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德国和奥地利签署协议,以德属东非交换蒂罗尔以来,德属东非总督彼得斯便再次离开他所开辟的土地,重新踏上寻求新领地的征途。
依靠早先和桑给巴尔苏丹签署的协议,德国获得了索马里中部港口摩加迪沙。
摩加迪沙是非洲东北部地区最主要的贸易集散地之一,也是一个优良的港口。
在和英国以及意大利沟通后,德国便基本确立了在索马里中部和北部的地位,意大利人则获得了索马里南部的统治权。
彼得斯带领他的探险队和一个排的德军士兵乘坐炮舰“鹧鸪号”沿着索马里海岸巡视了一圈,然后在摩加迪沙登陆。
城市统治权的移交十分顺利,不过这丝毫不能掩饰彼得斯内心的失望。
在他看来,德国获得的这片新领地唯一有价值的地区就是摩加迪沙周边30公里以内的地区。因为除此之外全部是漫无边际的荒原和零零星星的绿洲,根本不能发展出高利润的殖民经济。
在这种情况下,他决定率领探险队沿着朱巴河河谷向内陆进发。
他想试试看,在传说中的阿比西尼亚,他的运气如何。
花了半年时间,他横穿了阿比西尼亚东部和南部地区,并访问了孟尼利克皇帝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最后到达东北非最繁华的港口城市——法属索马里的首府吉布提。
此时已经是1892年的6月。
在这里,他接到了殖民局发来的最新电报,告诉他阿萨布已经归于德意志帝国,同时询问他索马里是否需要犹太移民。
其实以索马里的自然条件本身就人口过剩,哪里还需要移民,不过当彼得斯得知阿萨布属于德国的消息后,心中迅速勾勒出一个宏伟的计划——那就是修建一条从阿萨布至亚的斯亚贝巴的铁路线,从而控制阿比西尼亚的经济进而控制这个王国。
而要完成这一庞大的计划,不仅需要大批的德国人,而且最重要的是,他需要这些人能和当地的王公贵族甚至普通的阿姆哈拉人打交道——至少不能引起后者的反感。
不过以他对本国人的了解,普通德国人即便是商人也很难和当地人打交道。不仅仅是语言问题,更有思考方式和生活习惯方面的问题。
不过这些问题在犹太人来说都变得不再是问题,他们天生就是商人,十分善于和他人沟通,希伯来语和阿姆哈拉语是闪语近亲,学习起来方便很多,更主要的是,他们有着共同的信仰——犹太教。
第一百二十六章 决裂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驱逐犹太人只能转移国内矛盾的焦点,但却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缺粮的问题。
为了渡过难关,沙皇终于顾不得面子让外交大臣吉尔斯出面向德国借粮,威廉本意是应允此事,但是外交部和军方普遍认为德俄关系不可修复,此时借粮与资敌无异。
“陛下,波兰战争的结束意味着俄国几乎完全失去了在巴尔干的影响力,这是俄国方面无法接受的。他们之所以愿意结束战争,实在是因为法国退出战争后,被彻底孤立所致,此外我国也给足了沙皇的面子,把势在必得的立陶宛继续留在了沙皇的手中。所以,我认为当前所有的外交政策都应该以削弱俄国为主,直到我们彻底打败俄国为止。”外交部枢密顾问荷尔斯泰因在御前会议上说道。
“君士坦丁堡是历代沙皇不变的梦想,既然我们耐不住寂寞,抢在英国前面对俄国动手,那么下一步英俄接近是必然的趋势。所以,我的打算是彻底疏远俄国,并以此进一步整合哈布斯堡的力量,直到两国在经济上达成统一。”赫伯特紧接着道。
“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肢解俄罗斯帝国,进程一旦开启便不可能停止,在达到我们的终极目标之前,任何对俄国有益,而对我国无益的事情我们都应该无视。”瓦德西撇了撇嘴,信誓旦旦的说道。
“在我看来,我们的终极对手除了俄国还有英国,假如我们以微不足道的牺牲换取英俄两国短期内无法接近亦是有价值的事情。”威廉若有所思的说道。
“陛下,只要格莱斯顿爵士还是英国的首相,只要工党还是议会的多数派,就算俄国人都饿死,英俄两国都不会接近,这一点我可以打百分百的保票。”赫伯特拍着胸脯说道。
“这话倒是有待商榷,最新的情报表明,俄国方面向英国提出了2000万英镑的融资请求,伦敦金融城似乎有意帮助沙皇一把。”瓦德西皱了皱眉道。
“这是英国官方的意思,瓦德西伯爵。我在伦敦的代办昨天刚刚向我传回消息,说由于敖德萨惨案的原因,伦敦的银行家们已经彻底关闭了对俄国贷款的大门。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我国的生意虽然早已不如30年前,但在英国,还是只手遮天的存在。没有他的允准,谁都别想从伦敦拿到一个便士的贷款。”赫伯特得意的说道。
“看来赫伯特侯爵的信息比总参谋部灵通多了,不过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更无须担心什么了。现在正处于俄国金本位改革的关键时期,法国新近战败,12。5亿法郎的赔款几乎耗光了他们国内的全部现金,如果再拿不到英国的借款,俄国想让卢布过渡到金本位看来是要多想想办法了。”瓦德西说道。
“这些情报我也刚刚得知,不过在我看来,英俄的疏远正是我们在外交上施展四两拨千斤的好机会。在平常年份,20万吨小麦对于俄国根本就是九牛一毛,他们对我国的粮食出口都是以百万吨计。但是,现在这20万吨小麦就是俄国人的救命粮,如果我们帮助俄国这一次,那么沙皇一定会记住我们的恩情,您们说呢?”
