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天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间天道-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的体质,使之能够快速增加修为。到底该怎么办?晋宇子心里有些郁闷。

    人天生之中就对父母亲近,尤其是对母亲,这是天xìng,天地之体的晋宇子也不例外。甚至他现在都有些后悔当初在太和山上怎么没从尹喜那偷拿些仙丹呢,要知道尹喜修炼数百年,仙丹什么的肯定都有。

    看来得哪天回趟太和山,找尹喜要点仙丹了。晋宇子想。

    晋宇子暂时就在这王宫住了下来,中间也见了如今的晋君。其实,晋国早已沦为不入流的小国,晋君也就没有了那些大国的礼节威仪,如此一来,倒是让宇子感觉亲近了许多。

    这一天,晋宇子正在大殿上和母亲聊天,想着什么时候回太和山弄点仙丹过来。母子二人亲情融融,聊着一些闲言碎语。

    忽然,半空之中,突兀地,并没有任何的法力元气波动,一个手拿一把拂尘的道士装束的人从空而降,落在大殿上。

    晋宇子大吃一惊,以为他要对大殿上的人有什么异动,赶紧站在了晋太后面前。

    老道很是自在地摆动拂尘,微笑地看着他,根本不在意晋宇子作势yù扑的气势,“见了老师,还不拜见吗。”

    “老师?”晋宇子心头一愣,一直以来都是尹喜教他,其实在宇子心里是把尹喜当成了老师,至少是半个老师。一愣之后,才反应过来这个就应该是给自己赐名字,并让尹喜代教自己的道家圣人老子。

    “晋宇子拜见老师。”宇子并不笨,既然心里清楚这个真是自己的老师,哪还有不拜见之礼。“老师怎么忽然下到凡间来了。”

    “呵呵,你乃天生道体,为天地之子,rì后成就不可限量。母依子贵,你的母亲又怎么能只是一个普通人呢。我来此正是要助你母亲入道。”老师呵呵微笑,娓娓而谈。

    “太后,我便助你入道,也了却宇子一个心愿。”老子转向晋太后说。

    晋太后大喜,从谈话中她听出这老道是儿子的老师,今天来是专门帮助自己入道的。以前宇子说要让自己学道还要另想些办法,现在儿子的老师来这儿,看来是有办法了。虽然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做。

    晋宇子也是心中大喜。心中十分感激老师。他正在为怎么让母亲学道发愁,老师就来帮助自己,如此一来,也就不用再回太和山向尹喜讨要仙丹。晋宇子都恨不得要为老师上刀山下火海了。

    晋太后忙跪拜老子,老子呵呵笑着,手指弹动,一粒丹药送入晋太后口中,同时手一挥,一道白光从天而降,罩住了晋太后。

    “徒弟,你省亲之后,仍然出去历练吧。这尘世已是大乱,你可寻找时机,助九州一统,便能积无边功德,成就大道。世间纷乱,百家争鸣,你也不必拘泥于百家之别,道儒法墨等百家,都是道之分支,终将归于大道。也无须以国别区分,齐楚魏秦等国,亦都是九州之国,终将归于一统。你只要能助九州一统,便是大功德。你可听明白了?”

    晋宇子仔细地听着,又想了一会,才说,“老师可是要我只助九州一统,而不论是用什么人,以哪家之学,助哪个国家。”

    “呵呵,其子可教。正是如此。没有一统,又如何能教化?百家只知于各国间游说争鸣,争布教化,又怎知小国不同于九州。一统之后,才是我道家教化九州之时。徒弟,你可明白?”

