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帝国风云录- 第3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自己手上有黑冰台,有黑衣,还有蓼园秘兵,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张良,刺杀的实力是绰绰有余,但刺杀的后果自己却承受不了。
  秦王政的性格坚毅而执着,这种人一旦被激怒,其手段必然如雷霆一般让对手形神俱灭。
  算了,还是不要用这种血腥而暴力的办法了,这种办法说起来毫无智慧,而且体现了自己的恐惧和弱小,它不会让秦王政屈服,相反,它会让秦王政更加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另外,就算尉僚和李斯死了,难道秦王政就没有忠实的亲信臣僚了?他随时可以找到替代者,愿意为秦王政“赴汤蹈火”的人太多了,杀不胜杀。
  用兵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政治也是一样,政治的本质是利益,只要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斗争,斗争的最佳方法不是击杀对手,而是与对手联合起来,大家共同获利,用更大的力量去获得更多的利益。
  我能与冯氏合作,就能与蒙氏结盟。冯氏和蒙氏如今是秦王政的左膀右臂,假如我能与他们联手,必定可以大幅削弱咸阳宫的实力,如此即便有尉僚、李斯这样的对手,他们也没办法阻挡我改变历史的脚步。
  宝鼎最终迫使自己冷静下来,整理了一下思路,把先前的谋划又做了一些调整。
  这时赵高走了进来,看到宝鼎正在伏案疾书,犹豫了一下,没有说话。
  “在大王离开大梁之前,我想与冯氏见一面。”宝鼎放下笔,望着赵高问道,“你可以安排一下吗?”
  御史大夫冯劫每日陪侍在秦王政身边,出巡途中更是繁忙,宝鼎这个封君若想在瞒住秦王政的情况下单独与他一面非常困难。
  赵高考虑了一下,躬身答应,然后小心翼翼地问道,“端木氏又来了,武烈侯是否见他?”
  端木氏从邯郸追到大梁,数次求见,均被武烈侯拒绝了。目前他还不想与齐国重建盟约,虽然他前年和后胜的会晤很愉快,也知道后胜要打赵国,他本人对这一策略也非常感兴趣,甚至在给秦王政的书信中数次说到此事,但秦王政还是拒绝了推迟攻打赵国的建议,结果导致后胜的策略得以成功实施。这时候假如不是大河南北爆发大饥荒,后胜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之策基本上就算成功了。
  现在齐国还掌握着一线主动。假如中山形势发生变化,不利于秦国,那齐国还有攻打河北和中原的机会。宝鼎现在不愿意与齐国重建盟约,就是想等待中山形势的变化。假如郭开激化了赵王迁和李牧的矛盾,赵王迁把李牧杀了,形势对秦国有利,王翦乘机击败赵军,灭了赵国的国祚,那秦国挟灭赵之威与齐国谈判,局面就完全不一样。
  “我现在有必要见他吗?”宝鼎问道。
  赵高踌躇良久,说道,“接触一下也无妨,可以了解一下齐国目前的状况。”
  “那就见他吧。”宝鼎笑道,“你安排一下时间,不过我要先睡一觉。”看到赵高还没有离开的意思,宝鼎不禁问道,“还有什么事?”
  “公子婴从东阳前线赶回来了,叫嚷着要见你。”
  宝鼎微微皱眉,“他来干什么?目无军纪。我不见他,叫他马上给我滚回前线。”
  赵高苦笑,躬身说道,“我……我挡不住他。”
  “岂有此理”宝鼎冷笑,“告诉东方无畏,他胆敢冲撞行辕,就把他抓起来,军法处置。”
  赵高躬身告退。走了几步,他想到公子婴苦苦哀求自己的痛苦表情,脚步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赵高咬咬牙,转身对宝鼎说道,“武烈侯,他只是想找到自己的父亲,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请武烈侯看在他一片孝心的份上……”
  宝鼎的脸色骤然变冷。赵高心里一寒,赶紧把嘴巴闭上了。
  “还有事吗?”宝鼎非常不满地问道。
  赵高想到自己答应公子婴了,要代替他哀求武烈侯,于是一狠心,跪下恳求道,“武烈侯,公子婴已近疯狂,假如他失去理智,跑去惊扰了大王,那后果就不可收拾了。”
  宝鼎摇摇头,目露无奈之色,然后冲着赵高挥挥手,示意他把公子婴带进来。
  很快,公子婴就跑了进来,一言不发,跪在宝鼎面前拼命地磕头,泪水无声倾泻。赵高担心他出事,一把抱住他,“你有话好好说,不要让武烈侯太为难了。”
  宝鼎一听,两眼顿时瞪向赵高。你这个暗示也太明显了吧?