威廉的话刚一出口,荷尔斯泰因和赫伯特就都连连摇头。
“假如吉尔斯伯爵一直能担任外交大臣,我倒相信陛下的看法。但是他的健康状况比起亚历山大三世沙皇一点都不好,一旦两人先后辞世,那么俄国的政治力量必将重新改组,届时一旦泛斯拉夫主义者掌管了外交部,那么俄德关系就全在未来的沙皇一念之间了。我对此完全不报任何希望。”荷尔斯泰因不慌不忙的说道。
“那么退一步说,我们不借给俄国粮食,我们会得到什么?俄国又会困难到何种程度?”威廉问道。
“除了沙皇的怨恨,我们什么都得不到,至于俄国方面,多死几十万人是一定的。”荷尔斯泰因想都不想的说道:“不过,我想提醒陛下。由于今年东欧地区粮食普遍歉收,美国小麦在旦泽的到岸价格已经升至每公吨500马克,是往年的一倍半。但是明年,只要乌克兰不继续遭受千年一遇的灾害,粮价一定会下跌。如果欧洲粮食普遍丰收,那么小麦价格跌至150马克都不是不可能。”
小麦在通常年份的价格在200马克左右一公吨,这一点威廉是清楚的,20万吨小麦意味着6000万马克左右的差价。
“罢了,既然你们都不愿意接受沙皇的请求,那就依照你们的意思办吧。”威廉摆摆手说道。
“陛下,我举得我们借粮给俄国,沙皇一定不会一点表示都没有。赫伯特侯爵,请您告诉我,俄国的最终开价?”谢林首相眼镜隔着老花镜望着赫伯特说道。
“俄国除了重申在未来几年继续执行《俄德商约》的关税条款外,再无任何好处给我们。这一点陛下已经了解的。”赫伯特解释道。
“继续执行《俄德商约》的关税条款是俄国在战争结束时就承诺过的,如今再重申一遍又有何意义?不过,假如他们愿意继续延长商约的年限,到是值得我们考虑的。”瓦德西捋了捋唇上须,缓缓的说道。
“我有些累了,此事就交由荷尔斯泰因男爵和赫伯特全权处理吧,散会。”威廉拢了拢头发,精神疲惫的走出会议室。
随着穿越者对历史的干预,他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历史上德国在1892年以卡普里维为首的内阁果断拒绝了俄方借粮的请求,这一事件的直接结果就是加速了法俄两国的接近,本来亚历山大三世沙皇因为法国政府的再次更迭而感到和法国签署共同防御条约缺乏意义,但是德国的做法等于是赶鸭子上架,使俄国不得不与法国接近。
本位面,当东欧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威廉也无法把握前方的道路哪里才是坦途,因此在很多时候不得不听取大臣们的意见,无论是否符合自己的心意。
毕竟,像赫伯特和荷尔斯泰因这样的职业外交官比他虑事更加周密,瓦德西身后的团队也都是帝国的精英,纵使威廉有超越历史的见识,也很难说每一件事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一周后,德国外交部最终拒绝了俄国的请求。尽管俄国在后来主动提出了愿以延长《俄德商约》为条件,不过荷尔斯泰因考虑到哈布斯堡帝国的感受,以及条约的时间过长难以把握,最终没有同意。
这一事件极大的刺激了沙皇的自尊心,使一向行为孤僻但心地善良的亚历山大三世沙皇第一次感到被人侮辱的滋味,这也使得俄国从此走上了与历史上完全不同的道路。
……………………
晚上有计划外的应酬,喝了不少,极其头疼,错别字未校对,凑足两千字,多包涵!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一百二十七章 比洛
经过一系列极其秘密的幕后交易,俄国政府最终从伦敦拿到了一笔2000万英镑的贷款。
俄国给出的筹码就是:沙皇同意英国罗斯柴尔德家族旗下的里海-黑海石油公司独资修建“巴库—第比利斯—巴统”铁路,并拥有99年的独占权。
19世纪末期,世界石油市场风起云涌,巴库油田的异军突起打破了美国石油长期以来的垄断地位。
从1879年到1888年俄国石油产量增长了10倍,达到2300万桶,相当于美国产量的45%之多。
历史上,“巴库—第比利斯—巴统”铁路于1900年建成,随着运输通道的打开,巴库油田一跃成为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油田。1901年巴库石油产量几乎占世界石油产量的一半。以托拉斯形式存在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和诺贝尔家族的联合石油公司成为那个时代规模最大的跨国石油巨头之一。
不过,本位面,罗斯柴尔德家族依靠和俄国政府的幕后交易,获得了独资修建铁路的权力,数年后,诺贝尔家族不得不出售了旗下全部油井,退出巴库油田。由是,世界上最大的自喷井油田全部掌控于罗氏家族的里海-黑海石油公司手中。
这自然是后话了,眼下俄国政府利用伦敦银行团的贷款从美国大量购进粮食,以解燃眉之急。
