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之1983》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时代之1983-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咦,叔叔你不是向戈文要稿子吗?不要啦?”林一铭好奇的问道。

    “这不是吗?”林萨晃了晃手中的稿纸,然后躲过林一铭想要扑上来看稿子的动作,冲着戈文说道:“无论如何这篇稿子一定会在《羊城晚报》上表,所以……戈文你就注意看这几天的报纸吧。”

    说完这番话,林萨也不理依然想一睹戈文评论的冲动,直接推开mén走了。

    只留下身后咬牙切齿的林一铭。“hún蛋,怎么会有这样的叔叔呢!”

    戈文也趁机回到了自己的屋子。对于林萨的举动,戈文心中自然亮堂,看来林萨是不希望自己的侄子接触到自己有点愤世嫉俗的观点,要知道现在的人们还是那么的淳朴,根本没有自己评论中所写的那些前瞻的忧患意识。

    只是林萨不会知道,随着时间的前行,自己所说的事情都将注定生!

    我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唤醒一些人的思想,就像是鲁迅先生曾经做的那样。



………【第41章 一篇社论与一次机会】………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是清朝蒲松龄写给自己的励志挽联,用到《羊城晚报》的身上却也恰当。

    话说戈文是在第三天的下午在编辑部接到林萨的电话的,从隔壁办公室的同事那里接过电话时,戈文还比较纳闷谁会给自己打电话,要知道他认识的人可是屈指可数。然后就从话筒里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于是他才恍然大悟。只是林萨是怎么想到用电话联系他的呢?

    这却是戈文穿越的时间太短,对这个时代接触的太少的缘故。有这么一则笑话,说有王二的家里安装了一部电话,然后有一天他的儿子王xiao二趁着爸爸不在家拿着电话玩。xiao孩子不懂事随便拨了个电话就打到了邮电局,说是要找爸爸。于是邮电局接电话的话务员就问王xiao二他爸爸叫什么名字,住在什么路什么街道几号。xiao孩子几句话将自己的家底泄了个一清二楚,紧接着邮电局竟然通过居委会用人工传呼的方式找到正在巷子里看别人下象棋的王二,再然后王二哼哧哼哧的蹬着自行车骑了半xiao时赶到邮电局。当接过电话知道打给自己的竟然就是自己的儿子时,王二真的是哭笑不得,自己看下象棋的地方和自己的家只隔了两户人家,不到一百米的距离!这个xiao赤佬!

    虽然这看起来真的很像是一则笑话,可是谁又能想得到这真的会在8o年代生呢?更何况林萨是谁,人家一个《羊城晚报》的副主编又怎么没有《收获》编辑部的联系电话呢?

    电话里那个思想jīng湛的中年人先是故意用低沉的声音述说着戈文的评论在《羊城晚报》编辑部引起了多么大的争论,然后一直等电话这边戈文的心思都暗淡下去,对自己的评论不抱任何幻想的时候,林萨才哈哈一笑,话音急转,“不过我和我们的总编两人坚持自己的看法,最后将那些不赞成的同志都说服了。所以,戈文啊,你就等着看下一期的《羊城晚报》吧!哈哈……”

    戈文在心中不停的腹诽电话那边那个没有一点正形的中年人,没看出来那个稳重的中年人还有这样的一面,简直可以和林一铭媲美了么。不过知道自己的评论即将代表《羊城晚报》的官方社论出现在全国人民的眼前,这样的喜悦立刻冲跑了被林萨作nong的郁闷。

    “戈文,我已经将《羊城晚报》的特约记者证邮寄给你了,你记得查收啊,就寄到《收获》编辑部了。”电话里又传出来林萨高兴的声音,看来能亲手将戈文的评论抬到社论的高度也让他很开心。

    “对了,戈文,你那篇评论上的有些话语太过尖锐,而且字数太多了,必须经过重新修改,你看……”林萨的语气突然变得有些xiao心起来,然后他补充道,“不过你放心,我们是坚决不会改变评论中的观点的!”

    戈文笑了一声,说道:“林叔,这个你做主就行了,我相信你。”

    虽然林萨拿走评论,可是这一两天戈文还是下功夫研究了一番相关的资料,而《收获》编辑部也不缺乏新闻界的人才,通过了解,戈文才知道自己的那篇评论还真的无法直接作为社论表。

    在中国的第一部新闻学著作《新闻学》中明确提出了社论写作的四个要素:以新闻为材料、有透辟之批评、用简明之文字、抱正大之宗旨。虽然自己的那篇评论正是以大学生救掏粪老农的新闻为材料,也有着犀利的批评和正面的观点,可是洋洋近万字的字数实在是和“用简明之文字”挂不上沟。而且社论作为报社最强大的思想武器,代表着报社的观点,那里又容得让自己署名呢?所以自己想倚靠一篇社论来扩展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算盘可以说是落空了。索xìng早在jiao给林萨稿子的那晚,他已经想通了很多事情。

