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大男人噼噼啪啪地打完谷子后,拖着半桶跑得飞快,步步紧逼,方云成这家伙还嚷嚷个不停,说快追上他们了,要他们再割快一点。他们几兄弟都有些耳背,往往都是自说自话,也不管别人说什么,倒让人觉得有些好笑。
事实证明,方信所在的这架半桶打起谷子来速度要快上一些,因为他们在这边是六个人,而另外一边是七个人,多了一个计划外,帮着割水稻的谭云术。
热火朝天的场景一直持续到方富民跑出来叫大家回去吃饭,这才算告一段落。
这期间战果也相当辉煌,一共打了八挑谷子,全部挑上去,倒在李小娃开来的车里,上面铺着薄膜。
回家吃饭的时候,李小娃也将车开回去。
这么多稻谷,自己家的地坝里自然晒不下,不过这并不要紧。这时候大家的地坝都可以借着用,方信大姨家的地坝没人在家,也被方信他们征用了。更多的水稻就要晒在水泥马路上,好在这条马路一贯没多少车经过,现在嘛,也就李小娃这帮着运送稻谷的车。
当然,倒下去之前,得先打扫一番才行,这就是黄晓英和沈箮的任务了。
后面陆续打回来的稻谷则更多的地方,方云明和李小娃等人就纷纷出言,让他们家的小孩子帮着打扫。
李小娃还说,“可不能让他们吃闲饭,我看弄出去割谷子都行。”
方云贤也说让他们家的科龙去帮忙割水稻,说是要磨磨他们的性子。
方信连声说算了,都只有十来岁的孩子,让他们去割水稻只是笑话,去添乱还差不多。
如果是他们自家的水稻的话,他们被逼无奈肯定得好好割,别人家的,玩耍般割上一阵就相当不错了。
方妈就笑着说,“砍梨脖子的事情方信也没少做,他自己最有体会。”
这边俗话所谓的砍梨脖子就是大人们帮着人家干活,小孩子跟着去蹭饭吃,方信小的时候,方爸方妈就经常给人家帮忙,家里没大人在,方信两姐弟就经常去蹭饭。
大家都哈哈笑了起来,洗了手擦过脸之后,就开早饭。
还真开了两桌,大男人们坐一桌,小孩子和妇女们坐另外一桌。
家里从来不缺饭菜,这时候也弄得非常丰盛,按着农村人的标准来说,就是鸡鸭鱼,还有猪肉。方妈现在厨艺渐入佳境,做出来的菜也是色香味俱全,吃过后,大家都夸好吃。
这还是早上,也没放开肚量喝酒,每人喝了半瓶啤酒而已。
人多了热闹非凡,科龙和小鱼儿最调皮捣蛋,被他们家长好生训斥了一番,让他们安心吃饭。
吃过早饭,爱抽烟的抽了根烟之后,就又出发去打谷子,上午是打谷子最好的时候,得抓紧时间才行。
方信也没让这些小孩子去稻田,大人们又说不能让他们闲着更不能让他们跑去玩水什么的,怕出事。
于是就让他们留在家里帮着晒稻谷,赶鸡。
家里六七个孩子,黄晓英混在其中俨然成了孩子王,先指挥着大家扫马路,接着又给他们安排了看鸡的任务。
小孩子们还是很聪明的,知道这任务可比去稻田割水稻好多了,也就乖乖听从安排,反正忙了之后该怎么玩还怎么玩。
沈箮和方妈则在屋子里准备吃的,这么多人的饭菜可不是那么好准备的。
方妈这会又炒了蚕豆,然后放水里煮开,然后提下来,放在火垄边煨着。过上一段时间捞起来,就可以炒着吃,和花生一起,用来下酒最合适不过了。
接着方妈又弄了油酥花生米,都是家里自己种的花生,味道那是没话说。
沈箮还出去帮着黄晓英晒谷子,昨天打的稻谷也要拉开来晒,一个人力气还不够。
黄晓英就指挥着方富民几个力气比较打一点的男孩子们来拉,用的也是大趟耙。但几个小孩子都玩得很转,看来也没少帮着家里收粮食,想起昨天她和沈箮两人拉的时候,黄晓英顿时觉得脸上发热,还好没人看见,她也逃过一劫。
打回来水稻多,晒起来也不那么容易,尤其是倒在马路上的那些水稻,照样得搂隐草,还要翻晒得更薄才行。
外面天气也相当不错,方信他们也没在天气预报中看到有什么雷阵雨之类的。
