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了东林书院;投奔到了苏大人的身边;今后要想孙大人多多学习。
孙承宗和王道直的脸上;都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他们都清楚了;苏天成为什么这样安排;刘云清的态度;对东林书院和复社;就是最大的打击;中兴学社成立之后;首先的任务;就是分化瓦解东林书院和复社。
朝廷中间;有一部分的大臣;是支持东林书院和复社的;有些甚至就是东林书院和复社出来的;由此看来;中兴书院的任务;还是不一般的。
但有利的条件;也是明确的;孙承宗、鹿善继和黄道周三人的影响;非同一般;加上合适的运作;充足经费的保证;中兴学社一瞪立;肯定有大部分的士子、士绅富户前来加入的;而且;中兴学社;带有官方的味道;在这里面有着表现突出了;甚至可以直接为进入朝廷;成为朝廷官员。
范景文突然来到四海酒楼;令苏天成有些猝不及防。
苏天成更加不清楚的是;范景文和孙承宗之间的关系;是非常不错的;两人同朝为官的时候;相互都是欣赏的;而且;孙承宗曾经鼎力举荐范景文。
范景文当然清楚;孙承宗到南京来干什么的。
一番寒暄;几杯酒下肚之后;范景文提出来了;南京的户部;每年给中兴学社;解决五万两白银的经费;也算是出力了。
范景文刚刚说完;王道直也开口了;说是给中兴学社;解决一万两白银的经费。
孙承宗高兴的嘴都合不拢了;一下子多了六万两白银;也可以为江宁县节约一些经费了;毕竟江宁营需要大量的白银。
苏天成高兴的同时;也有性惊;想不到范景文到四海酒楼来了;而且表明解决经费;这里面是有着深意的;具体是什么原因;不长时间;就可以知道。
不过;这总是好事情;预示着中兴学社;能够很快兴旺起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
正文 第二百八十六章 应对办法(1)
跟着范景文来到衙门的时候;苏天成一头的雾水。
范景文的突然出现;本来就有些意味了;现在又要找到自己;私下里有话说;这该是什么大事情啊;人家可是南直隶的一把手;自己虽然出了不少的风头;毕竟是江宁县六品的知县;品秩上面;是无法比较的;人家尚书大人;肯屈尊这样做;那一定是大事情。
不知怎么了;苏天成突然想到了江宁营;想到了南京的两大营。
张泰宁在官衙里面。
看见张泰宁的那一刻;苏天成的心沉下来了。
江宁营和南京两大营;都是驻扎在江宁县;可军饷是有着悬殊的;这件事情;苏天成也没有好的办法解决;他不可能去想到两大营;这不是他操心的范畴。可这里面造成的影响;就是两大营的军士;看着江宁营将士的待遇;愤愤不平;军心浮动。
在厩的时候;他就想到了这样的问题;内阁首辅温体仁专门说到了这件事情;虽然没有明确指出来;但他可以想象;温体仁说到的;一定是南京的两大营。
可见这件事情;造成的影响;已经不小了。
最关键的是;不仅仅是两大营的军士有这样的想法;估计两大营一些军官;也是愤愤不平的。
还好江宁营将士的军饷;不是朝廷拨付的。
这是最大的优势所在;好比说家户人家;条件不一样。人家过好日子;你只有看着的份。
范景文的神色。有些严肃;张泰宁的脸上;也没有多少的表情。
“苏大人;你刚刚回到江宁县;按说应该让你歇息一下;好好的调整;不过;有些事情。有些棘手;不得不找到你啊。”
“大人有什么事情;尽管安排;下官一定尽最大努力做好的。”
“嗯;前些日子;我和张将军;说到了一些事情。我们都是很担心的;这两大营军士;与江宁营将士之间;军饷有着不小的差距;这段时间;两大营的军士。人心有些浮动;他们甚至想着;到江宁营;恰逢江宁营招募军士;已经有些军士。私下里商议了;离开两大营。直接到江宁营。”
苏天成低着头;没有说话。
怕什么来什么;这样的事情;自己有什么办法;两大营的军士;号称十万人;若是按照江宁营的将士待遇;诡两大营;至少需要七百两万白银以上;不要说江宁县;就是南直隶;也拿不出来这么多的银两。
再说了;两大营到底有多少的军士;外人根本不知道;估计张泰宁也不敢打包票;十万人肯定是没有的;能够有五万人;就算是很不错了;前几年征伐流寇;曾经从两大营抽调了一些军士的;这里面肯定是有损失的;而且逃亡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吞下两大营、冷江宁营这样的事情;除非是苏天成疯了;想着江宁营毁于一旦。
为今之计;唯有什么都不说。
“我是江宁营指挥使;按说这样的事情;不应该提及的;毕竟江宁营没有花费朝廷一两银子;都是依靠的江宁县;不过;南京两大营;毕竟在江宁县;我也很是为难;张将军已经做了不少的工作;平息将士的怨气;总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