    “还有就是你的名字可能不会出现在社论的署名栏里……”林萨有些惭愧,作为一个新闻界的老人竟然忘记了这最基本的要求,实在是三十年老娘倒绷了孩儿,丢人之急,怪只怪自己当时被戈文的言论所惊,心情太过于迫切了。

    “林叔,只要能让我的观点被更多的人看到,能让更多的人思考和接受,其他的一切都是浮云,不值一提的。”戈文认真的说道。

    浮云?电话那边的林萨回味了一下这个词,不由的在心中赞叹不已。虽然戈文根本看不到自己的表情,但林萨还是诚恳的说道:“无论如何,这一次算是林叔欠你了,等哪天你来广州,林叔我一定好好的招待你。”

    “哈哈……那咱可说下了,我还真有去广州的想法哩!”戈文哈哈一笑。

    “你林叔多大的人了,还能骗你个xiao孩子?好了,先不和你说了,记得看明天的《羊城晚报》啊!”见电话那边戈文的心情并不低落,林萨终于松了一口气。

    “那林叔再见。”一直等到话筒里传来嘟嘟嘟嘟的声音,戈文才放下了电话。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前坐下,戈文的心思也一时间无法在继续投入到工作中去了。尽管评论已经被正式选为社论即将要表在《羊城晚报》上,这可以说是一件值得让人庆祝的事情,可是没有署名权,又有谁知道是自己写的呢?

    心中还是有些失落啊,戈文不由的自嘲了起来。说到底这篇评论不同于《一代人》的抄袭,完全是自己的作品;而且它也和表在《民间》的xiao说《七月七日》不同,这篇评论注定会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轰动,不仅仅是因为它直接否定了现在在社会盛嚣尘上的正反两种观点,更重要的是这篇评论提出了那么多新颖的概念和观点,有着足够的含金量价值,搞不好还会有学者因此而专mén研究这方面的学问。

    一个功成名就的机会就这样无奈的错过了,戈文摇了摇头。

    ********************

    感谢书友怒剑狂呼气啊筒子的打赏,谢谢。

    我去码下一章了。



………【第42章 风波起】………

    不久前生的大学生见义勇为抢救掉入粪坑的掏粪老人的事迹jī起了千层1ang,引了全社会的注意。针对大学生是否值得用自己的生命去救一个掏粪工人的讨论甚嚣尘上。其实救与不救这个问题真的需要拿出来讨论吗?

    泱泱五千年的古老历史赐予我们的传统道德是什么?不就是公序良俗?那为何还要围绕着“值不值得”的问题争论不休呢?一切追求文明和进步的人们,本应该基于自己的良知、信念、觉悟,自觉自愿地履行责任,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自己的奉献,这又有什么好疑huo的!

    不过关于这场争论,也让我们注意到一个一直被我们忽视的概念——个人的生命价值。很久以来我们一直都延续着之前绝对的集体主义、整体主义观念,而个体是命运、个人的价值一直都被忽视……

    戈文看着摊在面前的《羊城晚报》第一版,心里感慨万千。上面就是自己的那篇评论,不得不说林萨已经尽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不仅评论中观点和看法保留了下来,便是自己所写的那些前瞻xìng的预言也都保留了下来,删去的只是自己对国家、政fǔ的尖锐要求。

    可是最让戈文感到高兴的是,在社论的标题下,有着“特约评论员文章”七个方块字,虽然确实没有自己的名字,可能突出这篇社论是个人的作品而不是集体的成果,这已经是天大的幸运了。而唯一让戈文有点不爽的是《羊城晚报》的编辑们将社论的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个人生命价值”这个概念上而自己提出的其他几个观点都是稍稍提及,并没有展开了分析。

    不过在看到自己啰哩啰嗦大几千字的稿子竟然《羊城晚报》的编辑们浓缩到了三千多字,戈文心中的这点不快也被《羊城晚报》的编辑水平所折服。

    不得不说《羊城晚报》的编辑们都是搞文字的高手啊!

    就在戈文心中感慨不已的时候,一个办公室里的李煜端着一杯茶走了过来,“看什么呢?这么出神。”

    然后李煜就注意到摊在戈文办公桌上的《羊城晚报》,“哦,今天的《羊城晚报》出来了,我看看。”说着李煜就将手中的茶杯放在戈文的桌上,拿起了报纸就那么站着看起了头版头条——那里正是戈文撰写的社论。

    无法说出自己便是这社论的作者,让戈文的心中心痒难耐,像是有一只老鼠在心里1uan窜,不过他很快的注意到看报的李煜竟然皱起了眉头。

    “个人生命价值?这不就是人道主义吗?《羊城晚报》怎么会宣扬起这种唯心主义观点来了!还是社论?这简直就是在胡闹嘛!”李煜喃喃自语道。

    戈文和李煜一个站着一个坐着,相隔不到一米,自然听得到李煜的自语,他不由的产生了一丝不解:人道主义?唯心主义?这什么和什么嘛!

