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陷世- 第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德志初步向他俩介绍了情况,说:“目前,宫支书咬着要那余款,我告诉他,余款还用在归州境内,用到别的更需要的村,宫不干,说我们不守约定,应当把余款付给虎坡村。”

    尹懋说:“他不了解合同条款的具体含义。总之,不需要跟他多讲废话,我们现在就去找他谈谈。看他是什么态度,从昨天到今天,态度有没有改变。”

    德志没有表示反对,只是觉得现在找他,他会更硬,认为是我们有事求他,他越发骄傲得不得了,更不会把我们放在眼里了。想到这里,德志说:“你们看着办吧。我觉得意义不大,宫支书是个很难啃的骨头,你们去只怕要碰壁。”

    尹懋说:“碰壁还是要碰一碰的,我先打个电话问问再说。”

    他一边说,一边拨通了宫支书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很刺耳,尹懋拿着手机,德志听不清楚宫支书在里面说什么。

    尹懋说:“可以去谈一谈,但是,只容许我和余哥去谈,他现在不想见你。”

    德志弄不清楚,怎么把宫支书得罪了,难道就是因为他的门牙在德志这里掉的吗?可能不是,即便他不来德志住处,他的门牙也保不住,经不起太多的腐蚀了。烟熏酒泡的,还有积年累月的茶垢,还有水源周边的农田,农药化肥的渗透,污染了水源,饮用了这些被污染的水,对牙齿的损害进一步扩大。好在,宫支书还有一条命,不知道他因着掉了门牙,会不会想不开去自杀呢?这个事情谁都不清楚。既然宫支书不想见德志,德志也不想去。

    德志说:“好吧。你们去吧。是好,是坏,都得扛着。万一不行,晚上开会,看他请来的副乡长怎么说了。”

    尹懋说:“他要请副乡长吗?”

    德志说:“肯定要请。他们政府那一套,我已经熟悉了。有了副乡长,他就可以拿政府压我们,让我们屈服,听命于他,留住余款,不拿走,万一成功,副乡长肯定会分一杯羹的。”

    尹懋说:“真邪乎了。想不到他们如此阴险。”

    余哥说:“走吧,我们先探一探他的口气再说,争取不让他们占我们的便宜。”

    德志留守家中,他俩爬山去宫支书家。尹懋走过小路,比较近一些,穿过竹林,就是宫支书家。宫支书正看电视,播放的是新闻节目。他看到余哥远远地走来,立马起身,向余哥打招呼,顺便也和尹懋点头示意。

    余哥在宫支书面前像奴才,什么都听,承诺了很多东西,宫支书都一一记着,指望以后得以兑现的,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德志被派来监管这个村,却将余哥调走,监管魏村。余哥的承诺成为悬案,当德志来了之后,宫支书就以前任的承诺为突破口,加大对德志的攻势。

    宫支书看到没有德志来,很高兴,觉得自己得胜了,自己说的话没有落空。

    宫支书说:“你们的姚先生想拿走属于虎坡村的项目款,真的不像话,我们的钱,怎么能拿到别的村呢?难道说我们辛苦争取来的资金,是给别人的吗啊?”

    尹懋说:“这个我们都清楚了。请宫支书明白一件事,就是说,我们来您村做项目,不是为了完成任务,不是为了升官发财的。您村的项目验收不验收,和我们的工资没有任何关系,该拿多少就拿多少,丝毫不会因为您不配合老外来验收,您就以为可以掐住我们了,那是错的,根本没用。”

    宫支书低了头,像在想些什么。

    余哥说:“您也不用想那么多。合同上写着,我们有权调剂资金的用途。要知道,我们与县政府也签了合同,合同内容是说,我们有权将资金用在归州境内任何一个村庄。”

    宫支书见余哥说话,就说:“余先生,要是你在我村不被调走,那有多好哇!我们合作愉快,大家都能得到好处。没想到姚先生是个很讲原则的人,简直是个方脑壳,不懂变通,又不是你私人的钱,干嘛看得那么金贵呢?钱在哪里都是用,都是做好事,为什么就不能让我们过得好一些呢?”

    尹懋说:“姚先生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他有他的处理事情的原则和方法。他不打算继续在您村投资,我们没意见,因姚先生是主管,我们不能越权。”

    阐明这些观点后,尹懋和余哥回到德志房里,简单地向德志说了一下会见的情况。

    晚上,乡长果然穿着布鞋,从沿渡河来到村里,这次开会就在德志的住处。饮水项目的管委会、村委会、水管站和基金会各代表,齐聚一堂,开始了大辩论。

    唐睿技术员在场,他说:“这个预算和决算我都参与了的。可能没算准,惹了这么多麻烦。我小时候得过脑膜炎,可能有些后遗症,反应慢,计算失误也是有的。”

    副乡长说:“是啊!有情可原,有情可原,唐技术员在村里工作,既辛苦、又受气,真的不应该!我们应当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学管理,让好事办好。”

