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娘医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娇娘医经- 第2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男人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跪在尸体旁的男人惊骇的回头,看到屏风后的卧榻里走出一个男人,手里握着一张弓。
  “大哥,我们这次失手,认了…”男人哑声说道,“行事留一线…”
  他说这话,将手中握着的刀子扔到一边,举起手。
  范江林看着他似乎在犹豫。
  “大哥,混口饭吃,多有得罪,我这就走…”男人喘气说道,走字没出口,人就猛地往地上一爬,屋门口陡然站出来一个人,手中的飞刀一甩飞向范江林,旋即人向一旁躲去。
  范江林的箭射了出去,飞刀虽然偏了,但这时间已经足够地上的男人扑过来,将从腿上拔出的另一把刀刺破他的脖子。
  噗嗤一声,扑进的男人跌了出去,手中还紧紧握着刀子,一只弩箭刺穿了他的脖子。
  似乎到临死都不可置信,咯咯两声瞪眼蹬了几下脚便不动。
  “大…大哥…”
  门外响起结巴声,扔飞刀的男人慢慢的站过来,身后两个人的刀子搁在他的脖子上,月光下泛着寒光。
  “饶…饶命…”
  范江林看着他,将手中的弓箭再次对准他。
  “喊。”他说道。
  “抓贼啊!”两个兵丁大声喊道。
  喊声让院子里陡然变得热闹起来,很多屋子的灯亮起来,店铺的伙计拿着棍棒跑出来,嘈杂的脚步声询问声充斥。
  贼而已,抓住就抓住了,不至于死…
  被刀按着脖子的男人松口气,作为贼一向恨不得天天都是暗无天日,但此时此刻看到灯光与人群觉得高兴的不得了。
  但他还没笑出来,就听嗡一声。屋中一只箭在月光灯光的映照下飞了过来,他连喊都没喊一声,被箭带着跌了出去,趴在地上抽搐两下不动了。
  “抓贼啊!”范江林握着手中的箭。冲外大声的再次喊道。
  天光大亮,客栈的院子里挤满了人向楼上这边看。
  一个差官从尸首前抬起身,冲差役摆摆手。
  两个差役便抬着蒙上白布的尸首下去了,引得楼下围观的一阵喧闹拥挤。
  “他们要偷你的东西,所以都被你杀了?”差官看着屋内的问道。
  屋内站着几个男人,还有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遇了贼,又杀了人,妇人的脸色发白,不停的拍抚怀里的孩子。
  “是。不仅偷东西,被我发现了,还想杀了我。”范江林说道。
  差官点点头,迈进屋子伸出手。
  “哪里人?做什么的?”他问道。
  范江林将一叠路引拿出来递给差官。
  “茂源山人,范江林。西北军敢勇,携妻子回京探亲,这几个兵丁是帮忙护送我们的。”他一面答道。
  核对了路引没有错,差官也释然了。
  没杀过十个西贼是绝对当不上敢勇的,这几个贼他倒也知道,一向手脚利索,手上还有几条人命。正找机会抓住他们呢,没想到竟然倒霉的遇上这群杀人为生的家伙。
  不过他们也是走了眼,几个穷当兵的有什么可偷的…
  差官的视线落在屋子里的大箱子上,上好的木箱子,光着箱子的造价就不是小数目,那么其内的东西……
  “是什么?”差官问道。
  范江林几步过去打开了箱子。看着其内摆放整齐的五个陶罐,差官愣了下。
  “我五个兄弟战死,我送他们回家。”范江林说道。
  看着差官走下来,围观的民众又是一阵热闹。
  “七爷,七爷。偷了什么好东西?”有熟悉的民众好奇的问道。
  差官看他一眼,神情有些古怪。
  “死人。”他说道。
  这话让围观的民众更为惊讶纷纷涌上前。
  差役们驱散民众护着差官向外走去,看到客栈外扔在车上的三具尸首,差官再次摇摇头。
  “真他娘的…死在几个死人手里,还真是倒霉催的。”他说道,一面回头看了眼客栈。
  不过这几个当兵的也真狠。
  难道仅仅是几个骨灰?那也不至于下如此重手吧?
