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天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间天道-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门外,一哨卫兵站成半环状守在门前,jǐng惕的目光盯着中间一人。

    此人正是鬼谷子。

    吴起走出门,看到这个束发稽,留长须,着黑袍的人就站在门口,可是吴起却感觉不到他有一丝丝法力的波动,也没有一丝的气息外泄,就象是一个普通人一样的站在那儿。然而凭吴起地仙的修为,凭本能,他也知道,这是一个绝世高人,是绝对得罪不起的。

    吴起不敢殆慢,急忙弯腰行晚辈礼,“晚辈不知尊驾是哪位高人降临,有失远迎,还请前辈恕罪。”

    鬼谷子此来当然不是为了杀吴起。在鬼谷子看来,天下万物皆有道。蚩尤功法也是一种道,只不过蚩尤战败,后世之人循着成者王候败者寇的惯例称蚩尤为魔,但这并不能就说蚩尤功法就是邪魔之法。若蚩尤战胜,那黄老之术岂非也成了魔功?事实上,道家现在却自称是最正宗的大道之术。何况,以鬼谷子现在远远高于一般天仙的境界,却是不屑于杀吴起这样的地仙之流,就好象一个人没有兴趣去专门捏死一只蚂蚁一样。

    对于公叔座、王错等一众想杀吴起的人来说,吴起法力高强,凶悍无比,没有绝对的把握那是宁可远观也不招惹。但对鬼谷子这种级别的人来说,吴起也就是一只蝼蚁。

    鬼谷子这次前来,并不是一时兴起,对这只强壮的蝼蚁起了兴趣,而是有一件事关九州天道变动的事要告知吴起。鬼谷子术数之高,甚于历代任何神仙,天仙推算,自是算无遗策。而把这事告诉吴起,正是要推动天道变动朝向与自已有利的方向,自然,也会对吴起有利,否则无利不早起,吴起也未必会听命于鬼谷子。

    面对吴起执晚辈之礼,鬼谷子坦然受之,微微颔首,“你不但习有蚩尤功法,还修炼有孙子传下的兵家之道,老夫这前辈倒也是做得。吾乃是云梦山鬼谷子。今天前来是要告诉你一件与你有关的事情。”

    鬼谷子是兵家之祖,当年孙子也曾问道于鬼谷子,虽然孙子兵道也已修到了极致。吴起修练兵家之道,在鬼谷子面前,自称晚辈并不算错。

    “请前辈不吝赐教。”吴起恭敬有加。

    “咦,李悝的法经居然在你这儿。”没等如吴起所愿赐教,鬼谷子便发现了法经的气息,稍感诧异,略一推算,便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李悝虽然是法家之人,但战国时期百家功法盛传于天下,李悝修习法道,当然也是法家弟子,但却并非鬼谷子亲传。对于吴起李悝的之间的仇怨,鬼谷子倒也不以为意。

    “你既自称晚辈,老夫当给你一些好处。这法经内部受损严重,你不憧法道jīng髓,以外力强行修复,有其形而无其实。岂不闻“金玉于其外,败絮居其中”的道理?法经被你如此修复,还有什么威力可言。”鬼谷子说话间一扬手,那本法经由吴起体内飞出,悬浮在鬼谷子面前。

    吴起心中忐忑,毕竟李悝是法家弟子,鬼谷子是法家祖师,不知鬼谷子知道了李悝死在自己手里会不会勃然大怒,然后杀了自己。

    吴起随即就释然了,百家圣人jīng于大道,哪里顾得上理会这种些许小事,又怎么会为此而捏自己这只蚂蚁呢。

    鬼谷子左手心shè出一道黄sè光幕,罩住法经,光幕微微振动,波光鳞鳞,象星光般灿烂,右手好象是随便捏了几个法诀,恍忽之中,吴起似乎听见有书页翻动的声音,还有轻微的‘叭叭’声,两个眨眼的瞬间,光幕消失,而法经光芒大放,封面上原本已经模糊不清的篆体法经二字也金光大放,字形竟是比受损前还要清晰粗大。

