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逻辑性和可验证性,作为在实践中的应用,它寻求对于一些问题的普遍共识,在实践理性上体现为追求行为效果最佳的善行原则。而辩证思维则突出了传统反向思维的魅力,它与启迪性思维及创新性思维的结合,注重非常规的看问题的角度。而在思考一些动态的综合性问题时,需要结合科学思维和辩证思维,并需要战略性思维的指引。
【专题】
企业管理上方法如战略思维方法和逻辑分析的手段都十分重要。通常,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直觉和常识具有重要的地位。许多经营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只是依靠经验和本能来进行经营管理,但这种管理常缺少必要的、更为有效的思想工具。而思维方法、分析方法作为基本的思想工具,使得〃知识就是力量〃的说法成为现实。或者说,应用逻辑分析的手段,可以增强管理的力度,并减少失误。总之,思维方法上的改进和其他逻辑手段的运用,将能更有效地帮助企业家处理管理中的各种具体问题。
◎ 惯性思维
所谓惯性思维或者混合性思维,是指人们平时的思维方式既有理性思维的一面,也有感性或习惯性的一面。前者的特点是理性化,对问题有所反思;后者则主要是顺从思维惯性,缺乏严谨的思考。可以说,平常人所具有的思维特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习惯,即由习惯养成的惯性思维;二是经验和常识性的思维;三是后天学习所掌握的部分理性思维。不过,这些思维特点是综合或混合的,经常会出现不够条理化的问题。
惯性思维是一种俗称,它指人们习惯中所不知不觉地接受的思维定势。例如,在大多数情况下,〃大〃的比〃小〃的好,所以许多人就喜欢〃大〃,认为大的容易受到尊敬;因此,做企业就往大里做,名声也往大里做。同样的道理,〃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许多企业家就极力去寻找外面的高人来加盟。可惜他们忘记了,除非企业的规范化程度很高,否则大多数成功的企业都是从内部培养人才的。另外,惯性思维还受主观立场或态度的影响,如自己开车时就会觉得行人妨碍交通,而步行时又会觉得汽车横冲直撞。
惯性思维中包含着部分理性思维,但这部分理性思维有时能发挥作用,而有时则会被情绪所代替。例如,大多数企业都注重节约成本,这当然是对的,但是,有时企业会把工资成本看得过于重要,而不顾这种成本有时其实是不能节省的。比如对那些能创造巨大价值的员工,就要把给他的工资与他的贡献结合起来考虑,而不能一味地只看工资成本,能少给就少给。如果总是不把人作为稀缺资源,这样,雇员一旦知道别人会给他多得多的工资,他就可能离开这个企业。
经验性或常识性思维介于惯性思维与理性思维之间。经验性或常识性思维的特点是注重总结经验,包括对他人、自己和社会所发生的各种经验的总结。所谓的常识,包括社会常识和专业常识两个方面。一般来说,这种思维方式与注重实践的态度经常结合在一起。而对常识的重视并根据常识行动,常可化解一些风险并使人做事更容易成功。
所谓的经验,包括了自己的经验和他人的经验。他人的经验也难免有一些是道听途说的成分,有时也难以应对变化的局势。在产业竞争并存在各种泡沫的情况下,企业如果只是根据道听途说而不是可行性分析来行为,就容易陷入高风险乃至破产。例如,过去有一些人听说游戏很挣钱,就冒然投资其中,但实际上,只有极少部分的游戏才挣钱,而大多数游戏都没有多少竞争力。这就要求企业进入游戏产业时要十分慎重。
理性思维以逻辑分析和反思为主,需要掌握一些基础方法。在企业规范化、特别是职业化的管理中,尤其是当企业做到一定程度后,理性思维的迫切性就变得日益突出。但是,由于企业常缺乏这方面的培训,因而常借助于经验来解决问题,这常导致企业缺乏前瞻性。
◇欢◇迎◇访◇问◇。◇
第22节:第四章 无为而治(3)
混合思维或惯性思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反思自身并辨别思维方法究竟是否正确或可取。因此,不能仅仅停留在惯性思维上,而是必须学习并掌握其他各种思维方法,做到能在不同的场合下应用不同的思维工具来分析、解决问题。
◎ 辩证思维
除了我们时常使用的混合思维以外,还有很多思维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发挥作用。在实践中,人们经常把辩证法作为主要的思维方法。实际上,辩证思维在管理上是一把双刃剑。
