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绔到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纨绔到底-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主人,屠苏是由大黄、白术、桔梗、蜀椒、桂辛、乌头、菝葜等七种药材混合制成的。虽然苦,但却能驱邪解毒延年益寿。”碧玉在一旁解释道。

    挨个喝完酒之后,碧玉端上一个“五辛盘”:盘子里一片青青绿绿的生辣气冲天,分别放着大蒜、小蒜、韭菜、芸薹、胡荽五种蔬菜。据说,吃“五辛盘”是为发散五脏郁气,预防时疫不闹病。

    “主母,小主人,你们稍坐,我去端‘牢丸’!”说罢,碧玉转身而去。

    李陶非常好奇,很想知道这个“牢丸”是什么东西,可他最终还是忍住了没问。

    当碧玉为众人每人奉上一碗“牢丸”时,李陶不禁哑然失笑:原来这“牢丸”就是用面皮捏成半月形裹着各种馅,大锅里水煮熟了捞出来,食用时佐以醋和蒜,在后世这就叫饺子。

    ……

    除夕之夜,卢家大院也是一派祥和之象。此刻,卢老爷的书房内摆着一些酒菜,卢老爷正和卢世才相对而坐。

    “爹爹,这么大的事情,您怎么也不和我商量一下!如果不是崔申写信于我,我还蒙在鼓里呢!”卢世才眉头紧锁。

    卢世才三十多来岁的年纪,是卢老爷的长子,也是卢家唯一在朝为官的人。卢世才是尚书省礼部负责祭祀的从六品员外郎,虽然官职不大,也没有什么油水,可毕竟是京官,这也是崔家肯屈尊与卢家结亲的原因。

    “我就是怕你不同意,所以才没告诉你,先把熟饭变成了生米!”卢老爷惬意地夹了一口菜。

    “把熟饭变成了生米?”卢世才苦笑道:“爹爹,我知道你是心疼月儿!月儿也是我的闺女,我难道就不心疼了?可为了咱卢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第六十一章 母女夜话
    卢世才苦口婆心地劝说着卢老爷,他觉得非常纳闷:向来精于算计的爹爹,怎么会做出让崔家退婚如此荒唐之事呢?

    卢老爷满不在乎:“还商量什么?退婚就退婚了,这天下又不是他崔家把持的,没有他崔家我们卢家难道就活不下了么?”

    “爹爹,您可不能意气用事呀!我已经写信给崔家陪罪了,他们已经同意重新订亲了!我这次回来,就是和你商量这事的!月儿那里,我让她阿娘去和她说!您老只需要和崔家陪个不是,这事就算过去了!您看怎么样?”

    “让我给崔家陪不是?想都别想!我好不容易才让崔家退了亲,现在他们后悔了说重新订亲就重新订亲?简直是痴心妄想。”卢老爷愤然道。

    看着目瞪口呆的儿子,卢老爷放缓了语气:“世才呀!你的心思我明白,以前我和你的想法没有两样。不过,现在我经高人指点,对依附崔家已经没有了兴趣!我想另辟蹊径,振兴我们卢家!”

    “另辟蹊径?”卢世才被卢老爷搞迷糊了。

    卢老爷也不隐瞒,将李陶的劝说他的那番话原原本本地讲与了卢世才。

    “世才,你在长安做官,见多识广,你觉得我讲的可有道理!”

    卢世才还在回味,压根就没有听到卢老爷的问话。

    “世才,世才……”

    “啊?爹爹!”卢世才终于回过神来了。

    “我问你,你觉得我讲的可有道理?”

    “爹爹,教你的这位高人在哪里?”

    “怎么?他说的不对?”卢老爷变得紧张起来。

    “怎么不对?简直太对了!”卢世才兴奋道:“我在礼部已经十数年了,虽然官职不显,可也先后侍奉了则天皇帝和中宗皇帝。这位高人说得一点没错,士家大族是没落了,可惜他们看不到这一点还一味逞强,皇族不打压他们打压谁?如今,朝堂上已很少能听到士家大族的声音了,寒门士子的确已经崛起了!”

