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茶过去,六名御医陆续入殿。
“几位请。”惠施道。
太子往一旁退了退,六人陆续上前检验。
待他们都查验完毕,惠施问道,“如何?”
六人尚未答话,但那苍白的脸色已经说明了所有问题,医令上前一步道,“回禀丞相,王上是用了剧毒!”
另一人补充道,“暂时不知是何种毒,不过王上口中还有残留血迹,可见是被人清理过。”
太子脸色铁青,旋身厉声质问内监,“你时时伺候在父王,昨晚为何不曾听见任何动静!”
“奴该死!”内监普通一声跪倒在地,浑身抖如筛糠,“奴昨晚莫名其妙-的昏睡过去,醒来的时候就看见王上好好的睡着,奴轻喊了一声,王上未曾回音,奴以为是睡熟了,便不敢再打扰。”
一个内监,没有证据也不敢当众将此事乱说。惠施立即将殿中所有宫人都集中起来亲自审问。
但凡是值夜的宫人都说自己有一段时间昏睡,且时间相差不远,都是子时前后。
那是卫士换班之时,虽没有什么空隙可以钻,但内殿所有人昏睡过去最不容易让人察觉。
魏国与秦国不同,殉葬制度依旧保留,魏王能活几天就意味着这满殿的宫人能活几天,他们无不盼望魏王能够长命百岁。
第341章 全面的对峙(2)
“昨晚王上可有进食?”惠施问道。
内监现在对那个害死魏王的人恨的牙痒痒,回答的事无巨细,且没有顾忌,决意死也要拉着幕后黑手陪葬,“昨天傍晚众公子前来求见,王上精神不济,只见了太子与公子嗣,坐了大约半盏茶的时间,王上便令太子离开,之后由公子嗣亲侍汤药。”
公子嗣紧紧握拳,面色阴郁。
“王上服药之后睡了一个时辰,醒来时召左郎中询问太子处政情况,聊了两刻有余,奴伺候王上喝了两口水,王上便又睡下,一直睡到戌时末,用了半碗小米粥。”
内监顿了一下,恨恨道,“王上的吃食,奴一向是先试毒,那米粥奴一样试过。用完膳后,王上难以入眠,便叫奴点了安神香,又将地图扯着在榻前,看了半个多时辰。入睡之前,王上说有些头疼,奴便赶紧令人去请值夜的御医王溥。他说没有大碍,是思虑过甚劳累所致,叫人煎平日一半的药量,王上服下之后就休息了,奴就是在那之后昏睡过去!”
或许是平时柔声柔气惯了,这内监便是咬牙切齿也撇不去柔软,让人听着十分不舒服。
惠施揉了揉脑门,转头与太子道,“此事便交予臣彻查吧,太子与公子陪伴王上,臣会马上通知三公和宗室族老,请他们入宫主持丧葬事宜。”
太子与公子嗣拱手道,“有劳丞相。”
惠施回了一礼,转身出去,令人去压王溥过来。
说是叫两人陪伴魏王,其实是委婉的告诫他们,在三公和宗室族老到达之前不得离开寝殿,算是变相的禁足了。
公子嗣黑眸沉沉的盯着太子,太子这回竟是毫不退缩的回视,他们现在都认为是对方下的手。彼此眼中的恨意遮掩不住。
前方战场有公孙衍和晋鄙坐镇,其实太子关注还是不关注没有两样,他在这里呆着一两个时辰耽误不了多少事情。
“太子为何要调走丞相?”公子嗣面色阴冷。
太子皱眉,“大将军一人抵挡不住秦军,丞相亦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将才,不动用丞相,你叫大魏国坐以待毙!?再者,你有什么资格逼问孤!”
“哼!”公子嗣险些咬碎后槽牙才生生忍住怒气。“父王突然一去,得益最多的就是你,我岂能不怀疑?”
兔子急了也是会咬人的!太子纵然向来温和,这会儿还未从丧父的打击中走出来又被反咬了一口。哪能不发飙?