    “是,弟子明白。”晋宇子现在已经明白老师的意思了,就是不管帮助哪家的人也好,帮助哪个国家也好,最后目的就是帮助九州统一,统一后再想法使道家胜过百家,教化九州。

    其实,与百家在各国争抢道统相比,道家只是做那最后的渔翁罢了。

    片刻之后,那道罩住晋太后的白光消失,只见晋太后双目清澈,神清气爽,分明已经脱胎换骨,再不是普通人了。

    “呵呵,太后如今已是踏入道门,只须静修数rì,便能化出元神,长生不老。可喜可贺。”

    “多谢神仙成全。”晋太后感觉出自己的变化,又听老子这么说,急忙下拜。

    “徒弟,记得我刚才之言。”呵呵声中,老子身体冉冉升起,渐渐不见。

    老师走后,晋宇子又思索半晌,这才转过头看着母亲。

    晋宇子发现,母亲现在的根基已经远远超过了一般的人仙,只是还没化出元神,只须以道家功法稍加修炼,便能化出元神,度劫晋入人仙之境。

    晋宇子将一些道家修练功法,法术密技,一股脑地向母亲和盘托出。这样晋太后以后便能依照这些功法修练,求索大道。

    另外,他还专门凝聚了一些天地元气,并用法术禁锢,交给母亲。以备母亲将来吸纳以后快速增加灵气,省却好多年的苦修之功。

    又过了一段时间,晋宇子便向母亲告别,准备先到魏国都城。在那里,公孙鞅已与自己约好见面。而且,公孙鞅胸怀大志,一心想入世治天下以求道,如今老师如此安排,正好先借公孙鞅实现自己的一些想法。

    与老师一番谈话,使心头迷茫的晋宇子顿时找到了方向。

    无论凡人还是神仙,没有方向,终究会令人迷茫,天下之理,莫不如此。

    晋太后在宇子走后,rì夜苦心修练,倒也是进步神速,当然,这也是因为老子那粒仙丹的作用,把她的基础打得好。后来晋太后修炼有成,在三晋大地上,在民生多艰多难之时现身,使神通,运法力,造福于三晋千百万的百姓,被三晋百姓尊称为圣母。

    三晋百姓为感圣母之恩,造晋祠祭拜,直到如今,虽历经千百年,晋祠圣母依然是香火鼎盛。此为后话。;



………【十三章谋中谋,司马借势;敌之敌,相邦合谋】………

    晋宇子往晋国方向走了以后,公孙鞅也按捺住有些兴奋的心情,往魏国都城而去。

    如今的魏国,在九州大地上的各诸候国中实力最为强盛。一直以来,内有相邦李悝历行改革,推行法治,外有大将军吴起、翟璜等征战四方,攻秦、伐齐、却赵,这才使得魏国国力大盛,强势崛起。公孙鞅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抱着法治天下的大志来到魏国,问教于李悝而来。

    吴起和李悝同为魏国重臣,两人在yīn晋大打出手,最后李悝落了个饮恨沙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算是窝里斗,并不是什么正大光明的事,所以在魏国都城,李悝被吴起所杀这事并没有多少人妄加谈论。这也使得公孙鞅即便是进了安邑,依然并不知道李悝已经死了。

    此刻的相邦府,正在进行着盛大的庆祝午宴。继李悝相邦逝去后,田文自齐来魏,接任了相邦,如今,田文相邦也驾鹤西去。

    昔rì田文门下,各sè的清客门人有千人之多,但主家既逝,却是大多数都离开魏国,重新自谋生路了,只有少数人,被魏国的贵族高官收归门下。

    这一次,公叔,也就是魏武候公主之婿接任了相邦之位。

    战国时代,贵戚身份名义上虽然高贵,然而真实地位却并非如此,不说那些个世袭大族,就是手握实权的三将六卿也丝毫不把他们放在眼里。而相邦,却是国君之下第一人,尤其是在推行法治的魏国,即便是有着爵位的那些世袭贵族,在相邦面前,也是诚惶诚恐,不敢有丝毫的殆慢。公叔以外戚身份接任相邦,在家族之中,自然是地位的一个重大转折,可谓是平步青云了。有道是一朝凌云头,百代泽恩露。乍逢此喜,如今的相邦府开盛大的庆祝午宴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宴会上,无数的世袭贵族、公卿将军觥筹交错,这其中,便有着大司马王错。

