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志说:“好吧,今天买了,明天就不用买了。”
“你不清楚吧?今天不买,明天还得买。吃自己的饭,心里踏实,吃别人的请,麻烦。要看人家的脸色,说不开饭,就干等着,说开饭,才能吃。有时候,在外面工作,真的很无奈。”尹懋说。
这个话说到了德志的心坎里了,事实上是这样的,但是,人在外工作,总不能像蜗牛那样背着房子,满世界地跑吧?
买什么菜呢?真是大伤脑筋,胡萝卜、豆腐还有包菜,是当地的,花菜、青椒是外地的,当然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菜,德志看了,不敢吃。藕,还是蛮多的,明显是外地运来的,这个也没办法,德志喜欢吃藕,但是一问价格,吓人一跳,就作罢了。
开小超市的,兼卖菜,那老板老是板着脸,这样的老板,看了就不想说一句话,特别是从他的嘴缝里冒出来的价格,不仅是冰冷刺骨的,而且是毫无商量余地的,不要指望在超市卖菜时和老板讨价还价,那是不行的。爱买不买,没人强迫。
德志仔细看看,附近竟然没有第二家超市,也没有第二家卖菜的,这些菜都卖给谁呢?那些开饭馆的老板,从山上下来的农户,他们家有客人来,或者家里办什么红白喜事,都要买一些,好尽尽地主之谊,免得客人走了背后还骂主人小气。
豆腐是本地产的,加上一点胡萝卜,其它的菜,就不买了,看着这些菜,都扎心,不是菜本身的问题,是菜价的问题。交通不便,菜价奇高,没有多少工资,凡事都要精打细算。
德志给了钱,回到宿舍,下午的时间就是自由支配的了,来支书和凌汉韶在打牌,没有人陪他们工作,也没什么工作可做。因为工资很少,没有激情,做了工作,也不当家,没有权力,不能表态。
村民见了他们,就要项目,但他们没有权力承诺什么,就怕见村民。但是,报告不能这样写,如果照实写,恐怕过不了关,那简直是真过不了关。非得写得完美,充实,才能通过。
这一点,金莲做得很好,在报告里写满了修饰语,还有一些动听的词汇,让领导看了,无可挑剔,实际情况不是这样,更一般的作法就是要听从领导的安排,哪怕是错误的东西,也要执行。
下午有时间睡觉,可德志睡不着,只有读书。家里没什么背景,不读书怎么办?像芭比,不用读书,由她大姨妈罩着,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要啥得啥。刘小姐不敢得罪她大姨妈,芭比仗着她大姨妈的淫威,也不把刘小姐放在眼里。
看书是德志惟一能够获得安慰的方式和作法,不读书,德志心里就发慌,读了书,德志才感到安全和放松。
当晚,尹懋下了面条,吃面条,是比较好的,对于面条,德志不陌生,来自靠北边的城市,生活习惯已经养成,早晚吃面条,没有任何问题。
当晚无话,因柏松小酒店楼顶上的太阳能还在发挥作用,当时投资酒店的时候,就预算了足够的资金,来购买太阳能,太阳能是比较划算的,不用电,就不用掏钱付电费。
梁马江在楼上放了两个太阳能热水器,洗澡是没问题的,另外,管理得好,可以负责所有的客人洗澡,管得不好,可能一个人都洗不成。
不过,尹懋先洗了澡,德志看书,懒得去凑热闹。
德志洗澡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点,洗了澡,很舒服。夜晚也很安静,比在城里强多了。
德志从来不为睡眠不好担心,他只要上床,就一直睡到天大亮,睡了之后,才后悔,为什么不早点起来读书?要记的单词,还没记住,要看的《圣经》还没看,要做的笔记还没有做。要做的事太多,可时间不够,特别是早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大好的时间都浪费在床上了。肠子都悔青了,想明天可不能这样了,到了明天,还是老样子。
试了很多遍,德志觉得自己算彻底没救了,于是就不把重要的事放在早晨做,早晨要做的事太多了,显不出来重点,只有在晚上做。晚上做的好处是,比较安静,可是,到了某个时候,瞌睡袭来,无法抵抗。德志感到自己的确没救了,算了,这样浑浑噩噩地过一生算了,年轻时候的梦想,都不复存在,只能像四十岁的男人,每晚上洗洗睡算了。
天明时分,德志听到尹懋在接电话,然后尹懋说:“刚才,来书记说要去看水池。然后算一算水管的长度。”
德志点点头,心想,这是好事,如果知道了所需水管长度,就可以订购了,但是,前提是要有采购的环节,也就是要到市场上看一看,比较比较,那才行。
如果没有这个环节,还不行,就没办法向办公室交代,无法向捐款人交代。严格来说,是需要管委会的出去,考虑到车费问题,这事就暂时搁浅,具体怎样操作,还要看来支书怎样说了。(未完待续。。)
第292章 麦片早餐
ps: ; ;《陷世》新章节发布了,欢迎亲们前来支持!
