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能说明什么,难道空间能促使种子发育优秀,这空间太过神奇,出品的东西更是前所未有的高,方信也就选择相信。像这转基因的事情,方信虽然还搞不清楚,但却把希望寄托在了这上面。不过话又说回来,要说这神秘的空间有着基因修复的功能,也确实有点天方夜谭,但方信现在也没更好的选择余地。
黄晓英插话说,“常规育种的方法很多,杂交育种也算其中一种,你真正说的育种方法其实是选择育种吧,挑长得最好的就行了吧!”
“其实还可以通过物理化学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离体育种等常规方法进行常规育种。”沈箮点头表示同意,但这对方信来说还是有些高深,对他来说,选择育种最简单直接。
“我上次买的那些常规稻可以自己留种的吧!”
“嗯,可以自己留种的,那些我可以保证都是非转基因的。”沈箮笑着说,“其实优秀的常规稻和杂交水稻产量相差不了太多,算上农药化肥等成本的话,差距就更小了。你们家的常规稻种下去没有?”
“家里有些田没有水,还有油菜田没有弄出来,这些秧苗都在秧田里,常规稻也在其中。我打算就把常规稻种在秧田里,那田比较肥沃,产出来的水稻留种应该更好一些吧!”
“嗯,这样最好!”沈箮回答说,几个人又聊了会天,黄晓英也成功让方信收起铲掉西瓜的念头。她还真打算拉着沈箮一起去吃西瓜,城市里的东西越发让她们觉得没有安全感,别说她们,连身在农村的方信都觉得无时无刻不被包围着。
几个人一致认定,种子问题,确实是个天大问题,如果源头都出了问题,后面就无需多言。所以,现在有机食物已经不是热点,非转基因的原生态食物才是人们新一轮的追逐目标。黄晓英和沈箮也积极为方信出主意,方信也借机邀请她们再来做客,也让他们亲眼看看也好确定到底是不是转基因作物。
方信还说起一件事情,他表姐陈秀家秧苗受灾,让方信家把多余的秧苗匀给她,方信开玩笑让她拿些常规稻去栽,她自然不肯,自己去秧田里拔的杂交水稻种植。陈秀自己种的一亩多田都是水源充沛的田,其他田就扔给别人种,她请了两个人周末就种完了。
这些常规稻也就方信自己消化,现在方信也不迷信什么高科技农大农科院了,很多转基因作物就是这些地方流出来的。
再说,有了神秘的空间存在,方信需要的只是最原生态的种子。
方信之前没有在空间里种植过水稻,但现在知道了种子的重要性之后,却必须得行动起来,也不需要种得太多,只需要挑选出最优秀的种子出来就行。
于此同时,方信还得大规模地做其他蔬菜水果的试验,尤其是他种得最多的番茄和辣椒。他打算来个偷梁换柱,先在空间做上足够多的试验,然后悄悄将种在外面的全部干掉,再把空间里差不多形态的移植出去。
方信心底还存着一丝侥幸,放进空间的人工养殖鱼都能被净化,植物的种子说不定也能被净化。
………【第四十八章【伞把菇】】………
接下来的这段时间,方信就一直在空间内外忙碌着,遇到问题就向沈箮她们请教。(顶点小说手打小说)
幸运的是,可能真是翠竹空间的基因修复功能,他连续在空间里种了很多批次的西红柿、辣椒、西瓜、向日葵、甜糯玉米。只要是有种子的作物,都没有出现退化产量下降的情况,保持着相当的稳定性。无籽西瓜例外,那个根本没办法留种。