    说到这里,卢世才奇怪地问道:“爹爹!这位高人一定是久居朝堂之人吧?不然怎会将此事看的如此透彻?”

    “非也,非也,这位高人还不到时舞夕之年,只是个十龄幼学!”卢老爷的话再次让卢世才大吃一惊。

    “他叫李陶,是程德彰夫子的门下。”

    “原来是程夫子的门下,难怪呢!”卢世才对程德彰也是非常熟悉。

    “李陶不仅为我道破了其中利害,而且还为我指了一条明路……”

    卢老爷也不隐瞒,将创办卢氏书院的前前后后一一道

    来。

    卢世才听罢不禁感慨道:“这个李陶真可谓聪明绝顶,居然能想出这种法子!爹爹,看来姜还是老的辣,你这步棋比我可高明了许多!难怪你会设计让崔家退婚呢!”

    “我哪有那本事能算计崔家?这都是李陶的计谋!”卢老爷苦笑道。

    ……

    “……阿娘,你没见崔家的人临走时那盛气凌人的模样,似乎要不了多久阿翁就会去求他们一般!殊不知,他们早就落进了阿陶的算计当中!”

    就在卢老爷和儿子说起李陶的时候,在另外一间屋里,卢月儿和阿娘也正谈论着李陶。

    卢月儿的阿娘卢夫人共有四个孩子,卢月儿上面有三个兄长,独独她一个女孩。正因为如此,卢月儿在家中最为受宠。卢夫人带着三个儿子随夫君住在长安,卢月儿则陪着阿翁住在舒城。

    母女好久未见,按理说有许多话要说,可卢夫人见了女儿却觉得无法张口。

    卢夫人何尝不知把唯一的女儿嫁给一个痴傻之人意味着什么,但她却无力抗争。前些日子,当卢夫人得知卢老爷为月儿退了亲的消息,她不知道有多高兴。可还没高兴几天,却被一盆冷水当头浇下:夫君让自己随他一起回舒城,劝说女儿重新与崔家订亲。

    卢夫人因愧疚无法张口,可卢月儿就不同了,这么久没见到阿娘,自然有一肚子的话要说,这一说自然就就说到了李陶。

    卢夫人听罢也觉得这李陶神奇不已。虽说卢夫人是个妇道人家,可久居京城也有些见识,凭着直觉知道李陶的作法是正确的。通过对卢世才的了解,她觉得夫君很有可能不会再与崔家纠缠。

    放下了心事,卢夫人脸上又重新绽放出笑容,她故意打趣着女儿:“月儿,你这一晚上说得都是阿陶长阿陶短的,莫非你是喜欢上了这个李陶?”

    “阿娘,您说什么呢?”卢月儿羞得满脸通红,拱入卢夫人的怀里撒起娇来。

    卢夫人爱怜地看着女儿,叹口气道:“月儿,阿娘也是从你这个年纪过来的,你的心思阿娘都明白!这些日子苦了你了,阿娘对不住你!”

    听了卢夫人的话,卢月儿的眼圈也变红了,强忍着没掉下泪来:“阿娘,都是过去的事了,咱不提了!好吗?”

    卢夫人抹了一把泪笑道:“对!对!都是过去的事了,咱不提了!月儿,你现在还小,或许不懂!若是将来有一天有了心仪之人,你可千万不要放弃。”

    “阿娘,爹爹可是您的心仪之人?您能给我讲讲您和爹爹的事吗?”卢月儿在一旁问道。

    卢夫人被卢月儿问得愣住了,好半晌才笑道:“你怎么想起问这个了?”

    “阿娘,我想听听您和爹爹的事情,能讲给我听听吗?”卢月儿来了兴趣。

    卢夫人亲昵地戳了一下女儿的额头:“月儿现在是个大闺女了,阿娘当然能讲给你听了!”