不过他尚未作出反应,便听一个清朗的声音道,“殿下何曾得了不该得的益处?公子说这话有伤和睦,王上英灵未远,还请公子慎言。”
一句话将公子嗣赌的哑口无言。
左右郎中作为王上近臣,有适当的规劝的资格。除了王上,他们还不屑规劝旁人,说公子一句是给他面子。
公子嗣只能狠狠瞪了闵迟一眼,呼哧呼哧的喘着气不再说话。
***
函谷关以东二十里厮杀连天。两军血战五十三天,秦军势如破竹的势头不减,魏军由于公孙衍和援军的加入终于溃败之中找回了斗志。
公孙衍曾经在秦国时率领秦军杀魏军十万人马,然而此时魏军上上下下不仅不恨他,反而觉得他带来了希望。公孙衍也不负众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回了旧都安邑附近的七八里地,然后立即扎营固防整顿残军。
秦军被公孙衍打的一个措手不及。亦趁着喘息间隙仔细研究应对之策。
双方兵力相差不大,主将的水平和经验亦不相上下,一旦停下,双方便进入了僵持阶段。
八百里秦川腹地,晴好了两日,白雪尚未消融,入目之处一片白雪苍茫。
咸阳城的街道上被扫的干干净净,露出深灰色的石板地面。因秦魏两国的局势紧张,每一家博弈社中都人满为患,无不是议论此事。
丞相府内重臣集聚。比起博弈社的慷慨激昂,这里要稍微好一点。
这些密谋之事不合适在朝堂上光明正大的讲出来,因而先由丞相召集重臣商议,待大致定出结果之后。再由丞相与国君商榷定论。
“魏王那老叟终于死了,真是出了一口恶气!”赢执叹道。
他话是这样说,却并未露出高兴的神情,毕竟死者为大,纵然是死敌也应该予以一定程度的尊重。
“魏王一死,国尉数年谋划怕是要付之一炬了。”樗里疾道。
众人陷入沉默,纷纷朝宋初一看去。
“那也未必。”张仪喝了口茶,道,“国尉本意也不是一举毁了魏国,既然他们闹起来了,咱们就煽风点火呗,怎么能烧的旺怎么来。”
赢执道,“好在国尉有先见之明,分了密函和斥候口传,即便他们劫了密函亦无用。”
密函是模仿徐长宁笔迹所写,上面写得是张仪想的精妙计谋,而斥候口传的却是宋初一按照原计划定的计策。
宋初一不无感慨的道,“魏太子一派倒是出乎了我的意料。”
从前闵迟的开始时还带着一腔正义,就如同宋初一在宋国时那般,之后心性经历了几番转变,摒弃了性格中所有累赘,越来越狠辣果决,三十岁以后的闵迟就如同雄鹰破笼而出。
如今这变化竟是提早了许多年。
大约是因为遇上她之后路途更坎坷了吧!果然坚韧的人能在逆境中迅速成长。
“今日聚集诸位,主要是为了这个。”张仪打断他们的话题,将一卷竹简摊开,“魏国的议和书。”
“议和!?”魏章怒道,“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魏章亦是一名猛将,今年才二十多岁,身长八尺,形貌粗犷,与张仪师出同门,学的兵法,有勇有谋,只是脾气十分暴躁。
他和甘茂两人。是樗里疾与张仪一同提拔上来,均是年轻有为的将领。
公孙'道,“我瞧瞧。”
有士卒上前取了议和书递给他。
秦国掌实权者基本都是武将,就算是任了文职的人亦绝不失勇武,随时都可披甲上阵。在座有七成是武职,剩下的文官亦都能文能武,而纯粹的文士一般只任内政官职,除非是像张仪这样有匡政大才之辈。或者兵家谋士。
待众人传看完毕后,张仪才道,“议和还是打?”
“当然要打!”魏章立即道。
当下便有一大半人附议。
魏人掘了秦国先君陵寝,是可忍孰不可忍!
