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关系学教科书":中国式关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生活中的"关系学教科书":中国式关系-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其他地方也一样、最重要的社会资源都被各级官员控制着、一个人控制的社会资源越多、证明他掌握的权力也就越大。这些权力包括干部任免晋级权、物资分配权、人事调配权、职称或各类奖项评审权、子女升学就业权等等、除了各级领导、一些重要部门岗位的职工如医生、裁判、监管、乃至门卫、火葬场职工等等、只要跟国计民生或人们的生老病死、工作生活有关、均大开送礼之风、红包遂逐渐变味。送红包也渐渐有了“行情”、形成可怕的“陋规”。
  既是行情、不但心照不宣、而且“论斤计两”、“按质议价”。这样的红包收授、实际上就是“贿赂”。常听人抱怨世风日下、岂不知这里面有我们每一个人的“功劳”、现如今谁敢理直气壮地说这一辈子从来没有给别人送过礼、派过红包?回头看民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的动机就很有意思、长辈担心孩子打不过恶鬼妖魔或“年”、为了避免受到伤害、就用那些钱去贿赂、这里就包含了钱能通关、破财消灾、花钱买平安的意思。因此、不管是为了趋利、还是为了避害、红包都能派上用场、这也可以说是我们骨子里的一种文化基因。
  送红包开始还欲抱琵琶半遮面、不好意思直接送、借用茶叶盒、香烟筒、糕点盒做掩护、送到人家家里时特意地在茶叶盒、香烟筒、糕点盒上敲一敲、拍一拍、暗示里面有别的货。但那种暗示常常被人忽略、便经常发生把茶叶、香烟、糕点转送给别人、别人在里面发现一卷卷人民币的事。现在、人们早已抛开“红纸包儿”的面纱、在形式上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决不会让人忽略、早开始用银行卡、购物卡了、也有用大信封、牛皮纸袋乃至蛇皮袋的、据说要的就是那种沉甸甸、香喷喷的感觉、不像银行卡会在电脑上留下记录、物证。至于红包的大小、放心、送红包者早已根据要办的事情的大小做了比较精准的投入产出财务计算。

6。怎样送红包(2)
据说医院是红包盛行的地方、因为每个人都有生病的时候、非求医问药不行。尤其是得了大病、要住院开刀动手术、就得倚重医生、护士和医院里许多相关人员来解决、麻烦得很。患病治疗是攸关性命的事、再麻烦也要想办法克服。大部分人为了保命、为了减轻身体的痛苦、花再多的钱都愿意、这个时候医生的职业道德明显不靠谱、唯有红包效应才能立竿见影。
  为什么呢?因为医院里的负担很重、要盖大楼、要添置设备、要改善职工的福利待遇、要养活离退休职工、都要钱、而财政拔款的缺口很大、医疗领域从服务型变成产业型、强调按经济规律办事、当医院变成了做生意的经营单位、还不得靠山吃山、靠病人吃病人吗?总之、当医院必须以药、以检测、以手术维持其正常运转的时候、再加上供药、供设备企业的回扣趋动、患者不送红包就得多吃药、多打针、多做检测项目甚至多做手术、在送红包和花冤枉钱之间、患者或家属是宁愿选择送红包的。
  再说了、医生大学本科、硕士、博士读下来要花十几年、评个职称、升个科室主任副主任也是要到处花钱打点的、所有这一切支付的巨额成本都不是靠正常的工资奖金收入能够回收的。他们的劳动强度也确实是很大的、以外科医生为例、他们一天最少也有一到两个手术、一般小手术前后也要两、三小时、稍微大点的花时更长、误餐过点是经常的事、待手术完成主刀医生已经是汗流浃背、精疲力尽了。这时患者家属出于感恩心情、送个红包实属正常。
  但这种情况也早就一去不复返了。医患之间的关系变成赤裸裸的商业交易、也就是金钱与生命的交易。生意场上常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在医院里则是“一手红包、一手开刀”。也就是说、“红包不到位、开刀等排队”。再者、不要以为红包送给主刀大夫就万事大吉了、其它助手、麻醉师、相关技师、化验员、护士长、当值护士等等、一个都不能少、缺漏了一个环节、都可能后果很严重。有人说不住院不知道白衣天使心有多黑、以致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共识、病家不给医生送红包、患者可能就得住走廊(一样要交钱)、他的病就始终会“悬”在那里。纵然有个别人品格高尚德术双馨的医生(或良心发现)拒收红包、患者或家属反而觉得心里忐忑不安、直到想方设法找门路托熟人、哭求跪拜务必要医生收下红包为止。
  医生收红包可恶吧?可恶。但相比于某些领导逢年过节、父母庆生、嫁女娶媳、乔迁升迁、过个生日住个院、出国考察、乃至家里添丁进口、老人仙逝等等红白喜事收的红包礼金、医生的红包真的是小巫见大巫。有道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现在没有知府了、但可以初步算一算某些县市首长一年的红包礼金收入、公式如下:一年红白喜事的次数乘以科局级干部人数乘以每人打红包的平均数。不用三年、小半年十万雪花银就有了、哪里还用得着贪赃枉法地敛财?你不信?把每年公务员考试其所以成为“国考”的原因好好琢磨一下就信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官商之间的红包往来、那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权钱交易。不过、这已经超出了本题的讨论范围、我们还是只关注披上温情人情的红包。