    ……

    卢夫人本姓杨,名叫秀娘。杨家和卢家三世交善,过往甚密。杨家先有一子,取名杨锋。

    大唐咸亨四年,杨卢两氏夫人相继有孕。年底;卢家生下一子,取名卢世才。

    没多久,杨家生下一女,取名秀娘。杨卢两家双方见各有子女,都有意结为亲家,便定下了卢世才和秀娘的婚事。

    几年后,杨家举家迁至杭州。虽然两家相距较远,但由于有婚事约定,仍然经常来往。

    卢世才自幼十分聪慧,长大后,学识渊博,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加上他仪表风流,倜傥不羁,常穿一身白衣,翩翩然玉树临风,被人称为“玉郎”。
第六十二章 荒唐事
    卢老爷为了让卢世才参加科举出仕,花了大钱让卢世才在庐州城的州学内读书。谁知卢世才不思进取,每日同一群纨绔子弟赏风弄月,饮酒和诗,成了庐州风月场中惯客。

    卢老爷得知卢世才的恶习,怒不可遏重重惩戒于他,但卢世才却屡教不改。

    无奈之下,卢老爷便想让卢世才尽快成亲,或许能令他有所收敛。于是亲自赶赴杭州向杨家提亲,杨家二老见过卢世才,对他印象甚佳,欣然应允。

    双方选了个良辰吉日,将秀娘送至舒城成亲。

    秀娘貌美贤淑,成亲后,上敬公婆,下侍夫君,毫无失礼之处。卢世才新婚伊始,与秀娘如胶似漆,一时也不再出去鬼混。卢老爷心中十分欢喜。

    可惜好景不长,卢世才新婚的新鲜感觉一过去,不禁开始怀念过去花天酒地的日子。加上朋友的反复邀请,又开始出没在烟花柳巷之中。好在卢世才十分喜欢秀娘,每次回来后对秀娘百般体贴。秀娘贤淑知礼,不愿声张,只是暗下苦劝。卢世才嘴上虽说改正,但仍未见收敛。

    一日,秀娘的哥哥杨锋路过杭州,顺道来看妹妹。卢世才和秀娘盛情款待,并留他多住几日。杨锋见妹妹虽然每日锦衣玉食,但眉宇间总有一股莫名的忧愁。趁卢世才不在身边,不禁询问。秀娘起初不愿说,但毕竟在舒城没有亲人,今日见哥哥一再询问,终于把卢世才经常出没风月场所之事说了出来。

    杨锋对妹妹一直十分爱惜,听说此事,勃然大怒,便要去找卢世才理论。秀娘忙拦住哥哥,苦苦劝杨锋不要动怒。并说卢世才虽然好色,但一直对她很好,何况杨卢两家是世交,如果争论起来,双方都不好看。杨锋想了许久,答应妹妹暂不声张,但他一定会想办法教训一下卢世才。

    两天后,杨锋告辞离去。

    两个月后,卢世才听说庐州城万芳阁来了一名头牌,名唤无霜,色艺俱佳,有倾国之色。忙和几个朋友前去捧场。

    万芳阁是庐州最大的风月场所,几乎每年花魁大赛的前几名都出自万芳阁。卢世才几人是这里的常客,龟奴一见他们到来,忙引进大厅落座,上茶供点,十分殷勤。

    大厅中慕名而来之人很多,不多时,几乎座无虚席。

    一盏茶的时间过后,老鸨从楼上转了出来,道了一圈万福,说:“多谢诸位大爷赏光,今天是小女无霜首次登台,老身不敢让诸位久等,这就让无霜出来答谢诸位。”

    说完,转身命人去请无霜。

    众人目光急忙定睛观看,二楼回廊处转出两个翠衣丫鬟,一人执扇,一人怀中抱着一面琵琶。丫鬟身后,走来一绝色女子,朝着众人施一万福,轻轻坐下,举止优雅,毫无做作之态。身旁的婢女递过琵琶,无霜皓腕轻抬,玉手拂动琴弦。

    曲罢,站起身来,竟在满座宾客听得如醉如痴之际,翩然离去。等大家明白过来,自然齐声请无霜再次出来献艺。

    老鸨满脸堆笑道:“各位客官,无霜今日初来,打算以音会友。在座都是多才之士,厅前有一古琴,今日谁的琴声能将无霜请出,无霜定不负君意。”

