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雪影霜魂
引子
炎热的夏日,窗外阳光如金色火焰,把没开空调的屋子烤得如蒸笼一样闷热。
天气很热,秦昭昭的心却很凉,因为之前母亲打来的那个电话。电话是家常叙话,原本没有什么能令她情绪低落的内容。直到秦妈妈突然想起来告诉她一个消息:“咱们家住的这排老式平房要拆了,前后左右几排老房子都要拆,市政府要在这建廉租屋。”
秦家住的老式平房原是秦昭昭父母厂里的家属房,现在要拆了?她难以置信地愣了一下:“什么时候拆?”
“很快,要求半个月内所有住户全部搬走,然后就开始动工拆除旧屋另造新屋。”
“半个月这么快?”
“是呀,据说是国家拨款专门用于建造廉租屋,当年不用过期作废,要把资金又收回去,所以市政府特别上心。”
“可是,一下子让那么多人搬到哪里去呀?也有好几十户人家,搬家可不是简单的事。”
秦妈妈却说那几十户人家倒是大都挺乐意搬的。原本他们住的就是厂家属房,不是自己的产权屋。而且老式平房阴暗潮湿狭小,又没有卫生间,至今还住这些房子的基本上都是买不起新房的清贫人家。现在有政府来盖廉租屋,基本装修后再统一出租给困难户,租金只要一块钱一平方,便宜得近乎白住。尤其像他们作为拆迁户到时可以优先分一套,也算是住上新房子,谁不乐意呢?赶紧都各自想办法找地方搬了。
“不过搬家确实也挺麻烦的,加上又是临时搬迁更麻烦。好在咱家那套新房已经装修好了,我和你爸正好搬上去住。本来你爸还不想搬,说住惯了平房住楼房不舒服,要把新房子留着你回来住,我们继续住平房。可现在没得住了,这两天就得准备搬家。家里杂七杂八的东西太多,新房子放不下。我回头整理一下该要的要该扔的扔,你的东西我就不扔了,都替你先留着,等你回来自己看哪些要哪些不要啊。”
经常听说这里拆迁那里拆迁,秦昭昭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从小住到大的老房子也要拆迁了。还以为永远不会有这么一天呢,因为厂家属区不在市区,在城外东郊地带,房地产商都看不中这块地方。没想到市政府却要在这建廉租屋,她的老房子保不住了。
电话挂断后,窗外依然阳光烈烈,屋内依然闷热如蒸笼,秦昭昭却觉得整颗心凉凉的,忽然间就有一种想流泪的冲动。
——老房子要拆了!
——可是她、却那么舍不得!
虽然,年少时的她,一度曾那么痛恨自己住在那间敝旧不堪的屋子。老旧的屋子简陋、阴暗、潮湿,雨天经常要拿脸盆接瓦缝里漏下的雨水。但出生从来不由个人选择,她的生命无可奈何地从那里起步。这么多年,是老房子伴随她一天天地成长,看着她从牙牙学语的婴儿到亭亭玉立的少女,它负载着她一生最好的时光。
而她所有的心事与秘密,老房子也是默默的见证者。那个她曾经喜欢过的人;那个曾经喜欢过她的人;她都曾在她那间十平方米的卧室里,就着台灯的一点橘黄光芒,一笔一划用心给他们写过信。那些信、现在的他们还有保存吗?如果有,那羞涩的蓝色圆珠笔字迹,在融入经年的时间后,应该已经淡得几近于无。倘若他们在旧物堆里再次看到,会不会已经记不起是谁写的了?
老房子却还会记得,在它的某面墙壁上,曾刻过她喜欢的那个人的名字;而它的某扇窗户,曾一再被喜欢她的那个人悄悄叩响……老房子是她的生命博物馆,静静地,收藏着她曾经美好的光阴、爱情与梦想。可如今,她却要失去它了。
泪珠悄然滑落,一颗颗,落满衣襟。泪光中,久远的往事如一撮青茶,在回忆的沸水中悠然舒展,沏出令人无限回味的清香与苦涩……
【第一卷 小时候】
1
小时候,秦昭昭最喜欢的事情有两件——一件是吃,一件是玩。
说起来,所有的小孩都是贪吃贪玩的,但秦昭昭算是个中最贪吃贪玩的一个。尤其是吃,她嘴特别馋,看见什么吃的东西都忍不住要流口水,想吃得不得了。
那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个物质并不丰富的时代。改革开放的春风虽然已经在沿海一带吹起来了,但对于内陆城市来说,却还是春风不度玉门关。
秦昭昭就和父母一起生活在一个春风尚且不度玉门关的内陆城市。那是江西的一座工业小城,城中大大小小的国营企业几乎全部以厂冠名。不像现在,都改成洋气的“公司”二字了。那时不熟的人如果初次见面,问起对方的工作单位都是这么问:“你哪个厂的?”
