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开在奥地利的梅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开在奥地利的梅花- 第1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实施的最后一次大反攻,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它的失败不仅使整个西线的失败成为不可避免,而且也葬送了东线的德军,因为希特勒的一意孤行,他将最后的后备力量都用上了此次战役,使得东线上已经倍受苏联红军威胁的德军失去了最后的反击力量。在1月12日由苏联发起的开战以来最大的一次攻势中,仅在波兰和东普鲁士就投入了180个师的兵力,其中近半数都是强大的装甲师,他们一路锐不可挡,势如破竹般的横扫德军。
  总参谋长古德里安当初的忧虑变成了现实,不顾一切、不听劝告的希特勒终于尝到了刚愎自用的苦果,德国的末日终于来到了……

  “婴儿师”的诞生

  1944年的圣诞节是我自从来到欧洲留学后,过得最艰难的一年。没有圣诞树、没有火鸡、没有红酒、也没有热闹新年舞会和动听的音乐会,更没有爱人和亲友的陪伴,有的只是战争带给我们的伤痛。
  这一年里,奥地利完全陷入战火,曾经得以容身的维也纳也再也没有我们立足之地,家园被毁、亲朋好友相继失散,至爱之人也失去了联系,甚至连叔叔在进入了中国人常说的“知天命”的岁数也不得不被征召入了“国民冲锋队”,为纳粹德国最后的苟延残喘而卖命,最关键的是剩下我们这一大家子老老小小要吃要喝,套句莎士比亚的名句,究竟留给我们的是“生存还是毁灭?”
  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现实一度让大家头疼不已,但是不都说人的承受力就象橡皮筋一样,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吗?所以越是艰苦的环境,也越是能磨练人的意志。
  就在叔叔被征召走之后,我们开始在奥地利边境小镇艾森斯塔特艰难度日。我和翠希在这座尚未完全受到战火波及的小镇上靠每天四处打临工赚些小钱维持着一大家人的生计。丽佐已经到了临产期,皮克太太为此更是寸步不离地守着她,小威尔在此刻也象是长大了好几岁,总是乖巧的帮着皮克太太照看着比自己小的小弟弟。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我们的生活也从最初的茫然无措逐渐走上了正轨,全家人也在这种生活的压力下与无尽而漫长的煎熬中送走了1944年的圣诞节,在皑皑白雪中迎来了1945年。
  刚过新年没几天,在好心邻居的帮助下,丽佐在小镇上平安的生下了她与洛克的第二个孩子,又是一个小男孩,当我们大家抱着浑身红扑扑,皱巴巴的小婴儿争相亲吻他时,都禁不住喜极而泣。
  这些年来,看多了生命在战争中的脆弱与易逝,更是让我们体会到了生命的无比珍贵,而这个在此刻诞生的小生命,就象给我们大家带了希望一样,让我们看到了生生不息的命脉延续,更让我们感叹生命的奇特。
  当时我们的心中都暗暗地发誓,即使自己过的再苦,再难,也一定要让这些孩子们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于是,经过大家的商议,决定给这个小宝贝起名为“艾森”,在德语中“艾森”是吃的意思,起这个名字不但是为了纪念他出生在这座充满人情味的小镇艾森斯塔特,更是为了让他今后永远不再过这种食不果腹的艰苦日子,长大之后有吃有喝,能过上吃穿不愁的生活。或许这个孩子长大后会怪我们这些大人的出发点太过实际,或者埋怨我们替他起的名字太没有新意,老土又难听,但是这却是我们心中对孩子抱有的最大希望和美好祝福!