方信也特别观察过,这些作物并没有造成旁边作物灭绝或者减产的现象。
这更让他觉得推断很有可能成立,毕竟之前花果没人授粉同样可以大量结果,实在没办法用常理解释。
被他特意多次放进空间去的小猫和大花也都比较吃里面产出的东西,而且没有太多的偏好性。动物往往很有灵性,懂得分辨哪些东西好吃哪些不好吃,尤其是平时就极其挑嘴的小猫,想让它吃有危害东西都难。
方信还在网上看到说吃了转基因食物的老鼠会发生变异,生出来的后代特别小,但到了第二代的时候,智慧本来就不低的老鼠就会懂得分辨转基因食物。造成大规模老鼠灭绝的因素主要是由于周围是转基因食物,根本没得选择。
还有网友专门拿这小老鼠来试验,通过它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从而分辨哪些是转基因食物,哪些不是,以供网友们斟酌选择非转基因食品。看得方信又觉得好笑,又觉得悲哀。
当然,方信并没有放松警惕,他也仔细观察了种植在外面的那些作物,都没有出现转基因作物惯有的霸道作风。
但方信还是没有完全放心,锄草浇水的时候,把种植在外面的辣椒西红柿甜糯玉米西瓜等等作物全部铲掉,然后换上空间里已经种植过好几茬,并用每一茬的种子重新种植,现在长到和外面差不多大小的同等作物。
方信现在从空间拿东西出来,往空间里扔东西的功夫已经练得异常顺溜,别人根本发现不了。
他在外面种的东西可不少,全部替换耗费了他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忙完这些事情后,方信整个人累得跟狗似的,但却让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要不然这些东西种出来他自己吃着也不放心。
让方信高兴的是,他种植在地里的那些食虫植物发挥出了相当的效果,地里庄稼长得好,前来觅食的虫子可不少,但大都被瓶子草捕蝇草除虫菊消灭或者赶走,倒不用他用农药杀虫。
唯一让他纠结的是,地里的杂草长得也很茂盛,不只是方信自己种的这些地里如此,方爸方妈挑粪浇过的玉米地和菜地里都有同样的情况发生,只是杂草没方信特意浇过水的菜地里多罢了。这些杂草方信得手动清除,方爸方妈也没有使用除草剂的打算,好在这些杂草也不会浪费,把这些新鲜青嫩的草带回家,可以用来喂猪喂牛,是相当不错的饲料。几只大白鹅就不用喂,这些家伙聪明着呢,也不需要方信他们多管,每天早上出去吃草觅食,傍晚自己列队回家,连粮食都不用喂,方爸方妈都说这些大白鹅养得特别省心。
方信家地里鲜嫩的野草也引来其他人的关注,家里有养猪养牛的人家还跑方信家地里割草,还对方信家地里庄稼的长势啧啧称赞不已。
这一忙碌起来,方信就忘记了时间,这天清晨,方爸在外面放牛时打电话回来把方信叫醒,让他背个背篓出去谭二娃的新房那边摘伞把菇。
“伞把菇!”方信一听,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那可是人间美味啊!前两天下了雨,也确实到了伞把菇出土的时候。
方信背着竹背篓一溜烟跑出门去,谭二娃的新房的位置他自然知道,离家约有七八分钟路程。方信甚至知道伞把菇长在什么地方,因为这伞把菇有个特征,当年在哪里找到了,明年来这里,往往还能找到。