他们都是些武将。在这种事情上,当然不会想到退缩。
甘茂道,“列国都眼瞅着这件事呢!把他们往死里逼也不行。”
张仪点头,“不错。”
宋初一抄手围观了半晌,冷不丁的插一句,“议和也要议,但打也是要打的!”
在战火之中议和的情况比比皆是,没有谁规定议和的过程中一定要罢兵等结果。
如果要议和,秦国这边肯定是张仪出马。魏国必也得派出一名丞相,并且能招架住他的也就只有公孙衍和惠施。公孙衍正指挥作战,倘若他作为议和使臣,被张仪缠住,魏军怕是抵不住几天。
若公孙衍不能出马,只好派惠施。
而惠施一旦离开大梁,可想而知。太子与公子嗣怕是立刻就要撕破脸皮,说不定还会引发都城兵变!
真是阴险啊……
“国尉所言甚是。”公孙'道。
樗里疾和张仪亦是这个意思,只不过细节还需要商议。
众人一番议论,敲定大致策略。
樗里疾便将此事先放下,说起魏国内政,“魏国储位之争,看来我们暗中得助魏嗣一臂之力。”
魏太子给人的感觉一直是敦厚老实,仁孝善良。如果是一个太平盛世。这么一个君主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现实情况是,魏国若是有这么一个君主当政二十年,很快就会衰败到再也爬不起来。所以一开始秦国方面认为魏太子即位于秦国有利。
但这次王位之争,魏太子突然显示出了如此狠辣果断的一面,着实令人心惊。
经过秦国众臣反复琢磨。杀魏王这件事即便不是魏太子所为,也必定是他身边谋士的手笔,这说明他身边一旦有手段过人的谋士影响,也能成事!既然是这样,秦国就必须竭尽全力阻止他即位。
大体的策略暂议定之后,樗里疾与张仪便立即进宫与赢驷做最后商议。
宋初一则返回国尉府。前方战事正激烈,宋初一在后方坐镇,十二时辰随时准备处理突发状况。
谋杀魏王一案三天便有了结果。
御医王溥引鸩自杀,在他房中找到了一只尚未来得及处死的鸽子,惠施立即命人将鸽子身上涂上追踪香,那鸽子盘桓三日之后,飞到了公子嗣府内,被他侧夫人杜接了。
惠施令人搜公子嗣府邸,发现在杜院子里有七八只鸽笼。
铁证如山!
满朝哗然,这个结果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因为太子仁厚是有目共睹的,且他本身就是储君,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非杀魏王不可,而公子嗣最有可能谋杀魏王,只是所有人没想到他下手的这么快。
ps: 公告:《江山美人谋》已经出版了,着名插画家李一嬷凭美封面(o(n_n)o这位是我最喜欢的插画家之一,她的风格很霸气),现在当当网、淘宝网上都可以预定到。另外大家也可以关注我的新浪微博(名字就是“袖唐”,应该可以搜到的吧),转发相关消息,就有机会免费获得样书,请喜欢《江山》的朋友多多关照,求包养,求关注,求手滑~(RQ)/~
第342章 是谁下的手(二更)
因有徐长宁这个内应,早在开战之初,秦人便将杜给绑了,趁乱送至秦国。当杜衡的身份曝光,消息传到魏国,公子嗣想杀了杜以明自己清白的时候,才发现杜已经失踪,于是连忙找了一个美姬代替,将其弃凌虐的几乎辨不出人形才杀掉示众。
杜氏的人也已经因此被满门抄斩。
杜的院子从此被封,里面的鸽子早就饿死,只剩下鸽笼。
杜已死,放鸽子的人是谁已经呼之欲出……
赢驷得到这些消息时,正在角楼上与樗里疾议政。
雪又下起。
身边炉火正旺,赢驷起身望着外面的急吼的风雪,低叹,“抗衡我大秦三代君主的魏王,死的如此窝囊,真是讽刺。”
魏王一生做了许多错误的决定,魏国随着他的年老日渐走向衰败,但不可否认,魏国也曾在他手中成为一方霸主,也曾有过魏武卒方阵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辉煌。
赢驷微微侧头,问樗里疾道,“谁下的手?”