  在小镇上与左右邻居一起生活的久了,在逐渐的接触与了解中,尤其是在丽佐生了孩子之后,我从来没有象这样深切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患难与共的脉脉温情,也更是感受到了人性中那与生俱来的善良之心。
  在中国,三岁萌童必读的《三字经》上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其实在这样炮火连天的艰难岁月中,大家守望相助,互相扶持,共渡难关,人性往往更能闪耀出美丽的光芒,一如我们刚刚出生的时候,秉性纯良。
  小镇上的淳朴居民对我们这些来自大城市的逃难之人给予了不少无私的帮助,见我们人多,又有孩子和孕妇,时常好心的接济一些食物、衣服和过冬用的碳火;丽佐生产之后,有时见我们要顾大又要顾小忙不过来,无法分身再照顾另外两个小孩子,他们还好心地替我们照看孩子,对他们而言,或许这些只是绵薄之力的相助,可在我们心里却留下了深深的感激之情。
  原本互不相识的人,互相都没有丝毫的血缘关系,可现在却亲密的比自己的亲人还要象一家人,正是“冬天饮冰水,点滴在心头”,怎么能不让我感动?!其实这些居民他们本身的条件也并不都富足,充其量也不过只是尚能果腹而已,但却在如此特殊的战争时期,向我们这些外乡人伸出援助之手,比起大城市里人们惯有的冷漠来,简直有如天壤之别。有了他们的帮助,我越发觉得自己心中充满了希望!
  于是,我们在这座如同“世外桃源”般的小镇上,和这些善良淳朴的人们一起坚强而和谐的生活着,我们都在等待,等待战争结束那一天的到来,等待我们的亲人、爱人的平安归来……
  如果说一个国家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发动起两场世界大战是一个“伟大”的“创举”的话,那么把未成年人以国家征召的方式集体送上“保卫祖国”的战场,恐怕这又是这个国家在世界战争史上的又一触目惊心的“创举”了!让这些未成年的孩子去为一个已经注定失败的战争去送死,这又何尝不是民族的耻辱!
  其实,综观历史发展,从冷兵器作战时代的刀枪剑戟,长矛盾牌到今天飞机、坦克、火箭这些高科技对抗,决定战争最终胜负的关键要素始终不外乎三种:道义、技术和资源。纳粹德国的扩张行径首先已经输掉了道义,输掉了人心,在资源方面又存在着人力和物资方面的严重先天不足,根本无法胜任长期的拼耗。
  单从这些致命缺憾上讲,德国如想取胜,必须依托先进的技术、战术和装备速战速决,力求在短时间里夺取尽可能大的土地空间、借以获得维持与众多强国长期对抗所必需的物资和劳动力资源。一旦闪电战受挫,在兵源和物资补充方面均具压倒优势的美、苏等大国面前,小小的德国战败就只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了。
  在二战开始前期,希特勒的确利用闪电战做到了这点,欧洲诸国的相继沦陷使得德国在资源和兵力上得到了极大的补充,曾经一度掩盖住了这个早就存在于德国的严峻现实:以德国的战争潜能,根本不足以打赢任何一场世界战争!这也是为什么一直以来都有德军的高级将领不断反对希特勒的扩张计划,反对他不断的挑起战争的最大原因。
  但是可惜的是,夜郎自大的希特勒被面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坚持绝对服从和绝对权威的他不愿意听从他手下的这些将军、元帅们提出的建议,他看不到这些潜在的危险,于是他去招惹了在后来带给他致命一击的苏联。
  苏德战争一开始,德军在人员补充的问题上就已经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尽管在战争初期,苏军方面的人员损失要远远大于德军,但是拥有2亿多人口和全世界最广袤土地面积的苏联具备极强的兵员和物资补充能力,他的后备兵源源源不断的被送上战场,人员素质和装备也在战争中不断的提高,而德国连同被其兼并的奥地利和捷克苏台德地区,全部加在一起也不过8000万人口。即使德国在战时一直刻意强调鼓励妇女多多生育的政策,又炮制出了令人发指的“纳粹婴儿”计划,但那也不过是杯水车薪,就算再增加几十万、几百万的婴儿,也是于事无补的。
  而在此人口基础上组建的德国国防军、党卫军除一部分必须要防卫本土外,还要使用大量兵力来防守德国在欧洲各国的广大占领区,在此条件下和庞大的苏联作战,兵源的及时补充和军队素质的持久保证都变得捉襟见肘,极为困难,这无疑是螳臂挡车,自找死路。
  从1939年战争开始直到1945年初,德军的死亡、受伤、失踪人数已经达到了831万余人,还不包括被盟军俘获的数百万德军,也就是说,德军在战争后期时,兵力的总损失已经达到了1000万人以上!
