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媒体 作者:terrygay0120
第一章 1…2
引子
现在的时间是2002年6月1日凌晨4:30分,滨海市东边的天际出现了微微的一抹红色,林枫完成了最后一次的存盘,小说《混在媒体》终于完成了,整整两个月时间,每天只睡5个小时,只是要在离开滨海市之前把小说完工。
这是如同蛇蜕一般的痛苦,十年时间的经历,在两个月内重演一次,所有的痛苦,所有的欢乐一幕幕的在眼前重新浮现。这是一次重生,但愿一只美丽的蝴蝶能冲天而出。林枫的书桌上放着今天去北京的机票,对于他来说,今天意味着一次新生,他要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里去讨生活,他不知道今后将要面对的是什么,就象是他在一个传媒网站的BBS里写的一句话:也许有人会笑我的行为,但我觉得我象是一只扑火的飞蛾,即使面对的是死亡,但至少我为了自己的理想飞向了光明。
林枫关上了电脑,回到了自己的房间,看了看在睡梦中还露出甜甜笑意的儿子,说实话,现在他最放不下的是自己18个月大的儿子,当初决定要离开滨海市时,他犹豫了许久,要么为了自己的事业去奋斗,要么就继续留在滨海市,守着一份并不高的工资和永远没有什么发展的报纸,但至少可以和儿子在一起。可是他害怕,非常害怕,怕有一天儿子问他:“爸爸,你当了这么多年记者,都写了什么文章,为大家做了多少事?”在滨海市想当个名记可太难了,这是个几乎没有新闻和不让做新闻的地方。
说实在话,林枫这几年在滨海市的新闻圈算是干的不错了,几乎可以说是个得奖专业户,能得的奖他几乎都得过了,全国奖、省奖、市奖,可不知为什么就是没有什么成就感。终于有一天他想通了是为什么,因为他是一个虚荣心很强的人,他希望自己的每一篇文章都能得到读者的共鸣,可是滨海市是个奇怪的地方,老百姓似乎都不大读报,全省最大的一份报纸发行量也就只有17万份,尽管他们对外宣称自己有30万份的发行量,可是行内人都知道这是个欺骗客户的数字,令人最奇怪的是客户也都知道这是个虚数,可是所有的报纸媒体都还乐此不疲。当然这也不是只有滨海市才有的现象,几乎全国每一个城市都是这样。可是一个铁定的事实是在滨海市不管在哪家媒体你都不可能拥有众多的读者,而更让林枫觉得有些悲哀的是他所在的经济时报连网站都没有,他到北京去面试的时候,不少媒体看到他的文章都感到奇怪,这些写得不错或体裁不错的新闻为什么从来就没见过,连转载都没有,这在全国的媒体中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林枫也争辩过,可是连他自己都觉得底气不足,一个报社连自己的网站都没有,可能吗?可事实就是如此。
本来林枫就有心要将自己的故事写出来,可是一直也静不下心来,直到他决定要去北京发展,想到北京之前还有一点时间,不如将自己近十年的媒体从业经历写出来,让大家了解一些传媒里的故事。之所以林枫一直不敢将自己的故事写出来是因为从来没有人把传媒里的事如此明确的暴露在普通大众的面前,而且文章一出来,肯定会触到不少人的痛处,会得罪很多人,如今要走了,他终于下定了决心。
还有一个让林枫出逃的原因,也是林枫一直不想说也说不出口的事,那就是他和太太聂真华之间的事。还是在几个小时之前,林枫又和聂真华做了一次爱,但是对于林枫来说那是一种痛苦,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林枫对聂真华已经完全失去了兴趣,严格的说已经完全没有了性欲,和聂真华上床完全是完成任务,甚至连正常的勃起都很困难,要完成任务,他不得不想着另外一个女人,而这个女人是他生命里的一个魔女,从认识了这个女人之后,林枫一脑子想的都是这个女人,不管什么家庭、事业,一切他都无所谓起来,他就想让这个女人开心。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女人也让林枫成熟了许多,甚至让他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吃醋,但所有的狂热都过去之后,林枫才知道那种爱情只不过是单方面的一厢情愿,那个女人自始至终没有真正爱过他,对于那个女人来说,这不过是一场游戏,但是在这场游戏中她才是真正的赢家。
最后一次Zuo爱和前面几次一样,林枫是在默念着那个女人的名字中渡过彼岸。林枫一直担心的是是不是有一天会不由自主的把那个名字当场喊出来,但他又没有办法,不然和聂真华的那项例行工作就无法完成。林枫一次又一次机械的运动着,聂真华则在机器的操纵下发出快乐的呻吟声,每叫一声林枫的心就会揪一下,虽然说对于聂真华他已经可有可无了,但是传统的观念却让他无法放弃这一切,他最担心的事就是将来儿子没有妈妈怎么办,所以又一次下定决心出逃。
不由自主的,林枫的泪水从眼眶里滑了出来,聂真华看到了,很关心的问道:
“是不是不想走了,不想走没关系,我们还可以想别的办法,我们的生活水平比别人还高很多,要不你在家里休息一段时间?”