黄晓英也在暗自思量,要真有的雨话,绝对能把人活活累死。
最让小孩子们高兴的是去给大人们送西瓜,送茶水,尤其是李小娃家的小鱼儿两姐妹以及科龙这个捣蛋鬼,他们平时吃的西瓜不多。虽然方信家的西瓜长得很好,也叫他们摘着吃,但大人们还是执意要给钱,更不可能天天吃。
这回可以放开肚皮吃,他们怎么会不开心。
方雪方梅两姐妹以及方富民,经常过来方信家蹭吃蹭喝的,西瓜自然也被他们消灭了不少。
后勤队员们把西瓜茶水运过去的时候,也得到大家的一致赞赏,方信也就让大家停下来休息一阵,吃几块西瓜,喝几口茶水,歇息歇息。
方爸方妈场教导方信做人要厚道,他们也身体力行,给方信做出表率。
事实也证明,他们的教育很成功,而身边绝大部分人,都值得他们以诚相待。
一伙人吃了西瓜之后,干活更加卖力了。
到十一点半的时候,方雪她们又过来通知他们回去过午,还说方妈弄了很多好吃的,让他们赶紧回去。
大家都笑,小孩子说话就是这样。
到了过午的时候,大家也没亏待自己,在别人家干活也有个原则,人家叫吃就去吃,不要装模作样地干活,因为大家都知道,只有吃饱了才能更好的干活
过午主要吃凉粉稀饭,当然,肉之类的自然也不缺,经过这一上午的折腾,体力也都消耗得七七八八了。
吃过东西之后,休息片刻,大家又继续出去战斗。
这时候外面太阳正大,几个小孩子也都不出门了,方妈和沈箮还顶着太阳,在外面翻晒稻谷,黄晓英则在家里生火做饭。先前帮着翻晒稻谷就弄得她头昏眼花,得休息一阵子才行。
到中午两点多的时候,在外面打谷子,挥汗如雨方信他们这才回家吃午饭。
回家歇息的时候,大家也议论起方信家今年稻田的丰收来,大家都是老手,明显看得出来,方信家今年的水稻明显比其他人家里的好得多。方云成还问他们种的什么品种,说是明年也种这样的品种。方信如实相告,看虽然都很累了,但讨论起这丰收的事情来,心底却都是快乐的。
他也想起了小时候听过的老歌,高枫的《丰收歌》,正好契合他们现在的心情。
“丰收丰收伟大的时候,我们心甘情愿为它献所有。丰收丰收伟大的时候,我们祝愿年年岁岁把它留。”
………【第124章】………
第124章
方信他们这桌在堂屋里开饭,男人们聊庄稼谈收获,午后可以休息几个小时,方爸就劝着他们喝酒,这时候喝着啤酒确实很爽,特别消暑。(顶点小说手打小说)方云利几兄弟更是闹腾得厉害,一个个都自说自话,和这个拼酒那个拼酒的,颇有些梁山好汉的风范,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方雪黄晓英她们这妇女儿童桌则在饭厅,她们要斯文得多,但都开了啤酒给大家喝,小孩子也不例外,大人们都在,不允许他们喝太多。
席间,大家都对方妈她们做出来的这些美味菜肴赞不绝口,小鱼儿更是连声称赞说他们家做的鱼特别好吃。
方雪就笑他,“小鱼儿爱吃鱼,不是跟猪八戒爱吃猪肉一样……”
她奶奶胡一珍就笑骂她个小丫头口无遮拦乱讲话,小鱼儿却是专心吃鱼,不怎在意她的话。
小鱼儿的妈妈,李小娃的老婆蔡莲就问黄晓英,“你们家养的鱼都不小,好像是今年栽秧前才放下去的吧”
正吃饭的黄晓英微微愣了愣脸蛋一热,自己什么时候成他们家人了,好在方妈刚好端菜过来,笑着回答蔡莲说,“现在这些鱼差不多有两斤多重的样子,都是方信那臭小子急功近利,着急想吃鱼,上千条鱼放下去时都有半斤多重。”
蔡莲笑着说,“我就说说嘛,你们家这鱼怎么长得比堰塘里的鱼还要快。”
“稻田里的鱼能吃的东西比较多,草啊虫啊,方师兄还经常拿草料喂着,比堰塘里的鱼长得快一点也不奇怪。”黄晓英这才接话说,她对稻田养鱼还是有一些研究的,跟着沈箮方信耳濡目染多了嘛同时,她也澄清自己,别被人家误会了才好。
蔡莲便问她,“我们对养鱼没什么经验,也可以在稻田里养鱼吗?”
