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就是,这件事爆出来的时机实是太巧合了,巧合得让很难相信只是一件巧合。
到底是谁的心这么毒辣?又给娘娘找了麻烦,又坤宁宫和永安宫之间添了心事。——要不是皇后娘娘明察秋毫,这一次以后,坤宁宫和永安宫不生分都要生分了。说那什么一点,皇后娘娘就是往心里去了,从此淡着庄妃娘娘,也没能说什么不是。毕竟,她可是怀有身孕,正是最要紧、最敏感的时期。
娘娘这宫里,要说和谁有点犯冲,也就是和赵昭容了。那也是因为赵昭容这,豺狼天性,是一头养不熟的野狗。除此以外,上到文庙贵妃,下到大小宦官,谁不看重娘娘为?这是个连娘家宫外犯事都无法容忍的厚道,平时宫里,虽得宠,可从不乱摆威风。咸阳宫何惠妃娘娘一不高兴,还随便就把底下发落出宫了呢。可徐娘娘就从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永安宫上上下下,绝不至于有想要害她。
至于别宫,那就更没什么好说的了。娘娘虽得宠,可无子啊,又不妒忌霸宠,本本分分的,碍得了谁的眼?关键是没意义啊,除非太后娘娘把娘娘诛杀当场,不然等皇爷回来,马上就能翻盘的,现娘娘多惨,日后皇爷回来只会更多补偿。而太后娘娘平素里多喜欢娘娘?怎么都不会赐死的……
也许就是因为想不通,娘娘才这么谨慎,连清宁宫送来的饭菜都不敢吃,只愿吃绝对安全的白煮蛋和馒头,连水也不要喝有味道的——娘娘心里是存了戒备呢。
正因为有戒备,当下的才不能多劝,劝多了,主子心里要疑了,日后换个上来服侍也就是一句话的事。可对红儿、蓝儿来说,那多不值当啊?红儿自己也明白这个道理,茶水房里热菜的时候,热着热着就叹了口气,“现这正经是风声鹤唳了,看谁都不能放心。”
宫里有年头、有地位的宫女子都是知书达理的,这个成语用得好,徐循现,就是有点风声鹤唳了。
到底谁要害她?她也想不明白这点,她有什么值得害的?
她也看过史书,后宫争宠手段很多,最明显的就是《汉书》里的冯婕妤挡熊,舍身救了皇帝,从此便得了元帝的信重喜爱,和同为宠妃的傅昭仪之间也是生了嫌隙,后来因缘际会当上太后的傅昭仪,便寻衅将冯婕妤赐死。
这算是一个很典型的争宠案例了,如果说徐循要陷入这种宠爱之争的话,她也不会觉得奇怪。但问题就是现国朝后宫的局势和冯婕妤那时候有极大的不同且不说,而且这争宠埋下的嫌隙,最终是到两都当了太后和王太后以后才开花结果的。也就是说,争宠的时候,冯婕妤和傅昭仪都已经有儿子了!
就拿何惠妃做比方吧,若她有意争夺皇帝的宠爱生下子嗣,要做的肯定是揣摩他的性情,而不是构陷宠妃。后宫里,妃嫔能被构陷出什么惊天大罪?平时什么小小的比如说不敬之类的罪过,只要皇帝有宠,一句话还不就给赦了?当时徐循和皇帝斗嘴的时候,犯下的罪过够她被赐死几回了,最后还不是好好的盛宠不减?现拿个蓝宝石凤钗来给她添堵,就算她现下了冷宫被关起来吧,又有什么作用?等皇帝回来的时候她还不是一样能翻身?
