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淳于佩这会倒是说了句正经话,她认真的道:“你如今又有了身孕,游郎君的事情是木已成舟,伤心无用。而且你既然心疼你的侄子侄女,又怎么能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呢?”
慕空蝉也跟着自己嫂子劝说卓昭节想开一点——本来是要来贺卓昭节的,因为游烁去世的消息,倒弄成了大家一起来劝她节哀……
饶是如此,卓昭节还是有点闷闷不乐,到了宁摇碧从宫里回来,见着之后不免吃惊问起缘故,得知游烁去世——宁摇碧依稀想起游烁的形貌,他对这个表舅子印象不很深刻,虽然当年游若珩寿辰,游烁还给他敬过酒,此刻却也想不起来什么了,当然也没有太大的悲痛,然而到底要安慰妻子的。
因为卓昭节又担心游若珩和班氏的身子骨,宁摇碧只得哄她过几日打发人去江南探一探。
原本夫妇两个只要忙着瞒住纪阳长公主、应付唐缘身死这件事情,现在卓昭节挂心着外祖父和外祖母——虽然古盼儿说他们好好的,可天长水远的,自己又才传了孕讯,料想游氏那里即使接到噩耗也一定不会告诉自己的。
而且游家那边,只要二老还没去世,恐怕也不愿意把不好的消息传给游氏,免得女儿一家担心。
所以不派人跑一趟究竟是不能放心。
由于担心此事,卓昭节恹恹的,倒是让纪阳长公主颇为头疼了些日子,还特意把她叫到跟前开导了两句。长公主的开导当然不会多么温柔,但她这么做倒是把卓昭节惊醒了——她知道长公主现在这么关心自己到底还是因为自己“怀了孕”,可假装怀孕就是为了长公主,如今却先叫长公主操起了心怎么成?
是以长公主一说,卓昭节立刻点头如捣葱,保证再也不为外祖家挂心忧愁了。见她这么听话,长公主倒也觉得这孙媳越发入眼,又赏赐了几件早年的爱件,和颜悦色的和她说了话,这才放她回侯府。
经过这么一遭,卓昭节虽然还是挂念着外祖父和外祖母,却不敢表露出来了,如今侯府这边是常嬷嬷在管事,这老嬷嬷虽然不贪权却精明非常。既然答应了长公主会好好的“安胎”,再被她察觉到心事难去,那就是在骗长公主了。
如此风平浪静的过了些日子……千秋节就到了。
第一百九十一章 瞒过千秋
淳于皇后不是铺张的人,虽然咸平帝为了表示对皇后的看重,往往把千秋宴办得比圣寿宴还要隆重。但那都是前两年,这几年来随着帝后的年岁愈高,一来精神不济,二来对这些也看得淡了——横竖皇后的地位朝野上下皆知,根本不需要咸平帝再刻意的抬举来彰显。
是以这几回千秋宴都只是随便办一办。
但今年因为有西域的好消息——坏消息还没传过来,如今当然就知道仲崇圣投降的好消息了。
所以倒是破例办得隆重了一点。
宁家不论大办小办总归都是有帖子的,纪阳长公主打从去年没了长子和长房的一群儿孙后身体一直都虚着,到今年才好转了点。上个月又听说孙媳又有了身孕,心情大好之下,今年还特别使人做了新的行头。
不想千秋节这天起早起来才要出门,被派到侯府帮手的常嬷嬷就紧张的亲自过来禀告:“世子妇半夜里就嚷着肚子疼,婢子天不亮就叫人叩开坊门去请大夫了,如今大夫还没有到,世子妇自己倒是先吓着了!所以婢子来求殿下拿个主意。”
纪阳长公主吓了一跳,忙问:“好好的怎么就肚子疼起来了?”卓昭节是已经生过一双子女的人了,这个媳妇身体一直好得很,过门以来连个头疼脑热都没有过的。而且上个月诊出有孕,也只说才从翠微山回长安劳累了些,让好好调养休憩。
为了这句话,长公主立刻把常嬷嬷派到侯府帮着管家,好让孙媳好好的休养。这好端端的,怎么就不好了呢?
