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游医都市传奇:洞察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心理游医都市传奇:洞察者-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交给老天爷安排吧!不过其实,也不是说一点弥补的方法都没有。

  今天咱们这个问题的标题是关于简历和求职信。简历说了半天,求职信可没说。因为大多数有工作经验的人,不太需要求职信。他把简历投一投,就可以了。但是对于没有经验,又没有珍惜大学时光的某些同学而言。有一份求职信还是可以的。

  求职信说穿了,是一种你强烈求职欲望的表现。你可以写上一份WORD底稿。存在电脑里,需要用的时候,直接加上抬头文字即可。通常,在抬头文字中,你要表达出对这份工作的向往,以及对公司近乎崇敬的心情。这能给你通过审查加分。当然,话又说回来,归根结底,这不过是死马当活马医而已。

  奉劝各位还在迷茫待业中的大学生朋友。与其耗着,一次又一次的面对毫无反应的电脑屏幕,还不如认真反思一下,看看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工作,然后参加社会上的培训班。反正现在培训机构多得是,培训科目也琳琅满目的!只要谨慎点,不要上当受骗就成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写在“杜拉拉”之前——“升职”之前,我们得先说说入职(4)
今天,艾西接着讲应聘策略。如第三个问题所述:问题3——“如果面对团队面试,也就是说,你的面试官不是一个人的情况下,你该怎么做?”

  这个问题是比较有趣的。因为我们几乎没有应对策略。为什么呢?

  艾西曾把这个问题问过一些朋友:“为什么会有好几个面试官一起考察你的情况呢?”有些朋友回答说:“大概是人家重视这次面试吧?”

  诚然,有些情况下,公司方面会重视面试,比如说你应聘的是大区总监啊、副总啊之类的。作为新加盟到公司的高级管理人才,公司势必要拿你当回事。否则,录用了不合适的人选,很可能让公司蒙受巨大的损失。艾西见过的最多一次,对面坐着8个人,相当叫人手足无措啊。

  不过请注意,对于应聘者而言。假如您都去面试高管了,您还用得着看艾西这些小小的心得吗?不会的!所以,大多数在看艾西作品的同志们,应该还没到可以面试高管的级别。

  既然不是高管面试,那么,还弄出好几个面试官来,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这家公司相当的官僚……

  在前面的讲座中咱们提到了,经理级以下的面试通常由两部分人构成。其一是招聘人员,这个咱们已经比较了解了,人家通常很忙。再一个就是部门领导,也就是你入职后的直接领导,他们可能更忙。试想一下,大家都这么忙,还要抽出时间来聚在一起,面试一个普通的小小员工,这岂不是很可笑吗?时间都浪费在招聘上了,公司的活儿谁来干呢?因此,在大多数私人公司里面,是不可能出现多人同时面试的局面的,如果出现了,那只能说明,要么他比较官僚,要么就是公司管理制度比较散漫。

  我们投简历、参加面试,为的就是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工作的好与不好,不仅仅要看它的报酬和工作量。当然也要看工作环境、同事以及领导的状况。假如领导无所事事,背着手来回溜达,或没事就找你谈谈心,这样的工作如何开展呢?

  所以,与其说这个问题是为了更好的应聘,还不如说这本身也是考察公司的一个指标。当然,观点归观点,也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情况。有时候,部门两位领导一起面试你,也是比较常见的情况。而超过3人的面试,则一定属于艾西所说的情况了。

  不过,需要提到的是,有的时候,面试官不是一起上阵,而是给你来一个车轮战。艾西的挚友张老师,就曾经体会过一次。整个面试时间长达两小时,面试官依次是:人力XX——部门总监XX——部门主管XX——部门采购XX——前台XX——人力XX。这件事情很逗,并且是出现在一家赫赫有名的大公司里。特别是其中部门采购和前台的出现,叫人费解。

  其实细细想来,也未必就费解,原因有二:

  首先,其实每个人都具有观察他人的能力。并不是说只有招聘人员和部门领导才能看出员工的能力和人品。有的时候,秘书的一句提醒,甚至前台看到的小小细节,都展现出面试人员的本来面目。

  其次,对于想要录用的新员工来说。有些公司,很重视员工之间和睦相处。于是,有些时候,先让未来的同事们见上一面,至少不要一上来就看新人不顺眼,也是一个蛮有趣的做法。

  总结起来:我们经常见到的是一对一的面试。但少数情况下,也存在多对一的面试。反之,也同样存在一对多的面试。

  一对多的面试又是怎么回事呢?

