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之1983》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时代之1983-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啊,要不是掏粪老农掉进粪坑而是这个大学生的话,那报纸上还会讨论的这么凶吗?”

    ……

    诸如此类。在大多数老百姓的心目中,他们在看过这篇社论后的反应,只是在砸吧砸吧嘴之后,觉得《羊城晚报》的观点似乎很有道理,只是觉得以后应该就按照《羊城晚报》写的那样去做。

    至于什么“个人生命价值”“人道主义”……哈哈,俺今天又学到了个新名词哩!

    可是在其他人的眼中呢?

    新闻界、思想界、评论界、理论界乃至整个知识分子层和政界都哗然不已。今天《羊城晚报》的这篇社论无疑像是一块巨石投入到了平静湖水里,掀起了阵阵bo澜。

    身在《收获》编辑部的戈文亦深深的感受到了这种突然泛起的纷杂。

    在听完李煜的感叹外,不出李煜的意料,整个上午《收获》编辑部谈论的话题都和《羊城晚报》的头版社论有关,赞成的有之,反对的有之,替《羊城晚报》担心的有之,对社论不屑一顾的更有之,戈文悄悄的统计了一下,赫然现认为《羊城晚报》此次报道失真的竟然占了大多数。

    戈文的心里沉甸甸的。这不仅仅是因为担心自己以及《羊城晚报》会成为众矢之至,从众人的反应里戈文已经知道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了。更重要的是因为——能在《收获》编辑部工作的可以说是中国的jīng英分子,可就是他们也对个人生命价值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思维僵化至此,怪不得中央会提出解放思想的决策呢。

    再然后,人群间就传出更加不妙的消息——

    作为编辑,接触到的人很复杂,三教九流无所不jiao。每个编辑都有自己的人脉和朋友,这不,几个编辑接到北京那边朋友传来的xiao道消息,说中央有领导批评《羊城晚报》的这篇社论是在宣扬资产阶级的伪善,对于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要严加处理。

    突然间戈文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虽然在心里不停的安慰自己“特殊时期已经过去,现在不会有什么上纲上线的问题了”,可是他还是忍不住想和正在广州的林萨联系一下,看看到底怎么生了什么事情。

    电话里林萨的声音有些沉闷,不过他的气势却很好。当戈文向他询问这社论究竟怎么会引起这么大的影响、会不会惹上什么麻烦时,林萨有些憔悴的笑着说道:“放宽心,天不会塌下来的。你不要管外面的那些流言,要知道你的这篇评论能上头条,那是经过我们编辑部所有同事再三讨论后拍板决定的,真要是有思想错误,那上级主管领导怎么会让刊登呢!你的这篇社论在怎么也比不过78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评论吧?放心吧,解放思想是中央的既定决策,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不过,戈文你先暂时先不要向人提起你就是社论的作者的了,”林萨解释道,“当初决定刊登你的这篇评论时,我已经猜到会生现在这种情况,所以才没有在社论署上你的名字,而是用‘特约评论员文章’几个字代替,就是担心你承受不住现在的这种压力呀!”

    戈文的心中至此才恍然大悟,然后就为林萨的贴心感动不已,于是他的语气里不由的有些哽咽起来:“林叔,谢谢你!你放心,我没事。我就是有些担心《羊城晚报》的处境,毕竟我也是《羊城晚报》的特约记者呢。”

    稍些颤抖的语音刚一出口,戈文就知道自己的这番故作洒脱已经原形毕1ù,心中有些害怕之余,也不由的对自己的表现感到惭愧。

    可是现在这种阵仗能和后世自己的肆意狂妄相比吗?后世自己就是再怎么惹祸,顶多也就是派出所里呆几天,可是这个年代……

    想到自己到现在为止还是一个黑户,戈文不由的打了一个冷颤。

    又和林萨心不在焉的聊了几句,挂了电话的戈文终于暂时将心中的那丝软弱压抑了下去,可是心中的抑郁仍然如同一片乌云挥之不去。

    现在的自己竟然连个可以倾诉的人都没有,想到这里戈文不由的苦笑了一声。

    突然间一道亮光划过脑海,戈文想起一个人来,或许自己可以找她去排遣一下心中的苦闷呢!

    戈文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站起身朝办公室大mén走去,他要找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复旦大学的外语教师——妮可。

    *************

    呼,这章有点晚,主要是今天的状态不怎么好。赶紧再码下一章去。

    感谢怒剑狂呼气啊、来自苹果之乡两位筒子的打赏,话说这是第一次多人打赏呢。多谢两位!



