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的是,作为此次事件的副产品,北庭省财政额外进账过了六亿元!一是没收的郭双福和左少的非法收入五亿多元,二是查收部分**分子的贪污受贿款几千万元。这些钱对于沿海的富裕省份来说,算不得什么,但是对于北庭这个年财政收入才八十多亿的省份来说,却显得尤为珍贵。为此,杜书记和何省长多次商议,将这笔钱用到了最急需的民生、基础设施改造等方面,也算是把坏事办成了好事。
………【第135章 集思广益办学校】………
第135章集思广益办学校
就在灵远的官场大地震之后,八鲤农场也忙碌起来。这次忙不是为别的,而是因为牧业学校和李大山一起数易其稿,规划设计的新校区建设蓝图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可以正式开工建设了。由于此次工程量很大,李大山早就提前告知了杨一平,让他们公司把今年的业务都推掉,专心致志的做好新校区建设工程。杨一平经过认真考虑,觉得这个项目很有示范价值,对日后的业务开展帮助很大,于是就同意了。
按照双方的商议结果,牧业学校将现有的近千亩划拨土地和房舍、基础设施以及城郊的一千五百亩农场全部转送给大股东八鲤农场。而作为补偿,八鲤农场负责为牧业学校修建一座占地面积5ooo亩的新校园,并将土地和校舍的全部使用权转移给学校。新校园位于八鲤农场南面,紧邻省道,交通非常便利。去年,这块土地已经全部被整治了一遍,现在周围的防沙林已经长高了很多,中间的牧草也有一人高了。
由于这块地非常平整,而且方方正正,正是修建学校的最佳位置。牧业学校曾经组织教职工来考察过一次,听了李大山的介绍以后,大家都非常满意,于是就正式确定了校址。经过精心规划,学校被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中间是省道到八鲤农场,绿树成荫的水泥路,自然分为对等的两部分。东边被规划为教学办公区、学生生活区、体育运动区、教工住宅区、专家别墅区。东边是学校的重中之重,李大山对此处的建设更是不惜血本,参照当年修建庄园的模式,将整个东校区全部设计成江南山水园林的样式,不仅整个学校被绿树掩映,而且到处都有流水,或是水渠,或是池塘,甚至还有小型瀑布。为了配合整个建筑风格,学校所有的建筑都不高,最高的建筑就是教学楼,也仅为四层;其他的宿舍和教职工住房都是三层到顶。但就是这样,整个东校区的建筑面积也有十五万平米,可见建筑种类之多。
虽然房屋不高,但是规划的内部设施非常齐全。大型阶梯教室、报告厅一应俱全,1oo%的教室都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生活区建有现代化学生公寓,预计每四人一个宿舍,保证足够的生活空间。学生食堂和大学生活动中心、浴室和开水房等生活设施都将6续修建;体育运动区则计划建设塑胶操场、风雨操场、灯光球场等各种运动设施,为师生提供良好的体育锻炼和竞技场所。
公路西边则为科技研区,计划建设一个真正的农牧业研究中心,以及十多座实验型牧场和一个面积为五百亩的湖泊。农牧业研究中心将购买添置最先进的研究设备,着力在良种繁育、动物疾病防治上取得新突破,同时为师生提供了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研的平台。
预计建成后的整个新校区。将是绿树环绕,温馨祥和,牧业学校的教职工看了以后也都说好,希望将来能在这里愉快的工作、幸福的生活;校园最大的特点就是处处有水,常年有水,四季有绿。一旦建成,整个校园就是一座花园。刚拿到图纸那会儿,杨一平也被李大山的大手笔给惊呆了。他忍不住问道:“大山,这个学校可得花不少钱啊,你一个人能负担吗?”