  站在箱子前看了一刻,范江林将一壶酒倒在箱子前,盖上箱子盖。
  “江林哥,这箱子太扎眼了…”
  “江林哥,你出手太大方了…”
  “对啊,江林哥,咱们低调一些吧。”
  三个兵丁纷纷说道。
  范江林笑了笑。
  “低调,也免不了被人算计伤害,高调也不过如此,既然都如此,那就让自己痛快一些。”他说道,“或许再高调一些,那些想要伤害我们的人就要掂量掂量犹豫犹豫。”
  他说着话看了眼身后的木箱,将手里的弓箭握了握。
  话音才落,门外蹬蹬脚步声,那位出去驿站打探消息的兵丁回来了,手里拿着一封驿站传递的急信。
  “江林哥,京城给你的信。”他说道。
  范江林忙伸手拆开,递给身旁的妇人。
  妇人抱着孩子探身看。
  “妹妹说,让咱们慢行,七月底到京,她还没准备好。”她念道。
  还没准备好?
  范江林看向外边,将手中的信叠起来。
  那就等,等多久都等,因为妹妹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不管是自己人的期盼,还是别人该得的报应。
  
  ☆、第一百一十五章 可得
  
  日食的影响已经消散了,七月里的京城生活一日既往。
  清晨,散朝后的陈绍骑马经过玉带桥的时候勒住马,身旁的随从们忙来询问。
  “去看看程娘子在没在?”陈绍迟疑一下说道。
  一个随从应声是忙跑过去了。
  陈绍站在这边看着门很快被叫开了,一个小丫头走出来,和随从说了两句话,随从便回来了。
  “说程娘子不在这里。”随从说道。
  不在这里?那就是还没来?莫非那个推演日食的不是她?
  陈绍皱眉一刻,随从们也不敢催促,街上的行人越来越多投来好奇的视线,陈绍这才催马前行。
  陈绍的马车进了家门,见一辆马车正要出门。
  “父亲。”陈十八娘等女子从车中下来纷纷施礼。
  “你们要出去?”陈绍问道。
  “博阳郡主邀请诗会。”陈十八娘说道。
  京中女儿家多有诗会为乐,这也是女子们游玩的机会。
  陈十八娘一向很少参与诗会的,因为她不擅长作诗,不过这些小事陈绍也太理会,看着女儿们上车出去了。
  但对于别人来说,这就不是小事了,看着陈十八娘的到来,博阳郡主家的女子们都很惊讶。
  “十八娘,你该不会是听说博阳郡主家的厨娘熬的好茶汤所以才来的吧?”
  一个女子笑道。
  这话引得周围的人都笑起来。
  “是啊,我就是心念着郡主家的好茶汤,吃过一次后便再难忘。”陈十八娘笑道,一面看坐上的博阳郡主,“我馋嘴吃,郡主不会笑我吧?”
  博阳郡主笑着摇头。
  “爱吃会吃懂吃,也是难得的。”她说道。
  本来的取笑倒让她变成了恭维,笑是没法笑了,周围的人纷纷跟着恭维。
  陈十八娘端坐吃茶一笑。
  那边的女子们气恼又无奈。
  “待会儿作诗有她好看的。”一个女子低声说道。
  很快寒暄过后诗会便开始了。
  “十八娘。”
  果然当大家开始低头思索时。几个女子站定在陈家女儿们的几案前,其中一个带着几分得意唤道,一面看着陈十八娘面前空空几案。
  “茶汤吃完,你这就无事可做了吗?”
