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中成长:一个女人的成长2》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在爱中成长:一个女人的成长2-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绝不推卸女人在家的责任,母教比父教更重要我也知道,但是如果父亲不懂怎样教育子女,任凭母亲怎样努力也很难有好的效果。那夹在完全不合作的父母中间的孩子,往往成了“得利的渔翁”。就在前几天还有一位焦急的母亲跟我谈到她已有偷窃毛病的儿子,她虽然向专家请教了一些帮助孩子改过的办法,但是她丈夫却不合作,照样娇惯、放纵他那心肝宝贝的儿子,结果她竟成了儿子的敌人,她好担心,却束手无策。
  我当然知道现在的男人大多数是家庭生计的主要负担人,不能把管教孩子的主要责任推给他们,但是了解、协助、合作是绝对重要的。因此,社区里的任何有开家庭教育的活动,父亲们应该积极参助。假如主妇在“妈妈教室”听讲,她的丈夫却在酒家或什么地方作乐,我实在怀疑会有好的效果。
  76 道德勇气要从小培养
  读者林君来信谈到极少数以有“后台”而玩法弄权的校长,固然让人不耻,但他觉得奇怪的是初中老师都是受过高等以上教育的知识分子,却没有多少人具有“道德勇气”,挺身出来检举,难道真的“罪恶都是弱者纵容出来的”?
  我想这可能有许多原因:首先是我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民族性,其次是工作难找的环境,另外是少数人的自私,校长只要没直接欺压到我,何必为打抱不平去惹是生非。这现象似乎在很多团体里都有,背后牢骚满腹,正义满腔,当面见到主管时却立刻又换了一副脸色。这才真是很遗憾的,比弱者的纵容更糟,因为有些昏庸的主管,就无法从部属的反应中了解他错误的措施了。
  “敢怒而不敢言”的心理,应该不是*社会的产物,当然无理取闹不应该,投“黑书”无的放矢更不该。现代人应该有据理力争的勇气,不谩骂也不暗骂,坦诚而勇敢,光明正大的行为才能彻底改革社会上不合理的现象。
  我觉得父母最好从小培养孩子们有这种态度,让他们明是非,有勇气提出他们自己的意见。父母既不毫无原则地娇纵他们,也不用权威来压制他们,“道德的勇气”是要从小养成的。我们传统的教养方法,似乎缺少这一点,譬如孩子在外面跟别的孩子打架,有些父母不管自己孩子有没有理,一是轰他出去非打赢不可,一是处罚他不该跟人打架,孩子有一肚子冤屈也不准申诉,岂不是培养他们“敢怒而不敢言”的心理了吗?
  77 培养子女公德观念
  住过宿舍的年轻人也许都曾经碰到一些没有公德心的同伴,有些学生曾向我提过这个问题。他们说,起先觉得防同学像防小偷很难为情,但是后来被人“顺手牵羊”牵怕了,不得不像住在“贼窝里”一样处处防范,因为有些人连别人的内衣裤都拿走。至于不顾同房人的安宁大声喧哗,不懂得顺手关门,或关起门来砰砰响,吓出别人的心脏病,或是水龙头不关好,厕所弄得脏得无法下脚等行为,他们认为都不是应该在学校里、学生身上发生的。

第三节(2)
的确,住校的学生最起码也是中学生了,虽然受了六年的国民教育,普遍的公德心早就该培养起来了,但上面讲的这些情形在大学里也是常见的,这就很让人不解了。
  不过我觉得责任还是在父母,谁都知道今天学校里很多科目注重的都是学生在考卷上的分数,而不是学生实践的程度如何。像公民与道德这类科目,我敢说绝大多数老师不会去过问学生“做”了多少,而是学生能背多少,背得越多考得越好,老师和家长也都这样要求,学生自然不懂得道德是要实践的。这不能责怪老师,他们没有那么多时间精力要求全班五六十个学生实践道德;但是,每家只有几个孩子的父母应该能办到。
  家,实际上也是一个小团体,家人和家人之间也该有“社会行为”,譬如晚归的人就该替其他的家人设想,别吵醒了已经睡着的,且一个人洗完澡应该把浴缸洗干净,要进别人的房间应该先敲门,关门时声音不可太大,尊重各人的所有权,用别人东西时一定要先征求他的同意等等,孩子们尤其需要从小养成这种观念。时时替别人着想,顾虑到别人,成了习惯以后,将来到社会或学校里跟家人以外的人相处,自然也会把这些好习惯表现出来。
  老实说近几十年来,一般家庭的家规都松弛得太多。我相信这是误解了西方管教子女方法的结果,我们太放任孩子们了。
  78 孩子是你的镜子
  青年服务社的“张老师”前次应“华视”晨间节目“今天”的邀请,来谈谈他们处理的个案情形时,曾提出一个“真人实事”。有个母亲自己成天不下牌桌,但是当她发现孩子在街上玩“老虎机”时,就严加禁止,孩子反驳说:“你为什么就可以赌”?
