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陷世- 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魏村是个较偏远的村子,政府做项目不选在这里,dashing基金会做项目的原则就是要照顾到最需要的村民,这个村刚好符合这一原则。

    方支书很感谢机构来这么偏僻的地方,村民也很欢迎。通知开会,村民积极参与。等德志他们到达会场的时候,已经到了不少人。

    教室里没有板凳,方支书就带几个人到附近村民家里去借,等把板凳借来摆好,人也来得差不多了。

    开会时,德志发言多一些,余哥的普通话不标准,就简单说了技术要求。方支书也没说什么话。魏村条件艰苦,吴站长最清楚,就安排一个能吃苦的技术员来指导村民建水池。今天不巧,他去县里交材料了,没有赶过来,余哥也谈技术,刚好对水利站的技术员做了有益的补充和说明,弥补了这一缺憾。

    会上选出饮水管理小组成员,成立了饮水自治组织,大家都很认真,选出自己信得过的负责人。德志一一做了登记,准备在工作报告中列出名单,算是一项工作内容,丰富一下读者的阅读面。

    会议达到了既定的目标,方支书宣布解散。这个村较单纯,支书和主任都是一个人担任,一人兼两职,方自己还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还必须种地,也挺忙的。

    这个项目和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方支书只有牺牲自己的时间,来陪德志和余哥到各个小组去看看了。

    接下来的几天,德志、余哥由方支书陪着,走遍了全村。这个高山上的村庄,大部分山势较为平坦,最难走的除了去方支书家的路以外,其余的路都还不是太陡峭,跟虎坡村比起来,地势算是好的。惟一的缺陷是,在大山深处,高山之巅,进城赶集购物很不方便。

    有一部双排座的轻卡,每天到茶店一个来回,早晨从三排房出发(该车只停在那里),到快中午时可以赶到茶店,下午一点从茶店返回,到下午5点多回到三排房。

    走访完整个魏村,德志和余哥即准备返回小城县城。方支书也没挽留。因骑摩托车比较方便,他们决定还是骑车回城。

    双排座的轻卡,既装货,又载人,往往是驾驶室里人满为患,德志最怕这种超载,且警察根本无法查获,司机也没办法,惟有这样的轻卡才能走这样的山路,中规中矩的客车根本没办法到三排房来。

    早晨出发,到小城县城的时候,德志看看手机,上面显示的时间是下午两点半,他早已饥肠辘辘。余哥却要去洗摩托车,因山路太差,车轮经过坑洼路段时,溅起的泥点将摩托车沾染得一片模糊。

    德志说:“先吃饭,再洗车不行吗?”

    余哥不理不睬。他还是将车滑行到洗车处,让工人清洗。德志怒火中烧,真想自己搭车到宿舍去,但是,他又担心余哥投诉,说他有车不坐还打车,浪费机构的钱,人言可畏啊!现在只有忍耐了,德志就不信,余哥不饿,他也不是机器,只要有油,就能转圈的。

    将车洗完,余哥付了清洗费,然后驾车载着德志朝西坡他们的宿舍而去。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097章 往返恋情
    回到宿舍,德志累得懒得再动弹一下。余哥也懒得做饭,但是肚子在抗议了。叽里咕噜地唱着《空城计》,德志为了安慰胃,对余哥说:“余哥,中饭怎么解决呢?要不要去买点菜?”

    余哥说:“算了,等下下楼去买盒饭吃。我等一下要赶船回家。我爸死了。”

    德志心想,这人真沉得住气,心肠很硬啊,老爸死了,竟跟没事人一样,德志知道他假,还常背后搞小动作,在领导面前打小报告,领导很喜欢这种人,可是同事们都远离他。

    他的爸早就有病,拖了很多年,据说是在外工作的,在乡村里还是很不错的。那时候没有取消商品粮户口,村里有人在外参加工作,就很了不得,大家都羡慕不已。因农村里出来工作人是非常难的。在六七十年代,如果想跳出农门,是比登青天还难的事。

    一个村出了工作人,那个村就为那个工作人感到骄傲。但是,当时余哥和他的弟妹们,跟着余哥的母亲在家务农。余哥的父亲在外工作,家里没有劳动力,余哥上学上到高一,就响应号召,终止了学业,去参加外出大修水利的活动了。

    他的母亲带着孩子在家既做农活,又养孩子,真是苦不堪言,吃尽了人间苦楚。因家中没有主要的男劳力,孩子又多,家里每年算账,村里会计告诉她:“今年超支了!”她就要向她丈夫诉苦,余哥的父亲只好拿钱来补窟窿,尽量使家里不欠村里的钱。

    余哥在外修水利的时候,略懂一些算工程的皮毛,这就成了他在机构办公室里骄傲的资本,常在同事和领导面前炫耀炫耀。领导什么都不懂,看他说的头头是道,也就将信将疑,反正他算账给自己算得多,足够做项目还有剩余,给别的同事的预算紧巴巴的,最后东挪西借,总算把项目勉强做完,最后得表扬的还是他,而不是其他同事。