同时,沙皇果断下令停止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把全部资金用于稳定国内经济和加速金本位改革。
俄国是欧洲大国中最后一个完成金本位改革的国家,当时美国政府已经暂停执行谢尔曼白银法,不再大批抛售黄金收储白银,因此俄国没能像奥国那样搭上美国的顺风车轻松过渡到金本位时代。
由于波兰战争的失败,此时的俄国不仅失去了波兰的人口和财赋,而且庞大的军费开支,尤其是战后对伤残军人的补贴使其财政承受了巨大压力。
和历史上的日俄战争时期不同,彼时的俄国已经开启了斯托雷平改革,工业发展一日千里,因此激增的财政收入可以轻松抹平战争的创伤。但是眼下的俄国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农业国,而失去了轻工业发达的波兰地区,更使其财政收入锐减20%。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亚历山大三世沙皇做出了壮士断腕的决定,他下令无限期停止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把这笔宝贵而庞大的预算投入到更为要紧的地方。
皇太子尼古拉为此恼怒不已,但是却不得不遵从父亲的决定,而把全部怒火撒向挑起战争的敌对邻国。
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是尼古拉的梦想和追求,数年来,他为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倾注了太多的心血。
5年前,他乘船前往远东视察海参崴时,甚至还在日本吃了枪子,差一点一命呜呼。1891年,他就任铁路修建委员会主席,从资金、人事到测绘、规划的方方面面,他都无不劳心劳力的统筹调度。
当俄国停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消息传来,德国外交部一片懊恼之声,瓦德西甚至也开始在威廉面前公开指责外交部的判断错误。
多年以来,德国一直在鼓励俄国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希望以此消耗俄国的财力,使其削减军费开支,从而缓解德国在东线的压力。
1891年波兰战争结束后,这个目标并没有改变。因为在德国的智囊们看来,西伯利亚大铁路难以从经济上给俄国带来好处,天文数字的投入背后的唯一产出便是:加强了俄国在远东的势力,仅此而已。
而德国在远东地区并无值得一提的利益存在,因此任何一个有脑子的德国人都乐意看到西伯利亚大铁路不停的修建下去,把俄罗斯国库宝贵的金卢布扔进西伯利亚的冰天雪地之中。
在之前的对俄政策讨论中,荷尔斯泰因坚定的认为铁路建设一事,开弓没有回头箭,前期的测绘和筹备工作耗资巨大,既然已经开始那么一旦停下来就等于原来的资金全都打了水漂,而且随着合同解除后违约的赔款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据德国的铁路专家以及从从法国银行方面的贷款情报估计,铁路停建将使俄国损失超过1亿卢布,相当于俄国陆军全年的军费开支。
不过,沙皇的决心和对局势的判断显然超出了荷尔斯泰因等人的估计。
其实,当俄国方面后来提出延长《德俄商约》年限,以换取德国的粮食援助时,瓦德西是赞成的,赫伯特也未明确反对,只有荷尔斯泰因坚决反对,认为若干年以后的事情难以把握。
不过,可惜的是,威廉按照惯例把此事的决策权交给了普鲁士内阁,内阁的外交政策则全是出自荷尔斯泰因之手——作为俾斯麦的副手,他经历了1880年代大部分条约的研究和决策工作。
消息传来两周后,荷尔斯泰因怀着无尽的悔恨,辞去外交部枢密顾问职务。威廉好意挽留一番,不过荷尔斯泰因去意已决,所以威廉的劝说也没起到什么作用。
其实以后来事情的发展结果看,荷尔斯泰因拒绝借粮的决定未必就是不好,因为亚历山大三世两年后去世。新即位的尼古拉二世沙皇再次开启了铁路的修建,当然路线有了很大变化。不过停工两年造成的巨大损失却是实实在在的。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荷尔斯泰因辞职后,首席枢密顾问一职毫无争议的转由赫伯特接任。
赫伯特原来的帝国外交局国务秘书的职务则转交给早先担任驻法国大使的伯恩哈特·冯·比洛。
按照德国的传统,外交方面权力最大的是普鲁士外交大臣,不过该职位一般由首相兼任,因此外交部的具体事务都是由首席枢密顾问全权负责。
帝国外交局国务秘书和驻大国大使是同一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