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帝国风云录- 第3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哉馀ㄡ愕浇系恼匀耸贾詹环判模P乃堑搅宋髂虾缶筒惶富樱萘肽隙瓢裕灾惺啻蟪贾钊缲┫嘹笞础⑼蹒骸⑻竟犹诘热饲苛曳炊裕墩骶陈恃疃撕秃凸俞健⒉木艹愕饶舷虏握降墓笞迕且彩且恢路炊浴
  秦王政在远征军的军队数量问题上绝不让步,于是经过商议后,改从中原、河北、山东、两淮等地征调征调兵役,其中山东和两淮的青壮男丁大部分是齐、楚两国的归乡降卒,拉到战场上就能打仗,用他们做远征军的选锋部队去冲锋陷阵正好合适。
  秦王政的想法是不错,此策既能解决远征军的兵力问题,又能解决地方上存在的动乱隐患,但镇戍地方的功臣们想得更复杂。镇戍地方的功臣们如何增加自己的实力?第一就是保证地方军的规模,而地方军的来源就是这些青壮男丁,咸阳把他们全部拉到西南战场上打仗了,即便不死也是杳无归期,这不是存心要削弱地方势力吗?于是各地方郡县的军政官长们不约而同地向咸阳“诉苦”,无非就是因为长年战争导致这些地方的青壮男丁非常少,而无论是镇戍地方还是恢复和发展地方,都离不开这些青壮男丁的劳作,所以无法向远征军输送兵力。
  秦军每到一地,必定核实户口和土地,登记造册,但无论是新建的各级府署还是功臣们,都在新占领疆土上大肆掠夺土地和其他财富,同时还大量掳掠人口做为奴隶,为他们创造财富,所以咸阳拿到的这些统计数据缺乏真实性,但中央暂时没有精力也拿不出有效办法来制约或阻止这种事情的发生,只能听之任之,只求先把地方郡县稳下来、控制住了。
  地方郡县先是拿虚假数据欺骗中央,现在又想方设法阻挠中央从地方郡县征发兵役,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中央的命令形同虚设,变成了一纸空文,而中央所征发到的兵役更是寥寥无几。
  中枢大臣们和中央府署官员都帮助地方郡县说话,认为地方郡县的困难实在太大。中央既要地方郡县的赋税,又要地方郡县的徭役,而地方郡县承担着稳定和恢复之重任,这两者之间形成了直接冲突,如果中央强行逼迫,地方郡县的局势恐怕面临崩溃之危。
  这句话可不是危言耸听。山东琅琊、胶东的叛乱刚刚平定,淮北蕲城、彭城的叛贼也刚刚诛杀,如果因为中央的逼迫导致地方叛乱再起,西南远征肯定要延迟,那对中央来说就是得不偿失了。
  秦王政愤懑不已,但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来责难地方郡县。毕竟这是非常时期,中央实施了非常策略,中央困难,地方郡县更困难,这是显而易见的事。
  秦王政无奈之下把远征军的兵力调整为二十万,但因为从其他郡县征发的兵役数量实在太少,如果远征军为二十万,那么江南留守军就所剩无几了。
  长沙侯公子高和章邯急奏咸阳,请中枢慎重考虑。
  中枢大臣们似乎乐于看到这种局面的出现,纷纷支持江南的奏请,认为江南镇戍军的数量至少要保证五万以上。
  用十五万军队去远征西南,不要说杨端和等远征军统率缺乏自信,就是秦王政自己也是惶惶不安。这一仗败不起啊,但让秦王政愤怒的是,现在朝堂上下都在期盼着西南远征的失败,都希望看到秦王政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因此中枢中的很多大臣,中央府署的很多官员和地方势力联手操控政局,把秦王政和咸阳宫逼得焦头烂额。
  秦王政急书北疆武烈侯,征询他的意见。
