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好多好事轮不到洪山村,比如修路,就没有他们的份。好事都让山下的人占全了。这也难怪,要想富,先修路,洪山村穷,穷在不通公路上,但想治穷,必须要修好路。政府没有计划来修,村里打了报告,也没有批。村民把责任推给村支书,说他无能。村支书说上面没人,做不了事。如果有中用的人,不在话下。只不过洪山村的地脉不好,出不了大官,没法子的事。这下子好嘛,把责任推给了土地爷。村民中多少都讲点迷信的,都信了村支书的话,只好认命了。但机构来了,又做何解释呢?村民都不太理解了。看到宋波代表机构做的好事一件接一件的,村民从中得到不少的实惠,也明白过来,原来,机构在做实在事,不是为了政绩或者落表扬,也不是为了好验收,把项目做在方便参观的地方。
郝梦德的妻子给他们沏茶喝。山上的茶比较好喝,但是这个村不产茶,海拔不够,茶叶的病虫害较多,有虫,就得打药,打药必然有农药残留,这样的茶叶,经过检测检验,就不能饮用。估计这茶是从江东运过来的,因江东和这里距离不远,山高山大,正是出茶的地方,想必这茶没用农药化肥,口感不错。德志他们正在品茶,突然,厨房里发出一声巨响。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018章 避重就轻
忽听到“砰”的一声巨响,接着是“乒乒乓乓”的一系列的声响,像是放鞭炮了,真的吓人。郝梦德看看他老婆,又看看了厨房,连忙跑进去,他们接跟着也进去。一看,可了不得了,厨房里真是像开了杂货铺,啥都有。人家杂货铺的商品还陈列有序,看上去整齐,这里的杂货铺可是狼藉一片。案板上的土豆滚得到处都是,酱油瓶子倒了,酱油顺着白瓷砖往低处流,盐罐子也倒了,高压锅倾斜在灶上,郝梦德一见,马上上前把阀门关闭,将蓝色的火苗熄灭。高压锅的盖子不翼而飞,仔细查找,原来它呆在墙角处,上面沾满了鸡肉碎末。一个瓷盆倒扣在地上,里面的菜撒了一地。搪瓷盆的瓷碰掉一大块,露出里面的黑铁皮来,瓷的碎末也清楚地散在青色的水泥地上。
郝梦德说:“是高压锅爆了,还好,没伤到人。里面的垫圈早该换了,人上了年纪,记性差,每次上街老婆子都再三交代,我还是忘记。没办法。”
郝梦德的妻子说:“你哪里是忘记,记汤头歌怎么记那么清楚,我早晚被高压锅炸死,你好娶小的,是不是?”
郝梦德看了看他们,笑了笑说:“到这把年纪了,谁要?就是娶小的,也要等你死了再说了。现在的年轻女人看中的是我们的钱,不是我这个人。”
可不是,郝梦德这两年发了点小财。该走好运了。以前常被人瞧不起。原来厨房事件,是高压锅爆炸,气浪冲倒了酱油瓶和盐罐。锅盖飞到天花板,又做自由落体运动,掉下来砸中案板上的菜盆,菜盆掉在地上,趴下了,菜撒了一地,碰掉了搪瓷,发出的响声传到外面,他们才闻声而动,冲了进来。仰头看看天花板,可不是,鸡肉碎末沾到了上面,一看就是富庶殷实家庭,连天花板都吃上了鸡肉。郝梦德很会生活,舍得吃,他的理论是,吃得好,才能干得好,所以,隔三差五地要弄点鸡鸭鱼肉来改善伙食。不过,对厨房里事务他不会插手,一般交给他妻子来做,除非家里来了客,需要搭把手的时候,他才会去做。