方信赶到那里的时候,果然如他所料想的那般,那伞把菇就长在以往经常长的土坎边,他小时候在这里经常采到。
这时候方爸已经将这里的伞把菇全部都采了下来,很大一堆,方信看大约有三十来个,都是白色的,个头大小不一,一共大约有两斤左右。
方信现在能看到也就是采摘后的痕迹,采伞把菇的时候大家也都很小心,只用手轻轻拔出来,而不用锄头镰刀什么的去撬,一些弄不起来的也就算了,这主要是为了不破坏环境,要不然明后年想再找到伞把菇就难了。方爸是这方面的老手,自然懂得保护环境,让它们可持续发展。
“周围还有没有啊?”方信一边往背篓里捡伞把菇一边问方爸。这些伞把菇有的已经撑开伞,那样的就有些老了,伞没有撑开的才是最好吃的。而且一般发现伞把菇,都是全部采摘回去,多等一天就老了或者坏了,或者被别人拾走了。
“我稍微看了下,好像没有,要不你等下四处仔细找找看。”方爸手里还牵着水牛,这家伙一个不注意就会偷嘴,也就是吃人家地的庄稼。
方信应声答应下来,但凡农村长大的孩子,都知道这伞把菇一个特征,往往一下出三堆,所以也叫三堆菇。
“我再拉着牛去其他地方看看有没有!”方爸说着就赶着牛走了,要知道,采蘑菇要看运气,还得分早晚。方爸说去其他地方看看,指的是往年采到过伞把菇的地方,竹林边,田边,地头,草丛里,在这雨后都有可能出现。
方信将所有的伞把菇都装入竹背篓之后,便在这四处仔细找了找,但只在隔着十来米的地方发现一窝,而且数量也很少,只有两个。
方信将这两个小伞把菇采下来之后,又在扩大范围在四周找了找,但并没有什么收获。这伞把菇虽然经常有三堆,但也不是那么绝对的事情,只有一堆两堆也很常见。方信便停止搜索,转而去他以前发现过伞把菇的那些地方,这时候庄稼长得都很高了,早上露水也大,尽管方信穿着短裤,还是搞了他一身的露水。
方信走了好几个地方,只在被大家叫做包产土的地方找到一窝伞把菇,数量比先前方爸发现的伞把菇要少上一半。但方信已经很满足了,能采到伞把菇就相当不错了。
看看时间不早,方信就赶着回家,同时扔了些伞把菇在空间里保存着。这伞把菇保存起来很困难,尤其是在这大热的天气里,不管是自己吃还是卖,都得尽早解决才好。方信有了空间这个保鲜空间,自然要好好利用。
到家时,方妈已经把早饭做好,但方爸放牛还没回来。这时候家里的农活比之前少了很多,倒不用搞得向之前那么紧张。
方信马上动手,打水洗了些没开伞的伞把菇,他先将泥土清洗干净,然后用手撕开,感觉就像撕鸡肉一样,吃起来更是如鸡肉一般柔滑爽口。这伞把菇也因此得名叫鸡枞,鸡枞菌,是非常著名的美味野生菌,被誉为菌中之王。
方妈则生火烧汤,不需要太多的调料,除了伞把菇,里面只放猪油和盐就可以了。
方爸打着空手回来时,原汁原味的伞把菇正好新鲜出炉,方信闻到这新鲜清香的味道就不由得吞了口水。
“瞧你那出息,感觉盛出去准备吃饭吧!”方妈笑道。
方信已经很多年没有吃到这伞把菇了,心底更是充满了期待,当下就麻利地将汤盛好端到外面桌子上。
真把这汤喝到嘴里时,那股新鲜和清香的味道让方信差点把舌头都给吞下去,尽管他早经过空间食品锻炼,这时候还是忍不住啧啧赞叹着说,“这味道实在太美味了,跟记忆中小时候的味道一模一样!”
方妈便往他碗里夹了块伞把菇,“你这么多年没吃到了,多吃点吧!”
