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军制改革并不涉及普通阶层的利益,因此,俾斯麦认为该项法案在帝国国会通过的概率是很大的。更何况军制改革符合广大底层人民和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希望帝**队在未来会变得更像国民军而非只效忠君主的封建军队。
俾斯麦和瓦德西的建议在新闻界获得广泛好评,人民普遍欢迎这种加强中央集权而又不用开征新税的改革。但巴伐利亚的统治阶层却对此报以十二分的敌意。
德意志诸侯都有亲自上战场指挥军队的传统,让往日曾和普鲁士平起平坐的巴伐利亚王室放弃最后的一点遮羞布何其之难,正所谓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巴伐利亚方面更是依靠和奥国的传统亲善关系,频频要求维也纳方面向柏林施加外交影响,阻止“条顿军头”的狂妄之举。
俾斯麦言辞回绝了奥国的照会,并向奥国首相写信抱怨说,维也纳方面真的不该淌这个浑水,否则都不好收场。
在俾斯麦顶住了外部压力的情况下,瓦德西也开始了他最后的强力手段。
4月21日起,普军开始频繁向南部调动,驻扎在萨克森的第六骑兵师、驻扎在符腾堡的第八掷弹兵团相继进入二级战备状态。
与此同时,宫廷贵族们早就不断穿梭在柏林和慕尼黑的宫殿之间,大部分是希望威廉念及巴伐利亚的路德维希二世国王在普法战争中给于普鲁士的坚定支持,以及在普奥战争中的暧昧立场而放弃军制改革的计划。(普奥战争中,和奥国结盟的诸侯,只有萨克森表现最为出色,以2。5万人牵制了普军5万人,并获得了部分战术胜利。当时路德维希二世国王是希望德国统一的,所以巴伐利亚军队作战并不坚决。)
对于求情者,威廉自是能躲多远躲多远,即便实在推不掉,威廉也是一口咬定此事由俾斯麦首相全权负责,而首相从帝国的整体利益出发,自己并不好过多干涉。
谈判主要通过俾斯麦和柳米波特大公的私人书信展开,经过半个多月的妥协和商讨,各方终于达成一个较为圆满的协议。
那就是仿照奥地利军制,设立帝国国防军和地方防卫军两种编制。
包括普鲁士,巴伐利亚等在内的德意志各邦陆军合并后组成帝国国防军,国防军向帝国皇帝宣誓效忠。同时,以普鲁士总参谋部、战争部和军事内阁为基础,建立新的帝国总参谋部、战争部和军事内阁。各邦日后均不在保留总参谋部和军事教育机构。
普鲁士、巴伐利亚、萨克森和符腾堡这四个和外国接壤的王国分别新建地方防卫军,建制规模分别为八个团、六个团、两个团和两个团。地方防卫军仅向各自国王宣誓效忠,并只有当王国受到攻击和威胁时才可加入战争,军费也由各自王国支付。地方防卫军的主要职责在于当国境受到外敌突然入侵时,利用地利优势,迟滞敌军的前进,并获取第一手情报,为国防军的集结争取时间。
阿尔萨斯和洛林作为帝国直辖领地,也新建地方防卫军,规模为三个团,军费由地方参议院支付。
新的军事法案最大限度考虑了南德各邦国王们的感受,同时也是基于帝国防务上的实际需求,因此获得了各界的支持。
法案在联邦议会仅仅一读后便以全票通过,在帝国国会也以罕见的大比例高票通过。
新军事法案通过后,志得意满的瓦德西伯爵开始以十二分的热情投入到国防军的改组和整编中去。瓦德西打算以此为契机,推进1888式委员会步枪的列装,以及105毫米大口径野战炮的入役。
他希望自己麾下的军队在下一次战争到来前,能进一步提高战力,并以崭新而强有力的姿态投入未来的战争中去。