  赵高在宝鼎身边待久了,自然了解宝鼎的性情,知道宝鼎肯定要出手救出公子成蛟,这对他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但人可以救,秘密却不能泄漏,否则得罪了咸阳宫,宝鼎要付出代价。公子婴当然也知道这一点,当初他之所以跑回中原,就是想逼着宝鼎救自己的父亲,他知道这位叔父不会让自己以身犯险。但邯郸攻克了,宝鼎这边却一点消息也没有。他实在忍不住了,从前线跑回来,豁出去了,如果叔父不告诉他父亲的下落,他就去“冲撞”大王,以此要挟宝鼎。
  公子婴一听心里有算了,也不磕头了,瞪着眼睛望着宝鼎。
  赵高不敢再在这里“招惹”宝鼎,转身出了大帐,让这对叔侄自己解决。
  宝鼎起身找了一块手巾递给公子婴,“擦擦眼泪。你也不小了,做事要冷静,不要这么冲动。谁允许你回来的?”
  公子婴低头不语。
  “你是不是自己偷偷跑回来的?”宝鼎生气地问道,“有没有违反军纪?”
  “没有。”公子婴对这位叔父还是非常畏惧,急忙叫道,“是上将军允许我回来的。”
  宝鼎这才放心,伸手给了公子婴脑袋一个巴掌,“你连叔父也信不过?现在回去,马上回东阳。”
  公子婴顿时激动起来,一跃而起,一把抓住宝鼎的胳膊,“我什么时候能见到他?叔父,我要见他。”
  “你如果这辈子只想见他一面,那我现在就可以让你见他。”宝鼎说道,“你想好,这辈子是不是只想见他一面?”
  公子婴又惊又喜,连连摇头,“不,不,叔父,我听你的,我马上走,我马上回东阳。”
  宝鼎面露笑意,“你给叔父一点时间,叔父会把这件事处理好。相信叔父,好吗?”
  公子婴二话不说,跪在地上连磕几个响头,然后头也不回地跑了。
  端木泓再见武烈侯,心里惶恐不安,不知道自己的使命能否完成。
  宝鼎倒是笑脸相迎,口气也很亲切,仔细询问了齐国的大饥荒情况。端木泓则乘机隐晦地介绍了一下当前临淄的政局。
  齐王建和后胜的谋划因为大饥荒而挫败,两人对时局比较悲观,因为很明显,赵国一亡,秦国的大军必定杀向山东,齐国将面临一场生死决战,偏偏在决策受挫和大饥荒的双重打击下,国力损失严重,接下来的生死之战对齐国明显不利。
  “临淄并没有放弃赵国。”端木泓说道,“田氏部分宗室和孙氏正在与燕国太子丹频繁接触。有传言说,公子嘉可能要发动兵变,篡夺王位。”
  宝鼎暗自吃惊,他不动声色地问道,“公子嘉?他凭什么篡夺王位?李牧的代北军在呼沱水前线,赵王迁的身边有赵葱和颜聚的大军,公子嘉拿什么去篡夺王位?难道太子丹要出兵帮他篡夺王位?”
  端木泓摇摇头,“国相语焉不详,我也没有更多的消息,但从中山局势来分析,齐燕两国当然不希望这时候赵国爆发王统之争,内讧只会让中山局势变得更糟糕,所以在我看来,诛杀李牧的可能性更大。李牧和赵王迁的矛盾已经公开化了,他至今不愿交出兵权,假如赵王迁不杀李牧,他这个大王哪来的威信?没有威信,如何驾驭百官?如何统率大军?”