    尹懋说:“我们机构怎么说也是国际机构,很有影响,在村里实施水利项目,需要健康的、聪明的、技术过硬的人才,不需要蠢才,更不能给我们派一个病人或者傻子来给我们作技术指导,和预决算的事情。”

    唐睿没有了话说,毕竟,他从水管商那里得到了回扣和好处,再多说,真的没意思了。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lt;/a&;gt;
第139章 没有硝烟
    唐睿自曝曾得过脑膜炎,看来,尹懋的语言具有相当的杀伤力,唐睿已经彻底丧失阵地,被尹懋俘虏。

    尹懋接着说:“堂堂一个丘湾乡,基层人民政府,竟然没有人才,找一个病人来应付国际机构,这个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贾次山黑着脸皮,拉长着脸,不快不慢地说:“我觉得姚先生大原则,太无情,对虎坡村人民群众不喜欢,在应付差事。如果余先生在虎坡村监管项目就好了。”

    德志不说话,他心想,尹懋和余哥肯来虎坡村,一定是请示了大姨妈齐老师和刘小姐,否则肯定不会来。余哥在虎坡村撒下许多承诺的种子,现在这些种子已经发芽、生长、开花和结果了,宫支书为首的村委会拿着这些承诺当令箭,指挥德志干什么不干什么,德志概不承认,结果就出了问题。村委会一班子,不把德志当回事,集体攻击德志。德志不怕,但为了证明这个过程,证明自己的清白,让那两个家伙过来,听听他们怎么说,免得尹懋和余哥背地里瞎猜疑,在领导面前打小报告,让德志浑身是口,也说不清楚。

    余哥说:“你们说的不对,我在你们村里,比姚先生还要讲原则。按照合同,用不完的钱,我们有权拿走,这些钱是爱心人士捐赠,是要帮助那些确实困难的群众自愿投工的地方去。你们村有资源,将来肯定要完善所有的饮水系统的。”

    宫支书说:“贾主任,他们不是政府干部,到我们村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来的,他们做不好,也不会扣工资。做得好,也不会发奖金。”

    贾次山说:“那真没意思,还不如干别的。守在深山里面,消息闭塞,思想落后,既然没任务,也没奖金,干嘛还要那么认真,把钱挪走呢?”

    尹懋说:“我们不图名,不图利,奉献青春,牺牲照顾家人的时间,来到大山里,目的就是凭着爱心和良心做事。”

    宫支哈哈一笑,说:“你少来这一套,我还不清楚你吗?一看,你就是一个贪得无厌的故作清高的人。”

    尹懋黑了脸,争辩道:“宫支书,说话请注意用词,你要对你讲的话负责。”

    宫支书丝毫没有胆怯,他说:“我说了这么了。你比姚先生要阴险多了。你和余先生一起,想整垮姚先生,自己当老大,别忘了,姚先生是大学生,有文化,离开这个机构,他会活得更潇洒。你们俩根本整不垮他的。”

    德志想,这是在使用离间计,想分化德志和余哥尹懋,他们好趁虚而入。

    德志说:“我在机构做的时间不长,还不到三年。尹先生是老社工了,很有工作经验。他来巴东,到虎坡村,是来帮我的,正因为我不行,领导才安排人来帮我。如果我行的话,就不用帮手了。”

    副乡长说:“那么说,村里的账目没有问题了。争来争去的,我还搞不清你们基金会为什么要把余款撤走呢,到底是怎么回事?”

    德志说:“是这样的情况。我们怀疑村里存在一些账目混乱的问题,需要查账。列明开支,公布于众,让群众监督,知道善款的具体用途,我们也好向办公室交代,否则,再继续投资,肯定漏洞越来越大,到时候就没办法向捐款人交代了。”

    副乡长说:“那么,谁在管理这个项目的账目呢?”

    贾新意说:“是我。”

    宫支书说:“那你把账目公布一下吧。”

    接着,贾新意开始公布账目。什么拉砖的费用,吃饭的费用,转钢筋的费用,买香烟的费用,买酒的费用。。。。。。太多了,这些费用在政府官员看来,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但是,对于德志来说,每一笔费用都觉得扎心,根本是不可能报销的。在捐款人那里,无论如何都通过不了的。

    副乡长说:“该报的还是要报,这是虎坡村,以及整个乡各个村都存在的现实情况,凭一个两个人无法改变。费用已经发生,我看就不用追究了。”

    尹懋说:“这些账目为什么不敢公开,我想,村民那里都通过不了。为什么要支出这些费用?跟谁说过了?”

    贾新意说:“这些账目都是经过宫支书的。”

    宫支书说:“是吗?我想想。”

    德志清楚知道,宫支书肯定在酒后答应了贾新意的请求的,且贾新意肯定给了宫支书好处,否则没有那么容易开支了或者根本没开支这些钱。贾新意的房子是树立起来了,儿子结婚有了一套新房,拿基金会捐赠的东西,比如钢筋、水泥、水管等物资回家建房,几乎是公开的秘密。这个帐怎么算?宫支书也容许吗?

