让这些人再折腾一段时间吧。

    李大山转身就往回走,突然想起去看看村子里的鱼塘。结果李大山一看,那鱼塘的灵气比起郭双福的还差上不少,李大山觉得应该帮帮村里人。他把手伸进水中,默默冥想,一会儿体内一股灵气就向水中涌去。输入了一些后,李大山觉得应该够了,就停了下来。这时,水中的黄河鲤明显兴奋了起来,纷纷往李大山所在的位置游去。不时的还有鱼跳出水面,应该是鱼挤到一起,被惊吓了。

    又给村里人做了件好事后,李大山就回到车上继续睡觉。

    第二天早上五点多,李大山就醒了。照样拿起渔网、背起PVC水桶,快速向小湖泊跑去。以前几天才能走到的路程李大山现在只要二个多小时就能到达。一是速度快了不少,二是登山如履平地,自然很快就到了。

    山谷还是那么幽静,就仿佛在世外一般。湖水清澈,微风吹起阵阵涟漪,让李大山感觉似乎回到了家乡。这时他才记起自己的身世,决定给他的母亲磕几个头。下到水中,李大山很快来到那个山洞前,早先他堵在洞口的石头还在,应该没有人来打扰。李大山就在石洞前给他母亲磕了九个头,算是报答她的生育之恩。而且李大山决定,以后每年也要来一次,不管怎么说,自己和埋在这里的人之间的血缘关系是无论如何也割不断的。

    做完此事,李大山心情有些沉重,对自己不确定的未来感到几分恐惧。毕竟按照李菲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