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起居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贵妃起居注- 第1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徐循自认已经是尽过自己的心意了,见太后点头沉吟,便欲起身告辞。太后瞅了她一眼,却又是摆了摆手,把她给留下了。

    “不论最后在玉牒上写了是谁的名字,”太后显得是满脸的心思,“这养还罢了,教导的职责,难道真要交给她那三个娘?”

    胡皇后和孙贵妃,不论如何都是经过完善教育的,文化水平高,为人处事也比较有水平,起码不是那种上不得大台盘的寒酸性子,但问题是,现在孙贵妃在太后心里根本是没有形象可言了,完全就是个奸妃。胡皇后,表现让她也失望不说,又体弱,谁也不知道还能再活几年。听太后意思,这两个人都不能胜任太子的母亲一职,而太子生母,一个喂鸟的小宫女,想也知道素质如何。徐循虽然对她了解不多,但从太后的语气看来,她也不觉得她能承担得起教育太子的责任。

    而在这几个媳妇里,现在最能给她分忧的也就只有徐循了。会问徐循这么一句,十分正常。不过徐循从来也没想过此事,被问得就是一怔,过了一会,才谨慎道,“这……太子大概几岁就要开蒙了吧,出阁读书以后,自有大学士们教诲——”

    太后嗤之以鼻,“大学士?大学士能教他学识就不错了。你可别被那些自我鼓吹的傻话给骗了,读书人里十个有九个,自己心眼都是歪的。现在的内阁里,也就只有杨溥一人算是君子,再勉强算上半个杨士奇吧。其余几个人……呵呵。”

    徐循又道,“那也还有大哥呢,言传身教——”

    “父母父母,大郎就是做得再好,也得有个母亲和他配合。”太后锐利地看了徐循一眼,好像在说:你还在和我绕弯弯呢?

    问题就是,这三人看来的确都不是很适合教导太子,从品德上来说勉强最合适的皇后,现在整个人不稳定到这份上,徐循也不敢给她在这事上做推荐了。她思来想去,索性一咬牙道,“娘娘若是担心此点,不如亲自为皇长子挑选养娘。您也知道这宫里的规矩,孩子竟是随着养娘还更多些。跟着母亲的时间,终究是有限的。”

    此话也并不假,按照典籍里的规矩,皇子一般四五岁就分出去自己住了,此前此后,漫漫长夜里和他睡在一起的人,那也是他的养娘,而不会是名分上又或者亲生的母亲。徐循想了一下,又添了一句,“还有皇长子的大伴,也当小心挑选。若是如此,不论谁来抚养,皇长子的品德应当都是确保无疑的。”

    她到底还是不愿吐口,在三个娘里挑上一个。

    太后点了点头,突然语出惊人,“你说,若是让你来养,如何呢?”

    #

    “万岁爷爷哎,”马十有几分心疼地抱怨了起来——他跪在皇帝脚边,伺候万岁爷脱靴呢。“您这跪得,膝盖都给磨破了,也不和奴婢们说一声……”

    “哦——”皇帝掀起袍摆,这才瞧见自己膝盖上两块醒目的乌青:这几天内,他跪下祭祀祖宗的次数实在是有点多。多到今儿下午微服出宫,去城内香火颇盛的悯忠寺还愿拜佛上香时,居然把宝贵的膝盖给磨破了。不过因为当时跪得腿麻的关系,自己居然是没能感觉得到。

    “也不是什么大事,一惊一乍地做什么。”他笑骂了一句,“你个没出息的奴婢秧子,让上内书堂都不上,也就配一辈子给爷脱靴了。”

    马十为人虽然伶俐,服侍皇帝极为尽心,但文墨之事上却实在是狗屁不通,前一阵子宫内兴办了内书堂,延请大学士入内授徒上课,教导宦官们读书写字。马十屁颠屁颠地去进修了一阵子,便因为实在跟不上功课,灰溜溜地又回来了。皇帝可没少拿这事来笑话他。

    “能给爷爷脱一辈子靴,那是奴婢的福分。”马十当然也不会生气,腆着脸和皇帝逗闷子。“万岁爷就是踹我几脚,那也都是给下辈子积德的‘龙踹’。”