    吴起看得分明,心中大喜。法经是以法家之jīng髓为根本而炼。鬼谷子本来就是法家之祖,这法家之道自然是远远高于李悝,鬼谷子修复的法经威力也就远远高于原来。法经经过鬼谷子这么重新一炼,不但是威力尽复,而且更是增加了新的功用。

    鬼谷子将法经抛给吴起,说道,“你与儒家有大仇。如今天道有了变动,儒家现在有一天才出世,将来的成就恐怕会远高于你。现在你法力不低,而儒家高手凋零,自然不怕儒门找你麻烦。但等到这少年成长以后,你必将遭到儒门的围杀,而你也将xìng命不保,横死在儒门之手。”

    吴起听到鬼谷子这样说,心中也是十分震惊。但他知道,自己与儒门的仇是越结越深。杀死现在几乎算是儒家第一高手的儒门述圣,儒门肯定不会就此善罢甘休。只是碍于儒家高手在世的不多,奈何不得自己而已。若果真是如鬼谷子所说,儒门有一天才出世,那等他成长起来以后,估计第一件事就是先行诛杀自己。到时可就真的凶多吉少了。

    “儒家与我有不可解之仇,这天才的确对晚辈威胁太大。只是晚辈不善天机,不知去处,还请前辈指点吴起那天才的去处。吴起定将他灰飞烟灭,以绝后患。省得儒家那些虚伪小人妄动心中贪念,企图以假仁假义教化天下。”吴起心知鬼谷子告诉他这些绝对不会是同情自己,定是也为了鬼谷子本身的利益,但吴起仍然颇为感激鬼谷子,弯腰行礼道。

    “你也不用谢我。”鬼谷子娓娓而谈,“儒圣蒙避了天机,想以此助这儒家天才成长。只是这人成长之后,对法墨道等诸家都多有阻碍,老夫虽知去处,却不便亲自出手,故借你之手而为。”

    “吴起明白。请前辈告知此子去处。”吴起拱手道。



………【十六章乱相纷呈,暗流涌动,各为目的斗心机】………

    魏国都城安邑,相府内,公叔和王错相对而坐。与儒家联络的人多天没有消息,而吴起在西河就如同骨梗在喉,不吐不快,一天不杀,便多一天隐患。

    “与儒家联络的人已经派出去好多天了,为何到现在还没回音?”公叔眉头紧皱,对王错说道。

    “或许现在已经商谈好,正在赶回来也说不定。”王错眼光看前眼前空处,慢慢说道,“另外,我觉得,这个事急不得,儒家在魏国也有些根基,只是有李悝吴起在魏,他们难以在魏扎根。最近几年子夏和田子方、段干木都先后离开魏国,不知所踪,或许是儒家内部有些问题。而且即便暂时儒家不愿意或者不能与我们联手诛杀吴起,但也不代表将来不会。如今李悝已死,若再杀掉吴起,儒家就很有可能重新在魏国扎根,这样的好事他们不会不做。如果儒家现在不愿,最大的可能是儒家自己并没有把握。”

    “在兵力方面我们已经布署完毕,将先前调出的左右两军共近三十万人重新调入西河郡。如果这边迟迟不能动手,而万一被吴起发现他自己指挥不动调入的左右两军,就很有可能暴露我们的意图,使吴起预先防备。一旦吴起发现我们两个有置他于死地的决心,只怕会先行动手。到时后果堪忧啊。”公叔忧心忡忡。

    “相邦不用担心。我们的人都可绝对相信,不会让吴起轻易起疑。而且,即便起疑,有公孙鞅的那个兄长在此,想必吴起也不敢轻举妄动。况且邀请儒家来人共同行事,这种事情无论是对你我,还是对儒家对宇子公孙鞅他们,都只有好处,这一点不会有错。我现在唯一担心的是晋宇子所说子思先生被吴起所杀这个信息是否确实,儒家又会不会为子思报仇而不顾一切。”王错老谋深算,谋划了十多年才有这个机会可能置吴起于死地,将各种可能都想了个遍,思前想后,就只有这些不在掌握之内。

