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雪方梅开心地说好,一个纸燕儿,既可以一个人踢着玩。也可以三个人一起踢着玩,沈箮上下踢了几回之后,把燕儿朝方雪的位置踢过去。
方雪娇小玲珑的身子活动起来很是灵巧,伸脚接了过去,踢了几下之后,传给方梅。
方梅如法炮制,又传给沈箮。
几个俏丽的女孩子围着纸燕儿踢来踢去,身形袅娜,舞动轻灵,场景煞是好看。
在这下雨的时候,沈箮跟着她们玩起来也就没什么负担。
刚刚酸软的腿脚也得到了舒缓,活动开来之后,方雪方梅就开始比,看谁踢得多。
方雪先踢,嘴里还不停地数着数,最后竟然数到两百以上去了。
方雪喘着气,顾不上休息,就得意地向方信炫耀,“幺公,看见了吧,我随随便便都能踢上两百”
方信就说,“这还不简单,我踢两百个大气都不会喘上一口。”
方雪嘻嘻笑着说,“我看你是吹牛大气都不喘一口吧”
“我在学校里可是踢过足球的。”方信这话倒不是吹牛,但也只是踢过而已,踢得好坏只有天知道。
“那你踢两百个给我们看看……”方雪就嚷嚷着说。
方信就说,“那也太小儿科了,不值得我出脚。”
方雪笑,“不敢吧”
“谁输了谁就钻桌子怎样?”
方雪恨恨地瞪他,“讨厌老拿这个来吓唬人家……”
沈箮就在旁边看热闹,这两家伙都没大没小的,黄晓英不在的时候,就他们俩成天斗嘴
最后方信还是没下场踢,沈箮估计着他也是怕丢面子,她之前倒是没怎么听说过他踢足球,倒是知道他羽毛球打得很不错,家里还有他买的羽毛球拍,还是两百来块钱的。
方雪她们踢了会燕儿,一个个都喘气连连,坐下来休息的时候,外面的雨也停了。
方梅就和方雪商量着去外面玩,方雪还提议说,“不如我们折纸船去外面水沟里放。”
方梅马上说好,当下,两小姑娘就缠着沈箮,让她帮忙找纸来折纸船。
于是,陈丹家的课本又倒了霉。
好在沈箮知道方信表哥家的两个儿子都不是什么爱学习的孩子,一个现在外面当兵,一个在外面打工,也根本用不着这些课本,可以放心撕了来折纸船。
像方雪方梅这样农村长大的小孩子们动手能力都不差,折纸船纸飞机只是最普通不过的,她们还会玩很多花样,比如折千纸鹤,折花篮,折狐狸,折小白兔等等。
方信这个男孩子小时候都会折这些玩,他还会折乒乓球呢,不过不能用来打就是了。
看几个女孩子折纸船折得正高兴,方信也手痒痒的,跟着去凑热闹。
他会折的纸船种类可不少,有乌篷船,还有几层的楼船,还有帆船,方信这暴力分子还弄了个炮艇出来,搓两炮管搁在船上。
沈箮在旁边看了后也问他,“你这炮艇额外增加了重量,会翻船不?”
方信就说,“不会,这个很轻的。平衡好了就不会翻船,可惜纸张有限,不能做得更大,巨舰大炮,这才是男人的梦想啊”
沈箮她们听了都笑,折纸船还折出男人的梦想来了
方雪在一旁笑得跟个小狐狸似的,说方信这炮艇肯定会翻船的。
“小丫头懂什么?”方信瞥了她一眼,专心折他自己的纸船。
几个人折出来的纸船都像模像样的,每个人都做了好几艘纸船。但谁做得更好,还要拿到外面去检验一下才能知道。
当下,几个人都高高兴兴地拿着各自折好的纸船出去放。
外面的大雨停了下来,地上流淌的雨水却没停下,水沟都快成了小河了。
几个人选了处平敞没那么急促的地段,正是放纸船的好地方。
方雪催促着让方信先放纸船,方信当即便提高了警惕,“小丫头,你不是想耍什么花样,先说好了,不许扔石块啊。”
方雪却是嘻嘻笑,“你还怕我吗?”