  即,一位面试官,同时面试多位应聘者。这通常在急速扩招的公司中可以看到。公司组建初期,需大量招聘人才。一个一个面试,非常耽误时间。于是,10人为一拨,甚至20人或更多人为一拨,集体面试就是一种必然现象了。

  需要注意的是,这样做的公司,对人的个性化认识程度是较低的。他们习惯于在共性中,去寻找微小的差异……话是这么说,实际情况则可能非常混乱。这个时候,艾西也不知道怎么做才是最好的。如果显得与众不同,也许人家要的就是平庸之辈;如果表现得规规矩矩,跟别人一样,可能人家就是在寻找异类的。所以不论你是怎么做,都有一半的机会失败。艾西在这里只好这样说。

  无论是一对多,还是多对一。作为一种面试方法,没有什么不妥;但是应用这类面试方法的公司,则很可能不妥。

  假如你不介意去保险公司、教育公司,不介意去从事销售工作,甚至去做连领导都还没确定是什么的工作,那么,本章的警示,也就毫无必要了。

继续更新艾西的入职讲座(5)
今天时间比较充裕,我们来谈谈4和5这两个问题。注意:问题4主要针对应届毕业生,问题5主要针对有工作经验的朋友,请自行选择阅读。

  首先是第4个问题——问题4:为什么要广泛撒网。

  实际上这个问题主要是与应届毕业生相关的,部分有工作经验的同志请自行跳过。

  应届毕业生,以及工作经验不满一年的人,常常有这样的困惑——大学是在学什么的呢?根本就没有学以致用嘛!

  现实情况确实如此。以艾西的心理学本科为例,当时毕业的同学共计44人。据不完全统计,约有2、3人家庭条件不错的,很快出了国,这个比不了;又有4、5同学或保送或是考上了研究生,然而考研也不等于就业吧;约有25人在毕业一年内找到了一份工作;剩下的部分同学,一年内没找到工作,随后艾西也就没再关注这个事情。

  单纯按照国家统计的就业率来说,出国和研究生八成也算是“就了业”,那么总人数最多为3+5+25=33人,占毕业人数的75%。这个数据要说还算乐观是吧?

  然而话又说回来,据艾西的了解,25人中从事心理工作的,不到半数。而这12个人里,较多的还是老师。心理工作,在我国,从来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的!在学校当心理老师,充其量就是半个老师而已——你大约还要做班主任,或兼职教政治课什么的。艾西心理系的同学,教什么的都有,生物、数学、政治,等等。如果按照这样的计算方法,那么44个同学里,不到五分之一的人在从事本行工作——至于7年之后,他们是不是还能从事这一工作,那就不好说了。

  于是,我们就产生了一个疑问:既然我们将来要去教物理、教数学、教生物、教政治——那么我们学心理干啥呢?这是许多毕业生都面对的困惑——学无以致用——学了某专业,随后却发现某专业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身边的同学和朋友纷纷转行,并且,假如可以成功转型,还深感庆幸,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不怎么办!假如你学了一个就业困难的专业,那么最简单的方式是,在大四或在就业前夕,尽量快尽量详细地去了解各行各业的工作情况,找到一个符合自己性格或有利自身发展的职业,然后,按照这个目标去努力。

  也就是说,在寻求工作的时候,千万不要死守本专业,抱着广泛撒网,才能多捞鱼的机会,进行更多的尝试。其实说老实话,即使这样,也只不过是提高了就业的几率,而并不能保证你一定可以就业。

  一份工作,从其性质上来讲,基本上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技术类,以计算机、理财、工程项目为代表:假如你在某个技术专业有足够的能力,或在校及毕业后考下了一些证书之类,那么从事技术类工作,应该说是很轻松的;另一类是职能类,以行政、人力、市场为代表:说白了这一类偏文一点,假如你对自己的人际处理能力比较自信的话,也可以寻求这方面的工作。也有少数工作,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比如财会,既带有技术性质,又在公司里起到了财务的职能,再比如法务,诸如此类吧。这类工作既需要较强的专业性,又需要很好的社会能力,不推荐给一般同志了。

  从公司角度而言,用人最多的,只怕就是市场和销售人员了。就像郑智化先生好多年以前唱到的那样:“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在观望。”商人靠得就是销售!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没人去卖,那就无法获得价值。销售工作从其本身的成就感和价值感来说,如果能做好的话,那是很好的工作之一——但如果做不好,呵呵,艾西就不评价了。因此,如果实在找不到工作的朋友,是不是被迫也要走上这条路呢,看个人理解吧……

  如标题所言,我们广泛地撒了网——并期待着能找到一份工作,最好还能是一份合适的工作。这标志着我们可能经常登陆招聘网站,不惜时间地浏览公司需求,机械地点出一份又一份的简历。这过程枯燥又乏味,而且如果长时间得不到回复,还极大地打击了我们的积极性。这就需要个人的意志力和努力了。

  顺便说一句,广泛撒网也会带来一个副作用。那就是某些保险公司,或挂着羊头卖狗肉的单位,会经常给你打电话。这个问题几乎是无法避免的。因此,接到了这类电话,如果您不想去的话,请果断地挂上。没有办法,这是投简历的副作用,忍了吧……

  接下来,咱们看看问题5——问题5:不要在简历或者对话中,出现大的变化,为什么?