  这个年轻人的态度当然不应该,可是他的抗议却很有理由。被禁止的事情表示是不好的不对的,既然不好、不对,那为什么父母亲就可以做?他们不服气,就是不敢当面顶撞,但是也绝不会听话。
  一位抽烟的父亲看见他读中学的儿子居然也“吞云吐雾”时,很冷静地把儿子叫到房间,关上门爷儿俩密谈。父亲找到了儿子抽烟的原因不过是为了受不了别人的诱惑,以及想表示自己是(像)个大人。于是这位父亲告诉他年轻人的肺部嫩弱,比成年人更容易受烟毒侵害,他如果真想抽烟,且等到二十五岁以后。同时给他的儿子多参加家庭里决定什么事情的机会,让他多表示自己的意见。这个年轻人很快就接受了父亲的劝告,并且态度非常的好。
  还有一对夫妇,人品并不坏,不过就是有骂人的习惯。有时夫妇俩吵架,什么骂人的词儿都出笼了,但是他们自己并不觉得。一天妻子坐在窗前钉纽扣,忽然听见窗外孩子在吵架,她七岁的女儿不但伶牙俐齿,而且一连串的“骂词”非常流利地吐出来。她听得身上一阵出冷汗,从此痛改自己的毛病,也勉励丈夫。不需要多久,孩子们也就忘了这些“骂词”。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的行为全清清楚楚地反映在孩子身上。”这话可以说是真理。虽然言行很规矩的父母也可能生下不规矩的子女,但那一定有什么特殊的原因,或是父母一时疏忽,或是孩子受了朋友的影响。可是只要父母适时注意到,并且有耐心有爱心地协助他改正,绝大多数是可以做到的。
  所以当我们发现子女犯错时,先检讨自己,再处理孩子的行为。这个方法大概是最有效的,要矫正“镜子”里孩子弯腰驼背的姿态,自己先要挺直胸脊。 。。

第三节(3)
79 子女是独立的人
  我曾读过两篇小说,一篇是描写一个酷爱打猎的父亲,硬要把他的儿子“训练”成一个猎人,可是他那个痛恨杀生的儿子不但永远成不了猎人,而且对父亲也产生了刻骨的痛恨。
  另一个喜欢运动的球员父亲,老是计划把他瘦小的儿子锻炼成知名球员。结果那本来就讨厌打球的儿子在父亲严厉的训练下,不但更讨厌打球,同时也更讨厌他父亲,终于演出父子成仇的悲剧。
  由于父母们多半把子女当成自己的“财产”,当成自己生命的延续(虽然从某些地方来说,的确不错),所以父母本身未竟的愿望会寄托在子女身上。譬如一个渴望做医生结果却做了一辈子教员的父亲,就很可能用尽方法,勉强儿子学医,而全然不考虑孩子本人对学医的兴趣。有些是在某一行业很有成就的父母,就希望子女能克绍箕裘地继承他的衣钵,也全然不顾子女的兴趣。
  人类的特性虽然有很多是来自遗传,但是音乐家的父亲不一定都有能成音乐家的子女。假如真能那么如愿的话,那倒是人类之福,世上会永远有贝多芬,也会永远有毕加索了。因此我个人觉得培养子女的兴趣和勉强左右子女的兴趣是完全不同的,父母最好站在绝对客观的立场,注意他们性向发展的方向,然后再从旁协助,两代之间才能愉快相处。
  一个家庭里的子女能组成一个球队,或是一个小型乐队固然是可喜可羡的,但是眼看每个孩子有不同的发展会更有趣。有的喜欢读书,不断在学识上追求。有的学得一手好手艺,能有特殊的技能,有的就是一个活得很快乐的“普通人”(有几人不是普通人呢?),又有什么不好?