“当然不怕。”方信说着,就将他折好的纸船放进水沟里,他最先便把那艘让他引以为傲炮艇放下去,免得方雪这小丫头使坏。
他们选的地方再平坦,上面也有水流下来,也就催动着炮艇往水沟下方漂流,方信就跟着上前查看情况,方雪她们也紧随其后,想看看他这最先拿来做试验的纸船到底能漂多远。
炮艇起初运转还算平稳,很快就越过水流平缓的地方,朝着下方有坡坎的地方漂去,到下面后可就没那幸运了,水流急促,炮艇也开始前后颠簸,摇摇晃晃。最后被水打翻,炮管也漂了出去,跑得比船还要快。
方信就扼腕叹息说,“这回还真是阴沟里翻船了”
几个女孩子都咯咯笑了起来,方雪还笑,“我就说嘛,幺公这炮艇肯定要翻船的。”
“你的不会翻吗?”方信问。
方雪嘿嘿笑,“我又没说我的不会翻,不过我觉得我这船怎么着也会比你这炮艇漂得更远吧”
可事实证明,方雪过于托大了,她折的乌篷船还跑到方信炮艇那么远的地方,就被水冲翻,方雪就嚷着说运气不好。
她随后又放了一只船下去,看得她心惊胆战的,好在这次比方信先前的炮艇飘得远些,让她挽回了一些颜面。
………【第119章 烘干】………
第119章烘干
黄晓英打电话过来说她快到双溪镇的时候,几个童心未泯的家伙玩得正开心,方妈搬着坛子过来,看了他们这般瞎胡闹,都暗自觉得好笑。(顶点小说手打小说)
方信和沈箮也赶紧回家,黄晓英买的是烧煤炭的烘干机,现在煤炭价格也不便宜,方信家里的煤炭还是好些年前买的,平时没什么大事,都不会烧煤炭,这会正好借机清理掉。也有用电的烘干机,但农村的电压始终是个问题,有时候还老停电,方信就想着干脆用煤炭的,一次性还烘干得多。
这烘干机块头比较大,黄晓英也就没开她的面包车来,直接叫的个车拉过来,倒是有些奢侈。
把烘干机卸下之后,那货车司机吃了块西瓜,夸了两句后,就匆忙开车离开。
方信他们就开始折腾起这蘑菇烘干机来,操作倒不复杂,把蘑菇装在特制的格子里,然后放进烘干机里。再把火生上,烘个几个小时就可以了。
方雪跑前跑后看够热闹后,就嘀咕着说,“感觉这烘干机就是个大煤炉子嘛”
其他几个人都呵呵笑,黄晓英就说,“也可以这样说,不过这可比煤炉子大得多,设计也得更科学。没火可是烘不干蘑菇的”
“来看幺公发灶火咯”方梅也在旁边直乐。
方信就瞪她,“你想干嘛,看笑话吗?偏不让你如意。”
方梅一点都不怕他,掩着小嘴嘻嘻笑,沈箮在旁边也呵呵笑了起来,这小姑娘绝对存着看笑话的心思。她小时候也看外婆生灶火,如果灶打得不好不吸火,或者引火的柴弄得不够多的话,灶火就发不燃。
沈箮自己也去发过灶火,但却搞得一团糟,满屋子都是烟,她拿扇子使劲扇都无济于事。
为了稳妥起见,方信准备了足够多的引火柴,大快的煤炭也都敲成小块均匀的牙样子。
准备工作做好了之后,方信这才开始发灶火。
引火的是苎麻杆,这苎麻杆是用来纺织的苎麻的秸秆部分,泡在水里把最中间的东西泡掉,然后晒干成空杆子的模样,特别易燃,农村里往往用这个来引火。
苎麻是方信家乡这边为数不多,比较有名的农作物。方信小的时候,家里就种了不少,他也经常帮着父母割麻打麻的。
麻杆外面的厚皮要剥下来,泡上一段时间后,用麻刀刮了最外面的皮,露出中间能用的麻,一般是青白色的,晒干后可以拿去卖,但价格很低。割麻剥麻刮麻最后还要晒干,这一系列过程太过繁琐,加之后面苎麻在国际上也不吃香了,连着县城最红火的麻纺织厂都倒闭了,也就再没多少人种苎麻,原本大量种植的苎麻也都被挖掉了。