………【第44章 一边倒的舆论(补完)】………

    1983年7月2o日,一直都关注着“大学生到底值不值得就一个掏粪老人”这样讨论的《上海日报》、《西安日报》等数十家地方新闻报纸都就七月十九日《羊城晚报》表的社论刊登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为了因抢救落入粪坑的掏粪工人而不幸遇难的大学生,其行为是社会正气的具体表现,为他庆功和对他事迹的大力宣传,这样的行为正是为了鼓舞着全国青少年和亿万人民,怎么能说是不值得提?……”

    ——《上海日报》第四版读者来信

    “……表在《人民日报》上的长篇通讯中记载了因救人而牺牲的大学生张华同志的事迹。这些记载着张华同志的xiao事,比如张华同志在离开部队入学时,带着一个xiao木箱,装着满满的书,其中有《**宣言》、《mao主席选集》、《党的基本知识问答》、《政治经济学基础》及青年思想修养方面的书籍。比如张华同志在农场劳动时,曾拦住惊牛救了一位nv青年。比如张华同志曾在暑假里跳进洪水中抢救过人民群众的财产……都反映了张华同志始终没有忘记用马列主义、mao主席思想武装自己,他是党的好儿nv,是**的坚定拥护者。他为了救一个不认识的老人而英勇献身的jīng神深刻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和mao主席思想,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伟大情cao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人道主义联系在一起,这样的行为是不合适的,需要有些人的自我拷问……”

    ——《西安日报》第二版记者评论

    “昨日《羊城晚报》的社论中提出中国需要在尊重个人权益同时加强国家道德建设及jīng神建设,并猜测社会在展过程中会道德沦丧、群众沦为金钱的奴隶,这样光靠猜测的论调简直就是新闻界最大的侮辱,是从事新闻工作的人不可原谅的失误,作为一家全国知名的报纸,《羊城晚报》的做法必将会引起无知群众的恐慌,必须挽救这种失误,向广大群众进行书面道歉……”

    ——《山西晚报》副版xx专栏

    “……那老人即使获救,究竟还能活几年呢?他对社会还能有些什么贡献呢?……这样一位老人的生命,与植物人的生命又有什么区别呢?其生命价值,究竟在哪一点上高过一草一石呢?而一名大学生的生命价值又是多么宝贵!他也许由本科而硕士而博士,而博士后,而教授,而专家学者,他的贡献,不是简单可以预估的……

    本报记者在多家大学展开读者调查现,上面的观点代表相当一部分学生们的观点。事实说明,大学生究竟值不值得救掏粪老人的讨论不仅值得我们讨论,而且答案也已明确。”

    ——《浙江(我去)青年报》记者采访

    这些针对《羊城晚报》的社论表了看法的报纸刊物大多是些二流的新闻媒体,对于这些报纸来说,《羊城晚报》社论的观点绝对有问题,能义正言辞的靠着反驳体制内的老大出位而不必担心得罪《羊城晚报》,这不仅仅可以借此提升自己报社的地位,更可以吸引更多的读者,这样的好事自然让他们成为此次社论事件冲锋陷阵的先遣兵。

    戈文呼了一口气,将桌子上的这些报纸都收拢了起来,不得不说身在《收获》编辑部的最大好处之一就是可以免费的看全国绝大多数的报纸杂志,这要是自己hua钱订阅,恐怕就是一个月的工资也只能订阅个零头吧。

    昨天在妮可那里倾诉了心中的憋屈,让戈文又恢复了以往的那种惫赖模样,心态却是又提高了一个层次。他强任他强,清风抚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金庸写在倚天屠龙记中的话此刻很能代表戈文的心情。

    不过让戈文感到奇怪的是那些一流的新闻报纸,像《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等却都保持了沉默,没有对《羊城晚报》的社论表任何看法。按理说这应该是好事,没有消息岂不是最好的消息?可是越是这样才越让人担心,这些报纸要么不表自己的看法,可一旦表那必将是一锤定音的买卖。虽然不曾在报社上过班,可是戈文仍然清楚,一篇重要的评论之所以能表这其中绝对迎合了某些体制里的人物,便是那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也是高层内部较量的结果吧。

    再次看来一眼桌上的《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戈文将所有的报纸都折叠好,放回到专mén放报纸的书架上,然后转身朝编辑部的大mén口走去。那里有《收获》编辑部的邮箱,一般编辑部在邮局订阅的报纸杂志都会放在里面。

    果然邮箱里又有了新的报纸,戈文也懒得回去,就站在邮箱旁看起了这份刚刚送到的《新周晚报》。然后他就现了几则针对《羊城晚报》社论的评论。如果说戈文刚才看过的几家地方报纸还仅仅是在谴责《羊城晚报》的社论是在误导群众,是一则严重失责的评论的话,那这份《新周晚报》上的评论则直接将《羊城晚报》抬到了反对党反对政fǔ的对立面上。读者观点、专家评论……仅仅十二个版面的《新周晚报》竟然用了四个版面来刊登责问《羊城晚报》的评论。

    这家报纸的总编是不是脑袋进水了?随着戈文的目光一一掠过这些评论,他不由的在心中泛起一阵怒火,这份行时间仅仅才三个月的上海地方报纸简直就是想靠着博取群中的眼球来出位,看看这些评论都写了些什么!