俾斯麦把自己外交上的才能用于内部纷争的调节,从而成为促成这次军制改革的核心人物。他不仅得到来自巴伐利亚摄者王以及萨克森和符腾堡王室的感激,而且在民众和议员中也获得了空前的声望。
这一点对他来说倒是意外之喜了。本来他还因为之前被瓦德西在威廉面前单方面妥协而感到生气,如今却也喜上眉梢了。
不过,老首相的工作可不轻松。在叱咤风云30多年的外交领域,他正面临着来自英国和俄国的新挑战。在东非地区,英德之间正在发生激烈的殖民地纷争,德俄方面则处于外交关系的十字路口,是否续签《再保险条约》不仅关系到两国关系的未来走向,而且必将对整个欧洲的局势产生深远影响。
第九章 俾斯麦遇刺
北德意志的初春姗姗来迟,奥得河又到了凌汛季节。
身在柏林的俾斯麦首相依然惦记着奥得河两岸,惦记着波美拉尼亚的肥沃农田,因为那里是他的家乡。
“今早我收到了我们侄女的来信,她说今年的凌汛特别厉害,我真担心我们在克尼普霍夫的庄园是否会受到影响。”傍晚十分,俾斯麦在首相官邸边看报纸边和妻子约翰娜聊着天。
“哦,凌汛吗?都十几年没闹过大的凌汛了,今年想来也不会例外。”约翰娜道。
“但愿是吧。1847年时候奥得河下游曾爆发过一次最厉害的凌汛,那一年如果不是我在奥得河右岸组织抗灾,恐怕当地的十几个镇子都会被洪水淹没的。那一年的情况你还记得吗?”
“1847年吗?那一年我还不认识你呢。”约翰娜白了他一眼。
“哦,看我都有些老糊涂了。”俾斯麦打着哈哈说道。
“对了,我从报纸上看到说新的军事法案已经在帝国国会获得通过,这个真是个好消息,你半个多月的心血没有白费。”约翰娜高兴的说道。
“呵呵,这些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在当下的德国只要是我和瓦德西将军两个人共同要做的事情,还没有无法达成的。”俾斯麦轻轻摸了摸唇上的胡须,有些得意的说道。
“这么说,你对瓦德西的看法变好了?”
“瓦德西虽然有时候稍显鲁莽,但也不可否认他勇于任事,敢于担当,在帝国陆军的高级将领中,他的能力是出类拔萃的。”俾斯麦微笑的点评道,由于新军事法案的通过让他好评如潮,所以先前被瓦德西“出卖”的一幕也就不放在心上了。
“这么说来,毛奇元帅的眼光还是很准的呢。”
“那是当然。”俾斯麦高高的敲起腿说道。
咚咚咚……,一阵敲门声过后,一个儒雅的声音传来:“侯爵,荷尔斯泰因男爵求见。”
“让他在书房等我,我马上就到。”一个洪亮的声音答道。
听到荷尔斯泰因到来的消息,俾斯麦马上变得精神头十足,他迅速换上约翰娜帮他拿来一身制式藏青色礼服,然后便大步向书房走去。
“哈哈,亲爱的男爵,你给我带来什么好消息了。”俾斯麦人未到,声音却先到了。
荷尔斯泰因满脸兴奋的迎上前来,两人拥抱了一下便各自入座。
“侯爵阁下,我在伦敦所拿到的答案和您预料的简直一模一样,索尔斯伯里的表现也似乎是受您指挥似得,丝毫不差。”荷尔斯泰因兴奋的说道。
“哈哈,我可没那么神奇。说说吧,伦敦是什么态度,我们的计划能否成功?”俾斯麦也哈哈大笑道。
“我到伦敦后,直接就和索尔斯伯里首相见面了。”
“嗯,这是应该的。我们的驻伦敦大使已经和他们的外交部有过几次接触,你以枢密顾问和首相特使的身份到访,理应受到较高规格的礼遇。”
“索尔斯伯里表示,他们可以做出一些让步,但同时也希望我们不要向尼亚萨兰和赞比西河中游方向扩张。”荷尔斯泰因沉稳的说道。
“这么说,他是认可了我们在乌干达的保护协议了?”