可方信家还是留了一块麻地,在人家屋子后面,周边都是树木竹林啥的,根本种不出什么庄稼,就让苎麻在那残存着。
方妈说以后割了还可以弄些麻绳来做布鞋,但这麻绳做起来也很麻烦,做布鞋的话,更是个细致活,方妈会做,方信也不去管她,纯当她的业余爱好得了。
这边方信用麻杆将折得很整齐也很干燥的木柴引燃,看火燃起来之后,这才把煤炭倒在上面,最初的时候一般不能倒太细的,都是先拿块状的煤炭引火。
可能是煤炭放得太久,有些引不太燃,方信便拿高粱苗扎的小扫帚用力扇风,这东西扇风不比扇子差,拍打在灶孔或者是现在的烘干机上都没事。
方雪两姐妹就在旁边笑着说话,看方信扇得起劲,两小家伙一副幸灾乐祸的模样。
方信却不让她们得意,还笑着对沈箮她们讲,“闻到没,就是这股煤炭的味道。小时候家里发灶火的时候,最常闻到,也就意味着离吃饭不远了,还有好吃的”
黄晓英呵呵傻笑,倒是沈箮有些感触。小时候生活条件不太好,农村里生灶火烧煤炭可都是要钱的,往往用煤炭做饭的时候,都是家里来了客人啊,或者是有什么大事节日之类的,小孩子们往往能吃上好的,因此也格外怀念这味道。
在方信不断用扫帚送风的情况下,煤炭渐渐燃烧起来,方信又扇了一阵之后,添了些煤炭进去,炉火就生得旺旺的啦
这次的羊肚菌也就七八十来斤,烘干后不过十来斤,这点数量还不够这大烘干机塞牙的。
把火生好之后,暂时就不用方信他们操心了,不过每隔一段时间,方信他们就要回来看看火,添点煤炭啥的。
烘了三个多小时候后,原本就晒了半天的羊肚菌就完全烘干。
这时候活泼调皮的两姐妹已经回家,方信他们也已经吃过午饭。
黄晓英沈箮两个女孩子外加方信一个,就忙着包装刚刚烘干的羊肚菌,方信之前就搞了个真空包装机回来,包装过竹荪的,这时候也派上了用场。
黄晓英给羊肚菌包装的时候,仔细看了看烘干后的羊肚菌,也给出了她比较客观的评价,“你们这烘干后的羊肚菌,虽然没新鲜的时候那么好看,但卖相也算是相当不错的,不仅颜色好,个头大小也都比较均匀。比我在网上看的那些羊肚菌好多了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沈箮一边忙活着,一边笑着对她讲,神情中还带着丝丝的骄傲,“我们这是人工种出来的,每个羊肚菌都等到长到最佳采摘的时候才摘下来的。不像在野外采摘,基本上顾不得大小,看见了就要摘了下来,下手晚了可就被别人抢了去。所以啊,卖相好一些也是理所当然的。”
黄晓英想想也是这个理,“单从卖相上来看的话,明显是你们种的这个羊肚菌占优势,我也有信心将它们卖得比人家的更贵。”
方信就说,“我们这羊肚菌比野生的还营养呢因为这凝聚着我们家老婆的心血和热爱。”
沈箮不好意思地笑笑,黄晓英则羞她,“瞧你们两口子肉麻得”
把这羊肚菌全部装好,黄晓英她们还特意称了一下重量,烘干后的羊肚菌有六公斤,黄晓英就大嚷着说他们发财了,要沈箮请客。
方信倒没太大的感觉,只觉得了却一桩心事,要不然心底总是记挂着。
………【第120章 收获忙】………
第120章收获忙
大雨之后,地里的水稻以肉眼都能看得见的速度成熟。(顶点小说手打小说)
收获水稻也提上了日程,方妈他们还把日子都给定了下来。
尤其值得庆幸的是,那群烦人的麻雀没在这边讨到好处,本来这时候该是它们最活跃的时节。