    “说什么呢你。”皇帝被他给逗笑了,伸出脚虚虚地踹了一下,“快给朕换了衣服,进宫去看宝贝儿子去。大半天没见了,还怪想的。”

    这孩子出生到现在刚满七天,每天皇帝都必须亲自看上一眼才能安心,下午刚出去回来,这会儿都快初更了,明知孩子肯定已经睡了,也还是要过去看一眼才放心。马十褪下了沾满泥水的皂布官靴,拿烫热了的湿布给皇帝包了光脚擦拭过了,又换上干布揉搓了一番,直到皇帝双脚都焐热了,方才给换了崭新的白绫袜子,套了新靴子,“爷爷您这好半日,连口点心都没用——”

    皇帝也是有点饿了,“那就吃一口再过去,顺带把今日的折子拿来翻翻。”

    今日经过节略和内阁贴条的奏折,便被送到了皇帝跟前。为首的一大叠,都是请立太子的奏折。内容么当然是千篇一律的套话,没什么可看的,但皇帝却还是饶有兴致,一本一本都翻开来看着。——以朝中地位最高,资格最老的太师张辅为首,京畿一带能排得上号的大臣全都上了折子。送折子的人也用了心思,基本都是按官位往下排的,皇帝咬着一个馒头,一边吃一边慢慢地翻,时不时还笑一声。内侍们拿眼睛互相看着,都是偷偷地抿着嘴笑。

    虽说什么时候用饭,那都是看皇帝自己的高兴,但眼看到了晚膳时分,几个内侍还是斗胆请皇帝别再误了晚饭了——今儿中午,因为着急出宫,皇帝就没能好好吃饭来着。

    “都这么晚了。”皇帝哎呀了一声,“罢了,今儿就不过去了,免得又惊动儿子。小混蛋晚上都睡着呢,过去了也看不着。”

    遂又是换了家常穿的便鞋,这边自有人出去传膳,那边就有人捧着放牌子的盘子过来了。

    眼神在盘子上来回巡梭了一会,皇帝兴致缺缺地挥了挥手,“算了,今儿就不叫人了。”

    最近一心都扑在儿子落地的事上,没有什么和妻妾们卿卿我我的需求——就是一头牛,耕耘了几年那也有点力不从心啊。现在,他是可以毫无负担地好好歇息一会儿了,这几天皇帝除了去长宁宫看儿子以外,基本和后宫都没什么接触的。

    吃过饭,皇帝抱着奏折进了寝宫,靠在床边慢慢地翻看着,屋内也是静了下来:任何一个人都有希望独处的时候,皇帝也不例外,就寝时候,屋内最多是留两个宫娥服侍,都不会太多的了。顶多就是他身边一般还留一两个内侍过夜,这和后宫妃嫔们的习惯是不一样的。

    在一片寂静的气氛中,一位内侍悄悄地出现在皇帝身边,为他剪去了烛花。皇帝并未多加留意,他已有了几分困倦,连眼神都慢慢地朦胧了起来。

    “回禀皇爷……”

    那内侍低低柔柔的声音,惊破了皇帝的迷蒙,他的头猛地一点,人也清醒了过来。“嗯?”

    “奴婢该死,不合偶然听说了坤宁宫的动静……”很柔和的开头,个中用意,却依然是分明无比。即使刘用落了个凌迟碎剐的下场,可为了富贵两字,还是不断地有人前赴后继地走起了大绳。

    不过,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皇帝的态度却不多好,他眉头一皱,本待严词呵斥。可随着那内侍不疾不徐的叙述,要出口的话,却又被吞了下去。

    “说下去。”当内侍的叙述出现了短暂的中断时,他沉声道。“皇后是怎么和太后说的来着?”

    他的眼中,闪闪烁烁,却是慢慢亮起了深思的光。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也满肥硕的哇~

    去写小女儿!

正文 第143章 惊讶

    徐循简直都要晕过去了。

    皇长子给她养?亏太后想得出来!

    就是太后想给;皇帝也点了头,徐循都不会接下这个烫手山芋的。事实上,她都不赞成把孩子给皇后以外的人来养;要么亲妈,要么就是皇后;除了这两个人以外;别人有谁有资格来养皇长子啊?这要是没养好了;那算谁的?

