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政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政客- 第3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完这几句话;苏天成看了看秦良玉。

    “秦将军;打败流寇;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当然是消灭流寇的有生力量;这是不用解释的;第二个方面;就是从jīng神上面打垮流寇;包括流寇的士气;作战必须要双管齐下;这样才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战果;甚至是获得全胜;江宁营来到四川;首战是非常重要的;流寇曾经屡次败在江宁营的麾下;损失的军士达到了几十万人;秦将军刚才也说了;江宁营进入四川的消息;尽人皆知;这样的情况下;流寇肯定是有所准备的。”

    “通过秦将军的介绍;本官感觉到了;流寇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可以说是脱胎换骨的变化;在陕西的时候;流寇头目众多;基本都是各自为政;但来到四川之前;他们已经发生一些改变了;流寇首领李自成;被拥护为闯王;这个人的能力非同一般;他恐怕巴不得江宁营马上发动进攻;这样他也能够通过击败江宁营;来最大限度的激昂士气的。”

    “毕竟流寇从内心是畏惧江宁营的。”

    “江宁营决不能给予流寇这样的机会;必须要做出来详细的规划;要么不动;要动就要有着八成以上的把握;彻底击溃流寇。”

    这些道理;苏天成本可以不解释;但为了朱慈焤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他还是做出来了详细的解释。

    秦良玉听见这邪语;感觉到不是滋味了。

    “依照大人的意思;暂时是不会发动进攻吗。”

    “是这样的;首先需要侦查;在详细掌握情况之后;江宁营才会开始进攻的。”

    秦良玉的脸再次有些红了。

    “大人;江宁营如此骁勇;来到四川之后;末将和其他军官都是欢欣鼓舞;期盼着江宁营能够彻底剿灭流寇;还四川一个安宁啊。”

    “秦将军;您的心意;本官是清楚的;不过本官已经做出来决定了;暂时不会出兵的。”

    秦良玉想着发脾气;不过太子殿下在这里;她不好说什么。

    秦良玉去歇息之后;苏天成马上开始布置了。

    “渠清泽;你派人注意秦将军的一举一动;随时禀报。”

    “刘铁汉;斥候营马上开始行动;按照秦将军说的情况;详细侦查;给斥候营一个月的时间;摸清楚所有的情况;必须要是准确的情况。”

    “洪指挥使;要求江宁营所有将士;提高jǐng惕;时刻准备;不得有丝毫的懈怠。”

    众人都散去了;留在屋里的;就是朱慈焤和苏天成了。

    “苏大人;吾有些不明白;难道苏大人不信任秦将军吗。”

    “太子殿下;臣非常信任秦将军;秦将军一门忠烈;为了大明;立下了赫赫战功。”

    “为什么江宁营不出兵啊;为什么要注意秦将军的一举一动啊。”

    苏天成稍微顿了一下。

    “太子殿下;秦将军的白杆军;和流寇交战;损失惨重;故而内心一定是充满了怨气的;江宁营来到了四川;剿灭流寇;秦将军认为报仇的机会到了;怎奈臣需要弄清楚所有情况;不会贸然动手;这样的情况下;秦将军一定是非常失望的;秦将军一再强调;目前的机会很好;流寇肯定是草木皆兵;如此的机会;不能够失去啊。”

    “吾明白了;苏大人的意思;秦将军可能会趁机对流寇发动进攻的。”

    “正是这样;臣很担心;若是秦将军对流寇发动进攻;说不定会中了流寇的圈套;太子殿下刚刚已经听到了;流寇非常注意情报;他们严明纪律;得到了部分百姓的支持;故而能够掌握大军的行踪;可臣不知道他们的具体行踪;这样的情况下;绝不能够贸然行动。”

    “那就是说;流寇做好了准备;若是秦将军发动进攻;可能有更惨重的损失。”

    “臣是这样预计的;流寇一定会做好准备的;江宁营来到四川;他们没有退路了;回到陕西;没有出路;要想到山西;要经过河南府;他们也没有优势;再说了;陕西与河南府两地;对流寇的看法改变了;流寇到这些地方;没有丝毫基础;只有被动挨打;所以他们暂时不会离开四川的;他们会拼尽全力;与大军搏杀的;臣以为;还是要等到流寇士气衰落的时候;才展开进攻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
正文 第五百七十一章 流民还是奸细
    (感谢angus0423投出了宝贵的月票,谢谢了。)

    大量的流民,开始出现在重庆府周围。

    面对这样的情况,重庆府各级官吏,都感觉到很正常,自从流寇开始进入四川,流民明显开始增多了,甚至有一些流民,千里迢迢的进入了河南、陕西和山西、北直隶等地了,四川境内更是到处都是,春耕季节,正是老百姓最为困难的时候,春节过去了,家里的粮食基本吃完了,能够自给自足的家庭,寥寥无几。