他们安慰了一下郝梦德和他妻子,然后回到住点。明显地,她熬的鸡汤已经报废,他们又不好久留,没有便宜都让他们沾的,加上老支书留下的羊肉汤,还可以对付今晚的伙食。老支书惯于使用这种手段,可以让他们明白过来,吃了就得干活。过去的地主请长工,现在的包工头请建筑工,大概都用一样的方法。管你吃住,你只管卖力气干活。现在东西,追求快速,熬汤慢慢熬才有香味,自然香才是香。快的东西不见得好,就像车,速度越快,风险越大。有时候德志喜欢慢节奏的生活,人没有多大的**,也就不会付出多大的努力。除了红二代或者官二代,平民的子女都要辛苦劳动,才有吃的。要想过上好生活,必须要付出比他们多得多的努力。即便如此,效果还是不理想。人的年纪越大,越喜欢慢节奏,当然,想快也快不起来。慢节奏的生活的好处,是尽量做到有条不紊,不至于手忙脚乱,最后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快有快的好处,慢也不全是坏处。德志越活,越明白这个道理。
饭后,他们开了一个会,讨论一下今天的走访情况,要注意哪些问题,然后准备明天的工作。事后,洗脚睡觉,一宿无话。
次日一早,宋波就起来,打扫房间,姚德志想再睡一会儿,可想到评语还要他写,如果不表现好一点,他可写不出好词来,他的实习就白搭了,成了“二奶回娘家——无公(功)而返”,那岂不贻笑大方吗?他先转转眼珠,叫眼部运动,然后伸出手,动一动手指,看看还软不软。当然,尿是很憋的,小弟弟已经像旗杆了,高高竖着,顶得内裤,内裤顶着被子,如果这时候再和老婆做一做,那一定能达到**。好了,男子汉大丈夫,说起来就起来,绝不懒床。他就起来了。赶紧去抢厕所,因为他已经听到隔壁伊妹起床的声音。她的事多,一上厕所得半天摸。还不错,厕所让他给抢到了。在里面,他开始进行每天的功课。就是大小便。真舒服!然后,刷牙洗脸。他不爱抹化妆品,为了给别人一个清香扑鼻的好印象,他还是抹了一点。这些东西,他从不在意,娶了老婆,才会注意这些。为何要结婚,目的很简单,好奇,好好看看女人是怎么生活的?他发现了一点,女人爱化妆,她们事实上是和化妆品结婚,且从不离婚。从少女到老奶奶,可能都离不开它。不仅自己用,还监督老公用。他不用,她就生气,为了不摸母老虎的屁股,还是抹点护肤品,不会死人的。再说,现在实习,要想得高分,就得给人好印象。这个人形象还是要树立的。
伊妹洗漱拉撒完毕,他们就汤下面,早饭解决了,然后他们一行奔另一个村子而去。
这个村子离洪山村不远,只隔一座山。洪山村在山南面,它在山北面,因为有一条清代修建的石拱桥而出名,叫“石桥村”。叫这个名字的村子全国不知道有多少。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村里的沟渠山涧很多,又要走路。走路就必然要过河,过河必然要架桥,没有桥,就用船。而古时候没有水泥,都用巨石垒砌成石拱桥,这些桥屹立千年而不倒,因桥用石头砌成,因此叫“石桥”,村子因石桥而得名,就叫石桥村。
他们到石桥村后,村支书热烈欢迎他们。上午带他们到处看了看。
这是一个新的项目村。机构才开始在这做项目。他们看到,村里的弯曲的小路上,到处是猪粪和狗屎。至于其他的粪,比如鸡粪鸭粪,还有一些垃圾,就不用一一细说了。环境卫生差,他们每走一步都得小心脚下是否有“地雷”。
为了引进更多的资金,村支书中午请他们到他家吃饭。宋波说:“我们机构有纪律,不能占群众便宜。”
村支书用力摆了摆手,好像在摆别人的手,一点都不嫌疼,他说:“已经准备好了。只是吃吃饭,小坐一会儿而已,不谈别的,不谈别的。不违反原则,不触犯纪律,不碍事,不碍事!”他的态度很坚决。
姚德志心里想,该去,该去,这么好的事为何不去呢?