  “十八娘不通诗赋。所以只待给姐妹们帮忙。”陈十八娘说道。
  “帮忙?帮什么忙?十八娘,今日是郡主为陛下寿辰所办诗会,你难道就不能用心和一篇?”另一个女子哼声说道。
  “用心即刻,不一定非要是诗赋。”陈十八娘说道。
  “那我们就等着看十八娘你的有心了。”女子们带着嘲讽的笑说道。
  陈十八娘神情依旧坦然,点头一笑。
  “陈十八娘如今变的古古怪怪的。”
  走开的女子们很是气愤,这种一拳打出去连个闷响都没听到很是让人郁闷。
  “那就等着看,看她怎么用心。”
  几人站在一旁一面写了自己的诗,一面看着陈家女儿们这边,见陈十八娘一直闲坐一旁,直到一个姐妹招呼她。陈十八娘便走过去,提笔沾墨,在纸上写起来。
  大家都愣了下,真的在写吗?却见陈十八娘在这边写完,又走到另一张几案。又开始提笔写。
  “哦,她是在替她的姐妹们誊写。”一个女子终于看明白了说道。
  此言一出大家也恍然了。
  “这就是用心?”
  “姐妹们作诗她抄写?”
  “到时候说是她们姐妹一起所做的吗?”
  议论很快传开了,投向陈家姐妹这边的视线越来越多,就连其上的博阳郡主都注意到了,侍女低声告诉她是什么事,博阳郡主听了也有些微微皱眉。
  这样做就有点小家子气了,就算承认自己不会作诗就是来玩的又有什么呢?
  博阳郡主摇摇头没有说话。但显然有些失望。
  很快侍女们将写完的诗都收了过去,博阳郡主还请了一些老儒翰林作为评裁,大家在厅中说笑等候。
  看着拿进来的诗作,饮酒正乐的老翰林们都带着几分不在意的笑。
  如今的女子们学有所成的到底是少之又少,他们受邀而来并不是为了看诗,一来是抹不开博阳郡主的面子。二来也是贪杯。
  博阳郡主家自酿的酒水在京中是有名的好酒。
  “来来,赌一赌,今日能有几个对上平仄的。”一个翰林说道,举着手里的酒碗,“输了的自罚三碗。”
  “这叫输了?这叫赢了的吧?喝三碗。倒称你这家伙的心。”其他人笑道。
  虽然说笑,但吃人的酒还是要做事的,几个人分别拿过诗作开始看。
  “嗯,这不不错,这个墨研的不错…”
  “…看,看,这个竟然没有用错典…”
  “…我已经发现一个对仗工整的…三碗酒估计就要属于我了…”
  厅中的说笑嘲讽不断,忽的有人啊了声。
  “好,好!”他拍着几案说道。
  大家都看向他,等待听到暗讽。
  “…真是太好了!”那人神情激动的说道,一面放下又去拿起另一张纸,再次赞叹。
  真好?
  “念来听听。”大家说道。
  那人却似乎没听到,看着手中的诗作,一面连声说好,一面用手就在几案上描绘起来。
  真有那么好?看到他如此,大家都忍不住围过来。
  “哎呀!这!这不是…”
  厅堂里顿时响起更多的惊呼声。
  前厅里也很热闹,比以往都要热闹,围坐在一起的女子们不时的发出笑,笑的时候还会看向陈家的姐妹,在这样下去,陈家姐妹都要坐不下去了,除了陈十八娘,其他几个面色已经很不好看了。
  到底是陈相公家的女儿,闹得太难看自己这个组织者也难免没面子。
  博阳郡主看向一旁的侍女。
  “还没好吗?”她低声问道。
  怎么今日这么久?