  宝鼎回书,十五万大军远征西南足以保证胜利,但在他看来,完全可以把军队精简为十万,以绝对精锐出战,一战可定。目前中央财政极度困难,远征军数量越是庞大,中央财政的支出越是惊人,对地方郡县的压榨越是厉害,由此必然激化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假如地方上叛乱迭出,局势动荡,肯定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十万大军出战,进退方便,即便战败,损失也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另外,宝鼎认为远征西南的时间可以拖一拖,以今年秋收之后为宜,这可以让远征的准备工作尤其是粮草武器的囤积量达到一定的规模。宝鼎一再告诫,南岭大渠的开凿虽然保证了远征军粮草辎重的输送,但因为远征路途遥远,粮草耗费惊人,为保证远征的全面胜利,粮草武器至少要囤积到足够远征军一年的用度。
  宝鼎对远征的信心让焦虑不安的秦王政逐渐冷静下来,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粮草武器的囤积上,并且不再急于进行远征。
  宝鼎此刻在北疆关注的是西北局势。
  匈奴人在春暖花开之际开始攻打河西。秦王政和中央因为要全力进行远征西南一事,无力顾及到西北局势,所以授权宝鼎,全权处置西北边事。
  匈奴人的进攻开始后,大月氏王紫塞的使者也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北疆大行辕,向宝鼎求助。
  宝鼎无意出塞作战,但又不能不支援河西,于是在长城一线派出大量斥候,向河南和云中两地的北虏诸族散布秦军即将出塞作战的假消息,同时秦军也在雁门和上郡之间频繁调动,上谷郡方向的秦军骑士更是一次次杀出无穷之门,这导致阴山以南的局势非常紧张。
  匈奴人担心秦军攻打云中,不敢倾尽全力攻打河西。
  六月,公孙豹做为宝鼎的特使赶赴陇西,说服了羌廆和(毛)子睿,西羌边军和陇西骑军火速渡过大河,北上进入大月氏胖顿部的领地,做出随时支援河西之态势。
  秦军陇西军队渡河支援河西,离石和代北两军也是虎视眈眈地盯着匈奴人,这使得西北局势顿时为之一变,匈奴人的攻击随之减弱。
  秋收后,秦王政下令,舞阳侯杨端和率军越过南岭,远征西南。
  中土的目光全部转向了遥远而陌生的西南蛮荒之地。
  新年之前,远征军报捷,大军沿离水而下,攻占苍梧地区,接着在郁水两岸展开,攻占苍梧、中留等城。
  杨端和、公子峤、熊炽、盖聂等远征军统率部官员奏请,以所占疆土为桂林郡,郡治为苍梧城。在苍梧城设远征军大行辕,统一指挥岭南战场。
  正月,远征军一分为二,魏起率西路军沿江而上,向夜郎国方向攻击。盖聂、荆轲率东路军沿江而下,向大海方向攻击。
  三月,魏起、杨昱的西路军与夜郎人相遇。
  魏起考虑到秦军第一次深入西南作战,诸事不利,不敢贸然与夜郎国开战,于是转而南下,于五月攻占临尘城,并以此城为郡治,建象郡。
  三月,盖聂、荆轲的东路军在四会、番禹一带遭遇南越诸族的联合军队,双方数次交战,秦军以绝对优势击败了南越人。随后秦军横扫九莲山东西两麓,攻占湟溪要塞和龙川城。
  六月,杨端和和公子峤率军进驻番禹城,以此城为郡治,建南海郡。
  九月,秦军在梅江一带遭遇东越诸族的阻击,并发现了楚人的踪迹。荆轲果断下令,停止攻击,后撤龙川坚守。
  九月,西南远征大捷的消息传到咸阳,咸阳欢庆,京畿沸腾。