秦昭昭的父母在同一家国营机械厂工作。厂子在城市东郊占了偌大面积的一块地,除了宽敞的厂区外,还有厂附属的食堂、宿舍、商店、菜市场、招待所、电影院、医院、托儿所、学校等等,邮局和银行也都在这里有分所,以厂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小型王国。这个王国与东郊一带几个中小厂矿和村庄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独具特色的城乡结合带。这个地方因厂而生,因厂而活,所以以厂名而冠名。厂名叫长城机械厂,简称为长机,这一带就被称为长机地区。
长机厂的绝大部分职工都住着厂里分配的家属房。厂家属区的房屋大都建于五六十年代,以平房为主,清一色红砖砌墙,青瓦铺顶,沿着一片山坡的地势或高或低时左时右地密密排开,排得整个山坡都是。房子多,间距少,每一排平房里住着的人说话时只要声音稍大一点,前后两排相邻的邻居家都能听得一清二楚。要是哪家有什么骂仗打架之类的大动静,更是四邻八舍皆闻风而至看热闹。
秦家住在家属区东侧最上面那排平房的左边最头上一间。一排房子住十户人家,每户都是相同规格面积的大小两间,共计十七平方米,沿着外间墙壁再搭出一溜狭长的小厨房,小得进去两个人就转不开身。两户人家共用一个亭子间,没有卫生间,上厕所要去附近的公厕。至于洗澡的问题,夏天就拎桶水在厨房里将就着洗了,冬天则去厂澡堂解决。
那时厂里的职工们大都过着清贫的生活。因为工资不高,很多职工下班后会垦块菜地种种菜,或是圈个栅笼养养鸡,以此贴补家用。这种情况下,除了一日三餐有饭吃外,小孩子们基本上是没有什么零食可吃的,大人舍不得那样乱花钱。偶尔给个几分钱,买上几颗棱角糖含在嘴里,就满心乐开花了。
好在大人们平时舍不得花钱买来吃的东西,逢年过节时厂里会发福利,发的几乎都是吃食。或一袋袋的桃酥,或一箱箱的苹果鸭梨;或一包包的中秋月饼……每次厂里发福利的日子,都是小秦昭昭开心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意味着可以大饱口福。
最开心的时候当然是过春节,不但厂里会发东西,家里也会做一些好吃的东西过年,炸豆角酥啊,做冻米糖啊,腌糖姜啊,家家户户都不例外。小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挨家挨户拜年吃果子,个个都挑口袋多的外套穿,连吃带拿塞满口袋才会心满意足地离开。
除了过节发东西外,每年夏天西瓜上市时,厂里也会派几辆货车去附近县里拖西瓜回来,以五分钱一斤的价格优惠卖给厂职工,便宜得近乎半卖半送,所以每人限购五十斤。每到厂里派车拖西瓜的日子,家属区的小孩子们都快乐疯了,一大群小萝卜头齐齐等在厂门口那条马路上翘首相盼,希望着西瓜可以快点到。偏偏有次回厂路上出了一点什么状况,车队一直到晚上十点还没回来。很多孩子都哭哭啼啼不肯睡:“我要吃西瓜,我要吃了西瓜再睡觉。”
秦昭昭是哭得最凶的那一个,无论如何不肯睡觉,一定要等到西瓜车回来为止,最后秦妈妈只得打消了让她睡觉的念头。可是等了那么久,哭得那么凶,小小的人儿却自己乏了,偎在妈妈怀里等着等着,眼皮越来越沉,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第二天早晨睁开眼睛,突然想起一直不曾等到的西瓜,咚一声跳下床光着脚跑出去了,边跑边哭:“妈妈妈妈,我昨天没有吃到西瓜。”