徐循想不通到底有谁要害她,她只明白一点:如果这个真想害她,那蓝宝石凤钗也只是个开始而已,她真正要下手的时间,应该是这一段日子。封宫以后,到皇帝回来之前。
封宫的时候,谁也不能进不能出,太后派来送饭和打扫卫生的都是心腹。当然不可能发生直接掏把刀出来捅死徐循这么戏剧性的事,唯一能动手脚的,也就是饮食了。
虽说是小户家长大,但徐先生家境殷实,徐循从来也没吃过这么寒素的菜色,白煮蛋吃到第三顿她已经很想吐了,但再忍不下去的时候,她也只允许自己吃几筷子清淡的蒸菜,还要白水里洗过了才敢入口。
——这世上并没有无色无味的毒药,清宁宫也不是谁的后花园,即使要下毒,多半也是下一些味道浓烈、颜色深泽的菜色里,徐循也不知道具体会是那道菜,但保持小心总是好的。
实是吃不下去了,那就饿上一顿,到第二顿自然也就有了胃口,这一阵子她就这样吃饭,饭量比之前减少,当然也就瘦了下来。
不知是吃得不够好,还是这封闭的环境,徐循最近的心情也一直都很灰暗。
封宫之前,她没想到心理上的变化,居然能带来这么强大的压力。之前徐循也有过称病不出永安宫的日子,赖宫里十天半个月,连屋门都懒得出的时候也有的是。可现,才被禁闭了十天,她就已经快受不了这份孤寂和冷清了。这份灰暗甚至影响到了她的食欲,越饿越不想吃,越不想吃越没有力气……很多时候,她完全是想到自己到现还没来的天癸,才逼着自己起码要吃下半个馒头。
听说了蓝宝石凤钗的那一刻,徐循就彻底打消了请太医的念头:这时候万一要是再扶出身孕,那可就全乱套了。黄泥巴跌进裤裆里,不是屎都是屎,别说太后了,怕是连皇后心里都要犯嘀咕——这都是会变的,没身孕之前还好好的,有了身孕以后就生出痴心妄想,觉得自己怀的一定是男孩,想要给儿子开开路的,就是徐循也不敢打包票说宫里就没有。
其实,就是她心里,又何尝没有暗暗的猜疑?和内起居注不同,记载妃嫔天癸的册子并不是什么忌讳,所有妃嫔都要过去登记。和尚寝局的打打关系,很容易就能得到一星半点的消息。而徐循还记得上一次自己派去回报天癸的时候,回来孙嬷嬷还说了一句,提到尚寝局‘手不足,原来的嬷嬷们出去了,现也没个管事的,乱糟糟的,也不知能不能给记上去’。
当时也没当回事,她天癸的那几天皇帝并没有召幸她,这句话当然也是说过就忘了。可要是当时确实没记上去呢?
距离上次天癸结束,现已经是快六十天了,她的天癸迟到了二十多天,这也可以说是有身孕,也可能就是因为最近事情多给忙得拖后了。可若是上次天癸没记档的话,别看来,她已经是有一百多天没来月事了。
一百多天那都三个月了,算起来,和皇后的胎那也就是前后脚的功夫,甚至可能比皇后怀孕的时间还要前一点儿。若是两生的都是儿子,年纪这么接近,总是会招忌讳的。
而这也不是说别就没嫌疑了:如果只有皇后这一胎,即使是儿子,那也不过是一个兄长而已。国朝后宫,胎儿夭折率和民间也差不了多少,没经过天花那都不算数的。从小到大,有太多的因素让这孩子可能自然夭折……
可如果前头有两个兄长了,那想要母凭子贵,几率可就大大地减少。……孙贵妃,也不能说是没有嫌疑。
除了何惠妃是真的没有可能害她以外,徐循现是谁也不敢信了,那四个各怀心思的‘妹妹’们她不敢信——信不过她们的品,可就是姐妹一样相处了这些年的皇后和孙贵妃,她也确确实实地打从心底感到畏惧和疑惑……疑惑到她只敢吃白煮蛋和馒头,碰一口菜,心里都是倍感压力。
这两个,一个是清宁宫跟前长大的,还有一个,现可就住清宁宫里呢……
话又说回来,徐循现心里也是不断地想:会是她们吗?她们是这样的吗?
这个问题,她没有答案,她真的找不出答案。
虽然现出手,似乎是一件害害己的事,但话又说回来了,如果以为徐循已经有了身孕,想要把孩子搞掉,也只能这时候把蓝宝石凤钗的筹码给跑出来。否则,只要皇帝京,这筹码就是个废物。此时出手,不能不说是一个合适的时机。
但,动机呢?