早餐都是自己解决,德志喜欢吃麦片,就用开水冲了喝,麦片就像压扁了麦粒,在碗中翻腾,冒出热气,透出清香。如果没有麦片,德志就会到街上吃稀饭和包子,在外面吃也行,但要花钱。
尹懋喜欢吃方便面,袋装的,上次逛超市,他买了五袋方便面,还送了一个可以在微波炉加热的塑料碗,很觉得划算,于是以后就专门买方便面,用那个塑料碗装面,然后用开水冲,再盖上盖子,这就是早餐。从营养学家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早餐都不科学,都没有讲营养,可是,德志捏了捏自己的钱包,瘪的,没办法,只能将就了。想必上帝不会让他饿死。
吃了早餐,又等了大概一个小时,来支书才到了后院来喊人,德志听到了声音,跑出来往楼下一看,正是来支书的秃头,尹懋也出来了,背着包,带着相机,他下了楼,德志还没想好拿什么,不过,他有相机,德志就只带一杯水就够了。
下楼来,来支书说:“不远,我们走上去吧。”
“在哪里?”尹懋问,“如果在侯光祥那里,就需要坐车了。”
来支书说:“没有,不在那里,到侯老师那儿需要大半天的时间,这个水池是真正的蓄水池。省民委支持的。”
德志让来支书走在前面,好带路。他和尹懋走在后面,发现走在后面吃亏,因来支书吸烟,他在前面走,嘴里叼着烟,那烟雾缭绕的,将他自己都熏得睁不开眼睛,现在倒好,他走在前面,烟雾往后跑。正好扑在德志脸上。
德志故意放慢了脚步。尹懋就在前面了,可以替德志挡一挡香烟的味,等德志走过去,味道基本已经消散了。
据说现在的中央领导都不吸烟。他们不像才建国的那些干部。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旧上海都流行吸烟。他们为了追求时髦,也就吸了,吸了之后就改不掉。戒不了,没办法。那时候吸烟是时髦,是文明,是一种高层人的表现,现在吸烟就不同,是底层人士吸烟,吸烟吸出了肺病,然后给医院送 ;钱。
压力大,就吸烟,没有钱,也吸烟,吸了烟,就戒不了,戒不了就常常吸烟,常常吸烟就完蛋了。肺都被烧穿,住院治疗,有点钱,就给了医院,然后举债治病。有公款的,可以用公款买烟抽,没有公款的,只能靠自己的血汗钱来买烟抽,久而久之,就进入了恶性循环。
德志看到那么多吸烟的,心里就有一种想法,就是想让自己的儿子学医,将来要治疗那些肺部被烟烧坏的人。但是,德志感到,被烟烧坏肺的人,根本没有办法再恢复健康。肺病是不可逆转的,只会恶化,不会好转,就像肝脏,一旦肝硬化,就不可能再恢复健康。
来支书在前面走,扔掉了一个烟蒂,说:“这吸烟是老毛病了,改不掉,没办法。年轻时,长年在外面跑,做生意离不了烟,烟就是名片,比名片还惯用。吸烟能拉近陌生人的距离,促成生意,名片给了别人,别人会把名片随手一丢,再也不理会了。吸了人家的烟,自然就觉得欠了别人一个人情,做不成生意,就好像差点啥。”
尹懋说:“我以前是开店的,香烟是必需品,没有香烟,这个店就不用开了。”
“是啊,全国的烟民太多了,十个男人差不多有六个都吸烟。烟民给国家做的贡献也大啊。”来支书说。
“是啊,幸亏我们没有加入抽烟组织,要不然,早就发财了。”尹懋说。
“我早加入烟民组织,也没发财,这个理由不成立。你们是节约,不抽烟可以多活几年,还能攒钱,能不吸烟就别吸烟,吸烟有害无益。”来支书说。
“明白了。我们的工资低,没有钱买烟抽。”尹懋说。
“也不是,烟钱没有多少,看你吸不吸了,要是吸,就有钱买。还是关心健康,不想吸吧。”来支书说。
越往山上走,越觉得累,流汗还不少。
德志看到有人在树林里出现,问:“来支书,那是谁?”
“是个惯犯。”来支书看了一眼就说。
那人见了来支书就跑了,德志还没看清楚长得啥样,看样子是个女人。
来支书说:“那个女人说建水池占了她家的山林,经常来这里瞄着,上头来了领导检查工作,到这里来看这个水池,她就开始骂我们村委会,一直骂,要求村委会给占地补偿款。”
“你们给了她补偿款了吗?”