    不管是读者来信还是所谓的理论界和思想界专家在评论里都不约而同的有着相同的观点,他们都叫嚣着《羊城晚报》这样的做法是在煽动群众,是赤1uo1uo的宣扬资本主义的伪善……

    这其中观点最尖刻的就是一个叫做段启刚的资深评论家,他表在《新周刊》上的评论语言之尖锐内容之大胆绝对可以让人瞠目结舌。

    “……作为全国有数的大型办刊《羊城晚报》竟然在社论中鼓吹个人生命价值论,其反动的嘴脸浮于言表。早在1957年前后,我国就曾开展过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大批判。在这场大讨论中,理论界统一了步调,一直承认人道主义就是反动的地主、资产阶级的人xìng论。人道主义和阶级斗争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说人道主义就是阶级投降主义,是对**的背叛!现在《羊城晚报》竟然公然宣扬人道主义jīng神,这样的言论、这样的报刊,就是潜伏在人民群众内部的间谍,是……”

    cao!一直都很好脾气的戈文看到这里不由的骂出一句脏话来,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这报纸简直太无耻了!到底是什么总编能做出这样的丑态来!还说《羊城晚报》误导群众,尼玛的,这些文章不也是在误导群众吗!

    编辑部里关于此事的讨论仍然在继续,一个个xiao道消息漫天飞舞,好的、坏的都似模似样,戈文从来没有现这些老男人老nv人竟然也是这么的八卦。

    于是戈文就在这样烦躁的心情中度过了一天。

    *********************

    ps1:

    来个互动游戏吧:

    请大家把自己当做一家报社的总编,这个总编可以有着8o年代人的僵化、刻板、教条思维,也可以是怀着某种目的(如讨好某个领导)……

    不管怎样,你们要在自己的报纸上表达对《羊城晚报》社论的反对,嗯,就像是这章叛儿写的那样。

    要是有筒子能带入到理论界、思想界的身上,从哲学的角度贬斥《羊城晚报》的社论的话,那就更妙了。

    有兴趣的筒子们可以在书评区留言,把你代表的报社观点写出来(一段话就行了,尽可能的模仿报纸上的体裁,如读者来信、评论、专栏等),同时要加上xx报xx版,以及自己带入的总编名字。

    写的好的段落,叛儿会cha入到这一章,同时被选中的总编就当做一个龙套吧。

    参考资料:百度:张华:舍己救人的大学生(这就是xiao说里大学生救掏粪老人情节的来源,生在1982年)

    突然间想起这么一个活动,是因为叛儿现想要写点有深度的东西简直就是在自己挖坑埋自己。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叛儿写到现在现这一章有点写不下去了。自己在本章中写的那些报社观点,太不像了。泪……



………【第45章 《光明日报》的态度】………

    戈文的这篇名为《展的中国需要重视个人生命价值》的社论在表的第三天终于jī起了一线新闻媒体的反应。不过让人大感意外的是,这些报纸上的评论并不简简单单的赞成或者是反对《羊城晚报》的这篇社论,而是聘请了思想界及理论界的一些国内著名的学者来撰文讨论人道主义是否应该重新认识,要知道在六七十年代人道主义确实被认为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人xìng论,与**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光明日报》可以说是“大学生勇救掉入粪坑的掏粪老人”事件的主要报道媒体,早在事件之初,《光明日报》就以头版二条用三行题表了大学生张华光荣献身勇救掏粪老农的消息,并在消息后配有专mén的编后。此后,关于大学生张华的消息更是占据了《光明日报》重要版面的最显著位置。比如二版整版配评论员文章表长篇通讯,比如头版半版配编者按表的评论,当社会上出现大学生救一个掏粪的老人到底值不值得的讨论时,《光明日报》更是每天在报纸的版面上撰写关于大学生张华的文章,报道、通讯、各地学习体会等等,几乎所有的新闻体裁都使用上了。而这也正是“大学生勇救掉入粪坑的掏粪老人”事件能成为社会讨论焦点的关键原因。

    面对《羊城晚报》社论赤1uo1uo打脸的行为,7月21日,《光明日报》终于开始了自己的行动。不同于那些地方报纸的评论报道,《光明日报》的手段称得上是光明正大,让人无比的信服。

    7月21日的《光明日报》邀请了两位理论界思想界的知名学者在其二版上表自己的观点,由这两位学者所撰写的文章最后,署名都是“我国著名理论家、思想家xxx同志”,其后更是附有该同志的相关介绍。这样的增加自己报刊信服力的手段倒是让戈文大开眼界。

    “我国理论界在六七十年代对于人道主义的批判受时代的限制是片面的、不准确的……”

    这才是真正的学者专家,瞧,人家一句废话都没有,直接将那《新周报》上所谓的段专家一巴掌拍死。看到这里戈文心中暗暗高兴,可惜看不到那个所谓自称是资深评论家的段启刚的嘴脸,想必看到《光明日报》后,他的脸sè一定很好看吧?

    “其实马克思主义不仅包含了人道主义的内容和xìng质,而且是彻底的人道主义、是真正的人道主义。……马克思理论所提出的‘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的学说才是科学的人xìng论和人道主义,而7月19日《羊城晚报》社论所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