刚跑出外屋,就看到墙根的红砖地面上,一溜排开的七八个翠皮西瓜。她马上破涕为笑,西瓜终于来到了她家。
分了西瓜,每天吃过午饭后秦妈妈都会切一个,中午吃一半,晚上吃一半。那时家里没有冰箱,切开的西瓜必须当天吃完,否则就会坏掉。秦昭昭好喜欢,因为她可以敞开肚皮吃。
而像桃酥月饼苹果鸭梨这类比较好保存的吃食,秦妈妈总是会藏起来,不肯让她那么痛快地吃个够。要隔三差五才会拿一个给她吃,说什么好东西要细水长流慢慢吃。她听不懂,小小的心里很不满,觉得妈妈好小气。
那时她从没意识到,妈妈虽然不肯让她一次吃个够,但那些好吃的东西,爸爸和妈妈都几乎从来不吃,陆陆续续地,最后总是落入她一个人肚子里。
她当时只觉得不满足,馋嘴馋到了自己去偷。有回厂里发苹果,每个职工发一箱,爸爸和妈妈一起领了两箱回来。秦妈妈细心地把两箱苹果都打开来挑了一遍,烂了的或有虫眼的挑出来先吃,好的就用一个大脸盆装了放到三门柜顶上。这样比放在纸箱里通风透气,不容易坏。
秦妈妈想着那么高的三门柜,只有大人能拿到苹果,小小的秦昭昭是绝对够不着的,却没想到她嘴一犯馋,脑袋瓜就格外灵光,居然想到了自己搬椅子再垫上小板凳,踩在上面去偷苹果吃。等到秦妈妈发现时,盆里的苹果已经空掉一大半了。
秦爸爸为此在女儿的小屁股上用力扇了几下,打得她哇哇大哭。挨过打后,她才学了乖,不敢再起偷心了。
等厂里发好吃的东西毕竟有限,一年满打满算也不过那么几次,而且吃食还总是被妈妈“严加保管”。其他时间里,小馋猫一只的秦昭昭也会自力更生地想办法往嘴里填点东西。
厂家属区几家小卖部的零食看起来都好好吃,可是口袋里却没有一分钱,只能看不能吃。找爸爸妈妈要钱总是很难很难,要十次才会给一次。小秦昭昭嘟起小嘴发牢骚:“妈妈,我为什么没有工资发?那样我就不用找你们要钱了。”
秦妈妈听了直笑:“你想领工资,那可要等你长大了参加工作才行。”
“那我什么时候可以长大?”
秦爸爸逗女儿:“你每天多吃两碗饭,就可以快点长大了。”
天真的秦昭昭信以为真,每天吃饭时总是努力多吃,天天吃得撑得不行。可是见效甚微,依然是小不点儿一个,她很不满:“我吃了那么多饭,长了那么久,却还没有长大,真没劲。”
长大是那么遥不可及,领工资的事一时半会看来没戏,秦昭昭还是只能经常缠磨着父母要钱买吃的,当然这很难。此外也有不用花钱买的零食,比如当当糖。
当当糖不用花钱买,只需用废品交换,像挤光后的牙膏皮,穿破了的鞋子或衣服,还有什么破铁皮细铁丝的都可以用来换糖吃。挑着当当糖担走门串户的那个老伯伯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人,每次一听到他“当当糖当当糖”的喊声,都有很多孩子如小燕子般四面八方朝他飞奔过去。
当当糖是一大块如磨盘般圆圆大大的糖,表面是一层白色的结晶糖粉,里面是熟麦般的澄黄。糖块很硬,得用小铲子加上小榔头,像凿石头一样“当当当”地才能凿下一块,所以叫当当糖。但硬硬的糖沾上口水后却很快就变软了,咬一口可以拉出很长的丝,特别香甜也特别粘牙。大人们是不爱吃的,可小孩子们却都喜欢得不行。
喜欢归喜欢,能吃到嘴的人却很有限。当当糖担几乎天天都来,家里的牙膏皮破鞋子铁皮铁丝却不是天天都有的。因为生活清贫,大人们过日子都相当节俭,衣服穿破了补一补再穿,破鞋子也不会随便丢。像头两年穿坏的塑料凉鞋都留着,如果脚上的凉鞋也断了带,就从旧鞋上绞一段塑料用火烧软后粘上去补好继续穿。几乎家家户户都如此,所以孩子们可以用来换糖的所谓废品实在是很难找。