“我想是这样的,虽然他嘴上并没有直接承认。”
“这个老狐狸!”俾斯麦若有所思的咒骂了一句。
“不过在坦噶尼喀海岸和桑给巴尔问题上,英国人寸步不让,他们总是嚷嚷在柏林会议上给我们赚的便宜已经够多了,呵呵。”荷尔斯泰因得意的笑着说。
“柏林会议之所以成为柏林会议,那是因为我们手中握有底牌,沾些便宜自然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想想吧,当时英国在中亚和俄国人已经剑拔弩张,在埃及一直被法国人不依不饶的缠着不放,在苏丹又兵败如山倒。我们只不过顺势拿到了西南非洲、喀麦隆和南太平洋上一些岛屿,收获虽然不小但这些地方对日不落的大英帝国又算得了什么呢。”俾斯麦沾沾自喜的说道,一脸志得意满的神情。
柏林会议是欧洲列强瓜分非洲殖民地的一次整体外交活动,也是俾斯麦平生最得意、最风光的外交成就之一。所以,此刻回忆起来俾斯麦依然颇为激赏。
“我曾尝试着以放弃维图来换取桑给巴尔和东非海岸,但被英国人明确拒绝。”
“哦?”俾斯麦眼睛一咪,思考了一下,不紧不慢的说道:“我这次派你去英国,其实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试探他们对乌干达的态度,现在表面上他们的态度已经明确,但索尔斯伯里的嘴里是从来没有真话的。他口中说坦噶尼喀海岸和桑给巴尔问题上寸步不让,其实这些都是可以谈的。至于乌干达,他表面上表现的可能有些犹豫,似乎是有商谈的余地,但如果我们真的拿出方案,他必然是反对的。”说完后,俾斯麦感觉自己已经完全看穿了索尔斯伯里的阴谋,便不屑的笑了笑。
“大人,索尔斯伯里阁下不像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呢!”
“他固然守信用,但以我对此人的了解来看,大部分情况下,他所表现出的都不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尽管看上去是那么的真诚。”俾斯麦继续轻蔑的笑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英国人现在正等着我们犯错误。比如我们若拿出一份较为真诚的方案,那么他们就可以试探出我们的底线了。而他们的底线我们依然无从得知。”
“那如果我们一直不拿方案呢?”荷尔斯泰因疑惑的问道。
“那样也是不行的,因为明年就是英国的大选年。这个关键时刻,我担心索尔斯伯里会铤而走险,在乌干达问题上和我们摊牌。如果届时英国和大陆某个国家尤其是英国公众最为嫉恨的德国处于紧张状态,那么对他的选情会是十分有利的。”俾斯麦皱着眉道。
“对了,您说起选举,我都忘记告诉您了。我在伦敦还拜访了自由党领袖格莱斯顿先生,他托我转达对您的最真挚的问候。”荷尔斯泰因高兴的说道。
“格莱斯顿吗?他比我还大上几岁,今年似乎已经80岁了吧。他身体还好吗?”俾斯麦问。
“他老人家精神矍铄,十分健谈,和我聊了足有一个多小时呢。”
“哦,那就好。从帕默斯顿算起,此人算是英国四位首相中最好打交道的一位。至少他嘴里还说些实话,比滑头的迪士雷利和索尔斯伯里强得多。如果明年他能胜选的话,我们的日子就好过了。”俾斯麦点起一根雪茄,不紧不慢的说道。
“大人,您原来的时候不是非常讨厌格莱斯顿阁下吗?”