黄晓英当下便充大拿说,“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但稻田一定要选好,田要大,水要深而且要常年储水,里面还要挖一些深沟深坑把整块稻田连起来。下鱼苗之前消毒干净,如果养得不多的话,倒不用往里面放草料,像方师兄他们这样养得多的话,就要经常喂些草料。具体的可以参考他们这稻田,天气热的时候,搭上几个凉棚。平时也要多注意一下,不要让鸭子进去,有什么病虫害的话也要及时防治。”
她这噼里啪啦说了一大通,把人家蔡莲都快砸晕了,这里面的讲究也很多,感叹着说,“还是需要相当的技术啊”
黄晓英笑着说,“其实还好,前面准备工作做好了能省下不少事情。像方师兄他们,现在就等着吃鱼就好。如果你们要养的话,到时候可以从他们这里拿鱼苗,我这些天看稻田里的鱼苗可真不少。”
“到时候看吧”蔡莲这时候倒有些犹豫起来,虽然家里孩子喜欢吃,可他们没太多这精力去折腾。黄晓英说得倒是轻巧,可谁知道自己养起来的时候会不会出什么意外。
黄晓英自然不会强求,倒是几个小孩子都颇有兴致地听着,他们自然希望家里也能像他们这样养些鱼,那样就可以经常吃鱼了。
但大人们有他们自己的思量,大家或多或少都观摩过方信弄来养鱼的稻田,他管理得确实不错,他们不敢确定能不能做到他这水平。
不过这并不妨碍她们吃鱼,蔡莲就说,“过两天我们家打谷子的时候,来这边捉几条鱼,也不用上街去买,倒是方便多了。”
黄晓英就笑着说,“稻田里鱼还很多,又不不停地补充小鱼,过年的时候都可以不用上街买鱼。稻田里的鱼抓起来方便,又没加激素饲料什么的,吃着也放心。”
蔡莲就说方信这是抢他大伯堰塘生意,大家都笑了。现在大家都不笨,当然是谁家的鱼营养好吃就买谁家的。
胡一珍则说他们稻田的水稻长得相当不错,虽然稻田里被方信挖了很多深坑深沟,能种植的水稻也比平常少了十分之一,但看那水稻的穗子都结得满满的,估计着今年比种普通水稻还要打得多。
“他们种的这是香米,味道比较好。因为鱼儿可以吃虫,还有鱼粪可以肥田,都没打什么肥料农药的。”黄晓英则边吃饭边普及稻田养鱼的好处,她同时也说了,如果真弄起来的话,应该比种普通水稻要划算一些。
这些事情大家都看在眼前,等他们将这稻田里的水稻全部收回家,才能得出最后的结论。
但这其中也还有一个问题是不容回避的,那就是这稻田收割起来极其不方便。
既不能把水全部放干,也不能把水稻把子搁在田里,得一把把抱到外面才行,这一来就相当麻烦。黄晓英估计这两亩地的话,方信一家集体出动,起码得干上两天才行。
方信这家伙心又大,养了两亩地的鱼,平常人家家里的水田也就这点面积,自然不敢都拿来冒险,倒是可以弄个几分田来试试。
她们吃饭聊天的时候,方妈和沈箮还在不停上菜,黄晓英之前也想帮忙的,被她们赶来吃饭,说是她们两人就足够。本来方妈是想沈箮也先去吃饭的,可沈箮就是不肯,她现在还不饿,也不想光让方妈一个人忙活。
胡一珍则招呼方妈她们,“幺婶,别去弄了,有这么多菜,桌子都快堆不下了。你们也赶紧来吃饭吧”
“没啥菜了,就还有最后的番茄蛋花汤。”方妈说着又往里面厨房里去。
