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为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材料为王- 第1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是实验室理论数据是一回事,实际使用又是另一回事。

    耿杰领导的移动电话项目组,在进行实际使用测试中,就发现在实验室中可以完美实现4兆赫兹传输的设备,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只要通讯线材的长度超过两公里,其实际传输数据量就陡降至3。6兆、乃至更低。

    经过他们反复检查、分析,确认问题出在电话线本身。

    目前国际国内,通讯线路普遍都采用的是铜双绞线,而由于国内缺铜缺得厉害,有些地方还在采用铁线作为电话线使用。

    铁的电阻率远高于铜,传输损耗过大,自然不能作为数据传输线路。但普通的铜双绞线,由于其中杂质过多、铜线老化等等原因,都使得其实际使用,也远不如实验室最佳状态下的信道利用效果。

    考虑到移动基站上行、下行传输,都各需要2mhz来传输数据,因此为了保证最大带宽,工程施工队从洛阳铜厂购买了超高纯度无氧铜双绞线,作为数据主干线路,并为防虫蛀鼠咬,还用塑料管进行保护,埋设于地下。

    两条主干线,连接西城1号基站的直线距离是6。5公里,但城区内部曲曲折折,实际铺设线路26公里。连接中美电子研究所的距离更远,但好在出城以后,需要绕行的线路不多,因此实际铺设线路为38公里。

    两条线路中间,还每隔4公里,就设置了一个地面出口,用铁皮柜设置了一个中继箱,对信号进行重新解析、放大、传输。中美电子研究所这条线路就中途设置了7个中继箱,以及七套数字传输解码、放大设备。

    中美电子研究所这条线,光是化在线路上的钱,就用了49万!

    听说光在线路铺设上就用了这么多钱,施部长也不觉有些微微色变。可这时他已骑虎难下,只求价格不要再涨得太凶,要是实际建设费用超出计划太多,那他也不好交代。

    好在后面的基站建设还是如计划中一般,并没有超出预算。

    中美电子研究所的基站和西城1号基站略有不同,西城1号基站借用了一个单位的办公室,作为设备室,同时采取了有人驻守的看护形式。有人驻守的优势,就是在设备出现故障时可以及时重启、检修,平时也可以做维护保养工作,故障率更低。

    缺点就是要单独派一个人或是一个小组长期驻守,人力成本开支较大。不过国内最不缺的就是人,无线局一口气就派了五个人过来。

    而中美电子研究所个个都是技术专家,这项技术都还是他们研发的,自然不需要无线局派出技术人员现场驻守。再说研究所属于高保密单位,也不是谁都可以进来的,对于无线局派人的要求,这边直接就婉言谢绝了。

    基站的具体选址也不是随便就找一栋高楼作为架设地点,而是通过了现场反复勘测、测试,确定能有效覆盖区域,信号接收效果最佳的地点。为了选定一个基站建设地点,耿杰与项目组成员,汇合无线局的技术人员一起,在两个基站建设地点不断变换选择位置,进行现场测试。

    ……

    “妈,你看他们又来了!”

    赵桂仙正在厨房里忙碌,就听到门外传来女儿惊喜地叫声,她探出头来,从宾悦饭店正门看出去,只见一辆被俗称为拖鞋的皮卡车缓缓开来,车上还印着“中美电子研究所”字样。

    皮卡车转了一圈,停在了胡同口,从车上下来一个小伙子。

    那小伙子下车来,从兜里掏出一只小巧玲珑的东西,远远地看不清楚。但她曾在近距离见到过,知道这小玩意儿做工很精致,看上去就很贵的样子,听说这就是什么移动电话。

    小伙子打开电话翻盖,手指在上面摁了几下,然后就对着电话说了几句,像是在和另外的人说话。

    “怪了,这东西还真能打电话啊?”赵仙桂很是疑惑不解。

    她小时候没上过学,还是十七岁的时候上过扫盲班,能认识字,也能读书看报,但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懂得的知识不多。一直以来,她见到的电话都是一个话机、拖着一根长长的电话线,对于这种不需要电话线就能使用的什么移动电话,真地感到很神奇。

    丈夫也闻声出来了,不光是丈夫,自家的几个小子、饭店的服务员都跑了出来看热闹。胡同里的街坊邻居们、饭店内外的客人也聚了过来,他们还只是远远地看,那些小孩子们、丫头们却没有这份顾及,连蹦带跳围上去,好奇地看那小伙子手上的移动电话。

    “你们干什么呢,都跑出来,不管客人了?”赵桂仙气道。

    “妈,客人们都跑出来看稀奇了,还招呼什么?要不,您也先歇会儿?这移动电话想不到这么好看,早知道咱家也买一台了。”闺女有些羡慕又有些遗憾地说道。

    “买一台,好几大千呢!钱你出?”赵桂仙没好气地数落了一句,看看客人们都跑了出去,也只好回到厨房端开炒锅,将火调小,也迫不及待地跑了出去。

    那些小孩子们围着车上下来的小伙子,仰头看着他手上的移动电话,好多人都想伸出手去亲手摸摸。

    小孩子们上去了,大人们也就有了借口,上去将各家的小孩领走,然后近距离看个端详。

    这电话真漂亮啊,比他们见过的电话都漂亮!

