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为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材料为王-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郭逸铭吐掉烟屁股,又从烟盒里抖出一只烟。在他的嘴唇上,起了一圈的燎泡。功劳啊功劳,都有功!可他的晶元制备车间还是空空荡荡,距离全部投入使用依然遥遥无期。这两个月,车间又增添了七套单晶炉,一举使得车间总数成功突破了双位数,月制备产能也“惊人地”达到了672公斤。

    672公斤,换算成产值是27万美元,用人民币结算是33万。百分之60的毛利,月利润达到了20万!

    也就是说,他再继续忍耐一下,一年就能还清欠款。

    如果不算日常营运费用,可以说这次国内空手套白狼圆满达到了预期。

    但企业营运不是一锤子买卖,那是要细水长流的。日常营运开支让郭逸铭感到压力山大。

    因为,他快没钱了。

    他所有的钱加起来大约还有1000出头,对于普通家庭,在这个物价其低、5块钱就够全家生活下去的时代,这是一笔巨款。但要经营企业,考虑到未来可能的各项意外支出,1000块和身无分文处于同一水平线。

    单晶硅全部被国家吃掉,一根也没有外流,也没有给他结算一分钱。工人的工资从哪里出?电费到现在账上已经挂了十八万!年底了,年货要不要给工人发、奖金呢?首批单晶炉马上就要到三个月使用期限,需要更换新的石英坩埚,这笔钱又从哪里出?

    要知道,他不但是一个科研工作者,现在还是一个企业的投资人,投资是要讲求回报的,光有付出没有收获,难道让他喝西北风去!

    国内的办事效率,低到令人发指!

    这么多月了,一条完整的生产线都还拼凑不出来,这还要不要他活了!

    该急的项目不着急,不重要的庆功会、总结会、报告会一场接着一场,参与相关研制的材料所、自动化所、市半导体厂、全国各协作单位轮番庆祝。大红花、奖状、领导接见,喜讯铺天盖地,报纸、电视、广播里把他们的事迹都吹到了天上。

    什么“填补了国内的空白”,什么“国际先进水平”,什么“证明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都见***鬼去!你难道就不能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好了,让先进技术形成了生产力,给国家创造了财富价值,再来论功行赏?

    不能转化为生产力,你就是掌握了天顶星人给的外星技术,还不是吃菜喝糠的水平!

    材料所的专项技改资金报告,不是早就交上去了吗?怎么到现在连个泡都不冒,连该上哪个部门打听都不知道,就只能在这里傻傻地等。

    总不会等到中美电子研究所破产关门了,这笔专项款才通过审批吧?

    “妈的!”

    郭逸铭难得的骂了句怪话,抖出最后一只烟,点燃,将空空的烟盒捏成一团,随手扔出去,落在马路边,滚了几下,掉进了路边明渠。

    “我回办公室。”

    他没头没脑说了一声,转身就走,对舒雨菲不管不顾。不过这次舒雨菲没有生气,她看得出来,郭逸铭很急躁,心情很糟糕。

    习惯了国内N年潜心研制,N年经验介绍,N年建设,N年投产流程的她,不明白郭逸铭现在近乎于对未来绝望了。他做了那么多,付出了那么大代价,产品都出来了,效果好的出奇,但给他的感觉,却离成功越来越远,那种悲愤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舒雨菲倒是对对面材料所的热闹感到很兴奋,优质低廉的硅晶元,居于国际先进水平的精密制造机床,这些技术,她都参与其中,亲眼见证了奇迹的诞生,这种兴奋让她感到无比幸福。

    她衷心期望中美电子研究所办得越来越好,给国家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她一直痴痴地在研究所门口,望着一路之隔的材料所,听着里面传来的喧嚣欢笑,像做梦一样,想象着里面热闹的场景。