但家里的小猫从上次在桃子树上捉到麻雀后,似乎就对抓麻雀上了瘾,没事就出去转转抓抓麻雀。
沈箮也跟方信说起过这事,还怕小猫吃多了麻雀对它的身体不好。
方信就对她讲,“小猫吃麻雀跟吃老鼠还不是一个样,没什么不好的。而且这麻雀味道相当不错,我都垂涎欲滴呢有机会我们也去捉两只来烧着吃,味道绝对鲜美。”
沈箮就笑他和黄晓英一样,什么都爱吃。
方信就笑了,“我们之前还吃过老鼠肉呢”
沈箮就说他胆子大,也不怕得病。
方信让她去问方妈他们,他说的还真不是假话。那是他之前小的时候,有老鼠跑家里堂屋里来,被发现后,就关好门窗,捉住后剥了皮,把最细嫩的肉弄来炒着吃,味道还相当不错。方信还说,网上不是有爆料死老鼠剥皮后切碎当鸽子肉卖的吗?
听得沈箮身上一阵冷颤,并严正告诫方信,之后不许再提这事,也不准再吃老鼠肉。
方信自己倒觉得没什么,不过现在让他再去吃他怕是吃不下的。小时候嘴馋,家里条件又不好,倒没什么吃得吃不得概念。
至于小猫,就更不用担心啦,猫本来就是生吃老鼠的,吃些麻雀根本没啥,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免得这些麻雀到处啄食吃。
当然,小猫并不是最大的功臣,驱赶麻雀,出力最多的还是之前方信他们曾救助过的那只麻鹞子。
老鹰本就是麻雀的天敌,方信救过的这只麻鹞子也不例外,吃起麻雀来那叫一个厉害,这边麻雀多,它几乎每天都要飞过来转上一圈。但它只吃麻雀,对其他动物倒没特别的影响。
渐渐地,附近的家畜也都习惯了这只麻鹞子的存在,不再惊慌失措想着躲闪。
当然,它再威猛,大花和小猫也是不会鸟它的。
有了小猫和麻鹞子这两个杀神在,之前嚣张地飞树上啄樱桃的雀类们也都收敛起来,很多干脆就飞到别处去了。
这一来,方信家早熟的水稻也得以保存完整,方信之前所忧心的事情也算得到完美地解决。
但水稻长在田里终究不是办法,迟早是要收回家的。
定好日子后,方信家也提前做好了准备工作,镰刀草帽箩篼这些家里都有,平时割草家里的镰刀也经常用着,磨得很光亮。
用来打谷子的半桶家里也都置办了,半桶是用木板钉成的,底面是个长方形,大约有一米来高,四个角的地方都有耳朵,用来拉动以及绑上半桶架子。
只是半桶架子要重新弄一下。这事方爸就交给方信去做,反正他现在玩木工活玩得炉火纯青,正好给他表现的机会。
方爸自己则用废弃的编织口袋扎成遮阳,这遮阳以前都是用竹篾扎的,但是太笨重,渐渐被这种轻便的编织口袋所取代。遮阳打谷子的时候架在半桶上,免得飞舞起来的稻谷撒到外面去。
沈箮瞧着阵势不小,还把在江城无所事事的黄晓英叫过来帮忙,说是人民需要她的时候到了。
定好了日子,还看了天气预报,说天气晴朗,但有雷阵雨的话基本也不太可能预报得到,方信他们的原则是,只要不下雨就去打谷子。方妈方爸他们决定试水,没先着急叫人打谷子,而是自家几个人去打谷子,看看能不能打得下来,先把那些比较远点的小田,需要来回搬东西的稻田给收割了先。
请人打谷子的话,还是打那种集中在一起的大田,不需要挪动地方比较划算,否则时间都浪费在路上了。
头天晚上的时候,方妈就熬好了凉粉,准备弄着第二天要吃。她还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