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崛起-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跹锏南嘀跣闶盗Υ笤觥A跣悴扇〈蚝屠牟呗裕终蜓购褪毡嗔送淼仁蚺┟衿鹨寰晌髁Γ匚鞒屏跣阄淼邸
  此后,刘秀的原部属邓禹、冯异、铫期也在各地招兵买马。耿弇回到上谷后,也积极说服父亲耿况以及郡功曹寇恂出兵,渔阳郡太守彭宠,安乐县令吴汉也相约起兵,攻下涿郡、中山、钜鹿、清河、河间等22县。最后和刘秀会师于广阿。刘秀见之甚欢,皆拜他们为偏将军。
  王郎擅自称帝,更始政权当然不能容忍了,遂派谢躬带10万大军前来征讨,围住了邯郸。
  此时刘秀也率军南下,与王郎大将倪宏、刘奉的数万大军在钜鹿展开决战。
  谢躬与刘秀大军双双取得胜利,王郎主力被歼。王郎夜弃邯郸,被王霸追上斩首。
  刘秀平定了河北王郎,声威日盛,更始政权开始提防他了。更始二年(公元24年),刘玄封刘秀为萧王,派使者令刘秀交出兵权,归谢躬节制,回长安伴驾。
  刘秀羽翼已丰,就以河北未靖为由,拒绝听从更始政权的调遣,这标志着和刘玄分道扬镳了。
  谢躬在河北,虽表面上和刘秀相安无事,但终是心腹之患。谢躬一开始也在策划如何消灭刘秀军,只因刘秀势力扩张太快,兵强马壮,一时犹豫,他想先多消灭农民起义军,吞贼自大后,再解决不迟。总之,双方戒心很重。但刘秀为人儒雅,对谢躬勤于职事常常赞不绝口,说:“谢尚书真吏也。”时间一长,谢躬认为刘秀愚诚,就多少解除了一些警报,起码不像先前那样戒心十足了。
  一天,刘秀对谢躬建议,可联兵攻打在射犬的赤眉、青犊、上江、大彤、铁胫、五幡的起义军,谢躬认为可行。当谢躬大军出动时,刘秀暗派吴汉和岑彭两支军队潜回邯郸,策反谢躬大将陈康。陈康久慕刘秀威仪,遂开城门迎入吴汉。谢躬回城不知变故,只带了几百骑兵,被吴汉一刀斩于马下,队伍随即也全部归降了刘秀。
  射犬战役后,青犊﹑赤眉军被樊崇征调西入函谷关,开始进攻关中。
  就这样,刘秀在短短时间内,基本控制了河北地区,为建立东汉王朝奠定了基础。
  

重建汉朝

  再说刘玄由洛阳迁都长安后,大封汉宗室,重用亲信,排斥异己,大肆诛杀起义军首领,人心因此离散。刘玄有着纨绔子弟本色,一日威临天下,就要尽情享受,不管是鲜衣美食、风月情色,他都要。他封赵萌女儿为皇后,让赵萌专擅朝政。自己则夜夜笙歌于帐闱之间。大臣们求见,都要通过赵萌。谁要非议赵萌,就是死罪。更始帝活脱脱就是秦二世在世。朝纲废黜,赵萌和他的亲信遂大肆收受贿赂,卖官许愿。只要出一定数目的钱,都可得到一官半职。甚至连宫里修脚捶背的、做饭喂马的、倒马桶奶孩子的,也都有官职或爵位。当时就有民谣讽刺道:“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可见封赏有多滥,官品有多低。
  朝廷如此乌烟瘴气,使天下英雄寒心,因此有很多能人志士都偷偷地跑了,或隐居,或追随着大司马刘秀的足迹北上。
  刘玄政权如风雨中飘摇的危巢,时刻都有倾覆的危险;而刘秀则如旭日初升,其冉冉上升之势,不可阻挡。
  赤眉军首领樊崇等,因与刘玄决裂,于更始二年(24年),在弘农(今河南灵宝)拥立汉宗室、15岁的放牛娃刘盆子为帝,并兵分两路西攻长安,###刘玄。而险被更始帝杀害的绿林军将领王匡、张卬等人,在伤心之余,也与樊崇联合,西攻长安。更始三年9月,刘玄投降,不久被绞死。
  这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绿林、赤眉二军各立天子、相互水火不容,又缺乏政治远见,只知杀戮,使富庶的关中地区满目疮痍,百姓思治,刘秀因此得到喘息,趁机在河北收买人心,在绿林、赤眉的陨落过程中,一枝独秀地逐步壮大起来了。