  据说在中国做老板容易很多、微稍夸张点说、很多情况下并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与技能、特别是一些跟政府部门打交道的老板、做人比做事更重要。你要是只会做事不会做人、你可能很难获得商业机会、更不要奢望做大做强。相反、你要是善于沟通、会讨某些领导的喜欢、得到了他的赏识、你就不要担心没有生意做、没有财发。
  明白了跟领导搞好关系的道理、等于事业成功了一半、起码不会犯方向性的错误。但当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老板之间的竞争便难免激烈起来。老板要争领导的宠、领导的胃口就会大起来、刁起来、就会变得不那么好伺候。反过头来、老板们就会很忙、忙什么?忙着围着领导转、请客送礼维护关系、加深领导对自己的好印象。最常规的方式就是请人吃饭和送红包。
  请人吃饭不算犯法、连违纪都很难被认定。但请客吃饭越来越成为人们的负担、要办成一件大事、光吃饭是不行的、不如红包来得干脆。
  红包是否合法、算不算正常馈赠或贺礼、有一个很简单的检验方式、就是看是否会有基本等价的回礼。不过、在我看来、现在语意上的红包绝大多数已经演变成小额现金之贿赂。它唯一的难题在哪里呢?就是给双方找一个授受的理由。很多人的实践证明、这是个伪难题、很容易被双方解决。
  所有的贿赂在经济上都相当于权力租赁交易、通俗的说就是用金钱购买权力的使用权。在西方、这叫“权力寻租”。中国人认为老外的搞法太冷漠了、太直接了、太不会做人了、他们更习惯借用人情往来的传统方式、把权力做人情、通过人情交换完成资源配置。
  但这改变不了送红包其实就是贿赂的本质特征、因为做生意的给做官的送红包、虽然可能没有具体的诉求(大事相求价码另计)、没有明确的契约回报、但也决不是不图回报、它虽然不像一手钱一手货的买卖关系那么难堪、那么赤裸裸、但红包的大小、一定依对象官职、权力的大小以及与送红包者的交情深浅而定、而且、几乎没有“倒送”的惯例。听说过红包送到家里、女主人打发一包香烟一包槟榔的事、听说过打三千五千的红包、倒找回五千六千的红包或等价礼品的吗?
  送红包还有一个便利就是可以在办公室进行、办公抽屉拉开一条缝、红包很容易塞进去。放心吧、不会有人拒绝。与其拉拉扯扯让人看见、不如嘻嘻哈哈、大家心知肚明、你好我也好。
  最后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公开的、小小的秘密、谁要是运气不好落在了检察院手里、红包礼金是要加到行贿受贿金额里去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7。怎样送礼(1)
我泱泱中华、自古就是所谓的礼仪之邦、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注重礼尚往来。这里的礼、原先更多地指礼节、现在更多地指礼品、礼物。什么意思呢?就是做人要在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别人用什么态度对待你、你也要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应对方。孔子就是一个最“讲礼”的人、有个小故事、说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家收弟子开坛讲学、论影响力现在的“百家讲坛”望尘莫及、引起了鲁定公的重视、延请他到宫中讲学。季府的总管阳虎特地去看望孔子、孔子借故不见他。于是阳虎特地给孔子留下一只烤乳猪、孔子没办法、只得回访、因为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由此可以断定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幸福指数是蛮高的、因为大家不仅彬彬有礼、而且彼此有很好的互动礼数。
  社会发展到现在、我们国家没有成为礼仪之邦反而成了礼品之国。礼品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通行证、且越来越具有商品的属性与功能、送礼不仅是一种人情投资、更异化为一种人情投机。办事送礼、过节送礼、见面送礼、喜事送礼、丧事也送礼、现在送礼不仅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而且是一件令人苦恼的事、里面有很深的处世为人的学问。
  先讲讲一般的情况。据专家学者研究、送礼必须讲究“5W” 原则。
  首先是送给谁?送给谁不是说不知道送礼的对象、而是指要琢磨透这个对象、必须弄清楚他的年龄、属相、血型、性格类型、爱好、需要以及忌讳。比如说人家喜欢高尔夫球你不送他会员证、球杆、球包却送他鱼杆、人家属鼠你却送他一只猫、这都会让人家心里犯嘀咕。这里的最高原则就是投其所好、投其所要、只有这样、你送的礼物才能对路子、而不致于犯方向性、原则性的错误。