“给了,当时也签了协议,当场给了钱,她嫌少,要求增加,想反悔,不认帐了,说协议是村干部逼她签的,到现在还要追加补偿款,我们村委会又不是银行或者信用社,哪里有钱给她,她就不依不饶,没完没了,她经常被派出所关,是老油条了,偷鸡摸狗的事常干。”来支书说。
“任何村里都多少有些村民不讲道理,十个指头有长短,不可能做到整齐划一。”德志说。
“没错,她属于喜欢投机取巧,到处钻营,只要能捞到钱,就削尖了脑袋往里面钻,钻进去就开始捞钱。这个女人贪得无厌,要是达不到目的,她就搞破坏。这一个女人是让人十分头疼的人。”来支书说。
大蓄水池到了。水池在绿树环绕中,池子有一个小篮球场那么大,有盖子,有检修孔,盖子上有土覆盖,上面长了杂草,还有一些南瓜秧子,看得出来,这个水池是装不住水的。
根据经验,德志判断出这个水池的下边的两个角,承受的压力特别大,在巨大的压力下,那两个角肯定会出问题。
德志问:“这个水池做好后,装水了吗?”
“还没有。就等你们来,买了水管,然后把山上的水引进来。”来支书说。
大水池做得挺大,只是一口水池,里面没水,没有发挥作用,钱已经给出去了,还是挺麻烦的。柏松村饮水的问题,还是亟需解决的,难怪单处长表态,要让机构来做水利项目呢,原来早就做好的水池,等机构派人来买水管,好早点通水呢。
看了水池,德志问:“需要多少水管?”
“这个还不清楚,从水源到这里大概三千米,从这里到各个村组,大概需要六千米。”来支书说。
德志想了想,大概有一万米,也就是说有十公里的水管,这个投资不小。看来,以前的预算还不行,还需要重新预算。
来支书说:“凭着经验,我看需要这么多,具体还要测量,等刘技术员的测量结果出来后,我们再确定具体数据吧。”
他说的话没错,德志也是这么想的。来支书做事比较老道,也富有经验,他更想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让村民用上自来水。尹懋不是这样想的,他希望晚点通水,晚点结算,这个项目的时间是两年,早通水,钱给了,就没办法做其他的项目,比如说卫生培训,这些项目也很重要。
可以说,做项目最重要的,还是在软件方面,做硬件的容易,软件的不容易。要看一个机构的项目是否做成功的标志不是做了多少水池,而是做了多少人的思想工作,让更多的人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改变生活,提升生活水平。也养成理财的习惯,有计划有步骤地来提高家庭收入,让家人都健康、幸福成长。
水池做好了,大家也看到了,心里都有了数。数据正在更新当中,等有了这些数据,就该和水管供货商进行谈判签订购销协议了。(未完待续。。)
第293章 骂人功夫
ps: ; ;《陷世》新章节发布了,欢迎亲们前来支持!
山上很安静,刚才那女人现身之后,被来支书看到,立马消失。像往常那样,如果人数在四人以上,她就会开骂,骂得很难听,这是来支书说的。
德志没有听到,想象一下,她骂人的水平不是一天练成的,应该从小都开始学习了。她的父母,德志无从知道,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
山上有不少乌鸦,人一来,它们就飞跑了,喜鹊不怕人,在枝头上唧唧喳喳,黑白相间的羽毛,展翅飞翔的时候,看起来像是老鹰,那种飞翔方式,看起来比较轻盈,德志想,有时候人应当学学喜鹊,站在高处,看着人的喜怒哀乐,叫起来总是喜气洋洋的,没有什么烦恼。
喜鹊也不为明天吃什么忧虑,有虫子就吃虫子,有草籽或者野果子,就吃这些,只要吃得饱,就很知足,很喜乐。
来支书带尹懋和德志看了水池,还想去看看这个组的老书记任明旺。此时,来支书的电话响了,来支书接听电话后,嗯啊,嗯啊,说了半天,挂断电话后,对尹懋说:“县长来了,说要检查党员评议工作。”
“县长也管党员啊?”德志问。
“县长啥都管。书记忙不过来,委托他来管。”来支书说。
他这样说,德志没有什么话好回驳的,县里的工作部门。德志闹不清楚,总觉得中央有的机构,到了县里,就应该有配套和对应的机构才对。实际上也是这样,没有什么特殊原因,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等级观念深入人心,没有什么问题。
说完这话,来支书说:“走吧。下去吧。到任书记家只有等以后再说了。”
这话他已经说过了,难怪有人说,人老话多,树老根多。这很有道理。没错。德志确信他说过了。
下山的时候。来支书请他们走在前面,德志谦让,请来支书走在前面。来支书不干,说:“你们应该走在前面,我在后面,吸烟就没有顾忌,免得我在前面抽烟,会影响你们。你们不是不吸烟吗?”
“是啊,来支书考虑得周到,真是细心啊。”德志说。
“我们可以为工作争论,但是,人与人之间,还是需要关心的。说实话,我很看不起那些说话不算话的官员,可我感觉到你们好像不是完全为了名利。这样就好,男人做事就要认真,男人对人也要真诚。”来支书说。
“嗯,我们都是认真的。”德志说。
“小姚,你说话好听,不见得你做什么事都认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