  秦王政尤其兴奋。他第一时间给北疆的宝鼎写信报喜。宝鼎的预言成为现实,远征军果然在一年时间内攻占了西南大片疆土,建三郡,功勋卓著。
  这一胜利不仅给秦王政和咸阳宫赢得了功勋和威信,更让中央在政治上、军事上和财政上都获得了战略上的优势,这才是秦王政欣喜若狂的根本原因。
  大秦中央在政治上一扫先前的颓势,权威再盛;在军事上完成了对楚国的战略包围,攻灭楚国不过是时间问题;在财政上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假如西南远征久拖不决,中央财政势必崩溃,因为增赋加税而导致的国内尖锐矛盾必然爆发,中央和地方之间因为利益争夺可能在对抗中形成武力冲突,继而国内大乱,统一大业瞬间崩溃。现在这一切危机都随着西南远征的胜利而得以缓解,中央牢牢把持了政局的主动权,在中央和地方的对抗中占据了显著优势。
  宝鼎很快回信。
  宝鼎淡淡地恭贺了西南远征的胜利,并提醒秦王政,这一胜利的根本原因不是决策的正确,也不是远征军的骁勇善战,而是因为陈禄和他主持修建的南岭大渠。没有这条大渠,也就没有今天的骄人战果。
  接着宝鼎告诫秦王政,西南远征的胜利虽然标志着西南策略的完成,但随之而来的则是西南局势的走向,而这一走向并不控制在咸阳手中,而是控制在远征军手里,所以如何处理好中央和西南远征军在下一步决策上的分歧至关重要。
  宝鼎这封信抵达咸阳不久,西南远征军果然与中央决策产生了冲突。
  西南远征军在攻击过程中遇到的都是南越蛮夷,其战斗力根本无法与秦军相提并论,这与秦军先前的预想差得太远,于是将士们的自信心高度膨胀。
  他们很难相信,以西南百越人的战斗力,怎能阻止强大楚军的南下扩张步伐?这时候远征军的统率们才看到了南岭大渠的决定性作用。正是因为有了南岭大渠,中土的粮草武器才能源源不断地运到西南,而且全部都是水路,水路运输可以充分发挥船只的巨大运输量和运输途中低损耗的优势,所以才有秦军远征的胜利。
  但西南终究是蛮荒之地,大秦的贵族们绝对不愿意留在这里发展壮大,于是他们的目光自然就转向了楚国,转向了江东,于是他们决定北上,攻打楚国。
  绵延数千里的南岭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把江南江东和岭南隔为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远征军不管是翻越南岭,还是穿过东越人盘驻的地盘,最大的难题就是粮草武器的运输,但远征军的自信心高度膨胀,而西南的蛮荒贫瘠又让他们非常失望,于是远征军不惜代价也要杀进江东,掳掠财富或者割据称霸。
  中央财政已经不允许远征军继续作战了,即便条件许可,中央又要耗费多少钱粮才能支撑远征军北伐江东?相比起来,当然是让江淮战场上的秦军主力渡江南下最为合适。
  远征军的使命结束了,接下来远征军的任务就是镇戍西南三郡,并给楚国的大后方以威胁,在楚国灭亡的时候断绝楚国贵族逃亡之路。
  远征军会遵从中央的决策吗?
  第418章 孤独的身影
  西南远征的胜利改变了咸阳政局。
  大秦的贵族们原本对西南远征根本不抱胜利的希望,所以他们以此为陷阱,推动西南远征,试图以远征的失败来打击秦王政和咸阳宫,结果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他们很难相信,楚人几百年都没有做成的事,秦人竟然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就完成了,大秦的国力难道已经发展到如此强横的地步?