    和移动电话比起来,那些固定电话一个个又笨又大,拨号都要用转盘。这移动电话就这么一丁点,都可以放在兜里。而且它居然打开,露出一个小小的屏幕,还有一个精致的键盘。小伙子只是伸出手指在上面摁了几下,就拨通了电话,这令他们感到就像在看科幻电影一样。

    “……耿教授,能听到能听到,信号很好,很清楚!”小伙子被这么多人围着,显得有些不自然,脸上露出了一丝丝羞涩的紧张,一看就是很少和外人交流。他将电话贴着耳朵,就这样说道,看着如同是一个人在自言自语。

    等他挂断电话,重新将翻盖还原,人们忍不住开始七嘴八舌地问起来。

    “小伙子,你是哪个单位的啊?这就是那个什么移动电话?啧啧,这么小的东西,居然也可以打电话,还可以到处走!”一个老头子首先开口道。

    “大爷,我是中美电子研究所的,喏,您看这车上印着的,就是我们单位名称。”小伙子很是青涩,赶紧回答道,“这就是移动电话。它是通过电波传输信号的,所以不需要电线,只要在电波能传送到的地方,都可以拨打、接听电话。它之所以这么小,是因为里面用了很多集成电路,减少了元器件所占空间,携带起来也很方便。”

    “你这电话真的可以打电话?我不信!”赵桂仙也走了过来,开口说道。

    赵桂仙可是这个胡同里的名人,连总理都曾亲自来拜访过,大家看到她走过来,连忙让开了路,让她进来。

    她是一个性格执拗的人,如果不是这样,她也不会为了开饭店,连着在工商局里坐了一个多月,最后逼得工商局没办法,同意了她开饭店的要求。

    她怎么也不相信这个小玩意儿,居然可以打电话。别的不说,这么小个体积能装进去多少东西,说是个玩具还差不多!

    她怀疑这是不是街道办看移动电话销售不好,找了一个人来帮着耍把戏,骗大家的。

    “那您要怎么才肯相信呢?”小伙子脾气很好,笑呵呵地说道。

    他们在进行建设前,老板就对他们说了,要利用和老百姓们接触的机会,多多宣传,让他们看到移动电话的好处,为以后推广创造便利。这个胡同里人的反应,他这些天已经碰到了不少,也知道该怎么应对。

    “你让我打打看,如果能打通,我就相信你说的是真的!”赵桂仙提议道。

    “嗯,这个办法好!”

    “妈,让我来让我来,我正好有个同学家里有电话,让我给她打过去!”赵桂仙二儿子跳出来,兴奋道。

    “各位,各位!”被众人七嘴八舌吵得头晕脑胀的小伙子,举起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对赵桂仙歉意道,“这位大嫂,我们现在才正在建设,目前还在选址。这电话暂时还不能接入市话,只能和测试设备进行连接。要不,你们派一个人到我们接收那头去,然后在这里给他打电话,看看能不能接通?”

    “这也行!老头子,你跟着车去他们那里,我在这里打电话!”赵桂仙果断地答应了他的提议。

    等老伴坐车走了,小伙子又回答了众人许多问题,然后忽然一顿,打开移动电话一看,笑道:“好了,那位师傅已经到了,这位大姐,您可以打电话了。”

    “你怎么知道的?”

    众人都是一起惊讶,大家都在这里,也没看有人通知他,怎么他就知道了?

    ……



………【第一百五十四章 材料一小步,科技前进一大步】………

    第一百五十四章材料一小步,科技前进一大步——

    第一百五十四章材料一小步,科技前进一大步

    (说明一下:昨日更新被要求审核,耽误了更新,在此向大家道个歉)

    “当然是这移动电话告诉我的!”

    年轻人笑呵呵打开手机翻盖,手指在键盘上摁了几下,翻出刚才接收到的短信息,展示给大家看。

    “哇!这电话还可以显示文字,还是中文!”围观的群众都震惊了。

    在这群围观者中,有不少是来宾悦饭店吃饭的顾客。虽说宾悦饭店的饭菜比国营饭馆还要便宜一点,但在这个时代,也不是人人都能下得起馆子,顾客中颇有不少人是干部、个体户等“高收入人群”。他们的见识远超过大多数普通人,部分个体户为了进货还经常去南方淘货,算得上是见多识广,可也从来没见过这种能显示中文的机器,一个个张口结舌,流露出一副无法置信的表情来。

    计算机可以显示中文不奇怪,毕竟个头在就在那摆着,里面应该是有特殊的设备,用以显示汉字。可这台机器如此袖珍,一只手掌就可以握住,居然也能显示中文就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还有这屏幕,只有手指宽,五公分长,看起来很像是计算器上的液晶屏。可液晶屏通常都是一个个的“8”字形液晶管,一通电就变黑,显示出阿拉伯数字来,也没办法显示出中文来啊?