  宝鼎从端木泓的话里闻到了一丝危险,他对中山局势的变化愈发担心,他有一种不详的预感,历史可能要在这个时候拐一下弯。
  “我们想杀李牧,赵王迁也想杀李牧,齐燕两国也想李牧,看样子李牧是必死无疑了。”赵高坐在一旁,笑着说道,“但世事无常,但所有人都认为李牧该死的时候,李牧自己怎么想?他难道束手就缚,等着大家去砍他?中山的形势肯定要发生巨变,但不管它怎么变,对我们都是有利。”
  “长史说得对,赵国仅靠中山和代郡两地,无论如何也支撑不下去了。”端木泓陪着笑脸说道,“赵国灭亡了,这中土就是三国争霸。”
  “争霸?”赵高脸上露出嘲讽之色,“你以为齐楚两国有实力与我大秦争霸?
  端木泓脸色微僵,尴尬无语。
  “高唐君(后胜)对局势怎么看?”宝鼎问道,“下一步他是不是打算与楚国合纵抗秦?”
  端木泓叹了口气,“武烈侯要打齐国?”
  “暂时不考虑。”宝鼎说道,“先把赵国彻底灭了再说。赵国的军队还在,中山还有一场大战。”
  端木泓没有达到目的,武烈侯自始至终都没有重建盟约的意思,相反,秦军下一步攻打齐国的讯息倒是透漏得非常清晰。
  秦王政在大梁待了五天,巡视了鸿沟和部分灾区,接见了中原军政官员,然后决定渡河北上,赶赴邯郸。
  临行前的这天晚上,秦王政设宴犒劳中原的军政官员。
  武烈侯因为中原事务繁忙,没有陪同秦王政北上邯郸。宴席结束后,秦王政把武烈侯留了下来,两人又单独谈了半个时辰。这次主要谈家事,谈宗室之事,倒是非常愉快。
  武烈侯告辞离开,他没有直接返回行辕,而是在赵高的精心安排下,见到了御史大夫冯劫。
  师生分隔几年再见,宝鼎和冯劫都有些感慨。当初宝鼎第一次见到冯劫的时候,想到冯劫是大秦未来的御史大夫,于是想通过他来发展,谁知几年过去,冯劫倒是靠宝鼎的谋划上位做了御史大夫。
  冯氏对宝鼎的前途一度不看好,尤其在利益产生冲突的时候,双方的关系一度濒临破裂。随着宝鼎的功勋越来越大,实力越来越强,冯氏对宝鼎的看法也改变了,所以当宝鼎主动寻求与冯氏合作的时候,冯氏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而这成了冯氏的转折点,冯劫很快就在中枢三公中占据了一席,这使得冯氏在咸阳的权势更大,在朝堂上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大。相比起来,蒙氏的权势和影响力倒是逊色于冯氏了。
  两人见面稍微寒暄几句后,冯劫直截了当地说道,“我的时间不多,请武烈侯直言不讳。”
  宝鼎稍加沉吟后,问道,“大王在王统一事上可有看法?”
  “大王讳莫如深。”冯劫叹道,“自公子扶苏和公子高先后出镇地方开始,中枢在立储一事上已经数次进言,咸阳有关这方面的议论也比较多。”
  “右丞相可有进言?”宝鼎又问。
  冯劫摇摇头,“那个人心计深沉,虽有进言,但根本看不出他的倾向。”
  宝鼎思考了片刻,忽然问道,“冯氏的倾向呢?”
  冯劫面色微凛。武烈侯这是逼着冯氏表态了。冯劫考虑良久后说道,“以国为重。”
  能逼着冯氏说出这四个字,宝鼎已经很满意了。他微微一笑,继续问道,“内廷是否积极?”
  内廷大员大都是秦王政的亲信,很多人虽然官职不高,但可以向秦王政直接进言,这些人对秦王政的决策有相当的影响力。
  “大王讳莫如深,内廷当然也是一片沉默。”冯劫想了一下,说道,“咸阳人都在猜测武烈侯拿下河北后,又会奏请哪一位王子出镇。我也很好奇,想知道武烈侯打算让哪一位王子出镇河北?”
  宝鼎立即意识到冯劫话里有话,“请师傅明言?”
