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天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海阔天高- 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莫钟书真的是个天才,他倒也认了。可是他清楚地知道自己重几斤几两。小时候念书,得益于上辈子父母给他打下的良好基础,再加上各位师长的刻意栽培,他才会出类拔萃。后来做生意,他自己能力平平,全赖有大富、阿贵和二柱这几个忠仆大力支持,而这些人实际上还是莫府老太太精挑细选出来培养的。他唯一比旁人多懂一点的,就是航海,可这个优势在这帆船时代已经大打折扣了。至于那些超越时代的见识和阅历,只能算是他重生再活一辈子的红利,这些年来已被他挥霍得差不多了。他今后拿什么来撑起所谓天才的花架子?

    吕熠却是不等他推辞,就道:“不然,本王也不受你的干股,你就等着别人来夺你的船和货吧。”气定神闲,已算准了莫钟书除了屈从之外别无选择。

    莫钟书咬着牙道:“好,成交!不过我有言在先,我没法儿保证能管理或者过问出什么,要是效果不理想,休要怪我。”

    莫钟书虽然没有富国安邦的雄心壮志,但是如果有机会,他还是很愿意为发展民族工业添一块砖加一片瓦的。既然吕熠愿意听,他便铺开纸,写写画画地说了起来。他先从在大食的玻璃工场里的工艺流程说起,描述所观所见之间,还添加了许多他自己的构想(其实是他上辈子的一些见闻),然后又说到玻璃的各种用途。

    吕熠点了几个亲信过来,说是将来就让这几个人跟着莫钟书一起制造玻璃。

    莫钟书正要抗议,刚刚还说只是“过问管理一下”便可的,这会儿怎么成了叫他们跟着他去干了。

    吕熠那几个随从却是机灵之极,抢先开口问起工场的选址和采掘砂矿等问题,莫钟书一个问题还没答完,另一个问题又已经在等着了,应接不暇焦头烂额中,最后还是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莫钟书说得兴起,又把中国四大发明扒拉出来说道,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都是中国人发明出来的,墙内开花却是墙外比墙内更香,欧洲人在军事武器和文化发展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莫钟书已经屏蔽了历史教科书上对中国封建统治者忽视科技教育妨碍技术进步的批评,只列举了几个实例,惋惜前人先进灿烂的科技发明却被夷人利用超越。

    但这一席话仍让吕熠和他的几个亲信听得大汗潺潺。这几个人擦掉额头上的汗水,更加坚信莫钟书是个难得的人才,一双双狼眼里全闪出贪婪的光,终于让莫钟书惊觉自己已经说得太多了,而且他好像又“搬砖”了。

    金色的太阳正在徐徐下降,并渐渐地收回她那灿烂夺目的金光,变得像似一个巨大的燃烧着的红火球。

    许多乘客都走到了甲板上。这是他们在船上最后一次看落日了。因为松江码头的轮廓已经出现在他们的视野中了。大家都一边瞧风景,一边急切地想要看看阔别三年半的松江大地。

    太阳已经浸入水中,慢慢向下沉去。当最后一丝红光消失在海水中时,船已经抛了锚收了帆。

    夜色渐渐弥散开来。但这阻挡不了人们的兴奋。有的人迫不及待地上岸去,希望能遇上一两个旧识,可以打探到家乡亲人们的消息。

    虽然回来了,这些归心似箭的人仍然归不得家,漂洋过海地贩回来的货物还没发卖处理呢,只不过是心理上多了些安慰罢了。

    莫钟书并无十分兴奋的感觉,海员的生命就是由一次次的航行组成,每一次航行都是离岸开始到岸结束,他已经习惯了。

    但他根本睡不着,在床上翻来覆去好一会儿,终于忍不住披衣起床,走到甲板上。

    墨蓝色的天空上,明月高悬,一层薄雾在空中漂浮,点点繁星时隐时露。

    船上的人早已休息,甲板上空无一人,莫钟书却似是看到一个女子的脸在他前面不停的晃着。

    他想起来了,有一回莫府宴客,一大群小孩子在花园的湖边游乐玩闹,潘慧言也在其中。不知怎么地,他就跟那些人聊起了鲨鱼,说鲨鱼畏惧一切橙色的东西。那时候她是十一岁还是十二岁?他记不清了。她那样的一个年纪,就把他随口的一句话记牢在心?