许多人都学习过辩证法,但往往忽视了辩证法应用的条件,因而在辩证法的使用上流于随意。辩证法不是变戏法。我们过去经常强调事物的对立和统一,但是它并没有揭示究竟什么性质的对立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没有解决统一的基础和条件。传统的中庸思想中就包含一种辩证。我们过去把中庸看成是形而上学。其实,恰恰相反,所谓中庸就是在两个极端之间把握一个最好的度。中庸要求在两个极端之间去平衡,要求找到那个度。而所谓的辩证法,只是让我们不要用固定的形式化的方式看问题。它是思维的一种态度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方法。也就是说,辩证法与我们讲的其它的方法不一样。它不是一种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让你不要教条地看问题。再者,辩证法需要比较,因而需要标准或参照系,否则辩证法就会变成〃无法〃。比如说,一个公司的年利率增长率是30%,要知道这个增长速度是快还是慢?就需知道中国企业的年平均增长率是多少。如果没有标准,辩证法就会变成一种争论,变成既可以这么看,也可以不这么看,最后变成没有确定的结果。所以,在使用辩证法去看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找到某种确定性作为基础。或者说,辩证法是建立在某种确定性基础之上的,它不是独立的。在这个确定的标准之外去谈辩证法,就会变成没有标准,结果只能是一场胡乱的争论而已。此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辩证法实际上是对某种科学方法的补充。就是说,我们首先要找到科学的方法,然后再用辩证法去补充。例如,有一种提法,叫做〃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那么,〃原则性〃能不能与〃灵活性〃相统一?既是〃原则〃的东西,就不能是〃灵活〃的,二者是无法统一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只能是在坚持原则性的前提下,才可以考虑灵活。这不是一种统一的关系,而是〃原则性〃须是优先的。凡是〃原则性〃的东西,是不可能〃灵活〃的。所以,过去笼统地讲〃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是有问题的;有〃灵活〃的地方就没有〃原则〃,而强调〃原则〃的地方就不应有〃灵活〃。
再例如,不少人过去都学过〃量变引起质变〃一说,其实这是最为错误的说法,因为量变并不能引起质变。量变是指性质没有变化、仅有数量或者程度的变化。或者说,具有某种性质的东西,在量变过程中它只有量而没有质的变化。性质是指事物的本质。本质如果发生变化,就等于该事物不存在了,转变成了另外一种本质的事物了。例如,一个人偷一块钱叫做偷,偷一百个亿也还叫做偷,不会因此就变成了谋杀凶手。这个〃量〃无论有多少变化,即便是他把全世界的钱都偷了,〃质〃还是没有变化。当然,它在同一性质上有着程度或量上的区别。偷一块钱与偷一百亿,在同一性质上的程度或量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再比如水的量变质变问题,水如何量变才能够发生质变?水即使多到把地球淹没了,它也还是水,而不会变成别的东西。这就是量变。有人会说,水库的水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堤坝就会崩塌。可是,那水还只是水,并没有变成别的东西。水坝的崩塌说明量变可能会引起相关联事物的质变,或叫做第三方的质变;但这并不是水本身的质变。决定事物的本质的叫做性质。就同一种性质来说,量变只会使这种性质的程度发生变化,但不会改变这种性质。比如说,在发达国家,一般没有因为经济犯罪而被判处死刑的;因为经济犯罪与谋杀犯罪相比,性质根本不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把保护生命排在保护财产的前面。凡涉及到生命的,在性质上就属于很严重的;而凡只涉及经济或财产的在性质上就要低一等。这就体现了性质的不同。总之,要区分不同性质的事物;并且,不同的性质之间,不会因为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性质决定原则;这一点对于理解企业用人政策的制定很有帮助。企业用人时要有标准。标准通常分为两个类型,原则性的和非原则性的。非原则的标准即为规则;原则比规则重要。我们平时讲一个人做人有没有原则,同样,在企业里也要讲用人有没有原则。企业在提拔干部时究竟以什么为标准?是听话、业绩好还是卖力,或者是其他的什么东西?凡是有原则的用人者,一定会公布他的标准。一般说来,企业用人应有三个原则性的标准:一是职业道德;二是企业的核心价值;三是企业的战略业绩。第一个原则所强调的职业道德很重要。由于职业道德与一个人的成长有关,在成人之后,企业不容易改变它,因此企业在聘用员工时,一定要对其职业道德有清楚的认识。第二个原则要求这些被聘用的员工的观念要与企业的核心价值相吻合。第三个原则要求员工与企业向着同一个战略目标去努力,个人业绩与企业整体利益一致。符合这三个原则性标准的即是同道。
※虹※桥书※吧※BOOK。※
第23节:第四章 无为而治(4)
总之,在辩证思考问题的同时,要确立原则或者标准。这些标准要比较稳定,少变化,否则人们就会无所适从。有人认为,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东西是〃变〃。这句话是对的,却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人们的目标是要寻找某种稳定的东西,要求探求某种规律性的东西,否则所谓的〃辩证〃反而会让人无所适从。