    四川被称之为天府之国,这里的粮食产量是很不错的,大部分的时间,都能够勉强维持,最近一年多时间,出现大量的流民,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剧,与流寇有着很直接的关系,但四川各级官吏,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朝廷军队剿灭流寇,需要大量的开支,朝廷不可能完全承担,这笔负担,就转移到老百姓的身上了,这是一个无底洞,谁能够承受啊,加之四川各地的卫所军队,也变着法儿的盘剥百姓,这等情况下,能够维持下来的百姓,算是佼佼者了。

    大量无法承受的老百姓,只能够是背井离乡,至少需要活下去的。

    流民形成,是典型的恶性循环,人都走了,耕种土地的人少了,官府的赋税更是无法收缴上来,只能够继续想办法盘剥没有离开的农民,导致更大规模的流民出现,对地方经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官府不断实施高压政策,流民要活下去,矛盾自然产生了,其实流寇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的。如今这样的风潮,慢慢在四川重演。

    流寇来到四川之后,非常注意减轻老百姓的负担,而且还实施一系列劫富济贫的举措,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很快在这里站稳了脚跟,反过来,官府无法征收足额的赋税,还要时时刻刻预防流寇,加紧对流寇的围剿,不得已再次增加百姓的负担。这就导致百姓开始倾向于支持流寇了。

    这种情况,注定四川的官府和卫所军队,不可能剿灭流寇,反而节节败退。

    就算是朝廷大军进入了四川,也无法剿灭流寇,人生地不熟。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能够打胜战,那才是稀奇事情了。

    刚开始的时候,苏天成也没有注意,流民的增加,只是让他感觉到难过,也对四川各级官府和官吏。有着不小的意见了。

    只到暗线的情报送来之后,苏天成才开始警觉了。

    暗线的情报显示,流寇得知江宁营进入四川之后,加大了戒备的力度,开始收缩军队,撤到了山大人稀、易守难攻的地方,同时派出了多股的小部队,侦查各方面的情报,一段时间过去,江宁营没有任何的动作。估计流寇也是在分析情况,不管怎么说,流寇从内心里面,还是惧怕江宁营的。

    最近一段时间,流寇有好多小股部队离开了驻地。一去不返,也不知道这些人到什么地方去了,暗线早就侦查得知,一年多时间以来,流寇打了不少的胜战,攻下来不少的城池,集聚了大量的财富和粮食,供给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流寇还开仓放粮,让老百姓得到了粮食,从这个层面来说,流寇不可能缺少粮食,更不可能派出去小股部队劫掠的。

    暗线只能够提供这些情报,至于说这些小股部队,究竟到什么地方去了,他们也不清楚。

    分析了情报之后,苏天成迅速将流寇的小股部队,与大量出现的流民结合起来了。

    流寇想着派出斥候,侦查情报,不是很有可能,不管是从个人素质来说,还是从整体的战斗力来说,流寇的斥候,都无法对抗江宁营的将士,相信李自成也不会做出来这样的决定,虽说李自成和老百姓打成了一片,但老百姓的见识有限,也不可能了解江宁营的情况,这样的时刻,李自成肯定是急需情报的,哪怕是关于江宁营的只言片语,也是好的。

    流民大量的进入到重庆府,接着散落到四周,这些流民,不会引发谁的注意,官府和官吏都是躲避不及,哪里会去关心流民每日里做些什么。

    如果说流寇的斥候混迹在流民中间,找寻机会,侦查情报,倒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

    苏天成感觉到了头疼。

    流民出现之后,苏天成提出来明确的要求,各级的官府,要尽最大可能,救济流民,切不可驱赶和教训,甚至是派出巡检司军士镇压,谁若是敢公然的驱赶和镇压流民,尚方宝剑伺候。这个政策出台之后,重庆府各级官吏,根本不敢违背,老老实实按照要求,设立了诸多的粥场,救济流民。

    这也令流民的数量大幅度的增加。

    如果流寇的斥候,真的混迹在这些流民之中,想要找出他们来,无异于大海捞针。

    官府和官吏对待流民,都是高高在上的,也不会有戒心,流寇斥候只要稍微想想办法,套出情报,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李自成对付官吏,有着很不错的手段,在车厢峡的时候,面临绝境了,李自成都能够想到办法,贿赂军官,逃脱了困境,如今略施手段,从官吏的嘴里套出情报,很有可能。

    如今的局势是很关键的,江宁营的斥候营全面行动起来了,斥候四面八方撒出去了,开始侦查流寇的情报,包括勘察各地的地形,有些勘察的情况,已经送回来了,看着这些情报,包括绘制好的地图,苏天成的脑海里面,慢慢形成了初步的作战计划。

    这个计划,牵涉到江宁营的调动,六万多大军,不可能集中在一个地方,需要分散开来,各自负责一方面的任务,如果说江宁营将士调动的时候,情报被流寇斥候侦查到了,就出大麻烦了。