    莫钟书被这个突然的发现惊了一下。

    “你是不是很小的时候就想出海去了?”

    “……我就猜你的志向也许在这上面了。”

    她不会那时候就对自己有想法了吧?只有初恋的人才会将对方的一言一行都密切留意牢记于心。

    莫钟书早已不记得自己的初恋是什么样的了,曾经真挚热烈的感情早已被大风吹到南极去了,几次不成功的恋爱和以失败告终的婚姻已把他的情感都消耗干净。这辈子他生来就有一颗老心,老房子着火那样的事情是绝对不可能发生在他身上的。他也曾想过将来要娶个什么样的女人,只有一个要求,彼此不讨厌,那就足够了。潘慧言恰好是在这个范围之内的,所以她有所表示的时候,他便答应了。

    临别之时,他让她等他三年。她说:“三年五年,我等。三十年五十年,我也等。不管你去多久,我都等着你回来。”

    莫钟书对这种话免疫力极强。恋爱中的海誓山盟毫无价值,多少人都念叨过“山无棱,天地合”,可是大规模的地震还是屈指可数。有些话听听就算了,他不会当真。

    本来他的时间安排得很宽裕,可是后来遇到海盗和风暴,船偏离正常航道又随波逐流漂到一个荒岛上去,就耽误了些时日。回到南海后,台风一个接着一个,归期便一再被延迟。现在时间已经比原来说好的超过了七个月,她还在等自己回去娶她吗?
正文 第95章
    澄州。

    莫府今日又是张灯结彩,大宴宾客,庆祝老太太的七十大寿。

    人生七十古来稀。莫荣添虽不是老太太的亲儿子,也不敢忽视这个日子,早早就叫人开始筹备着了,因此这一次的寿宴办的很是隆重盛大。

    一大早,莫府门外就全是轿子马车,几乎把路都堵住了。

    前来祝寿的都是澄州城里有头有脸的人物。门房不敢怠慢,站在他旁边一起迎客的还是莫府大管家呢,这两人笑容满脸,不停地向各方来客拱手行礼。

    门外的大街上忽然就驰来一匹快马,闪电似的冲过来。他的方向也是莫府大门。

    马上的人起初还小心地绕开前面的车马,无奈等着进门的车辆实在太多,他不耐烦了,索性就跳下马来,徒步往前走去。

    门房看到匆匆走过来的一个年轻人,十*岁,身材高大,肤色黝黑,身上的衣服也许几日没换了皱巴巴的,他分明已经看到了门口迎客的两个人,却脚步不停地往里走去。

    门房忙上前截住他:“哎,你这是哪家打发来的?怎么也不懂点规矩?”

    这个人却把手里的马鞭朝他一扔,向外一指,道:“去外面把我的马牵进来。”说完就继续往前走。

    大管家听到声音也望了过去,脸上的笑容僵住,脸色白得像是见了鬼一样。他的手抖了抖,却又突然想起了什么,急急地低头去看那人脚下的地面。这会儿太阳已经爬上半天高,在那人脚下拉出一条长长的影子。

    于是大管家的魂魄又回来了,看着那往内院去的身影,对门房道:“快进去禀告,五少爷回来了。”

    门房困惑地挠挠头,道:“五少爷?他不是已经死了吗?”他是一年前才来莫府的,并没见过这府里的五少爷,只听说他早几年就出海去了,大约两个月之前,江南那边传来五少爷的噩耗,说他已经死在大食外海,当时老太太还为此生了一场大病。

    门房忽然就一个激灵,莫府的少爷怎么会穿着那么旧的衣服?莫非是五少爷遇难时穿的?泡在水里太久颜色都褪掉了?这么想着,他就觉得通体发寒,身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嘴里也叫了出来:“不好了,五少爷的鬼魂回来了!”