林枫知道那是聂真华的真心话,他也知道聂真华至今还是对他痴心不改,而对聂真华的愧疚是从他爱上那个魔女之后,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惶惶不可终日之后,才体会到聂真华的心境,所以他对聂真华的感情也就转化成了一种补偿。林枫到后来过了很久都不知道他那天的眼泪是为谁流的,是魔女是聂真华是儿子还是自己,那时他根本不知自己每天在想些什么,只是觉得自己跌到一个怪圈之中了,他知道自己没有能力爬出来,所以只好选择离开,远离这一切,也许就能安心一点,所以他走了。
第一章
1
林枫从小就和别的男孩不太一样,当所有的男孩子热衷于爬墙打鸟的时候,他却喜欢和女孩子一起去演《红色娘子军》,从小到大,他总是被人家称为特有文艺细胞的那一类。
可是命运对林枫总是有点不太公平,明明书念的还可以,可是两次高考都不是那么如意,结果是只考了一个大专。从上大专的那年起他就再也没正经念过书,当明星的愿望是彻底破灭了,可是跟文艺沾边的事他却从来没少干。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让他走上了当记者的道路。林枫至今还记得很清楚,那是一个9月的雨天,已经逃课两天的他不情愿的来到了学校,因为那天要公布实习名单。滨海市的雨一下起来总是数月不停,林枫的心情也像这雨天一下,灰灰暗暗的,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致。至于安排实习单位的事,林枫从来放在心上过,因为像这样吊而郎当的学生是不会给安排什么好的实习单位的。
当天的名单确实如林枫所料,什么大公司什么政府机关,全没他的份,老师甚至忘了他的存在,名单里根本就没有他。直他的声音从教室的后排冒出来的时候,老师才发现居然有一个学生没有实习单位。唯一剩下的一个单位是滨海市商业广播电台,倒不是那个单位不好,而是因为滨海市职业大学的实习其实就是分配,如果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感觉良好的话,就算是分配成功了。可是滨海市商业广播电台可是纯粹要找个干活的实习生,因为他们刚开台没多久,人手不够用,想找个免费的劳动力,而按照媒体的规矩没有本科学历根本不可能当记者。
林枫可没想那么多,能到电台去干活,是他想都没想过的事。1992年10月3日是永远也忘不了的日子,因为这是他进入媒体的第一天,也许是种缘份,他后来的太太也是10月3日出生的,这是后话。
2
本来以为到电台之后,干的不过是整理资料,打打下手之类的事。可是没想到的是,当他到新闻部报名之后,主任林秋却把他当成个记者来用。
林秋看起来一点儿也不象是个电台的新闻部主任,要说她更像个要下岗的国营百货大楼的营业员还差不多。新闻是什么,什么是五个W,林枫是一窍不通,可是整个滨海市商业广播电台新闻部连主任只有三个记者,根本不够用,林枫自然就成了一个整装待发的士兵了。
从小就爱接受挑战的林枫倒也无所谓,花了十分钟时间学会了采访机怎么用,就准备进入工作状态了。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林枫后来的新闻风格带有明显的冲劲;可是总有点底气不足,毕竟是半路出家,又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
那个时代中国的新闻可以说还是刚刚学步的婴儿,什么华西都市报之类的还没出现,什么叫做批评报道之类的,一般人还都不太清楚,只是在摸索着走。那时候滨海市商业广播电台有一条新闻热线,这也是滨海市当年最火的一条热线,每天的电话就从来没有停过,那时大家也真的把自己当成包青天了,什么事都想管,什么新闻都想做。
到新闻部上班的第二天,林枫就已经把自己当成新闻部的一员,也真的把自己当成了一个记者,那种飘飘然的感觉可真不错,林枫至今在梦里还时常回忆起那样的心态。
那天的天气并不是很好,林枫坐在临窗的一张办公桌前,做着白日梦,梦想着自己成为一个名记的时候,有多少人会仰着头来看他。这种梦直到今日,林枫还在不停的做着,从来没有变成过现实。
窗外的小雨一直下个不停,窗户有点发毛。本来滨海市10月的天气不该是这个样子,10月天的雨该是倾盆大雨,从小就讨厌毛毛雨的林枫这两天倒是一点也没感觉到不快。电话铃响了几遍他也没听见,直到林秋满身湿淋淋的冲进办公室。
“你在干什么哪,我们要你在这里实习是要你来干活的,不是请你到这里来发呆的,如果有什么不满意或不愿意干,你就明说,我们到你们学校再找一个来。”
林枫一下子从白日梦里惊醒过来,“主任,我,我在想……”
“什么也不用想,要干就好好干!你家是不是在南湾区?”
“是,怎么了主任?”
“我这儿有一个投诉,就是在南湾区,他们都嫌太远,而且手头上又都有事没干完,你愿意去吗?”