    “只有再等等了。西河郡吴起手下现在还有三万武卒,另有五万军队,如果一旦动手,三十万大军能有几分把握解决掉他们。”公叔久为贵戚身份,虽然现在任相邦,位列六卿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与已任司马二十多年的王错相比,仍然有点信心不足。总想能让王错确定一下,以宽已心。

    “我们先动手调开吴起,再围杀武卒,能有十成把握。如果吴起先动手,而儒家人手未到,我们被动出击,那时有七成把握围歼武卒。”王错沉思了一下说,“莫看武卒以五万破五十万,那是战报,其实不然。当初yīn晋之役时,武卒伏击秦军,秦军转向而走,武卒骤然从秦军后方出手,猝然之下,又地势狭窄,使秦军无法重整队形,结果被一冲之下七零八落,几乎算是坐以待毙。而我们到时派几名高手到军中,然后先行将武卒与五万军队分割,再以三十万jīng兵围攻三万武卒,以有备对不意,以十对一,武卒再凶悍,开阔地带,旷野之中,也定是十死无生的结局。这点相邦不必担心。况且,只要国君一纸诏书,坐定吴起反叛,那些武卒是不是还会替吴起卖命也还难说。”

    “嗯,如今之计,也只好,再等等了。”

    晋宇子现在倒是非常清闲。自从那次谋划之后,和公孙鞅二人便以门客身份呆在相府,虽然偶尔出也出去逛逛,但最多的时候还是各自都在修炼。大战在即,能增加一分法力还是要增加一分的。另外,公孙鞅法力是鬼谷子以仙丹强行催化,根基不牢,晋入人仙后就难以再行进步了,如今正好借此时机巩固。晋宇子肉身法力强劲,但却又一直化不出元神,这很是让他烦恼。现在晋宇子每次修炼的时候,都有大部分时间是花在思考元神问题上。按道理,晋宇子修习的是最正宗的道家心法,没有任何理由化不出元神。然而,晋宇子肉身一天天的强横,元神却是千呼万唤不出来。

    晋宇子也没有什么法宝,一个琢子还是防御xìng质的,伤不了人。要是打起架来,他就只好拳脚相加,或控制天地元气攻击。虽然拳拳到肉的感觉是爽,然而手段毕竟有限。思索良久,晋宇子凝聚了一些天地元气,以法力禁锢,准备打起架来当作暗器使用,引爆伤敌。“嘿嘿,就算是地仙高手炸上一下怕也是受不了吧。”晋宇子得意地想。

    除了元神,还有一个问题令晋宇子十分伤神。按老师所言,自己的任务是一统九州或助人一统九州,然而这何其难啊。现在九州之内,有大小二十余国,便以较为强横的来说,也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七国之中,又以魏国最为强盛。各国之中,互相结盟,却又互相攻打,都意图能独霸天下,却又都没有能力。如此九州之局,其混如潭,其乱如麻,头绪万千,如何才能上应天数下行王道,而使九州合一,晋宇子一想起来就头大如斗。

    不过眼下形势,一统九州算是魏国最有可能。魏自文候立国以来,内有李悝主政以法,外有吴起四处征战,扩疆裂土,如今已经是国富民足,兵强马壮。现在武候主政,虽说不及文候当年,然而四周各诸候国仍难撄其锋。但若以魏国此时的力量来统九州,却也很难办到。而且,晋宇子最关心的还不是这些。

    魏国一直以来虽是李悝以法家主政治国,但许多仕卿贵族,却都曾修习儒术。当年文候在位,为防李悝坐大,曾邀请大儒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来魏做教师,便是文候也曾自承为子夏学生。那时,无数的贵族公卿子弟在文候授意下曾跟随子夏等人学儒,包括现在当政的武候。虽然很少有人习得儒家jīng髓,也少有人真正登堂入室,成为儒家弟子,然而儒家在魏国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如今李悝死去,武候又曾修儒,众多修过儒术的子弟也正好当权,若儒家再来几个高手坐镇,则宇子和公孙鞅就很难在魏国立足,惶论大展手脚,助魏一统九州了。