秦昭昭换当当糖吃有过两次难忘的经历,一次是把家里一支没用完的牙膏硬是挤光了拿去换糖,结果不用说,又被爸爸揍了小屁股。另一次是她跑去厂里正在修建中的俱乐部工地玩时,捡到了一把铁榔头,从榔头到榔把全部是铁制的,拿在小手里沉甸甸的,她马上想到可以拿去换当当糖。那位老伯伯一看到她拿着这把榔头来换时眉开眼笑,二话不说把担子上还剩一块巴掌大小的当当糖全给了她。那次她独享一块如此大的糖吃得好开心好过瘾。
花钱的零食也罢,不花钱的零食也罢,都不是那么容易可以吃到嘴的。好在每年夏天,总有免费的冰棍可以让她吃个够。
长机厂有自己的冰房,每年夏天都会从各个车间抽调人手去冰房制冰,然后给全厂职工发冰票。每个职工每月有一百二十张冰票,凭票换冰棍吃,算是暑夏降温补贴。
这些冰票名义上是发给厂职工的,但实际上是孩子们的福利。只要家里有小孩的职工家庭,几乎都是发票的当天就全部分到孩子们手里去了。
糖水冰棍最便宜,一张冰票可以换一根,附近的村民花钱买就要五分;绿豆冰则要两张,花钱则是一毛;牛奶冰棒最贵了,要四张才能吃一根,花钱要两毛,吃它一根可以吃香蕉冰四根了。一般小孩子都舍不得这样吃,但秦昭昭却经常这样吃。因为秦爸爸在高温车间工作,所以他每个月能发双倍的冰票,和秦妈妈的冰票加在一起每月有三百六十张,家里又只有她一个独生女儿,一个人一个月有三百多张冰票,她当然是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了。
前排房子一户人家有三个孩子,却只有一百二十张冰票,因为他家只有他爸爸是厂里的职工,妈妈不是。他们家的冰票经常不够吃,那个最小的女儿比秦昭昭大不了几岁,嘴也很馋,每次看见她吃牛奶冰时总是馋兮兮地跟在后面:“给我吃一口行吗?”
但秦昭昭怎么会舍得给她吃呢,小孩子对于吃方面就是有一种天生的小气,每每装作听不见赶紧跑掉。
后来厂里的小卖部卖起了娃娃头雪糕,这种又软又糯又甜的雪糕一下就把厂冰房出品的各种冰棍们给比下去了。好多小孩子对娃娃头雪糕垂涎三尺,秦昭昭更是很犯馋很犯馋。可是它的价格比较贵,一根要卖五毛钱,她纵然想吃得很,也不可能天天让妈妈买,大多数时间只能干馋着。
再后来又有八毛钱一根的紫雪糕,雪糕外面裹了一层巧克力,这个就更好吃了。她缠着妈妈买,一根冰棍卖八毛钱实在很贵,妈妈意有不舍,她不管,一个劲地嚷嚷:“我要吃,我就是要吃。”
妈妈终究拗不过她,给她买了一根紫雪糕。那根雪糕实在是前所未有的好滋味,她都舍不得吃快了,一点一点慢慢地舔。舔的速度赶不上融化的速度,融化的雪糕如白色眼泪般沿着手指往下流,吃得她手忙脚乱,舔了雪糕又舔手指。舔完整根雪糕后她还把冰条棍在嘴里含了好久好久,直到咂得再没有一丝甜味为止才恋恋不舍地扔掉。
夏天的免费冰棍以外,冬天的爆米花则是最便宜又好吃的。腊月一到,就有位老爷爷背着一口葫芦般的大锅在厂区里四处吆喝:“爆爆米花喽!”
冬天的爆米花绝对是市场霸主地位,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做冻米糖,都会拿自家的大米或者玉米去爆爆米花,老爷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