    水利修得差不多了,余哥又回到村里。因他读过高一,算是有文化的农村人,村支书就安排他当村里仓库的保管员。

    余哥清楚记得村民中有些人得罪过他家,特别是他和他爸都不在家的时候,有些村民曾讥笑过他母亲,他母亲给余哥哭诉过此事,余哥就记了仇,总要寻机报复。

    这次当了保管员,机会来了。当那些曾讥笑过他母亲的乡亲,他都借故不给人家东西,或者拖拖拉拉,耽误人家做活儿,利用这些整人的机会,他得意了好一段时间。

    六个月后,他的保管员的钥匙就被通知交出,这次决议是村组开会集体研究做出的。村支书再考虑余哥是他亲戚,又是国家工作人员的长子,也没有办法。众口铄金,就是金刚葫芦娃,也挡不住群众口水的腐蚀。

    余哥一气之下,就离开村子在外做工,不爱搞农业,喜欢上了赌博。他的爸爸气得没办法。弟弟效法他,也不务正业,最后虽都成了家,但是家庭危机四伏,他过得并不幸福。

    他的爸爸后来将他的妈妈弟妹们都接到了城里居住,把村里的老房子和所有家具都交给了他,他却认为他爸对他不公平,心怀苦毒,总是和他父亲格格不入,在一起很少说话,即使说话,也充满了火药味儿,似乎一点火就能引爆一栋大楼。

    余哥将社会的一套拿到了机构来使用,使机构也充满了怀疑、猜忌、表里不一、人人自保的危险。刘小姐来自香港,对内地人缺少了解,特别是内地的一些老油条、老江湖,刘小姐更是知之甚少。表面上,大家你好我好大家好,正像平静的大海,表面一片和平之象,水里却又是一番天地,暗潮涌动,充满杀机。

    余哥的父亲仙逝,对他没有冲击,看不出他的悲痛,倒看出他有些得意,认为自己的敌人最后败在他手下,先离开这个世界,从此以后,他的敌人数目又减少一个,他可以为此高兴上几天了。

    中午,德志和余哥各自买了盒饭,余哥的胃口奇好。他们吃完饭,又回到宿舍,休息一会儿之后,余哥收拾了行李,搭上了去港口的车。德志送余哥到楼下,他对余哥说:“节哀顺变!”

    余哥想了好一会儿,没听懂德志说的话。他只笑了笑,就走了。

    余哥走了之后,德志翻开日记开始补写这一周的内容。

    到魏村后,住在方支书家的阁楼上。白天要到各小组里走访,考察踏勘建水池的地址,晚上返回,住在阁楼里。

    所谓阁楼,就是木板搭成隔开的空间,上面是檩条和青瓦,下面是木板,木板下面就是白天人所活动的地方。阁楼上有一盏灯,电灯泡悬在那里,开关是拉线的,一头拴在床头的床架上,一头连着房顶。

    灯泡很黑了,上面布满灰尘,好像很久没擦了,他们没有擦拭灯泡的习惯,也可能没有时间来擦,平时都在忙农活儿吧。

    晚上洗了脚,小心翼翼地上了阁楼,摸索着打开电灯,却发现亮度根本不够。加上白天走路爬山太累,德志就没能坚持写日记。因此落下了一些,趁余哥不在宿舍的机会,没人打扰,把日记补齐。

    刚写了一篇,德志的手机响了,一看是陌生的号码,不想接。继续写日记。没过多久,电话铃声又响了,德志就接听,“喂,是姚先生吗?我是圆脸妹,下来啊,我在楼下。”

    德志一听,想起来了,是老朋友了,这房子还是她帮忙联系的呢。知恩图报才是君子应该做的事。他说:“哦,是你啊。我在写日记。你有事吗?”

    圆脸说:“怎么像小学生啊,都这么大了,还写日记?下来吧,我好无聊,下来陪我说说话。”

    德志想,下去陪陪她也行,只要不胡来,学习柳下惠,坐怀不乱。

    德志就下了楼,门口坐着一少女,向他挤眉弄眼的,笑他。德志看到面包车停在那,圆脸把门打开,德志上了车,车就开走了。

    面包车是小城县城里的公共交通工具,因其体积小,爬坡灵便,一次能坐六七人,很受市民欢迎。交通线路主要在县城里跑,偶尔有包车的,也出县城,到山上去。

    圆脸主要在县区里跑,如果生意不好的时候,偶尔也去茶店。

    在城区里跑客运,从西坡到黄坡,差不多有二十多里的线路,来回跑,也够呛。黄坡是老县城,原来的县政府在那里办公,后来修建三峡大坝,水位抬高,移民搬迁,县政府才在西坡选址新建了办公楼和家属楼,形成了办公和生活区。德志才来小城的时候,三峡水库蓄水不多,他就在老县委会家属楼居住。

    圆脸在他还在老县委会生活区宿舍租住房子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认识,德志也常常坐她的车上街和下乡到茶店,在半路下车,然后爬山去荷村。当时伊妹在负责监管荷村,德志偶尔去帮帮忙,从那时候起,圆脸就存留了德志的电话号码。不过,这是第一次主动给德志打电话。