  赤眉军虽然推翻了更始政权,但掠夺杀戮成性,关中的豪强地主遂坚壁清野,建堡自卫。长安城米粮匮乏,赤眉军被迫退出长安。而刘秀在巩固了河北后,认为攻取关中的机会到了,遂派邓禹率六裨将引兵西向,在赤眉军东归途中,在宜阳(今河南宜阳西)设下伏击圈,然后重兵围歼阻击。赤眉军陷入被动,屡屡失利,最后全军覆没。坚持了10年之久的绿林赤眉大起义至此彻底失败了。
  而屯驻在洛阳的更始朝大司马朱鲔﹑舞阴王李轶,虽拥兵30万,也早已被刘秀派冯异拒于孟津,隔河相持,不使其北进河北。
  冯异利用和李轶当年的情谊,策反李轶。李轶此人,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见更始败局已定,就想投靠新主。但又害怕刘秀报复当年陷害刘縯的事,欲降而又不自安。冯异便写信给他担保,李轶大喜。遂复信表###迹。冯异见策反有效,就放心大胆地北攻上党两郡,获胜后又南下收复成皋以东13郡县,得降者十余万,势力得到进一步扩充。
  洛阳危在旦夕,朱鲔急了,命武勃率精兵万人,进攻冯异。两军战于士乡,冯异斩武勃及士卒5000余人。朱鲔几次催李轶出战,李轶始终按兵不动。但刘秀讨厌李轶,遂实施借刀杀人之计,故意把李轶复信的内容泄漏出去,朱鲔得知后勃然大怒,派刺客结果了李轶。洛阳守军从此军心摇动,互相猜忌,投降的逃亡的,日夜不断。
  而刘秀大军的燕﹑赵主力还源源不断地到来,把洛阳城围了起来,朱鲔只有紧闭城门自保。
  至此,天下再也没有什么力量可与刘秀为敌了,将领们欢天喜地,纷纷进言,强烈要求刘秀上尊号,继皇帝位。
  恰在这时,刘秀原在长安太学的同学强华,从关中捧着赤伏符来,赤伏符明明白白写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表示他继承了西汉的火德,是“上当天地之心,下为元元所归”的真命天子。汉时谶纬迷信盛行,利用谶书作为其承受天命的依据,大家都会深信不疑。因此,群臣上奏说既有天命佐证,再推辞就是逆天了,不可。刘秀遂在更始三年(25年)6月,于鄗县南千秋亭五城陌(今河北柏乡内)设坛告天,即皇帝位。重建汉政权,改更始三年为建武元年,大赦天下,改鄗为高邑。刘秀就是汉光武帝。不久攻下洛阳后,遂定都于此,史称东汉。
  东汉王朝建立后,全国范围内的地方割据势力还有渔阳的彭宠,南郡的秦丰,梁地的刘永,齐地的张步,卢江的李宪,东海的董宪,汉中的延岑,夷陵的田戎,陇西的隗嚣,安定的卢芳和巴蜀的公孙述等。刘秀采取集中力量、由近及远、各个击破的方略,立即出动大军渡河南征。首先是扫荡更始政权在各地的残余势力,在消灭了关东(函谷关以东地区)割据势力,彻底控制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后,继而挥师西进甘陇。于建武六年,收复河西,关陇豪强窦融归附。建武九年(33年)正月,平定天水,消灭了占据陇西的隗嚣。陇西平定后,公孙述割据的巴蜀便成为刘秀统一大业的最后一个障碍。建武十二年冬,刘秀在做好充分准备后,派两路大军兵发巴蜀,攻破成都,公孙述伤重身亡。至此,经过12年削平群雄的战争,汉光武帝刘秀终于完成了重新统一全国的伟业。
  刘秀才兼文武,在位期间,注意实行与民休养生息政策,安定民生。他释放奴婢、刑徒。使流民返回农村,安居乐业。他又薄赋敛,省刑法,偃武修文,与民休息,使民间渐富。又颁布抑制豪强令,维护皇权。又整顿吏治,裁减冗员,提倡节俭。使官场风气为之一变。故《后汉书·循吏传》有“内外匪懈,百姓宽息”之誉。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使战争留下的创伤很快得到医治,经过几十年的经营,东汉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也奠定了东汉前期80年间国家强盛的物质基础。对外则北击匈奴,安抚边裔部族,重建大汉雄风,使东汉王朝达到极盛,历史上称之为“光武中兴”。
  

狼顾鹰视(1)