难道胡善祥和孙玉女会是这样的?为了到现还没生下来的那个可能的男丁,为了那个虚无缥缈的皇长子,就会算到这地步,会争斗到这地步?
徐循不愿相信,可她又找不到别的理由,别的借口。
这件事,总不可能完全就是巧合吧,世上有这么巧的巧合吗?
也不可能是汉王搞风搞雨吧,汉王现打仗还来不及呢,就算宫里没皇嗣又如何?皇帝两个弟弟监国呢!只要没打到北京城下,皇位和他还是没关系。等他都打到北京城下了,有没有皇嗣,很要紧吗?说实话,徐循细想以后,其实都不是很信刘保是汉王的。
汉王的内应应该还没那么无聊吧,刺杀太后的作用可比夜闯坤宁宫要更大,而且也更容易成功,反正他一个直殿监的扫地杂役,哪里不可去得?藏锐器身,借机暴起,是翻越坤宁宫宫墙更现实的选择。
所有的选择都排除以后,不是着落到宫里这几个身上,又该着落到谁那里?
也所以,徐循最近的心情一直都很差,她已经彻底地乱了,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因为什么而阴郁。
也许是因为这迟迟得不到肯定的身孕——是不是,总要有个结果吧。
也许是因为这被迫封宫的无奈,也许是因为对皇帝前线的担心,也许是因为对宫里局势的担忧,也许是因为对红儿、蓝儿的愧疚——她不想提防她们,却又不能不提防她们,不论是她的担忧还是分析,徐循都无法对这两个亲信的大宫女吐露,她甚至不能直白地告诉她们:菜里也许有毒,服用时万需谨慎。
现她已经无法相信她们了,徐循觉得自己已经失去了对所有的信任。
而随之一起逝去的,还有她对于生活的所有热情。她觉得现的她虽然还喘气……但也仅仅只是还喘气而已。
吃过早饭,红儿、蓝儿便模仿着徐循的笔迹抄起了佛经——封宫期间,徐循需要她们服侍的地方不多,她们也要给自己找点事做。至于徐循自己,抄了几笔,便觉得头晕目眩,集中不了精神。索性也就放下笔,闭目小憩了起来。
到了中午,她更没有胃口,勉强吃了小半个馒头,连白煮蛋一起噎了下去,直噎得一阵阵反胃。才吃过饭,便躺上。床榻,打算睡个长长的午觉,来打发着长得似乎看不到尽头的白日。
不过,才送过午饭,按理来说应该安静到晚饭时分的门口,此时却是又有了动静,红儿、蓝儿忙放下笔迎了出去。过了一会,蓝儿很惊喜地跑了进来。
“娘娘!”她说,几天来,脸上首次带上了真心的笑容。“柳爷来了!”
124、 迷路
柳知恩很快就进了屋子;给徐循行了礼。
“娘娘。”他一反平时的谨慎,居然抬起头观察了一下徐循的面容,顿了顿;才垂头道;“娘娘安好;奴婢奉太后娘娘之命,进宫探望娘娘。”
柳知恩身为内侍,当然不可能和徐循一起留居永安宫,这段时间都在永安宫外居住。太后让他来探望徐循;也不是为了探视徐循的好坏。——每天送饭的都是她的人,能看不出个好歹?为的,其实也就是让徐循和心腹能说说话;了解一下宫里的形势;也放松一下心情。
看来,太后虽然许她封宫,但心里却未必有多怀疑她和坤宁宫一事有关。不然,也不会把柳知恩打发进来了。
徐循心中微微松了口气,却也没能高兴起来,她挤出一丝微笑,站起来冲清宁宫的方向行了礼,说着必须说的客气话。“太后娘娘着实是为我们晚辈着想,只是我受之有愧。”
柳知恩客气道,“娘娘请安心,太后娘娘令您好生休养,一切等皇爷回宫后再说。”
这就算是做完了常规程序,然后,红儿和蓝儿便可以被打发出去,徐循和柳知恩也可以抓紧时间,正经谈话了。
只是两人一时,却是相对无言。柳知恩的眼神先落到徐循腹部,“未知娘娘玉体可还安好?”