“呵呵,是的。格莱斯顿是虔诚的自由主义者,他的联合协调机制和英国传统的匀势思想完全背道而驰。在1881年埃及爆发危机的时候,一度让我感到焦头烂额,不得要领,不过这些都已经过去了。以目前的情势看,他对殖民地的态度将有助于我们在非洲的进一步扩张,这才是最重要的。”
“呵呵,大人您真是料事如神。格莱斯顿先生确实向我表示,如果自由党明年胜选,他将大幅削减军费和殖民地开支,并继续致力于欧洲的联合协调机制。”
“嗯,你现在能明白我们在1884年为什么那么顺利就拿到非洲的殖民地了吧?”
“难道是拜格莱斯顿阁下所赐。”
“不错,格莱斯顿对于英国在海外发展殖民地是坚决反对的。如果当时英国的首相还是索尔斯伯里,纵然国际环境对我们有利,恐怕也不会那么简单。毕竟,我们从多哥和喀麦隆赶走了近百名英国商人。”
“那以大人的意思,我们应该和英国人继续拖下去,直到明年大选结束。倘若自由党上台,我们在非洲问题上将会处于更加主动的地位。”荷尔斯泰因机敏的说道。
“你说的不错,不过,万一索尔斯伯里在下半年和我们摊牌,我们也要有所防备。你要清楚的看到,我国如果和英国因乌干达问题发生激烈的外交纠纷,法国绝不会在第一时间表态,俄国也必然希望和法国协调行动,以取得最大的利益。”
“真要爆发危机的话,想来对英德双方都是不利的,但对我们的损害可能更大一些。”
“那是必然的,我们的海军实力弱小,陆军又难以到达。如果请求俄国在近东一带向英国施加压力,理论上是可行的,但英国亦可求助于法国,到头来又会重现1853年克里米亚的那一幕。只不过我们是和俄国站在一起,至于奥国和意大利,就别指望他们能帮忙了。能不从背后捅上一刀就不错了。”
“我们和奥国、意大利是有同盟条约的,他们不帮忙就算了,怎么可能会做出背弃条约的事情呢?”
“呵呵,我总说你心性过于善良,看来是没看错你。你总是以一个虔诚的基督徒的心理去衡量他人,以为别人和你一样虔诚,可实际上对方只不过是个市井无赖兼异教徒而已。而且现实主义外交也决定了……”
俾斯麦话未说完,只听“嘭!”的一声,伴随着玻璃碎裂的声音,一发子弹不偏不倚正射进俾斯麦的胸膛。
“快抓刺客,侯爵受伤啦!”荷尔斯泰因一个健步离开座位来到俾斯麦身前,冬季天黑的早,此时的窗外已是漆黑一片,他看不到凶手的位置,所以想着赶紧用自己的身体挡在俾斯麦首相的身前。
随后,荷尔斯泰因和刚刚听到枪声后闯进屋子的仆人一起把俾斯麦扶到了床上。
一小时后,柏林皇宫内,正在吃晚餐的威廉得到消息后,直接用手抹了一把嘴,便大步流星火速赶往首相府。
“历史上,也没听说俾斯麦在1890年遇刺,怎么这会儿就遇刺了呢?莫不是因我而起吧。”威廉坐在马车上,心里嘀咕着。
第十章 首相的嘱托
威廉大街,首相府。
俾斯麦此刻正平静的躺在床上,严重的枪伤在那个没有青霉素的年代几乎是和死亡划等号的,更何况俾斯麦的伤口距离胸腔如此之近,已经危及了心脏。
首相似乎知道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便开始单独向长子赫伯特交代一些他认为最重要的事情。
赫伯特今年40多岁,现担任帝国外交局国务秘书,对外也称外交大臣。在俾斯麦的刻意安排下,赫伯特从1880年代开始活跃于欧洲的外交舞台,尤其是对英国的诸多外交活动,都是由他前往伦敦担任俾斯麦的特使,在1884-1885年的殖民地争夺中,取得令人瞩目的外交成果。
“我听说卡尔诺基(1881-1890任奥匈帝国外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