常嬷嬷为难道:“大夫还没到,婢子也说不清楚……世子妇现在有点儿六神无主,世子在旁安慰了也不管用——这不,世子担心世子妇,硬要婢子来向殿下讨个主意?”
长公主有点明白了:“唉,申骊歌去的太早,昭节虽然已经生产过一回,但究竟还年轻。这孩子又是被宠大的,之前那一胎天可怜见顺利得紧,从怀上到生产都没叫她吃苦头。这一回却不一样,没经过事的孩子就是这样,遇见点儿不对就慌了神,没个长辈在身边到底是不能放心的……九郎这是让本宫过去坐镇呢!可见这孩子也是慌了。”
常嬷嬷来之前就知道宁摇碧的意思了,只是到底不好意思直接叫长公主动身过府,只为了看个晚辈——当年宁夷旷和宁徽这对兄妹诞生,把长公主欢喜得好几天都没睡好,也没到敏平侯府去探望啊!还不是等到卓昭节满月回府,把兄妹两个抱到长公主跟前的?
现在见长公主答应,常嬷嬷脸上有点讪讪的,道:“世子确实年轻,一急起来就想不到。”
“是本宫的骨血,昭节虽然是孙媳妇,但如今也是在为宁家开枝散叶。”长公主此刻已经穿戴好了,是进宫道贺的翟衣,既然去探望晚辈,那就没必要这么隆重。
所以另外遣人去宫里告诉一声,重又换了常服,命人抬来步辇。
好在两府相连,坐着步辇,倒没叫长公主劳累。
到了陌香院,还没进去就听到里头乱成粥的声音。长公主不免皱了眉,道:“怎么这样乱七八糟的?”
常嬷嬷也不高兴了,她走的时候才没有这么乱,如今冒姑伺候着卓昭节一门心思的安胎,侯府上下都是她在管着,这副样子不是明摆着说她没管好吗?
亏得此刻小使女安稳听到声音跑了出来看,见到长公主慌忙行礼,顺便回答屋子里乱的缘故:“许院判已经到了,说世子妇动了胎气,这会正使人赶紧的熬药……方才小郎君和小娘子不知怎的早早醒了,听到动静一定要见世子与世子妇,是以才这么吵。”
长公主皱着眉头道:“既然已经动了胎气,怎么还能让这儿吵下来?”就吩咐常嬷嬷,“先把旷郎和徽娘带走,如今他们的母亲哪儿有精神敷衍他们?何况也别叫小孩子磕到碰到了。”
一边说一边往里走,进了门果然见到宁摇碧满头大汗的抱着长子哄着,斜靠在枕上的卓昭节明显脸色不太好,却还强撑着伸手安慰站在榻边的次女。
看到长公主进来,宁摇碧大大的松了口气,抱着宁夷旷就迎上来,道:“祖母来了!”
长公主心里叹了口气,道:“你先把旷郎、徽娘带回他们屋子去,天才亮,他们年纪小,让他们再睡会。”见宁摇碧要说话,又道,“昭节这儿本宫来看着。”
卓昭节讷讷的道:“祖母年岁长了,为着孙媳还要叫祖母特意过来,孙媳实在不孝。”
“你们年轻,遇见事情容易慌张,没个长辈在身边到底心不定……本宫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长公主此刻倒是很和蔼,摇了摇头道,“说罢,到底是怎么回事?”
等宁摇碧带着子女走了,卓昭节便照着他编的话一五一十的交代:“……也不知怎的就肚子疼了,先前还想着今儿个千秋节,且忍一忍,不想……却是惊扰了祖母。”
长公主皱眉说她:“你是有身子的人,这肚子疼能是小事吗?至于千秋节,横竖也不是就这么一个,皇后是宽厚的人,又向来喜欢你。就是皇后在这里,定然也是让你好好的调养的。你怎么这样分不清轻重?”