    除非,有绝顶高手,施以铁血手段,行武力定邦。另一个方法,就是想办法改变武候,或武候的继任者,这样一来事情就能好办多了。

    然而即便能够如此,晋宇子自思,完成老师的任务难度还是相当的大。这老师,干嘛给自己这样一个任务,自己来不就得了,晋宇子心里乱想。不过老师曾助自己母亲成仙,晋宇子却是打定了主意要报答老师。

    再说武候做国君多年,年岁已大,想必也是难以改变的。不说公孙鞅与晋宇子皆还年少,难以取得武候信任,即使只论法力,此时有吴起,若诛吴起就必定又会有儒门高手,晋宇子也只是相当于地仙初期,并不足以改变形势。而且一众修儒之公卿,也很难容忍法家和道家再次在魏国扎根。当今之计,唯有在魏国自上而下,从根本改变才有可能。

    晋宇子想到武候的几个儿子。

    武候有三个儿子。公子罂,公子缓和公子昂。公子罂曾随段干木修习儒术,却是难以改行法、道,公子昂直爽,但轻信人言,难成大事,唯有公子缓,温和敦厚,如果有强力相助,不难成事。

    与魏国的几个公子拉近关系或者更进一步,却是需要机会的。这些机会,宇子只能让公孙鞅去创造。

    公孙鞅这些天很忙。

    公孙鞅不是一个没有眼光的人。他胸怀治理天下的大志,本来是卫国的公子,因为卫国国小人弱,难以大展宏图,这才远来魏国,而公孙鞅似乎也已经看到了自己将来的成就。不过目前情况下,碍于自身修为水平所限,对法家jīng髓,治国理念,并不jīng深。对于如何实现自己的志向,如何治国安天下也没有具体的行动步骤,也可以说正是因为远视而近视的时候。当某一天宇子问他要如何具体实现抱负时,公孙鞅只是想到先要夺取《法经》,至于以后,居然呐呐说不出来。

    无疑,被老师赶鸭子上架的宇子彻底提醒了公孙鞅。公孙鞅一改以前在相府只是修炼的情况,开始主动客意结交一些相府门客及一些到相府拜访的魏国官员,整个魏国的形势,也开始逐渐的清晰起来。

    公子罂无疑是个很有心机的人。在儒术熏陶下,对于拉拢百官,结交群臣都驾轻就熟。在公子罂身边,围绕着包括一些公卿在内的许多贵族,三公子之中,以公子罂的势力最大,如果武候崩殂,公子罂却是最有可能接位之人。

    公子缓温和敦厚,待人宽和,有许多的老臣都对他青眼有加,称赞他是仁慈之人,治国之才。相对公子罂而言,公子缓势力稍逊,但也差不了太多。

    公子昂却是最奇特的,因他直率天xìng,魏国朝野上下,都与昂关系不错。然而,这些文武百官,却又并不支持他,而是支持他的两个哥哥,只有公叔座除外。公叔是当权的贵族公卿之中唯一支持公子昂的。然而公叔相邦又是魏国朝野最有权势之人,仔细想想却是耐人寻味。

    公孙鞅知道,若想将来能在魏国大展手脚,势必要和三公子其中之一关系菲浅,而这个公子,还必须在武候死后能接位为魏国国君。

    和宇子一样,公孙鞅也认为公子缓才是最佳的支持人选。

    魏武候已经渐渐年衰,最近两年的魏国,甚至已经失去继续扩张的锋芒。魏国国君交接也许并不再是很久之后的事。

    魏国三公子,以及那些在三公子后面的贵族公卿,都明白这一点。

    私底下,魏国朝野的每个人都在思量着武候百年之后的路,都在做着一朝乍贵的梦,而这些,都要应在武候的这三个公子其中之一身上。

    公孙鞅也在苦恼。如果要在魏国大展宏图,就必须依托于未来的魏王。以前看不清形势倒还没觉得什么,如今看清了魏国的形势,公孙鞅却是有一些着急了。

    公子缓好象是并没有与公子罂争夺国君之位的打算,一般情况下,他都呆在自己的府中,并不怎么与朝内官员结交,而公孙鞅却也因此没有了与他结识的机会。

    机会很快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