  司马氏的晋朝替代曹魏皇族的步伐,是从司马懿开始起步的。
  司马懿(179年~251年),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家世显赫,是东汉以来河内有名的望族。其父司马防曾官至京兆尹,禄二千石。司马懿青少年时,就显露出才华。史书称他“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晋书?宣帝纪》)。虽生在乱世,却慨然有忧天下之心。当时社会上有品人之风,司马懿得到了许多名士们的品评赞扬。大名士崔琰说他“聪亮明允,刚断英特”。南阳太守杨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称,也说他绝非寻常之人。因此,司马懿在社会上很有名气。
  时曹操正任司空,听到他的名声后,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职。司马懿时年22岁,正血气方刚,满怀正义,知曹操为一代奸雄,又嫌曹操出身低微,耻为曹操手下,便借口自己患有风痹病,不能起居,婉言谢绝征召。曹操怀疑司马懿有意推托,夜间派刺客去探听虚实。来人把刀架在司马懿的脖子上,作出要刺杀他的样子,但司马懿躺在那里,瞪着两眼,一动不动,像真的风痹病人一样。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为汉丞相后,用强制手段,辟司马懿为文学掾。使者临行,曹操交代说:“若复盘桓,便收之”(《晋书?宣帝纪》)。就是说司马懿再装病不来,就解决了他。司马懿这才害怕了,只得就职。
  此后,司马懿“每与大谋,辄有奇策”。先后升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曹操为了恢复北方经济,解决军粮问题,曾苦思良策,司马懿时任丞相军司马,向曹操建议推行包括民屯、军屯两类的屯田制度。曹操行之,结果曹操所统治区域,一时“务农积谷,国用丰赡”。以后成为曹魏制度,并设有专门的屯田官。这也是三国时期唯魏独强的原因之一。
  司马懿是一名战略家,自随曹操出战起,他在军事上提出过许多重大的建议,这些建议均显示了他战略上的深谋远虑,有些建议的实施甚至对当时的天下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影响。如,他曾提醒曹操,说,荆州刺史胡修为人粗暴,南乡太守傅方为人骄奢,都不应该让他们驻守边防,但曹操未予重视。后来刘备袭取汉中,攻占房陵、上庸后,关羽也北攻新野、襄阳,水淹于禁七军,蜀汉一时“威震华夏”。胡、傅二人果然乘机献城降蜀。许都危在旦夕,曹操为避关羽锋芒,一度准备迁都河北。司马懿和蒋济及时劝阻,让他利用孙、刘争夺荆州的矛盾,联络孙权出兵攻取荆州,魏则出兵取汉中、秦川,使刘备首尾不能相顾。由于司马懿的这一建议,于是才有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吴蜀彝陵之战等后事。
  司马懿的这次伐蜀主张,不仅挫败了关羽的强大攻势,解除了樊城之围,而且也使诸葛亮原定的一路向宛洛、一路出秦川的两面钳击中原的计划无法实现。更重要的是破坏了孙、刘联盟,蜀国从此势弱,彻底改变了当时的战略格局,掌握了三国的主动权。显示了他作为年轻将领的杰出才能和作为军事战略家的博大胸怀。
  曹操用人的原则,具有“既重才,又忌才;既用人,又疑人”的双重性。加之曹操有识人之明,认为司马懿为人,“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而司马懿的相貌,严整威严,长着一双像鹰一样犀利的眼睛,曹操知其“有雄豪志”(《晋书?宣帝纪》)。因此,他对司马懿的猜疑,始终不能释怀。

狼顾鹰视(2)