    粗粗的将这篇社论看完,李煜在心中产生了异议。作为一个老编辑、一个经历过那场变革的中年人、一个非常注重党和国家政策的中国人,他显然想要认真的研读一下这篇代表着《羊城晚报》官方意见的社论。于是李煜抬起头稍感抱歉的对戈文说道:“xiao戈啊,我先看看这份报纸吧,等一会儿再拿给你啊。”

    戈文赶紧说道:“李叔,你客气啥,你先看吧。我也就是无聊随便翻翻而已。”

    李煜笑了一下,然后抓起戈文桌上的茶杯,走回自己的座位,坐下来认真的又重头看起了这篇社论。

    不知为何,看着李煜转身离去的严肃表情,戈文的心中竟然咯噔一声,产生了一种大事不好的感觉。

    于是戈文开始揣摩起李煜的表情来了。

    李煜脸sè严肃的盯着那篇社论一直看了好久,然后才将注意力投向其他版面,等所有的新闻到看完后,他往身后的椅子一靠,就闭目养神起来,显然他是在思考着什么。许久之后,他睁开了眼睛,翻回到头版的社论,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这时,戈文终于按耐不住心中的好奇,站起身走过去,问道:“李叔,看你的样子怎么好像这份报纸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啊?”

    李煜抬头看了看戈文,然后吐了口气,赞叹道:“没想到《羊城晚报》竟然这么有这么大的魄力,敢为人先、敢为人先啊!我想今天的报纸一定会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风bo的,搞不好,《羊城晚报》和这篇社论的作者都要受牵连啊!”

    “啊!”李煜的话让戈文更加mo不清头脑,不过他也从李煜的话中听出了似乎因为这篇社论会引出大麻烦来。

    “李叔,你少卖关子了,到底怎么了?我看这篇社论写的很好啊!”

    李煜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说道:“这不仅仅是一篇社论,而是其中的观点啊!这篇社论所说的‘个人生命价值’其实就是从国外流传进来的人道主义jīng神。你年纪xiao,可能不知道,我国理论界在6o年代曾展开过对人道主义的批判,当时人们认为人道主义是反动的地主、资产阶级的人xìng论,而我们**国家是不存在人道主义的。谁承认人道主义,谁就是唯心史观,是**的敌人,是要被打击的。”

    “嘶……”李煜的话显然让戈文倒吸了一口冷气。不过想想也是,那时候的阶级斗争异常jī烈,排斥外国的东西已经到了不管正确与否的程度了。

    李煜接着说道:“虽然这些年来,理论界已经开始重新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可是还真没有一种观点被理论界一致接受的。现在《羊城晚报》竟然用大学生救掏粪老农的事件正式表社论提出‘个人生命价值’这样的jī进观点,恐怕接下来会在社会上掀起狂澜巨bo!先不说《羊城晚报》的观点能不能被理论界接受,便是大众我想也会有不同的意见的!”

    “……观点是正确的,什么都好说,万一是错误的呢?前几年的革命可是才刚刚过去啊!……”

    “不得不说,敢重新提出人道主义,《羊城晚报》的这些编辑们可真有魄力!”李煜摇了摇头,心里很是感叹:还是这些记者出身的家伙们眼界开阔,敢冒天下大不韪,而坚持自己的真理啊!

    “或许今天《羊城晚报》的这篇社论会像1978年表在《光明日报》上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样会引领一个思想界的开端呢!”李煜在心中默默的想到。

    ***************

    修改错字。感谢书友幻界——启程篇筒子的指点。



………【第43章 七一九大事件】………

    事情的展果然如同李煜的推测,被后世评论界思想界誉为打响了思想解放第二枪的七一九《羊城晚报》社论事件开始面临着狂风暴雨般的打击。

    1983年7月19日是很平常的一天,可就是在这一天,《羊城晚报》以头版头条的方式刊登出戈文的社论,然后这一天整个中国都寂静无声。

    《羊城晚报》作为建国后的第一家大型综合xìng晚报,一直都以“贴近时代、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为己任,其jīng彩的报道层出不穷,一直以其鲜明独特、新鲜活泼的风格吸引着广大读者,可以说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大报,所以《羊城晚报》的含金量可想而知。就是这么牛bī的报纸针对这些天社会上争论不休的“大学生究竟值不值得用自己的生命去救一个掏粪老农”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答案是如此的出人意料,赤1uo1uo的在所有人的脸上打了一个响亮的巴掌。

    阳光下,有暗netbsp;这一天中国的电话路线比往日更加繁忙,以至于很多报话员口干舌燥,身体不适。时间在这一天似乎又回到了1978年,又回到了《光明日报》刊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那一天。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这一天似乎和往常没有什么不一样,特殊时期结束了,邓老上台了,政策变好了,每个人都忙着努力工作、编织着自己的幸福生活。在他们看到《羊城晚报》头版登着的这篇社论后,会恍然大悟:

    “哦,原来前几天报纸上讨论什么大学生值不值得就掏粪老农根本就是在1uan弹琴啊!”

    “咱们中国自古就是以仁义传家,谁遇到遇到这种事也应该去救的,只不过xiao伙子运气不好,人没救活反倒把自己的命给搭上了!不管怎么说,这xiao伙子是好样的!”

    “对啊,要不是掏粪老农掉进粪坑而是这个大学生的话,那报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