    自从李悝死去,王错心里不自在已经很久了。这倒不是王错如何的敬仰李悝,或是李悝曾对王错如何如何的扶助,而是王错与吴起结了仇。yīn晋之役时,王错指使侄儿王川佯作出击,向秦军报信,被吴起杀所杀,当然,这事也不过只是个导火索而已,真正的原因却是当年吴起功高受宠,曾数次当面指责王错,置王错贵族脸面于不顾。王错数次想找机会报仇,奈何yīn晋之役前,吴起风头正盛,yīn晋之役后,李悝的身死又让王错知道了吴起的强大,这眼看着仇人逍遥却无可奈何,王错自然是心里十分的不自在了。

    田文故去,王错倒也是收留了几个那些田府曾经的门客,只是水平都不太高,最好的也只是人仙修为,对付吴起,还差得太远。而王错本人,却是根本不会任何法力。王错也曾想让田文对付吴起,只是田文来魏之前还曾做过几个国家的相邦,处事之间自然是jiān滑如水,对于这些为人做刀俎的事当然也不愿意掺合。如今田文死,公叔为相,又收留了几个田家门客,王错心里也就开始打起了小九九。

    在数年之前,李悝为相之时,吴起因功劳巨大,在文候面前就曾露出出将入相的想法,只是当时李悝深受宠信,而吴起法力还弱,没办法而已。后来吴起晋地仙,杀儒圣,练武卒,心中的野心也是越来越大,一直想成为相邦,进而掌握整个魏国,以此实现自己的宏图大业。只是一方面吴起yīn晋之战后忙于恢复法力,修复法宝,强大自身,训练武卒,一方面田文手下也有几个能力出众之辈,虽然与吴起差得远,但蚁多咬死象,吴起倒也不愿意两败俱伤地乱来。而如今公叔为相,王错立刻嗅出了可以利用的刀俎味道。

    王错今天前来祝贺,兴高采烈,曲意奉迎。却在言语之间,一不留神的提到西河吴起功高盖世,曾随文候巡视天下的尊崇,以及对出将入相的企图。然后几个哈哈的故意遮掩,以及这一不留神间的漏嘴,似乎是王错认识到自己不应该在相邦大人面前说这些什么。

    公叔不愚也不笨,只是不如田文聪明。相邦之位,对于公叔而言,那是重如泰山。卧塌之侧,岂容他人窥伺。只是如此一来,吴起,便就如眼中之钉,肉中之刺,非yù拔之而后快了。

    吴起之威之强之狠,公叔作为贵戚,当然也是知之甚详。但公叔知道,万事皆可谋划,以有心对无意,胜算先就多了三成,何况,还有个司马大人对吴起也是耿耿于怀呢。

    要想办法拉王错下水,公叔相邦第一时间就做出了决定。

    王错和公叔二人那是一拍即合。酒宴之后,觥筹交错之时,二人便达成了同盟协议。

    只是吴起现在太强大了,魔神之体加上本身有着地仙的修为,而且,上次yīn晋战役之后,他所训练的武卒还有三万之多,这种势力是王错与公叔座两人现在的力量所不能企及的,就算是魏国国君,面对强大而不可控制的力量,也同样是无能为力。必须,要吸收强大的助力,才能顺利的达成两人的目的。

    普天之下,有地仙修为的人入世修行的不少也不多,但对于公叔和王错而言,地仙业位的神仙就象是沙漠上的绿洲,太缺乏了。王错,公叔座这些无任何法力的贵族很难见到那些强者,所以拉拢一些这种高级别的强者对二人来说实在是不容易。以前李悝就曾经说过,以吴起的法力,对付公卿贵族府中的那些人仙级别的所谓高人不费吹灰之力,就是李悝,也是晋至地仙时才jīng心谋划,借助秦国之力发动雷霆万钧的一击,只是,击到了空处,还搭上了自已。