当他听说司马懿有狼顾之相时,就把他召来,先让他朝前走,然后让他回头。司马懿居然能脸朝后旋转90度而身不动。相书上说,有狼顾之相的人,不是奸臣就是国贼。曹操又曾做梦,梦见三马同槽,很犯忌讳,心中始终有疙瘩郁结。就对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于是便想趁早把司马懿解决掉,只是由于曹操太惜才了,迟疑不决,再加上曹丕跟司马懿的关系很铁,多有美言,司马懿才得以幸免于难。
  司马懿为曹操所深忌,只能勤勤恳恳地工作,韬光养晦,明哲保身。“于是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由是魏武意遂安”。
  曹操进封魏王后,立曹丕为太子,司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与陈群、吴质、朱铄同列为曹丕的“四友”。为曹丕所信任和倚重,是曹丕智囊团的关键人物。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朝野危惧,司马懿管理丧葬诸事,内外肃然。不久,曹丕威逼汉献帝禅位,想急不可待地受诏时,司马懿建议曹丕谦辞推脱,以示谦卑处下,使曹丕在很大程度上免除天下怨谤,争取了人心,从而巩固了魏国的社会根基。由于司马懿为曹丕“篡汉”出了大力,所以曹丕代汉后,司马懿受封河津亭侯,任丞相府长史,又转为督军御史中丞。参与军事,为曹丕屡出奇谋。
  黄初七年(226年)5月,曹丕去世。明帝曹叡继位,遗诏司马懿为顾命大臣,迁抚军大将军,统领禁军,辅佐明帝。改封司马懿为舞阳侯。孙权得知魏文帝去世,于8月出兵攻魏,被司马懿击败,并斩杀吴将张霸。
  其后,诸葛亮六出祁山(今甘肃东南部山地),兴师伐魏,明帝对司马懿说:“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其信任如此。司马懿为人机警而富于智谋,雄豪豁达,心机莫测,狡诈异常,“坚壁拒守,以逸待劳”。诸葛亮深知司马懿的厉害,便派人给他送来“巾帼妇人之饰”羞辱他,激他出战。但司马懿宁可穿上对方送来的女人服装,甘心受辱,也不轻易出战。表面上是弱者所为,但正是司马懿示弱于对方,使诸葛亮这个咄咄逼人的强者,始终处在无可奈何的焦虑中,始终占不到上风,最后壮志未酬,病逝于五丈原。
  强者最后反倒为弱者所败。
  司马懿笑到了最后。
  由此可见,司马懿在带兵作战方面,远比诸葛亮要厉害得多,是历史上一个很有军事才能的谋略家,城府很深,连曹操也看不透他。只是由于后人对诸葛亮的神化,司马懿才成了反面人物。公正而言,三国英雄,唯曹操、司马懿而已。
  由于司马懿长期带兵在秦川跟蜀国打仗,魏国兵权大部分落在他手里。明帝提升他为太尉后,他实际上就成了魏国的军事统帅。
  景初元年(237年),原魏辽东太守公孙渊叛魏自立为燕王,置列百官,定都襄平(今辽宁辽阳)。魏明帝召司马懿回京,于238年正月,命他率兵###。
  司马懿军至辽水,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先在南线多张旗帜,佯攻围堑,吸引敌军主力,而以主力隐蔽渡过辽水,逼近敌营。接着,不攻敌营,却挥师直取公孙渊根据地襄平。公孙渊战死,辽东国灭。粉碎了公孙渊的分裂势力,维护了已经形成的统一局面。在原定的一年期限内,即胜利班师。
  当时司马懿军中有的士兵衣单寒冷,向他乞要襦衣,司马懿不给。对人说:“襦衣是国家的,我作臣子的,不能赏与别人,换取感激。”他十分注意避嫌,以至于宁愿士兵受冻也不自作主张发放冬衣。
  明帝派使者到蓟去犒劳部队,增司马懿食邑昆阳等二县。
  本来朝廷让他班师后直接到关中去,但当他走到白屋时,有诏书召他火速进京,三日之间,诏书五至。明帝手书说:“间侧息望到,到便直排阁入,视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