苏天成的脸上;没有表情了。
他最担心的;就是两大营比对江宁营来;或者因为达不到要求;江宁营的将士;减少军饷;让大家能够平衡。
这样的办法;会直接毁了江宁营;毕竟总是喊口号;没有物质条件的支持;军队难以长久的维持;将士的军饷;可以稳住;长时间不增长;但不能够降低。
范景文接下来说到的话;很是关键;如果触碰到江宁营的底线了;苏天成不会答应的;毕竟他也是江宁营的监军。
“我看这样;两大营还有一万公顷的耕地;悉数租给江宁县;原来一万公顷的耕地;江宁县每年给予两大营两万两白银;现在;拿到这一万公顷的官田;江宁县每年给予两大营十万两白银。”
苏天成倒吸了一口凉气;十万两白银;这可真的是狮子大开口了。
两万公顷耕地;不过三十万亩;按照十万两白银计算;每亩耕地三钱多银子了;按照播种稻谷的收入计算;等于是一半的收入;被两大营拿去了;还要保证风调雨顺;保证不受灾;保证粮食的价格稳定。
作为官田;这样的租费;不算是太高;放在外面;也说得过去;毕竟军户屯田;赋税可能还要重一些;这也是促使很多的军户;举家逃亡;不愿意继续耕种官田了。
可江宁县的情况;很是特殊;这些官田;几乎都是江宁营将士的家眷耕种的;县衙实际上没有收取什么田赋;唯一占到的便宜;是收购粮食的时候;价格低于市场价。也就是说;这些赋税;悉数是县衙承担的。
崇祯六年;江宁县的收入;全部算起来;大约在二百六十万白银;这里面;盐商占据了绝大部分;有一百六十万两;商贸的捐银;六十万两;市舶司的赋税分成;三十五万两;其余五万两;属于商税等正常的赋税。
可开支是不小的;整修沟渠、田地;购买粮食;保证江宁营的开销;保证县衙的日常开销;上缴朝廷的赋税;上缴南京六部、应天府衙门的银子等等。
目前已经开支了一百六十万两白银了。
表面上看;江宁县还是非常富裕的;就是苏州府和扬州府;都不敢比较的。
可马上需要的大笔开支;苏天成内心是有数的;皇上和朝廷的决心已定;江宁营呆在南方的时间;不可能很长了;所以说;必须利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尽量凑集多的银两;预备给江宁营;江宁营招募军士;达到三万人的规模之后;每年需要开支的银两;在两百万两以上;所以说;江宁营离开江宁县的时候;至少要备下四百万两白银。
此外;还有沟渠的整修;耕地的整修;如果不能够在水利建设上面;投入大量的银子;彻底的改造江宁营水利设施的情况;江宁县的粮食;就不要想着能够年年获取丰收;而且这样的改造;是必须要进行的;今年的收成;就说明了很大的问题;江宁县的官田;收成比其余的耕地;多出来了三成左右了。
这些银子;只能够在县衙的收入里面打主意。
开年之后;市舶司的收入;估计能过超过百万两;在今年的基础上;大幅度的增加;所以说;给江宁营准备银两的事情;还是有希望的。
可范景文提出来了这样的要求;就有着不小的难度了。
十万两白银;不算是什么太大的数字;可一氮了这样的口子;今后会有无数的理由找过来的;每一件事情都要解决;都要开支银子;如果花费在这些地方的银子多了;江宁营的存银;就无法保证了。
还有最为关键的事情;如果两大营的军士;在江宁营招募军士的时候;一定要离开两大营;要求进入江宁营;这是最危险的事情;两大营的职责;是护卫陪都的安全;虽然没有北京京营的地位重要;但也是牵涉到皇权的;如果江宁营涉嫌吞并两大营了;这样的罪责;无人能够承担。
再说了;两大营军士的素质;苏天成也是看不上的;尽管说骁骑营的几百人;能征善战;但有些脾气;也是不太好的;进入江宁营之后;纠正了好长时间的。
看见苏天成没有说话;张泰宁主动开口了。
“苏大人;我也知道你很是为难;不过两大营也是没有办法啊;只能是依靠江宁县和苏大人多多支持了。”
苏天成终于抬起头来了。
“范大人;张将军;一万公顷的官田;江宁县同意租种;十万两银子;咬咬牙;也是能够拿出来的;不过下官有邪;是需要说在前面的。”
看见苏天成点头了;范景文的脸色;稍微柔和了一些。
“苏大人;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
“下官就不客气了;两件事情;第一;江宁县拿出来十万两银子;仅此一回;今后不能够继续有这样的事情了;再一再二江宁县承受不住的;第二;江宁营在北直隶招募了一万军士;按照计划;在半年左右的时间;还要继续招募一万军士;两大营的军士;江宁营是绝对不会招募的;若是因为招募军士的事情;动摇了两大营的军心;这样的罪责;江宁营承受不起;还请张将军一定帮忙的。”
范景文点点头;这不是什么大的事情。
“苏大人;你说到的两个要求;也是合情合理的;张将军;你看没有什么问题吧。”
张泰宁点点头;尽管说内心有些不舒服;可人家江宁县愿意拿出来十万两白银了;还能够有什么话说;不继续索要白银的事情;好控制一些;可江宁营招募军士;不允许两大营的军士进入;这件事情;难度还是有些大的。
