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2年8月31日,征战途中的亨利五世突然驾崩,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年仅三十五岁。遗憾的是,他至死也没能戴上法国王冠,这也许是上帝跟亨利五世开的宇宙玩笑吧。
生命力比女婿顽强两个月的查理六世也在同年驾崩,时年五十三岁。
按照《特鲁瓦条约》,凯瑟琳所生的亨利六世(Henry VI;1422—1461年在位;1470—1471年复位)成为英法双料国王。
不过,凯瑟琳把老爹的精神病致病因子传给兰开斯特王室,亨利六世成年后经常不失时机地精神错乱一回,使得后来英格兰政局不稳,从而引发玫瑰战争,兰开斯特王朝也只传三代便在亨利六世时灭亡了。
另一方面,查理七世毫不示弱,在部分法国贵族拥护下,以正牌王位继承人自居。由于“王者之城”兰斯控制在勃艮第公国手里,因此查理七世无法正式加冕。
【亨利五世的功过】
亨利五世具有超凡的政治才能。他在位期间大权独揽,逐渐形成以自己为核心的统治机构。亨利五世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善于扮演“两面人”,既当红脸,又当白脸。
一方面,他露出可爱的虎牙,塑造自己仁人君子的形象。为使国民忘记过去,他重新厚葬理查二世。金雀花王朝遗留下来的王子王孙们也都得到礼遇,该给头衔的给头衔,该给领地的给领地。
另一方面,他掀起獠牙,露出狰狞面孔,采用防患于未然的策略,发现有搞阴谋者立刻处理,绝不留后患,即使老朋友约翰&;#8226;奥尔德卡斯尔(John Oldcastle)也不例外(被亨利五世毅然送上火刑架)。
在他努力下,亨利四世时期的动荡局势趋于稳定,这也正是他能够发动对法战争的政治基础。
亨利五世在文化方面的成就也十分显著。
1417年8月,在他提议下,英格兰政府开始使用英语书写文件,这是英国历史上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不仅如此,他本人也有幸成为自诺曼征服三百五十年以来,第一位在个人信件中使用英语的英格兰国王。
亨利五世时代同样被认为是官庭英语(Chancery English)出现的时期。
虽然英语是现代的国际化语言,但地球上每个地方的英语都各有不同,中国有中国式英语,日本有日本式英语,法国有法国式英语。
在当时的英格兰,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全国各地的英语五花八门,土话方言可谓泛滥成灾。政府急需一种规范的书面英语用来书写文件,官庭英语作为政府机构的标准书面英语应运而生,学术界普遍认为它极大影响了英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发展。
在军事方面,亨利五世具有过人的指挥才能,是中世纪最著名的勇士之一,俨然战神转世。
莎士比亚的著名戏剧《亨利五世》在20世纪80年代被搬上荧幕,中文名为《战神亨利五世》,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下载一观。
当然,亨利五世挑起新一轮英法战事,使两国人民饱受战火之苦,这也让他的历史评价大打折扣。
【奥尔良之围】
战神亨利五世驾崩后,形势对法国依然极不乐观。战火蔓延到法国中部,法军败多胜少,最惨的一次,查理七世的八千人马损失75%,他本人狼狈逃出战场。