  常常在报上可以看到有的电影明星对别人表示,他不希望子女也走这条路,但是有的明星子女还是当了明星。这说明了父母的希望是一回事,子女能不能走或愿不愿走又是一回事。子女是绝对独立的一个人,虽然他们在性格上,或容貌上有像我们的地方,姓父亲(或母亲)的姓,被父母亲抚养着,他们依然是独立的人。
  80 做孩子的益友
  有时候,我觉得我们这一代的父母真被教养孩子这件大事吓着了,因为孩子们有任何问题,结论多半是“父母亲应该负责任”。于是我们兢兢业业地学习“孩子什么期的时候,父母亲该如何如何”这一类高深的学问,我们努力去“适应”孩子,生怕会伤害到他们的心灵。
  可是最近听到两件事,我直觉地感到不太对劲儿。一个才读高二的女孩子,硬要母亲替她做一件长礼服去参加朋友的舞会,于是母亲就非常顺从地花了一千多元新台币满足女儿的心愿(事实上那并不是一个富裕的家庭)。女儿穿上晚礼服、戴上假发,涂上母亲的眼影膏、唇膏去赴会,直到凌晨一点回家。
  假如是我,我想我不会顺从女儿这种过分的要求。当然我也知道父母不能用武断的、权威的方式阻止她,应该自问为什么女儿会有这种要求和行为?为什么她不明白这不是像她那样年龄的孩子该做的?我认为不管我们听到的外国年轻人如何“开放”(何况事实与传闻还有一段距离),但是每个国家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形态,适应自己国家的环境,远比不问好歹地学别人要更重要吧?再说欧美年轻人的独立、勇敢,也是在“开放”之外的美德呢。。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三节(4)
另一件是一个没挤进大学窄门的女孩,经常在晚上和朋友通电话长谈三四个小时,父母亲都不敢阻止(或是舍不得让她不高兴)。落榜的孩子也许确实有苦闷要发泄,但是这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吧?就算是自家的电话,这样毫无限制又怎能让孩子有正确的打电话的观念?落榜的苦闷如果用实际的行动来解决岂不更好?帮助她岂不比放任她更好?
  我始终守着“爱孩子不是放纵孩子”、“爱孩子也不是让他无法无天地撒野”的原则,我相信孩子从小就该有一些生活的原则要遵守。
  不该做的事情就得坚持不让他做,只要我真能了解他们,关心他们,我相信这种坚持绝不会伤害到两代的亲情。在一个有原则、有了解(包含同情)、有关爱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我相信多半也不会做出过分不合理的行为和要求。现代的专家强调父母最好也在孩子面前扮演朋友的角色,我想做一个能对孩子“进忠言”的朋友,要比做一个光是说“甜言蜜语”的朋友,对他更有益处。
  81 只问耕耘
  有位朋友说,你们总是劝我们要如何如何尽父母的责任,否则孩子就会有问题。可是我观察了很多家庭,很不合逻辑,也很不合道理,甚至让人想不通。譬如说孩子们读书吧,有些父母克尽己责,对孩子们关心爱护,并且注意他们的心理发展,自己也常读《如何做父母》之类的文章。可是孩子并不曾好好地用功,以交给母亲一张很光彩的成绩单。
  有些父母忙着打牌应酬,根本不管孩子,他们甚至连孩子今天的功课有没有做完都不知道。但是人家的小孩就会自动自发,书读得很好,一张张的奖状拿回家,这是什么道理?