  其次是送什么?如果对方非富即贵、意味着这种人要么见过世面、要么财力雄厚、一般的礼物打动不了他们、就得往文化上靠、送给他们的礼物最好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名家字画、古董艺术品等、还可以送给他们一些民间的手工工艺品、如果是从国外带来的所谓限量版效果更好;如果对方跟你的收入水平、生活阶层差不多、则应以时尚性、时效性取胜、最好偏重具有生活情趣又有实用价值的东西、如能让他摆放在家里或佩戴在身上就更好了、如盆栽植物、葡萄酒、精致的小水晶摆件和小饰物等等、它们会给人一种温馨而锦上添花的感觉;如果对方经济条件、物质条件不是很丰厚、送给他们的礼物最好是实用的、关系好的甚至可以跟他先讨论再送礼、例如衣服、家俱、小电器等等。礼品的价值不在价格而在于用心、 不求最贵、但求最合适。最好不要是大路货、 因为太容易得到会给人一种不被重视、应酬应付的感觉、这里的最高原则是独特性、只要你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就能给他留下深刻的、愉快的印象。
  第三是在什么地方送?公务礼品侧重的信息传播、广告宣传、可以在公司、单位、会议上进行。私人礼品注重的是情谊、情感表达、是人际交往的载体、所以最好是在私底下进行、这就要求礼品体积不能太大太笨重、否则、送时兴师动众、弄得四邻皆知、收礼者心里有会顾忌。
  第四是什么时间送?第五是怎么送?现在市面上有很多这种书、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延伸阅读。下面我讲一讲一般的送礼教科书上没有的东西。 txt小说上传分享

7。怎样送礼(2)
在我看来、当下送礼之风甚行、意思早就变了、原来更多的是一种人情送礼、被社会义务所驱动、更多的是一种感情表达。现在更多的是一种关系送礼、被人们当成敲门砖使用、一个人给另一个送礼、往往有着明确的功利目的、具有资源交换的性质、疑似生意又不完全是生意。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在的人都很现实、一个人不会无缘无故地给另外一个人送礼、送礼给别人肯定是有求于人。但具体的事可能碍于面子不方便直接说、需要先热身和暖场。所以、送礼主要是为了加深受礼者对自己的印象和好感、具体有什么请托之事、还得瞅机会再说。送礼送得好会有一个奇妙的功效、就是可以瞬间拉近彼此的距离、因为礼物一旦被对方收下、表明他对你的认可、有什么事、他会主动让你说。相反、如果他不收你的礼物、表明他跟你还不熟、不愿意帮你的忙、或者已经猜到了你要求他的是什么事、而这件事他办不了、不收你的礼物是免得收了手短、在人情上欠了你的。在这种情况下、你得见机行事、礼物还是得坚持让他收下、但后面具体的请托事项就不要再说了、免得互相之间尴尬、今后不好再交往。你让他欠着你的人情、这次帮不了你、下次再帮、姑且算是放长线钓大鱼。
  这就是送礼跟做生意不太一样的地方、双方可以根据亲疏关系和待办事情的大小难易、特意预留出一定的模糊地带、以便让大家伸缩自如、保全面子。
  如果真是做生意就简单了、那是一种公开的交易、你那儿有某种具有所有权或处置权的东西、我拿货币或另外的等价物跟你去交换、一切可以摆在桌面上来谈、谈成了、一手钱一手货、谈不成、哈哈一笑、买卖不成仁义在、大家都没有什么损失。
  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明明每个人都很有商业味却都不愿意承认、很多人的职业分工与社会地位也使他们不愿、不便以商人自居、或被人当成商人。因为在中国、商人的名声一向不怎么好(所谓无奸不商)。再者、如果你是某级别领导或是国家公务员、你就会被要求为人民服务而千万不能为人民币服务、你手中的权力、资源、被别人眼珠不转地盯着、你是不能拿来进行公开的赤裸裸的交换的。
  不过、中国的事情很复杂、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做得说不得、或者说得做不得。但是、中国人又极懂变通之道、混得开的人往往是圆滑的人、不会被尿憋死——不能公开做的、可以藏起来做;不能这样做的、可以换个法子照收异曲同工之妙。比如说、某些官员、更乐意为和自己关系好、经常给自己送礼的人提供服务、否则、这官就白当了。外国人说没有免费的午餐、中国人说天上不会掉陷饼、意思都一样、任何服务都不可能真正免费、所谓的礼品不过是送礼者为了获得某种资源或机会的成本、而那些官员出售的也正是手中的审批权、话语权、指定权、合同签订权……
  这就要求送礼之人必须把送礼弄得越有技术含量越好、因为你们之间的生意不能大白于天下、所以必须一开始就达成统一战线、攻守同盟、因为你们除了要考虑交换的标的是否等值、更要考虑或者说真正要应付的、却是群众的眼睛和纪检部门的手段。
  小说《青瓷》中的张仲平在送礼方面就很有心得、他做生意的日常工作、就是不断拉关系、请客送礼、只是不知道时代在发展、那些套路是否也在与时俱进。
  送礼的第一原则是必须绝对安全、其次一定要投其所好。而要把送礼变成一种感情投资、就必须对对方的兴趣爱好有充分的了解。比如说对喜欢附庸风雅的、送金银首饰就不如送古玩字画;比如说成功的男人大多有寡人之疾、直接送钱不如变相送色。收钱直截了当就是受贿、美色最多算性贿赂、中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