    洪承畴和渠清泽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苏天成站在一边,也在低头沉思。

    朱慈烺进来的时候,渠清泽首先看见,连忙站起来,给太子行礼。

    “苏大人在思虑事情吗,吾是不是来得不是时候啊。”

    “太子殿下请坐吧,臣确实在思考问题,洪大人和渠大人也在帮忙思考。”

    朱慈烺有些不好意思,讨论军国大事的事情,他一般都是回避的,不过苏天成时常请他参加,不发言,通过参加好几次的讨论,朱慈烺的认识水平开始大幅度的提高,慢慢知道了一些行军打战的基本情况,也清楚了一些必要的部署和防备。

    朱慈烺坐下了,没有说话,看着仍旧在沉思的三人。

    好一会,苏天成开口了。

    “洪大人,渠大人,我认为,我们必须要想到办法,鉴别流民之中,是否有流寇的斥候,这是至关重要的,流民进入重庆府州县已经五天时间了,相信里面若是有流寇斥候,肯定是忍不住了,要刺探相关的情报的。”

    洪承畴抬起头。

    “大人,末将也想到了,不过究竟该如何区别流民和流寇,这实在是有些困难的,再说了,若是我们不能够准确鉴别,贸然动手,也会惊动流寇的。”

    朱慈烺睁大了眼睛,想不到今天讨论的是流寇的奸细问题,他的注意力迅速集中了。

    渠清泽是最后开口的,毕竟曾经在锦衣卫干过,思考的方式还是有些不同的。

    “下官觉得,流寇若是混迹在流民之中,他们是怀有目的的,言行举止,与流民肯定是有所不同的,不可能完全一样,已经五天时间了,他们肯定要动作了,只要我们注意观察,一定能够发现异常的。”

    渠清泽说的不错,可是流寇和流民究竟有什么不同,还是没有彻底说清楚。

    “苏大人,吾有个想法,不知道该不该说啊。”

    “太子殿下有什么话语,尽管说就是了。”

    “吾在宫里的时候,时常看见公公和宫女的表现,他们若是想着逗吾开心,总是表现的很是积极,说笑话,想方设法逗吾笑,这样吾就能够关注他们了。。。”

    苏天成猛的派了一下脑袋。

    “臣感谢太子殿下的提醒啊,臣明白了。”

    洪承畴和渠清泽睁大了眼睛,疑惑不解,太子说到的事情,很是平常啊,太子身份特殊了,谁不想着讨好啊,要不然怎么在宫里立足啊。

    顾不上其他的,苏天成开口了。

    “太子殿下的话语,提醒了我,你们想想,流寇若是想着刺探情报,总是在流民里面混迹,他们是不可能知道情报的,若是想着得到情报,就必须从官吏的身上下功夫,直接接近江宁营军营,那是找死,想着拉江宁营将士入伙,提供情报,更是不可能,这么说来,他们只有一个办法,接近本地官吏,甚至是得到官吏的信任,就能够很好的达到目的了,不管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手段,贿赂也好,讨好卖乖也好,他们的做法,总是会透露出来不同之处的,一旦取得重庆各级官吏的信任,他们就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取得情报了。”

    朱慈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总算是发挥了一次重要的作用了。

    洪承畴和渠清泽也彻底明白了,他们看向太子的眼神,明显发生了变化。(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du8du8。)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du8du8。阅读。)
正文 第五百七十二章 突然的变故
    洪承畴迅速开始布置,在庞大的流民队伍里面,找寻流寇的踪迹。

    令所有人想不到的是,这样的布置,还是晚了一些。

    变故出现在了秦良玉的身上。

    作为四川总兵官,秦良玉最为担心流寇肆掠的事情,四川出现的种种变化,已经令秦良玉心急如焚,鹿善继曾经带领大军,进入四川境内,几次剿灭流寇,都是无功而返,而且局势更加的恶化,因为自身的种种遭遇,秦良玉对于朝廷派来的大军,不是很信任了。

    这一次,江宁营进入了四川,秦良玉虽说高兴,江宁营的名气太大了,而且多次打击流寇,可以说是流寇的克星,但内心也是嘀咕的,谁知道江宁营进入到四川来了,会不会积极应战,想方设法剿灭流寇,若是保存实力,随便应付一下,自己也是没有办法的。

    和苏天成交谈之后,秦良玉的内心更加的不舒服了,几乎认定江宁营不会全力剿灭流寇,苏天成找了那么多的理由,就是不肯出兵,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所以说,身在重庆的秦良玉,给儿子马祥麟写信了,要求马祥麟召集白杆军,准备对流寇发动进攻,去年白杆军和流寇作战,损失惨重,这一次,江宁营来到了四川,尽管说江宁营暂时不会出兵,但流寇的气焰,遭受了重大的打击,这个时候,自己要求白杆军出兵,出其不意的打击流寇,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剿灭流寇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取得了胜利,这就是铁的事实,在事实面前。苏天成找不到其他的借口,只能够是出兵围剿流寇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