    本来这次庆功会,也是邀请了郭逸铭作为外方代表出席的,却被郭逸铭一口拒绝。其实舒雨菲很想参加这个庆功会,能和领导们坐在一起,济济一堂,为成功而欢呼,想想就美。就算不能坐在主席台,能够在前排亲眼见证他们的工作得到肯定,也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但现在,她只能在马路这边,眼巴巴地看着对面,幻想庆功会的场景。

    大家一定是在礼堂里吧,红旗招展、歌声飞扬,主席台上一排的领导,引经据典,对同志们的工作作出肯定,勉励大家再接再厉,再建新功。然后是颁奖、戴大红花,谈研发过程的艰辛,谈领导的重视,谈同志们的帮助,谈兄弟单位的支持……

    好想去!

    马路对面,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从材料所大门内匆匆出来。舒雨菲认识他,是行政办公室的人,不过从来没见他穿白大褂,今天也穿上了。对方远远抬头看见她,高举着手向她挥舞。看看马路上没有车,那名工作人员飞快跑过来,问道:“郭所长呢?”

    “郭所长感冒有些头晕,在办公室休息。”郭逸铭可以毫不客气地拒绝出席,但她作为秘书,说话却不能这么直接。

    “是这样啊……”对方很关心地递过来一包药剂,“傅书记听说郭所长生病,让我给带些感冒药过来。另外刚才四机部的领导也问起了郭所长,希望能在晚上会餐时,和他见个面。所以傅书记让我来看看郭所长情况怎么样,能不能去……”

    “好的,我这就去征求一下郭所长的意见。”

    听到四机部领导专门过问,并邀请他参与会餐,舒雨菲又兴奋起来。不过郭逸铭脾气很大,她也不敢帮他作决定,答应了一声,便立即朝郭逸铭办公室跑去。

    中美电子研究所办公楼是一栋两层小楼。一楼是行政人员办公和对外接待,二楼由正对楼梯的会议室分为两部分。左边是党委,右边是所长办公区。因为郭逸铭常住研究所,连接办公室,为他单独辟出一个带卫生间的套间,作为生活起居使用。

    舒雨菲推开办公室,发现郭逸铭不在里面。她赶紧下楼,又去制备车间、设备车间、实验室找了一圈,也没看到他的影子。眼看日当正午,材料所的那位工作人员不住地催促,想来想去,郭逸铭只能是回起居室去了。

    她急急忙忙跑回到行政楼,进到办公室,推开连接起居室的门。一股香味扑面而来,她眼睛一瞥,“啊”地一声惊呼出声,随即便一把捂住了嘴。

    她看见,平常总是西装革履的郭逸铭,面前放着一只便携式电炉,正拿着一双筷子,向手中一只烤馒头上涂辣椒酱!

    她视线飞快转动,看到在郭逸铭手边的小几上,一个搪瓷盆里还放着几只馒头。天气很冷,馒头都冻得很硬,在他面前的电炉上,放着一把火钳,一只干馒头就架在火钳上烤着。她闻到的香味,就是这个烤馒头发出来的。

    郭逸铭竟然寒酸到吃烤馒头!

    郭逸铭被她突然推开房门,也是吓了一跳。

    很早他就跟舒雨菲说过,国外对个人**很重视,这是个好习惯,也请她习惯。办公室她可以随便进,但起居室没有他邀请,坚决不允许她随便进出。舒雨菲也一直遵守着这个规定,没想到这次却被她突然闯入,让她看到了这一幕。

    “你干什么!”