“爸妈你们也多吃一点,我等下再去其他地方找找看,说不定还能发现更多的伞把菇。”方信吃过之后,更对此充满了期待。
方爸则说,“我到往年长过伞把菇的其他地方看了看,倒没什么发现。”
“还有这么多伞把菇,中午炒着吃,晚上就下面吧!”现在家里的活少了很多,方妈也就由着方信自己去,这伞把菇确实美味,这点数量也就够自家吃的。
吃饭的时候,方雪和方梅两姐妹上学路过,方信就招呼她们上来喝口伞把菇汤。
方雪方梅礼貌地笑着谢过他,并说道,“我们早上也吃了伞把菇,是我爷爷早上出去采到的。”
“你们俩啊,都不说给我带点……”方信笑着开玩笑的时候,也在心底暗道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方云明也是个闲不住的勤快人,看来大家都知道这时候到了吃伞把菇的时候。如此一来,方信更打算趁着这个机会四处转转,去晚可就被人采光了。
方雪两个小姑娘不好意思地笑笑,方妈就笑方信,“你这长辈怎么当的,还好意思问人家要东西吃。”
方雪两姐妹又唧唧喳喳地说不想去上学,想去采蘑菇,可惜没人支持她们,方信这坏蛋还说她们不去上学就告发她们,最后两姐妹只能耷拉着脑袋去学堂。
PS:推荐大家看一本书,恩道尔的《粮食危机》网上有部分章节嫌麻烦的看看目录就行,可以了解转基因到底是怎么回事。
另PS:刻意来捣乱的请滚开本书不欢迎你,尤其是投了三张零分平价票的同学,请你自重。
………【第四十九章【笋壳,笋子虫】】………
吃过早饭后,方信出去采蘑菇之前,还特意去上网查了一下这伞把菇的营养特点及价值。(顶点小说手打小说)伞把菇的营养相当丰富,说是现在都能卖到一百块钱一公斤,还不是晒干的,而是新鲜的伞把菇。
黄晓英在网上挂着,看方信上线马上就和他联系,方信问她怎么起这么早,黄晓英就说是天气太热了睡不着。黄晓英也很奇怪,方信大都是下午晚上才上网的,今天这么早很反常。他一般都是上午去地里照看庄稼,下午天气就太热了。
方信就说了早上采到伞把菇的事情,黄晓英一听就激动了,马上问他,“伞把菇啊,简直是人间美味啊!你们采了多少,能不能给我留点,还有,赶快上些照片来看吧!”
黄晓英大呼小叫的样子方信见惯不惊,拿着新买的数码相机去拍了几张伞把菇的照片。在黄晓英吹毛求疵的情况下,得了新相机的方信更是苦练摄像技术,现在照相水平也是一日千里。
方信去厨房从不同角度拍了几张伞把菇的照片,方信回到电脑前。没想到这时候黄晓英都把沈箮给叫到电脑前了,还弹了方信的视频窗口,方信点了同意,马上就看见两张充满期待的脸。
“真采到伞把菇了啊!”一贯沉着的沈箮这时候表现得也不那么淡定,她从小在农村长大,自然知道伞把菇的美味与珍惜。算算时节,也确实到了伞把菇出土的时候,都说“五月端午,鸡枞出土”,鸡枞也就是这边叫的伞把菇。
“当然,马上给你们传过来。”方信麻利地往电脑上拷贝刚拍下的照片。
黄晓英还提议说,“不如去拿过来我们看吧,反正有摄像头,看得清楚的……”
“就你会折腾人。”沈箮埋怨她说。
方信也笑着说,“你早说我就不拍照片了!”
黄晓英大咧咧地说,“照片要看,实物也要看。我都好久没吃到伞把菇了,我记得小时候可是连汤都喝得干干净净的,下面都能多吃几碗。”
方信将照片发过去之后,马上又去厨房把伞把菇拿了过来,沈箮和黄晓英正对着照片点评。
看方信拿着伞把菇过来,两个女孩子又惊声赞叹不已,尤其是好吃的黄晓英,张牙舞爪的,一副恨不得把它抢过去的模样。
方信看了直觉得好笑,“虽然这伞把菇很好吃,可也用不着像你这么夸张吧!”
黄晓英就说,“这伞把菇可是绿色的,纯天然的好东西!现在都没办法进行人工培育,不用担心受到毒害,味道又特别鲜美,这样的好东西怎么能错过。”
“要不我给你们留一些。”方信笑着说,他自己采的那些伞把菇被他放进空间中,保持新鲜的伞把菇随时可以吃。
“这伞把菇可不耐储存,还是新鲜的吃起来最鲜美……”沈箮这才找到说话的机会。
“那还犹豫什么,我们马上动身过去吃不就得了。还有,方师兄不说地里的西瓜有早熟的品种,正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