  在青壮年男子已经全部被征召入伍的德国,如此巨大的兵力亏空是根本无法填补的,于是一再强调“坚持到底,决不投降”的希特勒接连好几次修改征兵条令,将目光投向了未成年的孩子和已到退休年龄的老人,似乎在他看来,只要德国还剩下一个男人,都必须走上战场,穿上军装,拿起武器,与入侵的敌人决战到底!
  1945年刚刚到来,已经在德国柏林郊区做了一年“防空助手”的约瑟夫,也到了被征兵入伍的年龄,虚龄刚到15岁的约瑟夫便被理所当然的正式转入了作战部队。约瑟夫和一年前与他一同来到柏林,而今仅剩下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同学,与从整个德奥地区征召来的孩子一起被编入了党卫军第12装甲师,正式名称是“希特勒少年师”。
  由于孩子们都没有成年,需要按照从事体力工作的兵种标准供应营养,他们每人每周要保证能喝上3。5公升的鲜牛奶,而他们正式的军服上,标志就是一支奶瓶,于是“婴儿师”的别名由此诞生。对于这支特别的部队,军需处在发给成年军人的香烟和烟叶的同时,给这些孩子兵则发放了糖果和巧克力,直到他们成年为止。
  已经在成年人发动的这场战争里经过一年的战火考验,逐渐长大成熟起来的约瑟夫早已学会了隐忍,学会了坚强,现在的他已经不会再被震耳欲聋的炮火吓得瑟瑟发抖,也不会再象当初那样趴在地上抱头痛哭。
  现在的他已经是个能熟练应付空袭、熟悉各种武器装备、可以信赖的大孩子了,通过这场可怕的战争,约瑟夫除了不断的逼迫自己成长,不断的学会在恶劣的条件下保护自己外,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活着看到战争的结束,一定要回到他的亲人身边。
  自从去年见过云阿姨和沃尔特叔叔一面后,他已经很久都没有见到过他们了,连他们的一点消息也没有了,也许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想他们,想翠希阿姨,还想那胖乎乎可爱的小威尔!
  这么多日子以来,他总是能在梦里见到他们,梦见云阿姨温柔地对着他笑,梦见沃尔特叔叔认真的教他做人的道理,梦见翠希阿姨抱着小威尔笑着朝他招手……他没有父亲,母亲也早早的离世,在他的记忆中,过得最开心最美好的日子就是和他们在一起的那段岁月。
  云阿姨和翠希阿姨象母亲一样无微不至的关心他的生活起居,沃尔特叔叔又象父亲一样让他觉得值得信赖、崇拜不已。在他的心中,他早就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他不知道如果没有他们,他还有什么信念能支撑自己度过这些艰难的岁月,也许早就死在敌人的炮火之下了吧!