卓昭节当然是连连认错。
长公主又问许珍在哪里,听说在熬药,眉头皱得更紧了,却是怀疑许珍以院判的身份居然亲自去熬药,难道是卓昭节这一胎难以保住?虽然卓昭节已有子女在前,但长公主对她如今的肚子还是很关心的,这么想着心里忧心,就转过头来对常嬷嬷道:“再派个人去宫里,就说咱们家今儿个不巧有事,都去不成了。让皇后包涵些。”
常嬷嬷忙答应了,出门去吩咐。
由于长公主心里存了这样的怀疑,等到许珍端了药回来,道卓昭节只是动了胎气,此外并无大碍——长公主先入为主,却是怎么样都不相信了,非要亲自在这儿盯着孙媳才能放心。
……这些都在宁摇碧的算计之内,包括许珍亲自去熬药。果然是把长公主留在侯府一日,没有去千秋节。
当然宁摇碧自己是去露了个脸,顺便为祖母和妻子告罪的。他特别留意了太子,果然见太子虽然贺淳于皇后时笑容满面,还几次提到了还在西域的诸人,但退下之后,脸色却一片阴霾……
再观察太子身边的侍者,看着都比其他侍者更加的谨慎小心,显然是担心一个不好引来太子的怒火。
宁摇碧心中暗暗的庆幸,看来太子即使还不知道唐缘已死,也该发现西域的密报出问题了。
倘若纪阳长公主今日过来,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宴散之后,宁摇碧回到侯府,带着愧疚而不安的心情把祖母送回长公主府,和装了一天不适的卓昭节说起宴上观察到的太子的经过。
卓昭节靠在他肩上听完,叹气道:“亏得祖母今儿个没有出门。”又有些难过,“今儿个祖母居然亲自过来……不说身份,单说辈分,也足见对我这一胎的看重了,偏我只是……”
宁摇碧轻声道:“你别觉得祖母单只是看重孩子,祖母也喜欢你的。到底你如今是这府里的主母,你的安危,祖母哪里能不悬心?换作今日只是个侍妾有孕,你看祖母会不会又是劳动常嬷嬷、又是亲自来看?就算是庶长子,祖母最多随便问一句孩子,有了夷旷,祖母是问都懒得问的。”
卓昭节咬了咬唇,道:“唉,我也没说祖母只重子嗣不重我呀!祖母一直护着我的,我晓得。”她心想我自己又不是没受过祖辈长辈的宠爱,纪阳长公主真不真心怜爱我,难为我还像个小孩子一样非要争这么一口气不成?
她及笄那会儿,班氏为着敏平侯的缘故教导过她——横竖卓昭节不缺长辈宠爱,没有必要把眼界放在了那些偏偏不疼她的长辈身上,倒不如放在了疼爱自己的长辈身上。
是以卓昭节其实并不觉得在长公主跟前就委屈了,毕竟她打小到大,活着的长辈里面鲜少有不疼她的。就是敏平侯,看着冷漠苛刻,实际上也是真心为孙女筹算的人。娘家都这么捧着她了,夫家统共也就一祖母一父亲两个长辈,虽然说没有把她当亲生女儿疼爱,但也没有故意为难过她。
算起来她做媳妇的日子真的没有难过过,而且和长公主、雍城侯对待外人或孙女、侄女来看,已经是非常的宽容了。这样还要挑剔,非要拿宁摇碧或自己子女的待遇来比……这就太想不开了。
毕竟卓昭节自己,对雍城侯再尊敬也不可能像对卓芳礼那样真心的,比如说这次知道雍城侯在西域受了重伤,宁摇碧强自镇定下来主持大局,卓昭节担心到底还是从担心自己这一家的角度出发的。要是换成了卓芳礼——不,不用换成卓芳礼了,就说之前游烁这个表哥离世,卓昭节都伤心的眼泪止不住了。
“我晓得。”宁摇碧轻轻一笑,道,“你向来懂事。”
卓昭节正要说什么,却忽然醒悟过来,在他语气里听出了深深的疲倦,料想这些日子他对雍城侯受重伤一事只是淡淡提了提,究竟亲生父子,心里不可能不惦记的,再加上在帝后、太子眼皮底下的周旋、今日隐瞒着祖母长公主……这许多事情,由于雍城侯和苏史那都在西域,只得他一个人忙里忙外,今日还进了趟宫去打探太子动静,能不累吗?