    “妾身自知资质有限。”她毫不犹豫地就给回绝了;“怎敢教养皇嗣。”

    说完了,想想赶快补了一句;“如是娘娘以为皇后和贵妃都不能教养皇长子,以妾身之见,不若交还给生母亲自教养;或是由娘娘出面抚养,亦不失为稳妥之策。”

    太后眉头一皱,深深看了徐循一眼,“你这可是有点拈轻怕重了啊,庄妃。”

    徐循赶快就给起身跪下了——虽然太后话里没有什么指责的意思,但这姿态还是得做出来,人没有嫌礼多的,“娘娘明鉴,妾身出身微末,资质浅薄,怎堪教养皇长子?按说,宫中除了皇后和生母以外,也没有别的妃嫔可堪养育皇长子的。”

    至于为什么孙贵妃会被列入养育候选,那理由大家都明白,也不必多说了。

    太后嗯了一声,倒是也没反驳,只是微微冷笑了一下,“要按你这样说,宫里还不能出现阴夺人子的事呢。这世上难道就活该讲规矩的人瞧着不讲规矩的人,这么高高兴兴地昂首上骧?”

    “这……”徐循一时不知如何回话,想了想,便字斟句酌地回道。“正因如此,才要娘娘出面主持公道啊……”

    太后深深地瞅了徐循一眼,“你先起来说话吧——私下议事,何必如此多礼?反而显得见外。”

    什么时候,她都变成太后的内人了。徐循有点受宠若惊,也没有再矫情做作,缓缓起身坐了下来,又劝太后。“终究谁来养孩子,其实也就是个名分,这孩子若不能跟着皇后,其实倒还是跟着生母最好。毕竟是亲妈,定能好生照料的。若是不行,养在清宁宫内,也不失为一件好事,这不是亲生的,放在谁宫里都是尴尬不是?毕竟是千辛万苦才生下来的男丁,该怎么带才不算是亏待了孩子,那可没谱呢,除了亲妈以外,谁能禁得起这样的掂量?”

    这话倒是在理,也越发透出了徐循刚才言语中的真心实意。确实,哪怕是皇后呢,这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就是不好带的,孩子有个头疼脑热的,谁知道旁人就犯什么嘀咕了?倒是亲妈来带,就没有这样的烦恼了。就从这个角度来说,清宁宫都不是很适合养育孩子,万一带出个三长两短了,和皇帝的母子之情,难免都要蒙上阴影。

    太后沉吟了片刻,望着徐循的眼神,已是柔和了许多,她想了想,又道,“不如令亲娘贴身照顾,住到坤宁宫去,你瞧着如何?”

    此举旨在维护皇后的地位,若是玉牒上写的是生母的名字,这孩子就彻底没孙贵妃什么事了。说实话,徐循还是不大看好这计划的成功几率,不过转念一想——这样处置,对孩子倒是最好的,也未必皇帝不会让步。便含笑点头道,“娘娘圣明,此举确实是十分妥当。”

    “若是如此,那玉牒上该记谁的名字呢……”太后又在犹豫此事了。

    都让亲妈带了,记谁的不是亲妈的孩子啊?徐循道,“还是记生母的最为名正言顺吧。”

    太后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徐循见此,遂起身告辞,太后也没有多留。

    自从孟姑姑被打发出去以后,太后身边的老宫人做事都特别小心,虽说徐庄妃退了出去,但没听见太后召唤,也不敢贸然进门。

    等了许久,已是快到用膳的时间了,几个宫女子便在门口遥遥地拿眼神互相示意,却也没什么人敢叨扰了太后。——若是平时还好,这几日老人家心绪正不顺呢,若是打扰了她,谁知道会不会落得和孟姑姑一样的结果?