    尹懋说:“到底能不能报销,我不敢表态,这个要拿到办公室讨论后才能决定。”

    贾次山说:“那么麻烦!能解决就解决,不能解决就直说,不要绕圈子,扯白话,我喜欢直来直去,能行今天就给个准话,不能也说明白,我们再做打算。”

    德志说:“不能。这些费用不能报销。即便有余款,也不能报销。这些费用都是高消费,不是直接用于水利项目中的,还有,消费的时候,我们中的任何人都不在场,没人证明,不能采信。”

    贾明珠说:“我在现场。”

    德志心想,这贾明珠是贾新意的亲戚,贾明珠是管委会主任,他能证明贾新意花了这些钱,其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贾明珠也分得了一杯羹,否则,他也不会那么卖力地为贾新意辩护。这里的情况就复杂了。

    刘小姐一直让前线工作人员在村里选拔任用管委会,现在看来,选拔成立管委会,只适合在长期项目中使用。像在虎坡村实行管委会制度,时间只有一年时间,肯定缺少了解,流于形式,选出来的都是村委会幕后操作的,群众还是被蒙在鼓里,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有这么个组织。

    刘小姐和齐老师在办公室里坐在那里空想,在中国内地,在基层村里,想实行民主,非常困难。偏远山村,人们的思想仿佛还在特殊时期中,除了外出打工回来的人,有些新潮以外,从干部到群众,都抱着人治的思想,对村干膜拜,不重视自己的民主权力。贾新意为了当村主任,拿白酒在村组里拉选票,结果,村主任还是没当上,但文书和会计的位置还是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

    老主任贾次山人老根多,关系复杂,他说话,听起来是为了广大村民,开会时的发言很振奋人心,让大多数村民都受到迷惑,容易被他牵着鼻子走。实际上,他说一套做一套,还是自私自利,凡事都要考虑到自己的利益,小集体的利益。

    贾次山比贾新意稍微公道一些,私心没有贾新意那么重,那么**裸,群众在选主任的时候,还是把票投给了贾次山。群众喝了贾新意的酒,选的不是他,而是贾次山,贾新意也高兴,因为贾次山和贾新意住得不远,两人的利益均沾,二人都心照不宣,好处均分,甚至排除了宫支书。

    宫支书常被贾新意算计,因为公章在贾新意手里,开证明等等需要加盖村公章的那些事,都是贾新意亲自来做,当然,村民为了得到证明,有些村民就自觉地买了香烟或者好酒,送给贾新意,如果没有没有什么意思表示,贾新意就不给盖章,或者拖着,推诿卸责,许多人都了解到贾新意好这一口,一般去找他办事,不会空着手去。贾新意贪心甚重,大小通吃,只要有东西孝敬,开证明就不在话下。分得的好处,他主要供给贾次山。还有多的,就给宫支书意思意思。宫支书也风闻此事,也没办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只要大权还在自己手里,就不怕猴子大闹天宫。

    贾家坡和宫家梁子的人们中间姓贾的居多。姓宫的少,宫支书能当支书,全靠县里有人,即便这样,他在村里当官还是如履薄冰,村里的贾家,面和心不合,给了宫家有利条件,让宫家稳坐一把手的位置,给宫家多少都带来一些利益。

    副乡长说:“今天的会到此为止了。我看也没什么进展,只是希望基金会的同志好好向办公室汇报,多体会基层工作的难度,体会让马长得好又不给马儿吃饱的窘境,争取将余款用在虎坡村。”

    宫支书说:“这些账目明细,等贾新意整理完了之后,给各位先生一份,带回去讨论,副乡长的话已经说到位了,我就不再啰嗦。现在宣布散会。”

    大家纷纷起立,走出去,外面起了大风,德志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凉意。看来,秋天快要来了。

    贾新意最后走,他对德志说:“你不要太死板了。睁只眼闭只眼,放过我一把,大家都有好处。你在基金会拿的钱不多吧,一丁点吧,我随便弄一笔,就让你一年都吃不完。”

    德志笑了笑,说:“你跟尹懋和余哥说吧。”

    贾新意说:“你毕竟是大学生,从城里来的,不懂农村。你看他们俩,哪一个有你正派?他俩在说风凉话呢,你听不出来?他俩没有监管这个村,弄不到钱,也不想让你弄到钱,你傻呀,还不明白啊?他俩在魏家村,一定非常廉洁吗?骗人的啦。你现在被他俩给算计了,你知道吗?不要相信他俩,他俩不是好东西。你看吧,到时候,吃亏的还是你,因为你有文化,功高盖主,一定遭人嫉恨,领导肯定要压制你,排挤你,叫你不得好过。他俩不但没事不说,而且最后落个力挽狂澜的功臣。不信的话,咱们骑着毛驴看戏本,走着瞧!”

    德志听了他说的一席话,愣在了那里。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lt;/a&;gt;
第140章 搬家到坡
    德志万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