转眼间到了1428年,百年战争中极为重要的一场战役——奥尔良之围(Siege of Orléans)在这一年上演,它也将引出世界历史上的巾帼女英雄——圣女贞德。
奥尔良是奥尔良公国的首府,位于法国中北部卢瓦尔河沿岸,它对15世纪早期的法国政局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自勃艮第公国当上“汉奸”,投靠到英格兰阵营里以后,与之交恶不断的奥尔良公国便成为英格兰在法国北部的最大对手。
奥尔良公爵带头反对《特鲁瓦条约》,并力挺查理七世。因此,奥尔良公爵是阿金库特战役十四年后仍在英格兰蹲大牢的一位。
此时,法国北部以及西南部沿海地区几乎全部沦陷。巴黎掌握在英军手里,兰斯控制在勃艮第军手里。
奥尔良实际成为法国手里唯一一座北部城市,是阻挠英军挺进法国腹地的最后障碍。全法国的人都为此屏住呼吸,用一位现代史学家的话来说:“整个法国的命运皆悬于奥尔良。”
1428年10月12日,英军在控制卢瓦尔河沿岸的几座城镇以后,在索尔兹伯里伯爵指挥下,包围了奥尔良。
面对如此一座大城,英军却只有五千人马,强攻显然不是明智之举。索尔兹伯里伯爵命令在奥尔良周围修建一系列防御工事,只用火炮与守军日夜对搓。
一天,索尔兹伯里伯爵正在城外指挥炮兵射击。城头同样火炮齐鸣,城里城外硝烟弥漫,弹片乱飞。
突然,索尔兹伯里伯爵的脸蛋被炮弹碎片吻了一口,他“哎呀”一声倒在血泊之中,人事不省。
奄奄一息的索尔兹伯里伯爵在鬼门关外徘徊一个多星期,最后他一咬牙、一跺脚,还是勇敢地正视淋漓的鲜血去了,这位英军著名指挥官就这样不幸身亡。
随后的一个月里,围城的英军指挥官像走马灯一样换了又换,最后终于敲定为萨福克公爵威廉。
威廉上任大烧三把火:加强较为疏松的封锁体系,在奥尔良东西南北四面增修工事。这下,奥尔良彻底被英军煎成荷包蛋。
奥尔良危在旦夕,当时法国的危险处境实在难以用言语形容,甚至没有人对奥尔良抱有幻想。
似乎上帝已经忘记法国人是他的虔诚子民,老百姓不停地祈祷,希望上帝能救万民于倒悬。
【来自多姆雷米小村庄的姑娘】
1429年成为法国中世纪史上最为艰难、最为黑暗的一年!
查理七世在希农(Chinon)的行宫里焦急万分、如坐针毡,心里不住的盘算“难道真的要亡国不成?”
3月的一天,查理七世像往常一样急得在宫殿里转圈圈。
这时,卫兵报告说:“沃库勒尔(Vaucouleurs)伯爵罗伯特派卫队护送一名姑娘前来觐见。”
“姑娘?寡人不缺姑娘,缺的是优秀的指挥官和精锐的军队。”
卫兵:“…_…!……据伯爵说,这个姑娘来头不小。”
“噢?有来头?”好奇心促使查理七世接见了这个据说有些来头的姑娘。
站在查理七世面前的是一个花季少女,大约十六七岁,打扮得像个假小子。
姑娘自报家门,她叫贞德,来自一个名叫多姆雷米(后来划归洛林管辖)的小村庄。
哇塞!难道她就是传说中的圣女贞德?
各位朋友没有猜错,她就是圣女贞德,历史上确有其人,并非传说。但贞德的出现,以及发生在她身上的故事却很有些传说的味道。
贞德生于何年何月,历史上并无详细记载,据估计她生于1412年,正是卡波士暴动的前一年。
她的家乡多姆雷米位于法国东北部,当时处于勃艮第公国包围之下,但此地仍效忠法国王室。多姆雷米是个穷乡僻壤,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地处偏僻的多姆雷米毕竟成不了桃花源。这里惨遭英军和勃艮第军数次洗劫,并被焚为平地。
当被问及为什么要觐见查理七世时,贞德给在场听众讲述了一个颇具魔幻色彩的故事:
1424年的一天(她十二岁时),贞德在田地里自由自在地玩耍,享受着清新的空气和蔚蓝的天空。
突然,她听到一些奇怪的声音,不是风声,也不是鸟声,会是什么呢?