  我不否认这些事实,但是往更深一层去分析,往更远一点去观察,事情绝不是像表面那么单纯的。多少孩子在小学时名列前茅,但是由于家里缺少爱与温暖,他到初中时,极可能一眨眼之间,就变得前后判若两人。功课退步,染上坏习惯,交不良的朋友等等,这种例子太多啦!
  就算这孩子能把持自己,始终努力不懈,保持最好的成绩。但是他内心的不平衡,感情的不满足,却极可能影响到性格的发展,结果变成一个偏激的人。或是善妒善疑,或是冷酷无情。这种人即使不为非作歹,跟他一起生活的人说不定会痛苦一辈子。
  而那些有完整的家,有爱他的双亲的孩子,即使功课不好,但是他会身心均衡地发展,成为一个内外都很正常的人。等到他自己懂得努力时,他可能会有很难预料的成就。所以只要我们真尽了责,把眼光放远点。不用担心,人生长得很,盖棺才能定论呢。
  同时据心理学家研究的结果,有些家庭不温暖的孩子,常会拿用功读书,好成绩希望博得父母的爱顾。如果他长期努力,仍然得不到预期后果的话,这种情绪也许会转变为愤恨。而一个心中常怀愤恨的人,绝不是家庭和社会之福。
  我们结婚生子,就有责任爱护他们,照顾他们。我们不仅是要延续人类的生命,而且要培养比上一代人类更优秀的生命。我们应该有这份觉醒呀!
  82 替别人教育另一半
  任何一个婚姻有了问题,大都绝不能把过错归于丈夫或妻子单方面。但是我发现决定婚姻的幸与不幸,有一种很奇妙的现象,不幸的婚姻大多是归咎丈夫,幸福的婚姻则大多要归功于妻子。这并不是说女人比男人好,而是男人从小多半没接受过做丈夫和做父亲的教育。

第三节(5)
家庭里普遍的情形是,女孩在母亲的潜移默化中了解家对她的意义,以及她对家的责任。最常见的是她必须帮母亲做家事,或是照顾弟妹,甚至代替母亲侍候父亲一些日常生活时的小事情。在当时,她们也许并不高兴做这些,但是只要母亲公平而且让她们留下一些愉快的回忆,将来她们自己做妻子和母亲时,自然而然不会“离题太远”。
  可是男孩在家就大不相同,他们很少被要求对家和家人付出什么,或尽什么义务。父母亲大多数只要求男孩子读好书,为将来立足社会奠好基础,其他都可以马虎点。一个男孩成长以后能赚钱养家就足够了,如果他懂得体贴妻子,懂得对家尽赚钱以外的责任,那是他妻子额外的“幸运”。
  我见过不少只把薪金交给妻子,孩子读几年级都得想半天才能回答的男人,当然别期望他们分担教养孩子的责任,也别期望他们懂得怎样体贴妻子的辛劳了。但是社会和家庭的形态都在逐渐改变,“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也在逐渐改变,家将可能是夫妻两人共同主持的一个“单位”。今天有很多年轻的妻子已经不能像她们的祖母那样“忍受”丈夫单独在外应酬,而把她们搁在厨房里洗碗筷。不管人们同意不同意,这种趋势不是谁能阻拦得了的。同时今天的儿童教育专家们也在呼吁应该多注意他们的孩子,孩子才能正常发展。许多男人不是“存心”不尽丈夫和父亲的责任,而是他们没机会学,不懂得怎样做。
  所以父母亲对男孩子,除了教导他们将来立足社会,最好也教导他们怎样“当家”。做做家事虽然只是不足道的小事,可是让他们也了解这是对家的义务。父母外出的时候,也不妨让男孩看看家,或让他们照顾弟妹,甚至下厨试做一两样小菜等等。父母亲不但是在教导子女,也是在替将来人家教导妻子和母亲,丈夫和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