    在座通音律者也不在少数。当下,已有几人离座,相继来到琴前。但几曲终了,竟无一人能请无霜出来。

    卢世才也被无霜的风华所吸引,再也按捺不住,起身来到琴边。他是庐州有名的“玉郎”,一出场,别人也不好意思和他争先。

    卢世才在琴前坐定,抚了抚琴弦,调了下音,弹奏起来。卢世才的琴声高昂嘹亮,与前几人所奏之婉约琴声大不相同。琴声停止,竟也赢得满座喝彩。

    不一会,刚才无霜身边的一名翠衣丫鬟下楼问道:“刚才是哪位公子奏琴,小姐有请。”

    卢世才站起身来,在满座羡慕的唏嘘声中,随丫鬟而去。

    上得楼来,卢世才唤住丫鬟:“麻烦姑娘转告无霜小姐,此地人多纷乱,有搅雅性。小生车马在后门相侯,请小姐移驾小生湖边画舫,饮酒赏月,共度良宵。”

    丫鬟答应离去,卢世才下楼唤过车马,来到后门相侯。

    半柱香的工夫,果然见刚才的丫鬟领着无霜前来。

    无霜上车后,吩咐丫鬟回去,与卢世才驾车来至湖畔。下车上得画舫,两人柔情蜜意,自是十分快活。卢世才忘情之际,将自己打算送给秀娘的玉镯戴在无霜腕上。

    卢世才一觉醒来,枕边不见了无霜,他心思全在无霜身上,忙备车赶到万芳阁。一进万芳阁,老鸨迎了出来。卢世才忙问无霜在何处。

    老鸨说无霜早上回来,说和卢公子一夜之情,实难相忘,无心再在青楼之中,已回故里了。

    卢世才闻言,十分感动,问老鸨知不知道无霜去往何处。老鸨说好像是城东十里的高家村,他父亲叫高忠。

    卢世才忙离开万芳阁,驾车来到高家村。打听村民,果然有位叫高忠的老者。卢世才大喜,来到高忠家里,见到高忠,问无霜在哪里,请求一见。万万没想到高忠说自己根本一辈子没有娶亲,更没有叫无霜的女儿。

    卢世才见高忠说的诚恳,而家中的确也见不到无霜,十分失望。告别老者,刚想上车回家。这时,从院外走来一头满身污泥的母猪,一见卢世才,摇头摆尾的跑过来,亲昵的用嘴猛拱卢世才。卢世才吓得连忙躲闪,但母猪紧追不放。卢世才猛的发现母猪的前蹄之上,竟套着他送给无霜的玉镯!卢世才大惊,这时高忠已经过来赶跑母猪。卢世才拉住高忠问母猪前蹄上怎么套着玉镯。高忠一脸不解,说这母猪前几天走丢了,才回来,玉镯怎么来得他也不知道。

    卢世才问母猪是哪天丢的,一算正是无霜在万芳阁挂牌的前一天。他突然觉得胃里一阵翻搅,吐了出来,他万没想到昨晚风情万种的无霜竟是一头母猪。

    从这以后,卢世才每次想去青楼取乐,眼前总浮现那头母猪的样子,而马上对这些陌生的青楼女子兴趣全无。从而他和秀娘相亲相爱,同时开始发愤苦读,终于考取进士,留在长安做官。
第六十三章 拜访
    数年后,杨锋到了长安,与妹妹闲谈,问及卢世才。秀娘说现在卢世才早已不去青楼,日日准时回家。杨锋大笑,说这就好,没辜负他两个月的努力。

    秀娘不解,问哥哥为什么这么说。杨锋便把原委告诉了妹妹。原来,无霜是杨锋从外地高价请来的歌妓。高忠和那母猪也是他安排好的,先让高忠每次喂猪时都穿上和卢世才平时一样的白衣,两个月后母猪一见穿白衣的就以为是要给他喂食。然后杨锋让无霜引诱卢世才,从卢世才那要来一件信物。第二天让无霜离开万芳阁,将卢世才引到高忠家。等卢世才离开时,把玉镯套在母猪蹄上,赶进院里。母猪已经一天没喂,一见卢世才,以为卢世才会给他喂食,自然对卢世才十分亲昵。而不明就里的卢世才见自己的手镯套在母猪蹄上,前后一联想,便会以为母猪就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