◎ 逻辑思维
所谓〃科学管理〃或者〃提高管理水平〃,是要求我们不要去搞模糊的东西,而要努力得到一种确实可靠的东西;所以我们需要有逻辑思维。孟子有一个〃缘木求鱼〃的典故,所表示的是逻辑上正好相反的自相矛盾的做法:捕鱼应当到水里,怎么能跑到树上去呢?看来,孟子是很重视逻辑思维的。孟子还有一个〃顾左右而言他〃的故事是应用逻辑推理的典型例子。孟子对大王说,有人出远门的时候,把妻、子托付给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帮他照看。等他再回来后却发现,他的这位朋友并没有照看好他的妻、子。孟子问这位大王如何看待这位朋友。大王说,要是我就跟他断交。孟子又问,假如一个小吏做不好自己所承担的事情该怎么办?大王说应当解雇他。孟子接着问,假如一个监狱的监狱长做不好他的职责怎么办?大王说应当开除他。孟子继续问道,假如一个国王没有管好自己的国家怎么办?大王无言以对了,只好〃顾左右而言他〃。孟子通过逻辑推理,让这位国王认识到,所有人都有职业责任,都必须有职业道德;对于违背了职业道德,未能尽职业责任的人,应该被解雇。
再来从逻辑上考察一下优先性与重要性的问题。比如说,当人们平时有很多事情要做时,就有个优先顺序的问题;是选择在时间上紧迫的,还是在逻辑上优先的,比如从因果关系上考虑,还是选择性质上重要的事情先做?显然,性质上的优先性更为重要。例如,企业管理中性质最重要的问题是解决企业战略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后,可以接着考虑解决其他的问题。然而,在实践中不少老总并不是根据性质上的逻辑优先性来解决事情,而是什么问题在时间上紧迫就先解决什么问题。这样的做法是有其合理性,但是,这样也带来了问题。有时,一个企业家在一年里都没有好好思考过企业该怎么办,没有思考过企业战略问题。不少人都是最近有什么项目就赶快把它做完,基本上都是短期行为;而总是实行短期行为的企业总是要等到遇到问题时才会被动地解决当前的问题。人们过去讨论过一个问题:先治本还是先治标?在企业的〃本〃和〃标〃同样存在问题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会围着治〃标〃的问题转,因为〃标〃的问题都是很紧迫的问题。它在时间顺序上总是排在最前面的。往往是紧急的事情都会逼着你去做;而凡是逼到头上来的事情,一般来讲都不是重要的事情。企业战略问题不可能天天在逼着你,你可以慢慢地思考。如果慢慢地思考了几年还没有思考出来,企业的战略期限也就过了。所以,在〃标〃、〃本〃都有问题的情况下,应该先治〃标〃,然后应赶快去治〃本〃。因为不能丢下〃标〃先去治本……就如牙痛,应先止痛,但此后就应马上治本;因为〃本〃在逻辑上更为重要。例如,在制定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和抓小偷的问题上,制定有关法律是本,是更为重要的;而抓小偷是标。由于我们过去没有保护私有财产的宪法,其实过去抓小偷在法律根据上就存在问题;因为当时的法律并不保护私有财产。这样,就算一个人随意把他人的手机拿来放在自己口袋里,那也不应该算是小偷,因为他没有在法律上侵犯任何人的权利。
从逻辑上说,不同性质的经营活动会有不同的结果。例如,自主品牌与代工是不一样的。台湾的企业与大陆企业相比,台企很擅长做代工。所谓代工就是用别人的牌子,替别人生产,把别人的牌子贴在产品上,而品牌仍是委托代工的企业所有。代工的利润一般不是很高,约5%~8%左右,但是它有规模,而且是先有订单再生产。由于有一定的规模,代工与自主品牌比起来,它最大的好处就是风险很低;因为只要替一个大的厂家做得好,就会一直做下去,源源不断。而做自主品牌有风险,但也有好处;一旦做出品牌,利润就会很高。假如要做一个企业,是做代工,还是做自主品牌?道理很简单,在开始的时候可先给别人做代工,等到经验丰富、很有能力的时候,再做品牌;因为自主品牌的风险很高,难度也很大。虽然代工的难度也很大,但仍没有自主品牌的难度大。代工主要是以质量管理为主,当然技术也要跟上;但建立自主品牌却需要建立庞大的相关资源管理系统,这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课题。
再来看小企业防止裂变的问题。在中国,很多小企业都比较容易生存,有很多的生存之道。比如说,给人办一个活动或新闻发布会,搞个论坛,或者搞个培训公司。但是小公司有一个问题:它长不大,容易出现裂变。比如说,某小公司为做一个项目,请来一个经理人,该经理人做完这个项目不久之后就发现,这事情很好做,我自己开一家公司就行了。也就是说,门槛低,很容易进入并立足。所以,小企业怎样才能解决裂变问题呢?一个企业,如果项目的各环节之间的依存度非常高的时候,就不容易发生裂变。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在这其中做某件事,他都必须取得其他部门的人的配合才能成功。在这种情况下,他就不容易裂变出去。所以,项目团队必须靠一种模块化的技术,通过一种业务组合的团队的方式使得大家的工作互相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