李大山笑着解释道:“现在的基建。预算就达到了五亿元,而后期添置购买设备和装修还需要至少二亿元。……,不过你不要担心,这些钱不是我一家出,实验区政府为了区内展,主动要求出资。最后经过协商,此次投资由八鲤农场出资四亿元,实验区政府出资一亿元,北庭省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出资二亿元。这样一来,农场的压力就小多了。”
杨一平听了这话,还是觉得不。可思议:“啊,四亿还不多?看来大山你真是赚到了大钱,我们这些做建筑的这么辛苦,这些年下来也不过才一千多万而已。”
李大山连忙给他解释:“已经很不错了,想当初我还。没有你们现在展得好呢!而且也不是所有做农业的都能赚到大钱,关键还得找准适合自己的展道路,不然做什么都一窝蜂的挤上去,最后吃亏的是大多数。”杨一平听了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一般这么大的建设工程都需要对外公开招标,但。是作为大股东的李大山坚持要用杨一平的建筑公司,并承诺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将由八鲤农场全部承担。听了这话,其他股东也只好答应李大山的提议。杨一平知道此事以后,对李大山的信任非常感动,也深感自己肩上的担子重了很多。为了保证尽早开工,杨一平不仅对下属各部门进行了整合,新招了一批建筑工,而且还对外招聘了一批技术支持、项目经理、监理工程师等专业人员,进一步增强公司的整体实力。
在非常简洁的开工仪式以后,杨一平就带着手。下上千人的施工队伍正式进场施工了。而在新校区建设进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李大山也抽出时间,和罗校长等牧业学校的领导一起商讨学校的未来展之路。虽说现在李大山出资控股了牧业学校,但是就目前学校的困难处境来说,不是有人大笔大笔的出钱就可以扭转这一局势的。对此,学校的领导也有非常清醒的认识,所以大家的言非常深入,没有套话空话,也没有任何顾忌,甚至出现了领导自陈其短的局面。到了最后,这个商讨会议的参加范围甚至扩大到了部分骨干教职员工的范围。
在这一系列会。议上,由于李大山的特别鼓励,加上没有任何限制,也没有设置任何指标性的任务,大家畅所欲言,侃侃而谈。最后,在这种轻松自由的氛围下,大家达成了很多原则性的共识,为学校下一步的改革展奠定了很好的思想基础。
先,大家都认为学校的学科设置、学生培养机制不合理。学校存在着大量没有就业市场需求的专业,而且切合当年农业展需求的专业不鲜明,导致学生的专业能力不强,综合能力较差,不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提高。说白了,就是学生很难找到工作。
其次,学校的研实力非常薄弱,削弱了学校的自我生存能力。学校虽然有一个研究中心,但是因为体制和经费等原因,一直没有取得任何高端科研成果,也没有可以快产业化的研究现。可以说这个研究中心纯粹是一个空架子。其实,学校和企业一样,一旦丧失科研能力,也就失去了核心竞争力,最后连自身的生存都成了问题。放眼国内知名的农业大学,没有一家没有自己的产业化品牌,而且这些拳头产品绝大多数都是学校的研究队伍自行研成功的。
再次,没有一只业务素质特别过硬的教师队伍。现有的教师队伍年龄偏大,而且7o%都是牧业学校毕业的,属于近亲繁殖。高学历、有一定研能力的教授、专家几乎没有。这导致学校的教风、学风过于沉闷,缺乏新鲜空气。同时,因为研实力不强,争取不到上级的科研课题和资金,学校的研能力越来越弱,形成了恶性循环。
最后,学校没有形成廉洁高效、勤政善谋的管理团队。虽然罗校长等校领导非常勤奋,对待工作也是兢兢业业,但是因为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限制,学校的很多东西还像党政机关一样,充满了行政决策的意味,没有充分重视专业人员的意见,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结构的需要,造成了行政和教学的脱节,甚至出现了教学从属于行政的现象。
对于以上问题,现有的行政管理团队都承认确实有很多不足,但是他们也有一肚子的苦水。因为任命权和经费都由上级政府控制,很多时候他们做出的决定也是服从于上级的安排,不得以而为之。大家听了以后,也都表示理解。李大山从来不清楚高校的管理体制,对于这些感到很新鲜,不过却少了一层他们曾经体会的无奈和痛苦。
不过,现在,这一切都将成为过去,成为历史的记忆。因为李大山要求,新组建的行政管理团队必须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一切决策必须听取教职工代表会的意见,重大事项则必须经由代表会的同意,才能正式实施。而同时教职工代表会的选举工作也被李大山提上了议事日程,他要求罗校长等人拿出一个切实可行、民主公正的选举制度来,交由全体教职工大会讨论,表决通过后试行。同时,大家还建议成立专家委员会,专门负责教学及科研工作的规划、实施工作。李大山经过认真思考,并征求罗校长的意见后,还是同意了。实际上,现在的高校都有这类组织,但更多的是起到一个评审和辅助的作用,除了在培养青年教师和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还有些功用外,完全没有牧业学校准备组建的这个机构那么大的权力。
………【第136章 真正的农民大学(一)】………
第136章真正的农民大学(一)
在这一系列会议以后,罗校长就带领原来的管理团队开始了自我改革工作。由于李大山的要求很高,加上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被调动了起来,所以管理层的干部都感到任务非常艰巨,整个神经都被绷得紧紧的。