  这是一个问句,不过前半句的意思是很明确的,你不应该在简历或者对话中,出现大的变化!至于为什么,是我们需要解释的。

  首先,之前的讲座中,我们提到。任何人都不应该在他的简历中,出现空档。如果只是一个月的空档,那还好说,你可以说你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来找工作,或者钱一分工作太疲惫,你用一个月时间来修正。这都说得过去。但是超过一个月,特别是超过两个月甚至更久,就不免让人产生质疑,休息了这么长时间,你能顺利地投入新的工作中吗?

  其实,简历中的问题,还不仅仅是最近一段时期的空档。这里艾西举个例子,可能很好的解释此事。

  艾西过去曾是一家单位的培训总监,既然是培训,那么也就隶属人力部门。由于艾西学过心理,且观察力还算敏锐。于是人力部门的负责人就总把高级员工的简历送来过目,帮助审查。

  某日,公司要招聘一大区副总。有个30岁模样的人吸引了我们的注意:此人男性,学历较高,之前曾在某日本公司担当重要职位,工作1年半之后,跳槽进入某国企研究单位,又干了3、4年。他的工作经历,他的工作业绩,在简历上表述得清晰而又准确,很大程度上证明了他的工作能力!

  这正是我们公司需要的人才,不是吗?

  于是,人力部负责人和艾西,大笔一挥,安排他尽快面试。倒是艾西手下的一个普通员工看了看这份简历,而后诧异地问:“这人在日企和国企之间,曾有8个月的空档。简历上又没有说明他到底去做了什么,这是怎么回事?”

  艾西一方面为自己的马虎感到不好意思,另一方面,也感到很吃惊,以这位年轻人的实力,他想找份工作,一点都困难,怎么会八个月不知去向呢?!

  出于好奇,艾西和人力部负责人还是安排了这次面试。

  诚然,此人在面试中的表现堪称一流。不俗的谈吐、深刻的行业人士和夯实的经验——如果让我打分的话,艾西会给出满分。不过,仍然是那个问题困扰了我们,为什么他存在8个月的空档呢?!当然,面试途中我们问起此事。最糟糕的是,当事人一脸为难的样子,好像难以启齿,并未明确作出解释。

  结果是,虽然我们很想要他,但考虑到这不知去向的8个月,我们还是把他的简历压下来了。

  事情的转折出现在1个月之后,由于外出做培训,艾西接触到这家日企的人力负责人。经确认,此人确实曾在日企工作。而他离职的原因,也很意外——涉及该企业某领导的挪用公款,被他发现并上报了。可最终,闹得个双双离职的尴尬处境。

  由于这一次的经历,也让他感到困惑。自己的正直居然落到如此下场,此后,他并未着急去找工作,而是参加了一些人际交往的培训课程,力图让自己能更好的处理这类问题——这就是这8个月的空档。

  事后,艾西由于这人做了一次详谈。

  “你的所作所为,是正直的表现,你为什么不愿意告诉我们呢?”艾西问道。

  那人苦笑着回答:“瞧,不是我不愿意说。而是我也有顾虑,很多单位,表面上要求员工正直。但实际上,领导难免做着有损公司利益的勾当。我虽然正直去揭露,但这也很容易促成他人对我的反感,所以我觉得不说更好吧。”

  当然,事情的结果,是让人愉快的。他很快就被公司录用,为公司以及他个人付出着,并且受人尊敬。

  然而,亲爱的朋友们,能够得到这样愉快的结局,实在是个意外。假如艾西不去做培训,不认识那家日企的负责人,他的正直也就无法被挖掘出来——却而代之的是,由于他的简历不严谨,我们最终不会录用他!

  一个如此优秀的人,也会被人误会和曲解——原因就在于,他撰写的简历中存在漏洞。可见,公司录用员工,并不一定是最有能力的那一个,而是在简历和面试中表现最好的那一个!

  有的人,能力够强,工作认真负责,简历却写得一塌糊涂。也有些人,实际能力一般,但简历生动详实,言谈举止从容不迫——你愿意做哪一类人?!

  艾西觉得,兼具上面两种人的优点,才是最好的情况。

  说到这里,请各位回头看看自己的简历。自己是不是也有时间不连续,或突然出现什么变故的情况呢?

  什么叫做没有大的变化:

  首先,时间上要连续下去,中间不要出现断档。如有断档,最多不要超过两个月。如由于特殊情况出现问题,需要作出详细的解释。

  然后,在离职方面,要做出明确的解释。千万不要说自己和领导闹矛盾啊,等等。你在上家单位与人的交往障碍,仍然有可能带到下家去,起码招聘人员可能是这样思考的。

  然后,再面试的时候,修正掉自己的负面情绪。即使你可能在上家单位遭遇过别人的误会甚至冷漠,也可能在找工作的时候四处碰壁,但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