她心里一阵心疼,忙道:“咱们不说这些了……快睡罢!”
宁摇碧嗯了一声,翻身搂住她——他是真的累了,不然不会这么老实就答应。
第一百九十二章 游皎娘
千秋节后,卓昭姝出阁,纪阳长公主果然认为孙媳才动过胎气,不宜出门,提前派常嬷嬷提醒卓昭节不要回娘家了。这是意料中的事情,卓昭节给堂妹备了厚礼,命冒姑代往祝贺,冒姑回来之后与她说了些经过,道:“夫人看着似乎有些乏,只是特别叮嘱了婢子不许告诉世子妇,免得世子妇孕中多思。”
冒姑自然是晓得卓昭节并未怀孕的,所以也不怕把真相告诉她。卓昭节听后很是惊讶:“难道外祖父和外祖母?”
“唉,听夫人说,游大郎君离世前是病了段辰光,大夫也叫做好预备了。所以游家阿公和老夫人虽然伤心难过,万幸没出大事儿。”冒姑叹道,“如今难的却是游大郎君留下来的小郎君和小娘子。”
卓昭节十分诧异:“难道大表嫂……”
“巫家说最多让巫夫人守一娘,而且是在娘家守。”冒姑道,“所以如今小郎君和小娘子……让游阿公与老夫人非常的担心。”
游家是卓昭节长大的地方,自然很清楚。
巫曼娘是已故的游家大夫人江氏亲自定下来的儿媳,只是年纪比游烁小了好几岁,为了照顾江氏病重匆忙过门,当时都还没及笄。说起来这巫氏的子女缘分比卓昭节也不差什么了,秋天出阁,次年开春就有了好消息,便是游烁的嫡长子游照。
两年前又有了个小娘子,只比卓无瑕大两个月。
这样算起来,巫曼娘现在也才二十一岁,正当韶华盛年。巫家也是江南的书香门第,家境优渥,巫曼娘双亲俱存——这么年轻就守了寡的女儿,虽然有儿有女,但巫家心疼自己的女儿,不忍心叫她就这么守下去,也是情理之中。
游家不是不讲理的人家,大凉风气又开放,游烁既然去世了,巫家要接女儿回去另嫁,游家总不能拦着。巫家肯叫女儿守一年,也算是了结这场夫妻之情了。
问题是游烁和巫曼娘的一双子女。游照其实还好弄点儿,这小郎君今年七岁,去年就开了蒙了,游若珩亲自教导几年,送到长安来,这边中了榜的叔父表叔教诲着,一步步考功名……横竖也就是十来年的事儿便可以成亲自立。
郎君家家的么只要会得读书,出身又是书香门第,往后前途也不会因为父亲早逝母亲改嫁有什么不好。
然而游照的胞妹——那乳名叫皎娘的小娘子现下才三岁,向来没有贤德女性长辈教导长大的小娘子说亲时都要被嫌弃的。当然游家也不是就大房一房,江氏去世、巫曼娘改嫁,班氏年岁长了,其他房里并不是不能教导这小娘子。
问题是……
卓昭节知道,自己那二舅母白氏,虽然对自己很好,但实际上却是有些势利了。卓昭节是侯府的娘子,母亲游氏是班老夫人最心爱的嫡亲长女,班老夫人本身也对外孙女宠爱万分。游家上下谁敢亏待了卓昭节呢?
而白氏当年对游姿和唐慎之母子好,一来是她和游姿关系不错,二来是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