    莫府大门口挤满了前来贺寿的人,这门房的声音又不低,登时招来许多惊疑的目光,离得近的几个人听了个明白,纷纷围上来询问,胆小的已经想往外逃了。

    莫钟书出海的事情不是什么秘密,两个月前从江南那边带消息过来的行商也没有什么保密意识,所以澄州城的人都知道这莫五少爷死在海上的事情,再加上莫钟书当年就是个不守规矩爱胡闹的,许多人都相信他的鬼魂挑了这个时候回来捣蛋是很有可能的。

    大管家重重地在门房的脑门上拍了一下,抢白道:“青天白日朗朗乾坤,能有什么鬼怪?再说了,刚才你没看到五少爷是有影子的吗?”

    大家一听也有道理,鬼魂是没有影子的,看来这位五少爷是大难不死活着回来了,便又都放下心,已经跨出门去的一条腿也收了回来。恐惧一除,好奇心又上来了,人们都很迫切地想知道这个五少爷是怎么从鲨鱼肚子里跑出来的。

    门房也不敢再耽搁,忙撒开腿,一溜烟地往里头冲去。

    老太太正坐在房中,眼睛混沌,神情疲惫,全无一点寿星的派头。今日虽说是她的寿辰,外面热闹喜庆的气氛却让她更觉得人生的无趣。她懒得去应酬那些贺寿的客人,推说老骨头不爽利,让太太王氏带着儿媳们去招呼,她自己只留了一个年轻女子低声叙话。

    在她们面前的小桌上,有一叠厚厚的书札,都是前几年莫钟书托人捎回来的。莫钟书是个有心的人,不管他走到哪儿,但凡遇到有船往中土这边来,必写了家书请人捎回松江再转送澄州,好让牵挂他的人放心。

    老太太摩挲着一张纸上的折痕。那是她们接到的最后一封信,落款日期已是一年之前了,信很简短,只道再过几日他便要返程回归中土。在这之后,便是音信全无。

    原本她们也不算太担心,没有信来,是因为他已在回程中,能遇上的都是往西去的船,自然不能再托人送信了。

    可是两个月前,一个从江南来的客商,在与人闲谈时突然提到,大约一年前,有一艘船在大食外海遇上大风暴,船上的人无一生还。

    老太太这几年一直叫人密切留意着出海商船的消息,听说之后就大惊失色,因为按着莫钟书最后一封信中的时间地点推算,他那时应该也是在那出事海面附近。她就叫人把那商人请了来,要问个仔细。

    那商人其实也知道得不详细,就是道听途说来的消息,说是前些日子有一条商船从大食那边回来,船上的人对人说起,他们回来的时候,遇上过一次几十年不遇的大风暴,幸好当时他们正停泊港口才避过一劫,但听说还有一艘中土的船走在他们面前,不知道他们是否平安。不过这条船上的人后来却在海上遇见了一艘大船的残骸和许多已经淹死了的尸体。所以这条船回到松江后,就向人打听最近一个月内有没有另一艘船从西洋回来,却是从没有人见过那一艘船。

    老太太一听说失踪那艘船的船主姓莫,就晕了过去。

    潘慧言听说之后赶来,一颗心也悬到了嗓子眼儿,却还得安慰老太太:“老太太暂且放宽心,并没有证据表明那出事的船就是钟书的。”

    前来探病的王氏几婆媳也叹着气劝道:“老太太放心吧,别想太多。”“就是就是,在海上行船,这种事不少见。”“这五弟也真是太不懂事了,怎么就不来个信儿好叫大家安心呢。”这一通话下来,却是更叫老太太焦心,从此就吃不下睡不着,一直康健的身体也哼哼唧唧起来。