    他极为恼怒,将手里的馒头往桌上一掼,愤怒道。

    官僚机构效率低下,企业久久不能形成产能,资金入不敷出,他的手头日渐拮据。但为了不让政府方面看出他的窘态,他一直努力维持外资公司财大气粗的外表。早在上月起,他就开始节衣缩食,每天以馒头度日。他努力咬牙硬撑,不断在心中鼓励自己,只要撑到情况好转,还清政府垫资,一切就会好起来,以后海阔天空,便可任他翱翔。

    费尽心机的掩饰,就被舒雨菲无意地这么一闯,全都化为泡影。她是政府的联络员,这种情况必然上报。政府方面如果听说一个外资企业的代表,居然要靠馒头度日,岂不会怀疑公司的实力。合作讲求双方力量均衡,一方实力过弱,另一方实力必然加强,这与双方关系是否融洽无关。这个倾斜,自然就会侵蚀他的利益,而这是他万万不能接受的。

    郭逸铭爱国,但不是无欲无求的清教徒,他一直努力均衡着国家和个人的利益,以求做到双赢。国家受益的同时,自己也得到充足的回报。

    可这一来,显然是前功尽弃,他感到又惊又怒,手指着舒雨菲,指尖忍不住微微颤抖。



………【第十七章 险棋】………

    “郭所长,你……”舒雨菲愣愣地盯着郭逸铭手中的烤馒头,巨大的反差,让她大脑有些缺氧,说话也吞吞吐吐。

    “唉!想不到被你看穿了!”

    郭逸铭颓然地垂下手,将桌上的东西收拾了一下,移到旁边小几上,指着沙发,疲惫地说道:“把门关上,坐吧。”

    舒雨菲看看郭逸铭,又望望办公室外,走廊里传来材料所工作人员来回踱步的声音,脚步急促,显然对方也很不耐烦。她先回到办公室门口,歉意地让对方再等一下,也不请人进来,就把办公室门关上、顺手反锁,然后才进到郭逸铭起居室,将门关上。

    “郭所长,您……您喜欢吃烤馒头?”她懦懦地问道,声音压得很低,像是做贼一样,生怕别人听见。

    到现在,她还不相信郭逸铭会穷到吃烤馒头。

    郭逸铭是什么人,是美国华侨,听说在美国每个人都是住大房子、开大汽车,家里电视机、电唱机什么家用电器都有,人人都是腰缠万贯。而且他还是美国公司与中方合资企业的代表,按国内的阶级划分,也是属于资本家一个阶层的,怎么会穷到吃烤馒头!

    烤馒头谁没吃过?

    北方人,面食是主食,现在家家户户都会在晚上发团面,第二天蒸几个大白面馒头。不过这东西没油水,没有荤菜,光吃馒头,抵饿是抵饿,但饿得也快,而且肚子里总会感到一阵阵的痨,会不由自主往外冒清口水。

    郭逸铭人前是那么的风光,一身合体西装、皮鞋擦得铮亮,细皮嫩肉,说话间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技术精湛连董老他们都佩服不已,样子斯文潇洒,风度翩翩,怎么会躲在小房间里,偷偷地吃烤馒头呢?

    她看着郭逸铭嘴边残留的辣椒酱,不知怎么的,忽然感到一阵心酸。

    郭逸铭在她发怔的时候,已经渐渐镇定下来。出了问题最重要的不是慌乱,而是如何收拾残局。以前搞科研,不断接受失败,他锻炼出了一颗强韧的心脏。正是这种坚韧,让他在焦虑之时,依然能在外人面前谈笑风生,摆出一幅云淡风情的架势。

    他用手绢擦擦嘴唇残渍,慢慢将手绢叠好,放回口袋,微笑道:“我可不喜欢吃烤馒头。有机会,我也想吃北京烤鸭、钟水饺、涮羊肉、满汉全席。可没办法,我现在出现了经济危机,兜里没钱,想吃也吃不起,所以只好节约一点,能够用馒头对付过去,至少不用挨饿。”

    “怎么会?您,您那么有钱的……,难道你们公司连给你的钱都没有?”