  维也纳受到了盟军的大轰炸后,伤亡惨重的消息传来,令他也很担心云阿姨他们,但他却一直坚信云阿姨他们一定还好好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象以前在家里等待着他送货完回家一样,现在他们也一定在某个地方等待着自己回家啊……
  1月12日,被编入“婴儿师”之后,正式成为军人的约瑟夫便与同组的战友们一起接到了第一个任务——去柏林火车站接待从前线各地转来的伤兵和难民。由于苏联的军队离德国越来越近,从德国各边境城市纷纷向内地撤退的难民也逐渐涌入了柏林。尽管柏林自己也处于盟军的重点攻击之下,但是大部分德国人却依然坚信柏林不会失守,只要元首还在,军队还在,那些苏联人就不会打进柏林,于是他们都朝柏林蜂拥而至。
  在柏林零下十多度的寒冷天气中,一连好几天,约瑟夫在火车站上,看见了如潮水般涌来的战争难民,看见了冻死在路边的小婴儿,重病的老人和从各地运兵车上送来的肢体不全的伤兵。看着这些悲惨的景象,约瑟夫已经没有更多的感情来叹息,因为他要做的事情让他无力感叹这些生命的逝亡。
  他和同伴们每天都要从火车站里抬出数十具尸体,有冻死的,有病死的,还有则是医治无效的伤兵。推着装满死尸的大车去焚尸炉送他们走完在尘世上的这最后一路,也许是他仅能做的了。有时,望着从焚尸炉里袅袅升起的烟尘,想到这些人离开世界的时候,没有亲人的陪伴,没有朋友的送行,就这样孤零零凄凉的死去,约瑟夫还是难免会感到悲凉。
  此刻的柏林城中已经能依稀听到远方苏联军队打出的重炮声,1月17日,波兰的首都华沙被苏联解放了,苏联军队的进驻意味着他们德国受到的威胁也越来越大。从波兰战线上溃败下来的后撤德军也陆续出现在火车站上,而且越来越多,他们大部分人都通过火车被转送到了其他各个战场,小部分人则留了下来,加入到守卫柏林的战线上。
  火车站里还在不断的播放着元首希特勒的广播演讲,他仍然在发誓德国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德国的男人、女人、孩子们,人人都要全力战斗,直至用手抓,用牙咬!这是我们最后的战斗力量,我们一定要阻挡住布尔什维克的潮水!我们还有很多的新式武器,只要依靠这些武器,就能轻而易举的将那些该死的敌人们挡在我们的家门外……”
  已经看过无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生生死死,在真实的战场上已经经历过危险的约瑟夫,对于元首发表的这些如同谎言一般的讲话,根本不愿意去听,也不会再相信。一年前,他带着雄心壮志,带着满腔理想初到战场,立刻被残酷的现实震惊到手足无措,当初和他一同来到这里的40多个同学,也陆续地死在了盟军的低空扫射之下,现在剩下的人不足十个!
  他足足用了近半年的时间,才让自己学会了如何接受现实!因此,今天,他再次听到元首的这番鼓动人心的话,只要想想每天自己看到的景象,如此强烈的对比,让人如何还能坚信元首的那些话呢?
  又过了半个月,约瑟夫和他的那些同学们听说了苏联军队已经开到了离德国边境只有一河之隔的尼斯河附近,于是“婴儿师”师长麦尔便开始将这批刚成为正式军人的35000名孩子兵陆续调到了守卫柏林的第一线上。约瑟夫和他的战友们便在这种情况下,一起被派到了柏林铁路沿线附近的炮位阵地上,主要负责阻击从西门子工厂方向进城的苏联人。
  刚分到阵地上不久,柏林又一次受到了盟军的空袭,尽管对于空袭,约瑟夫已经太熟悉了,但是面对盟军火力凶猛的攻势,他还是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轰炸由北向南地毯式的推进而来,约瑟夫在自己负责的炮位上老远就听见远处象打雷一样隆隆地响,渐渐地声音越来越响,越来越近,约瑟夫见状,立刻跳上炮位,和其他几个孩子兵一起摇动起高射炮的操纵杆,做好了向来袭的飞机进行射击的准备。
  大家眼睛紧紧地盯着天空,都紧张的咽了咽唾沫,每个人紧握着炮弹和操纵杆的手心里,已经握出了涔涔的汗水,心里都在盼着这场来势汹汹的轰炸能够中途停止,不论什么原因,是携带的弹药没有了也好或者是被地面部队的高射炮给轰下来了也好,反正只要能在到达他们炮位前如果能停下来,就再好不过了。
  可是,地毯式的轰炸并不可能因为他们的祈祷而停止,这些轰炸机象是打雷一样的漫天席地的卷了过来,当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