    德志看圆脸耍着方向盘,很娴熟地驾驶,一边跟德志说话,一边用眼睛瞟着路上的行人,看谁要坐车。她毕竟有多年的驾龄,又有读人的经验,车上总不会少人,保留着一到二人或者更多的数量。德志被喊到她车上,坐在副驾驶的位置,可以充当一下乘客。

    圆脸的确长着一张远远地脸,脸蛋红扑扑的,像熟透的苹果,忍不住想咬一口尝尝。虽说才到四月份,小城县城南北都被山包围,气温偏高,圆脸身上洒了香水,车上也放了香囊,给人的感觉很清新,沁人心脾。

    圆脸说:“我看到了你们一起的那位大叔,他到港口去了,他去哪儿呢?我就想起你,无聊翻翻手机,没想到还存有你的号码,就试着打打电话,约你出来玩。”

    德志说:“你们小姑娘,天天都喜欢玩,不像我们大人,天天想着养家糊口。”

    圆脸说:“你才大我几岁,就敢以长辈自居啊!还天天装深沉,你以为我傻啊!”

    德志笑了笑,马上严肃地说:“你约我出来,不会是在街上瞎转吧?”

    圆脸说:“我今天生意不太好。没什么客,人们好像都在家睡觉。这天气,是春困的天。”

    德志说:“是啊。我写日记,写着写着就想睡了。”

    圆脸说:“你老婆呢?”

    德志说:“前不久,我老婆孩子都来小城了,住了几天就走了。”

    圆脸说:“哦,那太遗憾了。下次还来吗?我很想见见嫂子。”

    德志说:“好的,下次来,我跟你说一声。反正我存了你的号码了。”

    圆脸说:“好。嫂子来了,一定要跟我说啊。我姐姐也才生了个娃娃,很希望找个伴儿玩。”

    德志问:“那你姐夫呢?”

    圆脸说:“姐夫是跑长途的打卡车司机。经常在路上,我的开车技术还是他教我的呢。”

    德志说:“哦,怪不得你的技术很好呢。”

    圆脸说:“再转一圈,我就送你回去。我也不想耽误你太多时间。当我的诱饵当得也差不多了。”

    德志才明白,原来这小丫头片子是把他当鱼饵了,专门用他来“钓鱼”。人们很奇怪,不愿当先。坐车买东西,都愿意在中间,不想当冒失鬼,在中间稳当。只要发现车上有人,就坐;如果车上除了司机没别人,就不坐,怕挨宰,不当冤大头。

    自德志坐上车之后,圆脸的生意就好起来。德志以为上了她的车有什么好事,原来是帮她打工的。今天,算是坐车坐得足够了。先是摩托车,然后是面包车,一天都在车上过。还以为走了桃花运了呢,被少女圆脸约出来,原来是干这个,真是!

    圆脸把德志送回他才开始上车的地方,那旅社值班的小姑娘不知道疯到哪里玩去了。德志向圆脸挥挥手,圆脸就驾车飞快地跑了,到了下班时间,正是上客的好机会,她可不会放过这些黄金时间段。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098章 京师遭遇
    德志以为圆脸约他出去有什么好事,却只是把他当成了一个幌子,就像开酒馆的门口树一杆旗子,上面写着“酒”字,或者像景阳冈酒店门口写着“三碗不过岗”的提示,大家一看都明白这老板是卖酒的。

    或者是茶楼或者茶馆、茶社门口挂着旗子,上面大写着一个“茶”字,德志刚好是成了圆脸的旗子。可惜没有彩旗飘飘,家里只有红旗不倒。德志这么想着,其实心里也有一种冲动,充满了幻想,趁余哥不在,没人监督,如果圆脸能解风情,和她共度良宵,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可惜,流水无情,纵有落花有意,也是白搭。话说回来,德志的妻子算是美女,如果真能和圆脸有那么一腿儿,也只是限于**的关系,想进一步发展,也是枉然。德志比较一番之后,无论从什么方面,除了年轻几岁之外,圆脸比不上德志的妻子。

    这么一想,不知问题出在谁身上,圆脸和德志晚上的幻想被现实或理智冲淡了,各回各家,各忙各的事去了。德志不后悔,有些人,特别是女人的便宜千万别占,一占,就有问题,后患无穷,意外怀孕倒是其次,关键是灵方面的问题,已经不纯洁了,结果就会遇到祸患,不在天边,就在眼前。

    这样也好,都可以安心做自己的事了。

    没想到刚吃罢晚饭,伊妹打电话来了,说了她在京师的遭遇。

    伊妹收到了德志寄给她的照片,这些照片可以让伊妹想起她在归州的日子,愉快的或者忧郁的,高兴的或者沮丧的,都是她人生的长河中激起的浪花,给平静的生活带来一段美好的回忆。

    伊妹去了京师之后,先在一家公司担任会计,经常加班,没有时间学习。她的目的是想通过自学拿到大学本科文凭,然后再寻找机会,跳槽到另一家公司,争取更多的经济收入,改善自己的生活,好安慰自己的父母,不让家乡的父母为她操心。

    愿望虽然好,但是现实总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