    可马上就要摆饭了,如是老人家沉浸在心事中,误了饭点,又没人提醒的话,指不定出来也会发怒,总得进去提醒一声才好。

    几人正在那用眼神纠结谁进去呢,门帘一响,脚步声就从里间踱了出来,一群人顿时都变成墙根的一道影子,就怕被注意到了。

    又过了一会儿,大棉门帘动了一下,两个宫女忙上前挑起了沉重的门幅,太后微微一低头,就从屋内钻了出来。——身上却是已经穿戴好了大毛斗篷。

    “走。”她随口招呼门边站着的宫女子,“你随我去。”

    宫女子忙就扶住了太后的臂弯,伺候着她下了台阶,“老娘娘是要上哪儿闲步去?可要唤辇?”

    太后微微犹豫了一下,“让抬个暖轿来吧。”

    “是。”一声清脆的应答,顿时就有人去传话了,太后出门的诸多装备也为人一一送来。昭君套、大风帽、手套、暖炉……等老人家装备好了,暖轿也到了,老宫女服侍着太后坐进了暖轿里,垂手等着她的示下。

    等了半日,还没等来了太后指示。老宫女有些诧异,不免壮着胆子瞟了太后一眼,只见老人家坐在暖轿之中,双眉紧皱,竟似乎是在沉思着什么。

    “去……文庙张贵妃那里。”

    也许是意识到了自己的迟疑,太后微微一睁眼,又是看似沉稳地吩咐了起来。

    ——只是,对于跟随她多年的老人来说,这话中的一丝犹豫,却是如此的醒目、鲜明。

    #

    从清宁宫折腾回永安宫时,已经是快用晚膳了。徐循疲惫地进了屋,见着嬷嬷们和柳知恩面上的疑问之色,摇头道,“我现在是什么都没力气说了……”

    话虽如此,可柳知恩不能在宫中过夜,徐循休息了一下,到底还是把他叫到身边,将自己和太后的对话交待了一遍,“甭管你怎么在心底埋怨我,这孩子我是真不愿意养——不过,你要有气那就直接说吧。”

    柳知恩静静道,“娘娘说的乃是正理,这孩子确实不是永安宫该养的。奴婢又怎会埋怨娘娘呢。”

    徐循细看他眉眼,见柳知恩神色平静,倒不像是做违心之论的样子,倒有点奇怪。“我还以为你会在心底把我给骂死呢。”

    柳知恩被她逗得莞尔一笑,“娘娘何出此言?奴婢倒是不明白了。”

    “真不怪我掺和进了这事里?”徐循的心情也松快点儿了,冲柳知恩挑着眉毛,“一点也不怪?”

    “一点也不怪啊。”柳知恩自然地说,“娘娘是永安宫的主子,您想怎么做事就怎么做事,只要娘娘高兴,奴婢就是陪着娘娘去了南内,都是心甘情愿的,又怎会怪呢。”

    徐循嗤笑了一声,“你这不就是在怪我吗?不然,干嘛拿冷宫来吓唬我?”

    “随娘娘怎么说吧。”柳知恩的眼神里带了一点笑意,“娘娘要是会被冷宫给吓着,也就不会如此行事了。”

    徐循哈哈一笑,“去你的,拿我来打趣,柳知恩,你胆子倒是越来越肥了!”

    她思忖了一番,又叮嘱柳知恩,“往后这段日子,宫中必定是风风雨雨的难以平静,到时候,咱们的处境怎么样可还不好说。你,我是信得过的。可别人那边……这番话也别轻易告诉了出去。”

    柳知恩丝毫不曾讶异,反而隐隐带了一丝赞许,他欣然道,“奴婢明白。”

    顿了顿,又道,“本想和娘娘说个新鲜事儿,如今看来,娘娘听了也不会觉得有多吃惊……清宁宫被打发出去的孟姑姑,本是罚去了浣衣局服役,如今倒是报了老病不堪使用,被人接出宫去了。”

    虽说是各为其主,但宫女和宦官不同,对出宫还是有个盼头的。尤其是孟姑姑这样手中执掌了权柄的大宫女,年岁也不小了,有所求也是很正常的事。徐循笑了一下,“是孙家在背后操办的吧?”

    “瞒不过娘娘的眼神。”柳知恩捧了她一下,才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只看太后娘娘和您是单独相处,便可知道她老人家对清宁宫内外,已没那么放心了。”

    连清宁宫尚且如此,永安宫的人心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