  博阳郡主可不会认为这些翰林们真的会认真的看这些诗作。她自己也是很清楚这些女子们写诗的水平,好的只有那么寥寥几个,大多数都是勉强算的了通顺而已。
  反正她也不指望真的遴选出好诗献给皇帝祝寿,不过是有这个活动表达一下自己的孝心。
  侍女起身忙去问了。不多时回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个老者。
  博阳郡主有些惊讶。
  以往这些自恃清高的翰林们可不会亲自出来宣布诗作结果的,她也知道如果不是自己邀请,他们根本就不会来。
  “杨大人…”她说道,“您怎么…”
  她的话没说完,那位老者已经有些激动的先开口了。
  “这,这四首诗是哪位娘子所作?”他问道,一面看着手里的四张纸。
  这四张纸是被他小心的捧在手里,而不是以往那样随意的捏着。
  能得到博阳郡主邀请的都是京城有头脸的人家,为了不借家势以及保证女子们的闺名不被人知。所有的诗作都掩去了名字,每个人的几案上都编了号,以此为分。
  见老者这样激动,在场的人都明白了,这便是今日诗会的头筹。
  在座几个一向文才好的女子们坐正了身子。准备接受众人的恭贺。
  “一十二,一十三,一十四,一十五…”所幸老者并没有让大家久等,很快念出号码。
  大厅里的人有些怔怔,尤其是那几个女子,似乎都没有反应过来。
  老者只得在重复一遍。这一次所有的视线都看向一个方向,在那边坐着陈家的几个姐妹。
  “是陈家的小娘子啊。”博阳郡主问了侍女,有些惊讶的说道。
  陈家的女儿们作诗一向是中规中矩,能对仗工整,但令人叫好还从来没有过,难不成这些日子在家名师教导突然进益了?
  “念一念听听。”有人忽的大声说道。话音里难掩几分不服。
  老者哦了声,随口扫了眼念了一首。
  待听他念完大厅里顿时哗然。
  虽然大多数人作诗水平一般,但诗词好坏还是知道的,这一首诗最多算上工整,要说头筹绝对不可能。
  “你是不是看的不是诗啊?”
  在场的自有好些家世不凡人家的女儿。她们或许家教不许仗势欺人,但被人欺负咽下口气却是不能的。
  便有好几个站起来对那老翰林不客气的说道。
  老者看着她非但没有生气反而高兴的点头。
  “对,对对。”他说道,“你们也都知道啊。”
  对?知道?知道什么啊!
  大家更加怔怔了。
  这老家伙贪杯爱酒,不会喝多了耍酒疯呢吧?
  博阳郡主忍不住轻咳一下。
  “杨大人,你是说这几首诗做得好?”她问道。
  老者摇头。
  “不是,不是。”他连连说道。
  不是?
  博阳郡主想要抚额,果然是吃醉了胡说呢。
  “这诗啊,我没看,可是,这字!”老者接着说道,一面双手捧着纸,神情激动,“这字!”
  字?
  在场的人再次愣住了。
  “这字秉笔圆正,气力纵横轻重,四方停匀,八边具备,短长合度,粗细折中,疏密敬正,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可谓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庄严现妙相,,笔底有金刚!”
  老者激动的声音在大厅里响起,这一串话只说的众人双耳嗡嗡,神情怔怔。
  “翰林就是翰林,说话文采飞扬舌灿莲花…”有人喃喃说道。
  不过,这话说的到底是什么啥?
  “这字,是哪位娘子所写?”老者不理会众人的怔怔,迈步上前激动的问道。
  “小女不才,多谢大人赞赏。”
  一个女声说道。
  众人怔怔的看过去,见陈十八娘缓步站出来,施礼微微一笑。
  “哎呀,小娘子,可不敢当。”老者忙还礼说道,“小娘子这可不是不才,单凭这一手好书。可以入翰林!”
  可以入翰林…
  在座的虽然是女子们,但对于以书入翰林这个典故都还是知道的,毕竟这是京中有名的韵事。
  当年太祖时,有阳州人钟公权佛寺中留书。太祖见后思之不已,命人召之拜翰林侍书,后迁右拾阂、司封员外郎,可谓官途顺遂,羡煞一干进士秀才。【注1】当然也因此招致了不少批驳。
  虽然后来皇帝再没干过这种荒唐事,以书入翰林的事虽然不会再有,但这种评价书好的标准却留了下来。
  此时此刻,在博阳郡主的女子诗会上,有人竟然得到了这种评价,满场皆惊。
  “果然如此好?”博阳郡主代表大家问出疑问。伸出手,“快给我看看。”
  老者并没有将手中的纸递给郡主,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