樗里疾道,“不知,不过国尉斩钉截铁的说是魏太子一派,臣很难想象魏太子府里那帮门客能有这样的手笔。”
“是闵子缓吧。”赢驷拍着栏杆,悠悠道,“这桩事办的精彩。”
樗里疾瞧见他面上浅淡的笑意,微微愣了一下,知晓他这是对有才之士起了兴趣。
“国尉与此人水火不容。”樗里疾知道赢驷一向很理智,却还是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赢驷嘴角噙笑,斜睨了他一眼,未曾答话。
天下有才之士何其多,赢驷从未想过占全,譬如公孙衍那样的大才,说放时便眼也不眨的放了,只不过有雄心的君主对于人才都有一种近乎偏执的热爱罢了。
冬末的魏国,真是乱的热火朝天。
议和之事最终因为大梁闹的不开胶。惠施难以脱身,无奈之下只好将此艰巨任务搁在了公孙衍肩上。
魏军其中一个主将离开战场,两军再度交战,纵然公孙衍事先做了布置,同时又远程进行指挥,但毕竟不如在军中,不出三日魏军便又落了下风,加之后方政局动荡。导致公孙衍在议和过程中十分被动。
公子嗣杀魏王这件事情还有诸多疑点,但是国情急转直下,让魏国所有人都察觉到了巨大的危机,拥立新君刻不容缓。
公孙衍在百忙之中写了加急奏简回去。要求尽快确立新君。
他信中只说要尽快立新君,却未指明立谁,因为他身在战场,消息滞后,不知具体情况怎样,万一是公子嗣夺权成功呢?他犯不着此时得罪谁,无论是哪个人即位,他都有能够匡扶国政的信心。
在如此国情之下,惠施狠心下令处决公子嗣。拥立太子即位。结果,太子竟然不忍残害手足,好说歹说的改为了圈禁。
此时不杀,更待何时啊!
闵迟心头窝着一股火,恨不能亲自了断了公子嗣!
忙忙乱乱的一个月,惠施终于带领宗室和百官办完了先君葬礼和新君即位大典,一开春便病倒卧榻。
而秦魏这一战旷日持久。张仪与公孙衍议和,整整议了一个多月还是没有定出个结果。
持久战考验的不仅仅是将领和士兵,还有后方各方面的支持。
秦国有粮草辎重均归宋初一管,魏国则是兵马辎重司徐牧。徐牧年近五十,胜在有着丰富的经验,起初魏国的粮草供应还很顺利,不过他支持公子嗣的事情已经不是秘密,太子一即位第一个就拿他开刀。填上了太子门客容巨。
容巨从未做过此职,有没有能力暂且不论,但前方战事正急,新官上任需要一个适应期啊!士兵们能等着新官适应吗?
闵迟当即跪劝,请求新君暂复用徐牧,新君倒是个能听进劝的。听闵迟言之有理,立刻撤掉容巨,给徐牧复职。
不过到底是新手,好好的一件事情竟然能处理的失败至极!他撤下容巨,补给了一个大梁令的位置。大梁令管着都城,也是一份重职,但坏就坏在这两个官阶是平级,并且还是撤掉了容巨之后复了许攸的官!这不是明摆着告诉众人,容巨不能胜任吗?
这一巴掌掴的可漂亮了!容巨是儒家人,向来重名声重脸面,这回还了得?心腹之臣的心被伤的碎了一地。
再说许攸,被撤了又复职,是因为什么原因众人皆知,新君居然除了复用之外,没有任何别的动作!许攸能尽心尽力?哦,我是公子嗣的人,你说贬官就贬官,这会子用得上我就给我复职,用完之后会不会就卸磨杀驴了?
好在事情才是第二日,闵迟又赶忙私下里与新君说出个中利害,建议令容巨代相。
新君魏赫惊讶道,“这么做会否让人觉得徇私,致使群臣不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