在饭厅里,就能闻到厨房里的香味,这番茄蛋花汤端上桌之后,尤其受小孩子们欢迎,一个舞刀弄叉的,又少不得惹来大人们的笑骂声。
方妈和沈箮两人这才上桌吃饭,黄晓英就笑着说厨师们最辛苦,最后才吃饭。
方信没喝多少酒,只顾着吃饭吃菜,他很快就放下碗筷,提前离席,“大家慢些吃”
反正有方爸陪着他们,方信也不怕失礼。
而且他也是有正事要做,要去外面翻晒打回家的稻谷。
算上昨天打回家的稻谷,一共收了六千来斤稻谷回来,光这翻晒都不是个轻松的活,但还得有人去干才行,方信作为家里最主要的劳动力,这点辛苦活是该他干的。
………【第125章】………
第125章
吃过午饭后,妇女们都赶着回家喂猪,几乎每家每户都喂了猪的,这时候家里的猪应该饿得直叫了。(顶点小说手打小说)男人们有在方信家休息的,也有跟着回去看家里情况的。
方爸也出来帮着方信翻晒稻谷,得趁着现在阳光充足,早点将稻谷晒干。一下打了这么多稻谷回来,专门一个人不停地翻晒都不够。
到下午四点多的时候,回家喂猪休息一会的人又都回来了,黄晓英抱来西瓜切着大家吃过之后,就又出发去稻田里打谷子。
临出发前,大人们还特意嘱咐小孩子们不要跟着出去,上午的时候,就给他们送水送西瓜的那会功夫,这些家伙就净添乱。
胡一珍和蔡莲还特意嘱咐方雪姐妹和小鱼儿姐弟,让他们帮着收下稻谷,这么多稻谷想全部收到一起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了这些小孩子们帮忙,倒是能快上不少。
方雪他们自然点头答应,方雪还嚷嚷着说她们上午也干得好好的,大家就都笑了。
方妈沈箮她们也勤快地翻晒着稻谷,到下午五六点的时候,很多水泥马路的稻谷就晒不到太阳了,黄晓英就组织小孩子们把散晒在马路上的稻谷扫在一起。他们力气小,但身子灵活,扫稻谷这事还是能干的。
不待孩子王黄晓英多说,他们就各自划了界限,帮着收拢稻谷。
出门的时候方信他们就将茶水西瓜一并带了回去,倒用不着他们小孩子再去胡乱折腾。下午的时间比较少,大家也就没怎么浪费,努力往家里收稻谷。
这天的战果也相当辉煌,到天黑下来之前,十三个人打了大概五亩半的水稻回家,方信家的水稻收了一大半回家。就还有养鱼的两亩稻田,秧田,以及些零碎的小田,糯稻也种在这些小田里的。
方爸他们说起来的时候,方信也暗自总结着打得这么快有好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大家都很卖力,没人偷懒;二来用李小娃的车拉稻谷,节省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稻谷很熟敲不了几下就全部下来了,方信自己也融入其中,割起水稻来也可以一个顶俩。
方妈沈箮黄晓英几个人都没出门,却都忙得团团转,下午的稻谷打回家,还得先弄开把多的隐草捞出来再说。
晚上的饭菜弄得也相当丰盛,还是以肉为主食,腊肉香肠更是不缺。方信去山里捡回来的杂菌和木耳也都弄上桌,这时候吃起来也格外美味。
炒蚕豆花生米猪耳朵这样的下酒菜也不少,劳累了一天,第二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