    舒雨菲眼睛瞪得溜圆,声音是那么的微弱。

    “那不是一回事,公司的钱,是公司的。我的钱,是我的。就像你为国家工作,可国家的钱却不是你的一样。”郭逸铭淡淡地笑着,端起桌上清水,抿了一口。

    “那,那您怎么会没钱呢?”舒雨菲还是不敢相信。

    郭逸铭笑容不减,心里却松了一口气。他成功地混淆了舒雨菲的思维,让她把注意力从公司没钱,转到了他没钱。过了这一关,后面的谎就好圆了。

    “我们公司是从事电子技术开发的,公司本身属于是开发型企业,自身没有生产能力。一般来说,我们开发的技术,要么是卖给其它电子公司,要么是作为技术入股,参股别的公司。

    风险投资公司是很贪婪的,他们在给与风险投资之前,都会要求接受方同意,在企业盈利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允许他们追加股份。假如企业运行良好,前景乐观,这些风险投资公司就会用这个条款追加投资,挤占原先开发人的股份,甚至是将他们从公司里彻底赶出去。然后或者自己经营,或者上市圈钱,反正就没当初创业者什么事了。”

    他手指在空中点点画画,侃侃而谈。

    “怎么会这样,这不是太不公平了吗?那谁会接受风险投资?”舒雨菲想不到还有这样弱肉强食的景象,这一点也不符合中国人办实业的习惯。自己好不容易办起来的公司,转手就被别人夺去,这实在无法容忍。

    “呵呵,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西方世界是资本的世界。有钱,你就是大爷,没钱不过是一个小瘪三。对于创业者来说,没有风险投资他们连创业都做不到,虽然条件苛刻,可他们还是只能接受。换个角度想,如果前景好,风险投资公司追加投资,那企业也可以快速壮大。虽然个人的股份少了,但每股的收益却增大了。所以创业者对风险投资公司还是很欢迎的。为了让风险投资公司看到前景,给与投资,贿赂、拉关系、做假数据,他们也无所不用其极。”

    郭逸铭客观地评价着西方经营方式。

    “可,可不管怎么说,这个企业就不是你的了呀!”舒雨菲还是无法接受这种经营模式,抗声说道。哪有这样明抢的,换成她,她是绝对不会接受的。

    “是啊,接受风投资金就要冒自己被扫地出门的风险。不被赶出去,风投公司成立的董事会也会指手画脚,很多事不能按自己的意愿去做,这很糟糕,非常非常糟糕,简直无法容忍……”

    这就是郭逸铭不愿在美国创业,千方百计回到国内来的原因。

    美国拥有现在,中国却拥有未来。

    这是由历史所证明了的,他不会和历史潮流对着干。与其以后和千百家公司为了抢滩国内打得头破血流,还不如从一开始就回国,扎根于此,逐渐夯实基础。这也符合他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与祖国一起成长壮大,从中得到的快乐与满足感也会更多。

    更重要的,国内现在对西方技术求贤若渴,能够给与极大的优惠让步,他可以完全掌握公司,说一不二。他的指令,就是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一个死扣试验细节、对方方面面都有着极其强烈控制**的科学家来说,不受外人干涉,由他这个精通科技未来发展方向的内行来领导,让公司根据他的规划按部就班发展,这是最佳的选择。

    “所以我说服公司,与其把钱让外人赚去了,不如我们自己来赚。所以我们来到了中国。”他打了一个响指,轻佻地吹了声口哨。

    “那你为什么……”

    “为什么还没钱是吧?”郭逸铭脸色阴沉下来,从小几下方取出一条未开封的大前门,拆开取出一包,打开弹出一只烟,点燃,深吸一口,慢慢吐出,声音变得沉郁,“这就要问你们了!”

    “我们?我们怎么了?”舒雨菲很惊讶。

    “我没想到国内的装备制造业水平会这么落后,我没想到政府的办事效率会这么低下。”这是郭逸铭的真心话,语气沉重而又疲倦,“我们的单晶炉制备试验,成功了几个月,可到现在,到位的单晶炉还只有十二台。

    我理解国内制造上的不足,也尽力说服公司再给与技术支持,帮助研发了高精密机床。这些机床制造并不困难,很快就可以形成生产力。只要精密机床推广开来,单晶炉生产厂家就能很快对生产线进行升级,我们的产能就能迅速提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