  事实摧毁了一切虚无的幻想,贵族们陷入被动,当务之急是击败江淮楚军,渡江作战,完成统一大业,再一次扭转政治上的被动局面。
  西南远征打完了,战略上已经对楚国形成包围,此刻大秦的首要之务当然是渡江作战,吞灭楚国,完成统一大业了。
  朝野内外,一致要求秦王政下令进行江淮决战,然后大军乘胜追击,渡过大江,攻占江东,消灭楚国。
  与此同时,公卿大臣们纷纷上奏,为彰显大秦的强大和秦王政的功绩,在原离宫的基础上改扩建一座豪华大宫殿,在渭水之滨修建六国宫殿,以纪念这一空前的统一伟业。
  统一进程已经接近尾声,即便楚国有大江之险也无法阻止秦军南下的脚步,现在咸阳已经可以着手准备统一庆典了。然而,中央财政承担得了吗?西南要镇戍,北疆要镇戍,大江南北有统一战争,仅此三项巨大的财政开支就足以拖垮当前的中央财政。
  西南三郡的开辟除了在政治上、军事上给咸阳带来好处外,在财政上实际上并未减轻中央财政的负担,从长远来说,反而让中央财政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西南是蛮荒之地,百越诸族是蛮荒之民,咸阳若要长久控制西南三郡,就要派兵镇戍,就要发展西南,也就是说,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西南三郡都要靠中央财政的支持才能生存下去。
  贵族们在经过短暂的震惊之后,马上发现西南远征的胜利带给咸阳的好处是暂时的,带给咸阳的弊端则是长久的。中央财政本来就因为北疆镇戍而不堪重负,现在又加上一个西南镇戍,其窘迫拮据可想而知。
  东南熊氏因为西南远征而东山再起,短期内他们返回咸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他们只能在岭南发展壮大,而他们要发展壮大就需要中央财政的支持,他们会像北疆的武烈侯一样,以武力要挟咸阳,不出意外的话,东南熊氏会借助岭南封国来形成割据的事实,贵族们对分封的攫取将因为北疆和岭南两大割据势力的推bō助澜而逐渐变为现实。
  武烈侯和代侯正在北疆发展壮大,东南熊氏和公子峤很快就要依托岭南而发展壮大,而其他功臣和地方势力呢?假如不趁此机会加快发展壮大,恐怕就要在未来的“分封”中错失良机了。
  十月,武成侯王翦、广武侯麃公、郑侯méng武和高阳侯冯毋择联名上奏,中原、山东和两淮军队已经完成了渡江作战的准备工作,恳请秦王政下令,发动攻击。
  中枢经过商讨,一致同意大军南下征伐。
  考虑到楚国有大江之险,大军渡江作战有一定的困难,中枢又建议,命令西南远征军统率杨端和率军穿过东越人盘驻的闽南之地,攻击楚国的会稽郡,也就是原越国故地,对江东实施南北夹击。
  西南远征的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正是与江北秦军南北夹击楚国,此刻实施这一攻击策略理所当然,唯一的阻碍就是远征军所耗费的粮草辎重是个难以估量的数字,这对中央财政来说是个严峻考验。
  攻楚的策略定下来之后,中枢又把目光转向了北部边疆。
  去年匈奴人攻打河西大月氏,秦军在北疆统率武烈侯的指挥下,虽然象征性地给予了一定的支援,牵制了河南和云中的匈奴人,但并未实质性地缓解河西大月氏的危机,导致大月氏和西域二十六国联军遭到了匈奴人的重创,北部边疆的形势因此更趋紧张。
  假如河西失守,大月氏不得不退守西域,那么匈奴人就在西北疆占据了明显优势,直接威胁到了关中的安危。今年匈奴人再攻河西,大月氏王再度求援,但咸阳财力有限,北疆大军只能固守长城防线,估计这一形势如果继续下去,对大秦的西北疆局势极度不利。
  中枢为此建议,加快直道修筑,竭尽全力打通子午岭和白于山段直道,让咸阳的钱粮武器可以在最短时间最短距离内运送到长城,从而给北疆大军远征河南攻击匈奴人做好准备。
  北疆的事情考虑周全了,那么南疆的事情更要马上解决。
  中枢建议,以西南三郡为基础建岭南封国,以公子峤为岭南封君,以熊炽、熊启为封国左右相,各自主掌岭南东西两部的军政事务,以魏起等人为南海、桂林和象郡郡守。
  最后,中枢再一次奏请秦王政,马上开始准备统一大典,而准备工作的重点就是在原离宫的基础上改扩建一座豪华宫殿,在渭水之滨修建六国宫殿。
  这么多重大决策集中在一起实施,中央财政如何支撑?
  很简单,增赋加税,增发徭役,舍此以外,别无他策。
  秦王政当然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中央财政崩溃,看着国内各种矛盾在激化后局势剧烈动荡,看着中央刚刚建立起来的权威再度被贵族们联手打击,所以他虽然承受了巨大压力,但坚决拖延,同时十万火急征召武烈侯公子宝鼎回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