    “这都许久了,小五还没有消息,是不是真遇到什么事了?”一滴浑浊的老泪从老太太密布皱纹的眼角滴下,在地板上摔成几瓣。

    “路途遥远,他一定还在回来的路上,又或者,他中途有什么紧要事情要先去办理……”

    “唉,有什么事情紧要得过回家?就连走在他们后面的人都已经回来了,他怎么还……”

    潘慧言顾不得礼貌,粗暴地打断她的话,“他不会有事的!一定又是躲起来跟大家开玩笑,说不定那消息就是他故意放出来的。”似是为了说服老太太,更似是为了说服她自己,又强调道:“老太太不记得了么?当年他大张旗鼓地去‘醉花仙’喝花酒,却是从前门刚进去马上就从后门跑掉,第二天还故意给那些流言煽风点火。我猜他这会儿准是藏在不知哪个地方看着咱们着急,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跳出来吓咱们一跳呢。”

    老太太想起当年那个孩子的种种把戏,也不由得扯了一下嘴角,真希望这也是他的一个小恶作剧。

    正在这个时候,外面有人通报说五少爷回来了。

    两人不可置信地对望一眼,还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真的假的啊?

    还没来得及把传话的人叫进来问一句,外面就已经走进来一个魁梧的身影。

    他比离家之时高大了许多,原本白净的面皮也被晒黑了,不过仔细看去,模样神气都没变,就连嘴角边的笑容也依旧如故。

    一老一少两个女子的眼泪瞬间就掉了下来。半晌,年轻女子记起他是最讨厌别人在他面前哭的,忙擦干净自己的脸,又去劝老太太。

    莫钟书静静地看着前面两个对着自己问长问短一刻不能停下的人,不觉一笑。出海回来有人嘘寒问暖,这感觉还真不错。待到看清那个年轻女子头上还梳着未嫁女子的发饰,他就更是松了一口气。回到松江的第二天一早,他就下了船,一路快马加鞭昼夜兼程,就想着早点儿见到她,看看她是不是真的还在等着自己。

    外面门帘一挑,进来了一大群人,走在最前头的便是莫荣添和太太王氏,后面跟着的是他那几个异母兄嫂。

    莫钟书一一作揖行礼问好。

    王氏寒暄几句之后,皱眉不悦地瞪着他。莫钟书只作没看到,他一个庶子见父亲和嫡母,是应该行跪礼的,可莫钟书从来就没跪拜过,他心里从来就没把这两个人当成父母,甚至连一声“父亲”“母亲”都没叫过。不过,王氏现在心中不痛快可不是为了这么件小事,只是莫钟书根本就没意识到。莫荣添有话想说,但顾虑到今天是老太太的好日子,还是把话先存在心里了。

    莫钟书这一回来,老太太刚刚还不爽利的老骨头就不药而愈了,笑呵呵地,红光满面。当外面又有人来报说某太太某夫人到来的时候,老太太便爽快地出去履行寿星的职责,尽情显摆一个儿孙满堂的老人的幸福。

    莫钟书则是回了自己的旧居处。他接连多日没休息好,这一躺下便足足睡了一日一夜才睁开眼。他一醒来便被告知,在他安睡的这段时间里,他的亲人们已经把他的人生都安排妥当了。
正文 第96章
    老太太早就和潘家商议过莫钟书和潘慧言的婚事。当时莫钟书出海去了,香饽饽早变成了牛屎干,也就潘慧言愿意,所以这婚事是一点阻力也没有就议定了,甚至把婚嫁六礼的前面四礼都完成了,只等莫钟书回来再“请期”、“亲迎”。

    莫钟书一觉睡醒,两家人已经请了“半仙”为他选定了良辰吉日,竟然就是三日之后,“半仙”还有言道,错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