    相府中,王错公叔二人相对而坐。“看来,还是时候未到啊。”王错长叹。

    就在此时,下人来报,说是有个少年求见相邦。

    这少年便是前来投奔李悝的公孙鞅,待到了相府门前,他才发现相邦府热闹异常,那些门前的兵丁只说是相邦开酒宴,却并没有清楚地说是公叔相邦,这使得公孙鞅以为现在的相邦还是李悝。要知道,相邦的名字,并不是每个人都敢叫出来的,所以公孙鞅到现在也没弄明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公叔座对少年的求见并没有兴趣,心里正窝着一肚子的火,哪管是什么少年这个时候求见,“不见。”

    “哎,见,怎么不见。相邦大人,这少年既是从卫国远道而来,就未必没有一点本事。前相邦田文有门客上千,人才济济,无论遇到什么事,往往都能迎刃而解。当前如此大事,正是用人之际,你看我们各自门下,也就只有那么聊聊几个。此少年既来求见,见见也无妨。若是真有本事,就留在府中,如果什么本事都没有,只是想来攀亲纳故,再逐出去也不迟。”王错伸手叫住下人,对公叔说。

    公叔一听也对,正是用人之时,哪管它南井北渠,能舀到瓢里的都是水。

    公孙鞅被带到公叔和王错二人面前,看到两个高官坐在上面,行了个礼,“小民公孙鞅拜见二位大人,不知哪位是李悝相邦?”

    “李悝相邦?”公叔和王错二人一愣,随即大笑起来。王错笑着说,“不知公孙公子与李悝相邦有何关系,想来公子还不知道李悝相邦已经驾鹤西游了吧。”

    “去世了?”听到王错的话公孙鞅有些迷糊,随即明白了,看来眼前的相邦不是李悝,而是新任相邦了,无怪乎今天相邦府大摆酒宴,原来是在庆祝。只是公孙鞅却还是猜错了,眼前的这位相邦与李悝之间却还隔着一个田文呢。

    “如今魏国的相邦就是眼前这位,公叔相邦大人。”王错看公孙鞅有些失神,介绍说,“不知公孙公子有何事要求见李悝相邦啊。”

    “我乃法家弟子,闻听李悝相邦是治世大才,自任相邦以来,魏国国富兵强,称雄于诸候。小子不才,也是修习法家之术,千里跋涉,只是想求教李悝相邦治世之术,可惜却无缘受教。”公孙鞅心情有些欠佳,说话间很有些寻人不遇时的失落。

    王错为官多年,本是个心思机灵之辈,听到公孙鞅自承是法家弟子,心头一动。心想难道眼前这个十多岁的少年竟也是个高手?如果真是这样,那把他留在府中说不定还能派上大用场。于是向公叔使个眼sè,又看了看卫鞅,“哦,公孙公子也是法家弟子?我记得李悝相邦当年就是法家弟子,李相邦法力高强,据说已经成仙,当年只是逗留世间而已。公孙公子既然也是法家弟子,法家乃仙家之术,那公孙公子是不是仙家中人呢?”

    公孙鞅本来出生于卫国宫庭,从小就生活在勾心斗角的氛围中,自小又立志治理天下,对于这些拐弯磨角的话自然也不陌生。如今听王错一说,立刻明白王错这是在问自己修为有多高,看是不是能有用处,不过自己本来就是找机会实现治世的理想,也就不在乎表现一下自己,“回大人,小子虽与李相邦同修法家之术,但与李悝相邦比那是天上地下,相差甚远。小子勉强修至人仙境界。”

    公叔王错二人一听,这么小的少年就有人仙修为了,与他相比自己府中的那些门客的年龄简直活到狗身上了。这样的少年要是能利用那是一大助力啊。

    有了这种想法,公叔相邦便想挽留,说道,“公孙公子,李悝相邦是被人相害而死,想必公孙公子也不知详情。不如公孙公子暂且在本府盘垣一段时rì,一来可以告知李相邦的一些事情,二来我看公子志向远大,自不是池中之物,待我哪天将公子推荐给陛下。象公子这样的少年英才,陛下一定会重用。公孙公子意下如何?”

    公孙鞅一听也行。反正暂时也没地方去,在哪都是一样。再说了,之前还和宇子说好在这安邑见面呢。想到这,也就答应下来。

    于是公孙鞅就暂时变成了相府的门客。;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