宋波看看他,他说:“听你的。”他又看了看伊妹,伊妹咽了口唾沫,点了点头。
宋波对支书说:“我们说好了,不谈别的。吃饭不谈工作。”
“好,好,好!”村支书连说几声好。他们就别请到了他设的“鸿门宴”上。
他家人都很热情,招呼他们喝茶,又递烟,拿糖果,水果什么的。他们不抽烟,看到这些东西,不知道该不该吃,也确实不知道该吃些什么。他们怕他们饿,先垫个底儿,实际上饭菜已经摆上,根本没有心思吃点心。他们摆上来的意思,是想让他们少吃菜么?当然,既然摆出来,就是让大家吃。菜肯定不会吃完,否则,主人家就不懂事了,或者叫不懂礼了。一般来说,主人招待客人,做的菜不仅够大家吃,还剩下不少,证明主人大方,热情好客,让大家记忆深刻,下次再来。实际上没有下次,大家都很清楚,中国人含蓄,让你来的意思是客气话,实际上不希望你来。你不来,他更高兴;你来,他还生气,当然在心里,面子上当然还过得去。国人善于做表面工作,越是掩饰,越是张扬,越是掩饰,越容易传开。这就是世界中的生活。
管他呢,先吃了再说。
席上,村支书咽了一口酒,说:“你们不喝酒,很好!酒后无德啊,把关把得很好。”
他吃了一口菜,接着说:“也不吸烟,更好,不伤害身体。”他们只管吃,他只管说。然后,吃饱了,就要告辞,他的话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接下来,就很明白了。吃人嘴软,我们相互使个眼色,一起动身,闪人。村支书和村会计两人对饮,干上了,喝得鸡鸭都辨不清,他们借口要走,他们正在兴头上,也就没阻拦。
只是摇摇晃晃地送到大门口,说:“对不住了,没让你们喝好啊!”
宋波说:“下次再补吧,让我喝醉我也不后悔。”
“好好好,够爽快!把垃圾处理的项目给我们吧?”村支书好像没喝醉,他们一听就紧张。
宋波随机应变,说:“酒后不谈项目。以后再喝酒前谈好吗?”“好——好——啊,呃,那就下次再喝,再谈——吧——呃!”村支书看来,喝到了一定程度,再加一点,就要喝倒。这个“鸿门宴”,没有放倒他们,他们也没掉进陷阱,只是虚惊一场。
正走着,一辆中巴停下来,从车上下来一个小伙子,手里提着一根铁棍,冷冰冰地直奔宋波来了。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019章 黑面书生
来者不是别人,正是宋波的远房弟弟宋浪。宋浪是宋波的远房亲戚。都姓宋,但已经出了五代,现在偶尔连了亲,不是至亲,可年龄相仿,加上都有一股冲劲,在社会上也是打拼、打杀多年,看起来都有一种不安分的心,让勇敢的心连在一起,变成了勇猛的心,看起来有些生猛。不过,因着信念,也因着金钱,双方的魔力,让二人渐渐走得更近。要说西天取经,只有唐僧符合条件,但是,妖魔鬼怪还很厉害,不肯停歇,于是,两个人都是半人半魔,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一半是海洋,一半是火海。
宋浪的祖上做过官,可能是家教或者遗传的原因,他对琴、棋、书、画都略通一二,但比起他这等人来,他还是算得上个不错的角色,加上他的皮肤黝黑,恃才傲物,对他这等人没有几个看得起,看上去他要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但他性情直率,刚正不阿,做事不爱拖泥带水的,所以,人称他为“黑面书生冷郎君”。