    他们看着这小巧的手机,不由得对其肃然起敬。

    这该要有多高端的技术,才能造出这样漂亮、精美、而且科技水平高得一塌糊涂的电话来啊……

    那些猜测这是液晶屏的人,没有猜错,这就是一个小小的液晶屏。

    物体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也就是物体的三态。三种形态之间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的,一般来说,物体加热到一定温度便会融化,由固体转化为液体,如果再持续加温便会升华变为气体。

    而液晶却介于固体与液体之间,是一种特殊的形态。

    它还有一个非常独特的性质特点,就是在通电以后,液晶分子会作90度的翻转,改变其透光性,原来透明如水的液晶,会变得一片漆黑。由这一个特性,人们便试图利用它制作为显示设备,并于1968年由rca公司(美国无线电公司)的哈伊卢马以亚研究小组,第一个研发出了液晶显示屏。

    当年5月,rca公司在纽约召开新闻发布会,向记者们展示了用该技术制作的液晶显示屏产品,其中还包括一台液晶电视机。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产品,它的出现,已经预兆了真空管显示设备退出历史舞台的征兆!然而由于液晶材料的缺陷,这种初生的液晶屏很不稳定,因此事实上阻碍了液晶产品的商业化,尚无法对crt显示设备提出有力的挑战。

    由于初生的液晶有着种种缺陷,rca公司的领导者对其并不看重,并以没有市场为由,认为不值得将液晶产品产业化。在公司的忽视、削减研究经费等等原因下,液晶小组技术人员开始大量流失。

    也就在这个时候,日本方面却对这项新兴技术如获至宝。

    此时的日本半导体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传统半导体领域还不是欧美半导体厂商的对手。他们急于另辟蹊径,找到一条将本国半导体产品推销出去的办法,新技术就成为了关键。

    液晶屏的出现,让他们看到了一个用新技术为包装、推销半导体产品的突破口。

    将大规模集成电路与液晶技术相结合,研发出“个人电子”产品,成为他们突破欧美传统壁垒的有效武器。很快,液晶屏计算器、电唱机操作显示屏、功放显示屏等等产品迅速大量出现,并很快就开创出一个广阔的应用空间。

    至70年代中后期,液晶显示屏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市场,并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器产品之上,产生出巨大的经济价值。到这时,rca公司的高层才如梦方醒,他们放任液晶显示技术的流失,是一个怎样愚蠢的错误,从而使公司失去了一个可以下金蛋的鸡。

    郭逸铭在成立西部计算机不久,就从rac公司购买了相关的技术专利。那个时候,市面上绝大多数液晶屏都是日本产品,并且掌握的公司很多,因此rac公司只收取了一点点专利费,就将该项专利授权给了西部计算机公司——只是授权,并非完全转让!

    郭逸铭对rac的技术一点也看不上,拿到专利授权,只是为了不被对方卡脖子而已。

    西部计算机公司拿到该项技术,很快就在郭逸铭的指导下,展开了进一步研发,并迅速取得了成绩,注册了新的专利,从而在液晶战线取得了一个领先的位置。

    传统的液晶显示屏采用的是tn技术,也被称为扭曲向列液晶技术。顾名思义,这就是一种通过给液晶加电,促使其发生扭曲,从而产生出透光和不透光两种形态,进行显示的液晶技术。

    在郭逸铭的引导下,研究人员开发出了基于这种技术的升级产品——超级扭曲向列液晶技术,英文简称stn。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这项技术更高于tn液晶。tn的液晶扭曲为90度,而中美电子研究所开发的stn的液晶扭曲度可以达到270度,因而具有更细腻的表现度!

    还有一个更大的不同。

    stn激活液晶分子,采用的是独特的x、y轴通电驱动方式:x轴电极负责确定给哪一列通电,而y轴负责确定给哪一列通电,两个电极交汇处的液晶接通正负极,就会被通电发生偏转。

    这一技术很简单,但tn却无法使用。

    原因是在tn液晶中,当选定的某一个液晶点被通电时,其相邻的液晶同样会处于半通状态,因而在某一区域内变成模糊一片。这个致命的缺陷使得tn型液晶只能预先制作为固定模型,然后对其通电,显示出固定的形状。

    例如在计算器上,就用的线段组成一个8字型,直接给不同线段通电组合为一个个阿拉伯数字,或是英文字符。

    这样的tn液晶屏,自然毫无做成大型显示屏的价值。

    在这个时代,液晶屏通常都只用于电子设备的小型操作显示,都是很小一片,还无法对crt显示器构成威胁。

    直到stn的出现!

    用矩阵式点阵、而非预制显示图形的stn,首次具有了将其转化为大型液晶显示屏的商业实用价值。

    尽管stn相较于tn只是前进了一小步,但这一小步,却是科学发展的一大步!

    全世界科学家们研究了十多年都无法迈过的一步,中美电子研究所的研究员们,却在郭逸铭的引导下,只用了两年就轻松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