徐循摇了摇头,“不大好,该来的还没来。”
柳知恩对徐循的经期肯定不了解,还在那算呢,徐循帮他明说了。“晚了二十多天,最后一次承宠到现在,刚好是四十多天。”
虽然是两次经期之间的日子,按说不容易受孕,但这种事也没准的。柳知恩面上现出一丝喜色,拱手道,“娘娘万请保重身子,等到皇爷回宫,一切难题将迎刃而解。到时是或者不是,便自然有个答案了。”
徐循摆了摆手,她闭上眼,情不自禁地叹了一口气。“坤宁宫的事,查出了眉目没有。”
她问的肯定不是刘保闯坤宁宫的意图,而是这枚蓝宝石凤钗的来龙去脉。更有甚者,问的就是到底是谁要在背后出招,整她徐循。
柳知恩摇了摇头,倒也是答得坦白,“身处风口浪尖,一动不如一静,奴婢没有贸然行事。”
他犹豫了一下,又道,“只是,皇后娘娘……”
遂将那一日清宁宫里发生的事,如实说了出来。“皇后娘娘对您可是信任到了十二万分,这份情谊,着实令人感念。”
说起来,那一天皇后对徐循是很够意思了,若是她没有这么坚持,现在皇城甚至是京城,还不知该怎么议论徐庄妃呢。这贴身饰物落到了一个杂役手里,单单说出来感觉都很有故事,三人成虎,很多时候人的名声就是这么被毁掉的。
徐循却没有感激皇后,而是情不自禁地冷笑了一下,“是真信还是假信,可还难说得很呢。”
话出了口,落到自己耳朵里,连她自己都被惊住了。
这冰冷的语气,刻毒的暗示,这……这满载了恶意的态度,就像是毒蛇吐信一样,连每一个转音,仿佛都浸透了猜疑和毒液。
这句话,真的是她徐循口中说出来的吗?
什么时候,她对皇后的猜忌已经到了如此地步?
入宫至今,皇后待她可是挑不出一点不好。——其实就是孙贵妃、何惠妃,又有谁待她很差?几人在宫中相处,虽说难免有些小摩擦,但终究也没有谁要往死里去算计别人,起码,她是没有看出来有这样的迹象。
那为什么她已经自己把别人往那样险恶的地方去想,为什么自己就疑了起来,为什么不能安心等待皇帝回归……
什么时候,她徐循的心思已经变成这个样子了?当日中选以后,钱嬷嬷教她的品德,她还记得多少?为什么她没有办法继续做那个与人为善的徐循,什么时候,她已经失去了对别人的信任?
徐循忽然间不知道自己进宫究竟是为了什么,在进宫之前她设想过很多生活,独独没有想到有一天她会变成这样,过着这样的日子,成为这样的人。
她图什么呢?就图娘家的荣华富贵,图她自己的万贯身家?
怎么会这样?徐循想,事情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还是我吗?
她觉得她有点捉不住她自己了,她不知道自己现在还在渴望什么。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的话,即使生了儿子,即使免于殉葬那又能如何?这样活着真的有趣吗?
“娘娘?”柳知恩略带疑惑的呼声,唤醒了徐循。她摇了摇头,忽然感到了片刻的晕眩。
不论如何,先把眼下的难关度过去再说了。孙贵妃也好、胡皇后也罢,难道这件事真的就只是巧合?
即使很想相信,为了肚子里这个可能的孩子,徐循也不能相信这就是巧合。
“最近,宫里的饭食,是清宁宫小厨房做的,还是——”她问柳知恩。
闻弦歌而知雅意,柳知恩交代起了太后的安排。“是清宁宫小厨房现做,每日里由太后娘娘的膳食中随意给您指出若干味送来的。”
看来,除了自己以外,也不是没有人在乎她的安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