以前,宋波在外打架,都要约上他,他打起架来不要命,街上的混混儿都怕他,他的狠毒在当地也算出了名。但是广大的农村,他的名声还没有覆盖到那里,曾经有一段时间,他帮人开中巴车。听说有些地方闹车匪路霸。于是他就准备了一根铁棍,就是上文中提到的那根棍子,大概有一米多。不是周杰伦的双节棍,宋浪会玩那玩意,比周杰伦还早一些。宋浪读书少,甚至初中都没读完,看完电影《少林寺》后,发了疯一般地不再读书,只身去了少林寺,至于寺里收没收他,不得而知,不过,他有了一些功夫倒是真的,可能在那附近学到了一些皮毛。皮毛也足够一般人吃一壶的。那些使蛮力的血气青年,没有技巧,只会吃亏。那些讲江湖义气的无事找事之流,沆瀣一气地聚在一起,到车上找旅客索要几个钱花的不在少数。特别是一些偏僻的地方,比如石桥村路段,就是打劫的好地方。
一日,宋浪开车行到距离石桥村约十里的地方,一辆摩托车横在路左边,四五个人站在路右边,把路堵得严严实实的。宋浪只好把车停下。
其中一个拿着一把刀子,指着宋浪,勒令把门打开,否则砸车窗。宋浪没动声色,一边冷冷地盯着持刀人,一边悄悄抄起座下的铁棍。
持刀人见他没动静,就要拉开驾驶室的车门,宋浪见机会来了,顺势猛地往外一搡车门,正碰着持刀人的手,持刀人从干上这一行,从没遇到反抗者,从未失手,没想到遇到了狠角色,这一撞可不轻,持刀人立马倒地,刀子也摔出好远,右手扶着左手像要被杀的猪一样嚎叫着。其他人一见,马上聚拢来,人人手上都紧握着一把杀猪尖刀,把宋浪围了起来。车上的乘客,伸长了脖子看着这一幕,脸贴着车窗玻璃,人头排列得错落有次,可没有一个人敢下车。
宋浪二话不说,一个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手持着铁棍将冲向前的一个大汉的小腿一扫,大汉“哎哟”一声,重心不稳,自己把自己给放倒了。宋浪顺势给他另一条腿猛击一棍,大汉就地痛地翻滚起来,估计已经骨折,因大汉再也不能站起来。宋浪眼睛冷冷地扫射着其他三人,三人看着骨干都已经倒地,知道遇到了对手。但还不服输。准备再来。宋浪不动,仍然拿眼冷冷地斜视着他们仨儿。
其中一个猛地冲上前,说:“兄弟,看来你是练家子,给兄弟行个方便。大家都好过。”他一边说,一边猛地用刀刺向宋浪的心脏。宋浪往右轻轻一偏,躲过了一刀,再顺势用右手轻轻一推,这家伙“蹬蹬蹬”没站稳,一头掉入了路旁的深沟。那沟大约有十层楼那么高,总之,除了最后的一长声哀嚎外,他下去后再没有了声音。宋浪冷眼盯着剩下的两人,仍然不说话。对刚才摔死的那人(估计已经死了),跟没事人一样。车上有人“妈呀”地喊,还有的在说“打得好!”宋浪对车上的乘客也不理不睬的。那俩小子看着情形,互相看了看,双腿立马软了下来,“噗通”一声跪了下来。
“大哥,饶命!我们再也不敢了。”他们齐声哀求。宋浪走向前,不说话,眼睛盯了他们一会儿。把铁棍在他们的袖头上没有去掉商标的名牌西服上蹭了蹭,然后转身上了车,发动引擎。俩小子赶紧让开路。宋浪自顾自地把车开走。以后,宋浪的车总是爆满。因为,别说打劫的,就连小偷都不敢到他开的车上行窃。
宋浪没有得表扬,也没有受罚,不了了之。后来没开车,跟宋波挖山洞养野猪、养家猪、养黄鳝等等种植养殖,都没成功。后来到了机构上班。今天到石桥村办事,刚巧遇到了宋波。
宋波向他介绍他们,然后他们就上车到县城去。宋浪拿着铁棍去找石桥村支书,为助学项目商量下一步的工作。
他们在车上听到宋波讲宋浪的故事。唏嘘不已,真是来历不凡啊!每个人都有故事,这宋浪可谓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啊,但是,浪子和金子扯上了关系,其实,就是一场悲剧,那是后话。不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