“愿意,愿意!”林枫就差没有一下跳起来。才第二天,就可以去采访,而且是独立采访,大概全中国的实习记者都不遇上过这种事,可居然就让林枫赶上了。事后林枫才知道,那条新闻是个硬骨头,基本上是谁也啃不动,那些老记者早就知道了,当然不愿意去。
南湾区有不少地方是在城乡交接部,那种地方是又不象城市又不象农村,那种三不管的地界,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出新闻的好地方。那封投诉信到林枫手上的时候据说已经在市里的众多机关里游荡过了,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就是没人管。林枫看到那封信时有几分正义感油然而生,那是一份盖着七个单位公章的投诉信,反映的问题不过是当地的一个化粪池漏了,粪水流到了路面上达三个月之久无人处理。
林枫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呢,我们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要为老百姓解忧才对。念了十几年书,生活在一个相对单纯的世界里,当然无法想象还有这样的事存在,对于林枫来说,应该是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的,他没想的事,今后他要遇到的事多数都没那么阳光了。
到南湾区的路相对于滨海市这样的中型城市来说是相当远的,而且这两天又下雨,路不是很好走。林枫骑着那辆除了铃不响,哪儿都响的自选车赶到现场的时候,已经是晚上7点多了,家家户户都点上了灯。当时的心情,林枫到现在想起来还会情不自禁的笑出声来,那时他是把自己当成了微服私访的包青天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一章 3…4
3
那是一个有着20多幢楼的小区,被粪水淹着的那幢楼是七个单位共用的单元楼,来接待林枫的居然是市罐头厂的厂长李修正,这个老头后来还真成了林枫的好朋友。
“你来看看,我们这儿都成了什么样子。”李修正一面带路一面就开始介绍情况。
那个样子确实有些惨不忍睹,整幢楼被粪水包围着,10月的滨海市气温高达三十六七度,###月份可达39度,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了整整三个月时间,让人无法想象。
“老李,你又在和谁发牢骚了?”
“老张,干什么去?”
“倒蚊子去?”
倒蚊子?这说法让林枫有几分奇怪,蚊子用倒?当他看到老张的垃圾袋里装了有几百只蚊子只后,嘴就再也合不上了。
“我们每天都要用居委会发的一种专门杀蚊子的药来杀一次蚊子,不然晚上根本就不要想睡了,三十多度我们还得关紧门窗睡觉(那年月居民家里还没有空调),这场面你见过吗?杀死的蚊子,每天几乎都有这么多。”
林枫简直不知该怎么回答才好,“你们这没人管吗?”
“有人管还会这样子吗?我们不知反映了多少回了,可就是没人管,环卫处的人说这里的厕所的化粪池不归他们管,这里是算先锋村的。可先锋村说,我们根本就没有这笔经费,管不了,何况你们住的是单元楼,又不是我们村里的居民。我们求爷爷告奶奶,最后把要求都降为只要谁帮我们弄一台抽水机,把粪水抽掉就行了,可这皮球踢了整整三个月,我们还得生活在这里。”
“你们罐头厂不能出点钱来解决这个问题吗?”林枫多少有些不解。
“唉,我们连工资都发不出来,还有钱干这个,我们向上级不知反映了多少回,这样的环境很快就会影响到我们罐头厂的生产车间,到时候滨海市老百姓吃的就不知是什么了。”
从外面通向这幢楼的路是不知从那找来的几块长木板,走在上面的时候真要有几分技术,一不小心会掉到粪水里去,出来的路上尽管林枫小心翼翼的,可还是一不小心,一脚踏到了粪水里,整只鞋都泡进粪水里。当时林枫心里想的事就是如何救这些居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出来的路上,李修正拿了一个信封给林枫:“这是我们小区居民的一点心意,你收下。”林枫十分诧异,“这是什么,我们的工作就是帮你们解决问题,不要搞这些花样吗?”
在林枫的坚持下,李修正收回了那个信封。可要想把问题解决可不是那么容易,他一共发了七组报道,从先锋村到南湾区政府到市建委,不知跑了多少趟,以至于有人都在怀疑林枫到底收了多少好处,好在后来在林枫的努力下,小区的问题终于解决了。
可第一次的采访也给林枫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一脚粪水,一个红包。
为这些事,林枫想了许久,为什么这么小的一件事,竟然三个月时间没有人帮助解决?为什么新闻都曝光了,林枫把这事当成自己的事,跑了一个多星期才解决?为什么整个小区都凑不出钱来租一台抽水机,却有钱给记者打红包?
林枫带着许多不解走上了新闻之路,但他也下定决心,以后要做一个不收红包的记者。
接下来的日子,林枫努力要做一个记者。每天都是最早出现在办公室时,他的新闻上稿量超过了任何一个正式记者。工作是林枫最大的乐趣,可是有一天,台长突然找到了他,对于他来说这可是破天荒的事,到台里实习一个多月了,他连台长长的什么样子都没见过。
台长的办公室比林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