  “大秦有二十等军功爵,即便贵如王子,也要以军功升爵。”冯劫望着宝鼎,意味深长地说道,“王子年少,寸功未立,则出镇地方。以贵升爵,这违反了大秦律。”
  宝鼎暗自惊凛。他早在谋划此策的时候,就曾想到此策触犯了军功贵族的利益,不过考虑到王子的尊贵地位,在他看来即使有人反对也不敢公开与秦王政“叫板”。现在看来,自己低估了咸阳的军功贵族。
  军功贵族大部分来自寒门,有武人,也有士人。今日咸阳朝堂上,出自寒门的军功贵族已经非常多了,可以说是大秦朝堂的一股强大力量。比如尉僚、李斯都是军功新贵,章邯、甘罗、曝布也是,朝堂各方势力中军功新贵的数量都不少。像蒙氏、冯氏已经不能算是军功新贵了,但相比郿城“孟西白”,夏阳司马氏这些豪门世家,他们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大秦的二十等军功爵造就了军功贵族,它的实质是削弱和剥夺宗室等豪门贵族的利益,然后把这部分利益给军功贵族。现在宝鼎让王子出镇地方,实际上是豪门贵族对二十等军功爵的一种“反扑”举措,是豪门贵族抢夺军功贵族利益的开始。站在军功贵族的立场来说,这是豪门掠夺寒门,其后果对寒门可谓是一场灾难。王子出镇地方,王子获利了,那宗室呢?豪门呢?是不是也要“喝口汤”?利益就那么多,肉和汤都被瓜分了,军功贵族吃什么喝什么?
  宝鼎不禁想到了秦王政那天晚上对自己所说的一番话。秦王政本人并不反对王子出镇地方,但军功贵族给他的压力显然太大了。秦王政在警告自己的同时,似乎有意挑起自己和军功贵族之间的矛盾,继而阻止自己在王统一事上对他频频施压。
  “谢谢师傅。”宝鼎目露苦涩之意。幸好冯劫及时提醒,否则自己还懵然不知一股危机正在向自己扑来。
  第316章 神仙家
  国策的修改已经势在必行。
  在大秦根本国策不做任何改动的基础上,以强悍的权势和武力进行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就像狂风暴雨中的树枝,无力承受风暴的疯狂打击,当风暴肆虐到一定程度,轰然崩裂。
  自己先前的谋划走上了歧途,用这种“由下而上”的方式去改变大秦的根本国策,显然要有一定的前提,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失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宝鼎沉默良久,问道,“师傅对此怎么看?”
  “当年在咸阳,你年少轻狂,纵谈国事,指点江山,虽然很多观点不能为我所接受,但时至今日,当大秦基本上奠定了统一中土的优势之后,我忽然发现,你当初的很多观点并不是没有道理。”冯劫目露思索之色,稍停后继续说道,“当初你总是反复强调,治理一个统一的中土和治理一个大争之世的诸侯国,完全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所以你认为‘法治’虽然适合强大诸侯国,但不适合统治一个庞大的帝国。”
  “当初我不能接受你这个观点,但今天中土大势一变,咸阳站到了一个更高的位置,放眼再看中土,蓦然发现大秦的治国之策果然有很多地方无法适应统一后的中土。”冯劫叹道,“虽然咸阳早在前几年就在考虑统一后的治国策略,但受限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咸阳并拿出任何有效的变革思路。鉴于今日咸阳政局的复杂,咸阳各方势力在变革一事上都极其谨慎,甚至说非常保守,大臣们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一个个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唯恐出现错误,导致统一大业功亏一篑,导致自身利益受到严重损失。”
  冯劫看了宝鼎一眼,目露忧虑之色,“此事大王心里清楚,中枢也感受到了危机,尤其大河南北连续两年的大饥荒,更是让咸阳发现了大秦根本国策和国力快速发展之间的一系列矛盾,但发现问题容易,解决问题太难,毕竟国策的修改牵涉到各方势力之间的利益。”
  “当今朝堂上,唯有武烈侯高瞻远瞩,锐意进取,在国策的变革上更是屡有建树。大王之所以容忍你的骄横,中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