但仅仅过了十来天,就有人受不了现在的这种管理体制了。有三名校领导自感于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主动找到李大山,要求辞掉现有职务,转到其他学校工作。李大山考虑到他们年龄偏大,而且确实属于那种计划体制下管理学校的领导,于是就同意了。经过乔兴其和古蓝等人的协调,这些人都顺利的调走了。结果,罗校长听到这个消息以后,也找到李大山要求辞职。但是李大山非常坚决的拒绝了他。因为一直非常欣赏罗校长的工作态度,李大山非常耐心的给他做工作。经过一番交心的谈话,李大山才知道罗校长是怕自己的能力达不到大家的要求,辜负他和教职员工的信任,才提出辞职的。对此,李大山非常诚恳的告诉他,今后学校还需要一个熟悉情况,掌握全局的人来管理,而这个人除了罗校长别无他人,李大山作为大股东一定会全力支持新的行政团队的工作,希望他能安心工作。
听了这话,罗校长原本就对这份工作非常热爱,只是担心自己做不好才提出辞职的,现在有了李大山的保证,他也就不想辞职了。并且他还从自己的皮包里拿出了几分文件,递给李大山。李大山一看,才知道他先前交代的几个重要制度都已经草拟出来了。这包括教职工代表会选举办法,教职工代表会议事规则,专家委员会选举办法及其权利义务,学校管理团队竞聘上岗制度等一系列重要制度。
简略的看了一遍,李大山对这些草案大体上比较认可,但是他还是告诉罗校长,这些东西都得拿到教职工大会上讨论,只有多数人同意,才能正式生效。对于这个安排,罗校长本来就有心理准备,于是也同意了。
过了几天,又有多名中层干部和二十几个一般干部也要求调离现有的工作岗位,转到其他单位工作。李大山感到很奇怪,如果说年龄大的领导干部想走,是因为思维模式已经有些僵化,不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但是这些年轻人并不存在这个问题,他们应该很容易就能适应学校的新体制才对。带着疑惑,他请教了罗校长。结果,他一打听才知道,这些人都是省、市重要部门的大领导通过各种关系,打招呼、批条子硬塞进来的,工作能力差不说,还经常造成矛盾纠纷,可以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现在学校加强了管理,而且。体制也变成了民营控股,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大大增加,再想吃大锅饭已经不可能了,这些人当然就想赶紧跑路。因此罗校长建议李大山尽快答应这些人,免得他们反悔。李大山一听,好家伙,原来都是有背景的人物呀!他同意以后,没过多久,这二十多人竟然真的都自己找到了门路,全部调走了,而且都是比牧业学校好得多的单位,让李大山大跌了一回眼镜。
在随后召开的牧业学校教职工。大会上,李大山先把罗校长草拟的制度拿出来给大家讨论。所有到会的同志,事先都知道学校管理体制将实行比较大的变革,但是没想到真的像传闻中说的那样,自己也能对这些决定学校和自身命运的重大决策表意见,投上神圣的一票。怀着激动和兴奋的心情,大家开始认真的阅读下来的文本。
不一会儿,大家就针对这些文。本中的不合理或不完善的地方提出了大量的意见。不得不说,群众的力量最伟大,群众的智慧最闪耀。经过大家七嘴八舌的建议,草案中很多细微的问题都被找了出来,很多考虑得不周到的地方也都提了出来。就连罗校长也忍不住,在台上嘟囔了一句:“这些人真是怪了,以前问什么都说没有问题;现在才几页纸的东西,就提出了这么多问题。唉,人心思变啊!”李大山因为听力好,自然是很清楚的听到了这句话。对于罗校长的感慨,他也大约明白一些:这些人以前处于完全计划式的管理体制下,自然不敢对管理者提意见;但是现在按照制度草案设计,他们即将成为这所学校真正的主人,如果这会儿不提,那还等到什么时候提呢?
由于时间有限,这次会议上并没有收集完所有人。的意见和建议,李大山就要求学校办公室做好这方面的收集整理工作,务必确保每个人都完整的表达出自己意见的权利。经过三天时间的收集,包括会议当天,共收到意见和建议一千多条!剔除重复和明显不合适的内容,也有六百多条意见,也让管理层看到了群众的力量。在充分吸收这些意见和建议以后,最新最合理的相关制度草案就正式出台了。
在教职工大会上,大家见到的是一份份凝聚着大。家的集体智慧和利益诉求的制度草案,内心的激动和喜悦可想而知,最后,这些制度草案都被高票通过,正式成为学校的管理制度。在这次会上,七百多名教职工还选举了共二十五人的第一届教职工代表会代表。二十五名代表随即又内部选举产生了会长和副会长,主持代表会的工作。其中会长还是专职担任,以后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不再承担其他教学和科研任务,级别和待遇与罗校长平级。
此次被选出的会长姓宋,名长田,三十五岁,原本。是畜牧专业的教师。虽然职称仅为讲师,但是因为教学生动活泼很受学生欢迎,加之平时待人和善,敢于仗义执言,在教职工中享有不错的声誉,所以这次被大家选为代表会会长。不过就像他自己表的任职感言中说的一样,这个职务权力很大,可以说是代表全体教职工,主持着学校重大政策的决策;但是压力更大,因为所有的眼睛都盯着他。不仅行政管理层会提出很多要求,就连普通的教职工也会为了工作和自身利益对他实行最严格的监督。所以他现在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自己辜负了大家的期望和厚爱。但是他也表态,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履行好大家赋予的神圣使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