看见张泰宁点头了;范景文脸上露出了笑容。(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
正文 第二百八十七章 应对办法(2)
(感谢海军钟、帝国斜阳天下投出的宝贵月票;谢谢了
范景文的神情;很快再次严肃了。
苏天成有些奇怪了;难道还有什么事情吗;按说自己说到的条件;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范景文已经表态了;张泰宁也点头了;应该没有什么事情了;毕竟江宁营的军饷;是江宁县县衙负责的;没有要求朝廷掏银子;总不能要求自己去维持两大营的稳定吧。
范景文看了看张泰宁;再次开口了。
“苏大人;张溥和你辩论的事情;你应该还有印象吧。”
“大人;张溥和下官是同窗;相互之间;有着一些争论;没有什么稀奇的。”
“呵呵;我看不一定啊。”
“大人为何这样说啊。”
“马上要成立的中兴学社;我看就是最好的反击啊;这样的办法很好;成立了学社;最大限度的集聚天下士子;很多的事情;可以通过学社;最大限度的散播出去;不过;你在想办法;张溥也没有闲着啊;他肯定是有动作的。”
苏天成的神情;也变得严肃起来了。
在厩的时候;这是他想的最多的事情;张溥毕竟是复社的领袖;在读书人中间;有着不小的影响;而且复社的力量;错综复杂;和朝廷的不少官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好在自己是朝廷官员;所有的举措;得到了范景文的大力支持。所以说;在南直隶一带。张溥和复社;都不敢轻举妄动的。
“大人;下官和张溥之间;争论到的话题;主要就是有关朝政的;下官曾经明确说过;张溥不是朝廷官员;可以议论朝政。但不得干涉朝政;包括东林书院和复社;也绝不能够因为赢得了士子的支持;就公开插手官府的事情。”
“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可惜那张溥;不是你这样的想法啊。张将军;还是你先说说。”
苏天成的内心;再次咯噔了一下;为什么要张泰宁先说。
原来他以为;张溥可能组织复社的社员;在南直隶以至于大明朝各地。制造舆论;反对侵害士绅富户的利益;再一次的强调尊经复古;要求一切都按照祖先的要求来做;这也是能够引发士子共鸣的。士绅富户;更是会大力支持。
不过。回到江宁县之后;没有发现这方面的动作;甚至预计的复社的第三次大会;也没有召开的迹象。他估计周延儒辞官了;对张溥还是有着一定影响的;温体仁对张溥的印象是很不好的;说不定已经采取了什么形式;警告了张溥;令张溥惶惶然;没有动作也正常了。
想不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张溥依旧有动作了。
张泰宁说话;难道张溥将手伸向了两大营。
想到了范景文要求江宁县支援两大营的事情;苏天成打了一个冷颤;未必张溥丧心病狂;敢做出来大逆不道的事情吗。
“苏大人;张溥找到了我;专门说到了江宁营和两大营的事情;先前大人要求江宁县给予两大营一些必要的援助;也是有道理的。张溥认为;两大营和江宁营的将士;军饷有着很大的差距;这是不合适的;会严重影响到两大营将士的军心;甚至会波及到大明朝卫所的将士。”
苏天成的脸色开始发白;张溥估计是疯了。
“张溥说到了两个解决办法;一是江宁营的将士;不能够拿到那么多的军饷;必须和两大营将士的军饷一样;二是苏大人难辞其咎;朝廷一定要严惩;包括范大人;身为江宁营指挥使;都是有责任的。”
苏天成看向了范景文;范景文的脸上;带着冷笑。
“张溥建议我弹劾江宁营;我当然是训斥了张溥;给大人禀报这件事情的时候;我的建议;是采取措施;张溥有着如此的想法;明显就是扰乱军心;我大明朝卫所的军士;因为军饷的事情;已经有过哗变的先例;张溥此举;明显是动摇我大明朝的根基啊。”
张泰宁说到后面;有些激动了;脸色有些红了。
张泰宁刚刚说完;范景文开口了。
“我以前对张溥;还是有着不错印象的;而立之年;能够组织起来庞大的复社;门下士子遍布;甚至殿试探花吴伟业;也是出自于他的门下的;足以证明;他是有能力的;不过;张溥公然找到张将军;说出来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令我吃惊;更多的是愤怒;张溥身为读书人;在籍的庶吉士;应该是知道天下大势的;更应该知道我大明朝卫所将士的实际情况;为了一己之私利;为了一些理论上面的争执;居然敢于置家国天下于不顾;这等的读书人;若是真的在朝廷里面;把持了权柄;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