贞德情不自禁地仔细辨别着声音。啊!是人的声音,不,确切地说,是圣徒的声音,而且不止一个,有圣迈克尔、圣凯瑟琳,还有圣玛格丽特。
圣徒们告诉贞德说,她命中注定是法国的救星。他们让贞德率领法军撵跑侵略者,并引导查理七世前往兰斯举行加冕仪式。
圣徒们语若莺歌,贞德听得如醉如痴。当圣徒们离她而去的时候,贞德哭喊着让他们回来……
各位朋友看到上面这段有啥感觉?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认为贞德就是个大忽悠?
如果有人用“主的旨意”忽悠查理七世发动十字军,估计一定会被轰出去。可是听完贞德的口述,查理七世却半信半疑。
一些似是而非的坊间传言早就在法国流传开来,查理七世也有所耳闻。这些传言的内容虽不尽相同,但都明确表示将有一位救星降临法国,这位救星并非五大三粗的肌肉男,而是一名全副武装的少女。更奇的是,这位巾帼英雄的家乡在这些传言里出奇的一致——多姆雷米。
贞德的出现、坊间的传言,竟然如此巧合,难道真的是巧合?查理七世不禁在脑袋里打了一个问号。
护送贞德的卫队又给查理七世捎来伯爵罗伯特的报告,这更让查理七世确信贞德的确有些来头。
早先,罗伯特也不相信贞德遇仙的故事,更不相信这个花季少女是什么救星。
当贞德第一次求见罗伯特,恳请他允许自己前往希农觐见查理七世时,罗伯特的答复只是一顿讽刺挖苦。
令罗伯特没想到的是,眼前这个小姑娘竟然是个烈女,他的尖酸刻薄没能让贞德觐见查理七世的热情降温。
第二年(1429年),贞德又来了。这次,贞德大胆预言了奥尔良附近将要发生的战事。罗伯特仍然认为眼前的小姑娘不是疯子,要不就是提前进入了更年期。
可是令他万万想不到的是,不久前线的战报传来,证实了贞德的预言。
罗伯特大吃一惊,禁不住对贞德刮目相看,“呜呼呀,莫非她真是传说中的救星不成?!”
罗伯特赶紧派卫队护送贞德前往希农。贞德一身男子打扮,悄悄穿越勃艮第军控制的领土。
【鲱鱼战役】
在深受包围的日子里,奥尔良守军曾发动过一次不成功的主动进攻。
1429年2月12日(贞德前往希农途中之时),一队英军赶着三百辆大车正前往奥尔良。车上运的是十字弩、火炮和炮弹,除此之外,还有一桶桶鲱鱼(herring)。过几天就是斋戒节了,这些鲱鱼是用来庆祝节日的。
一队法军突然杀出,大约有三四千人。为数不多的英军赶紧用大车围成防御工事,前面布以削尖的木桩,就像阿金库特战役里那样。
法军将领克莱蒙伯爵下令不许主动进攻,只用当时的高科技武器——火炮,对英军的防御工事连番炮轰。
可是法军里的四百多苏格兰步兵不听号令,冲着英军杀了过去。克莱蒙伯爵赶紧传令停止炮击,以免误伤自己人。
受苏格兰步兵的带动,法军士兵也开始蠢蠢欲动,逐渐加入冲锋队伍。
冲在最前面的苏格兰步兵受到英格兰弓弩手的热烈欢迎,一个个死相凄惨。英军随后对队形散乱的法军发动反击,从侧后杀得法军士兵落荒而逃。
在这场战斗里,法、苏联军损失四百多人,就连苏格兰步兵的指挥官也命丧黄泉。克莱蒙伯爵和挂彩的迪努瓦伯爵(Count of Dunois)狼狈逃回奥尔良。
迪努瓦伯爵是奥尔良之围这出大戏里的关键性角色,他将配合贞德一起为反侵略斗争作出巨大贡献。
由于这场战斗里英军运送鲱鱼,所以此战也被戏称为“鲱鱼战役”(Battle of Herrings)。
现代史学家认为,鲱鱼战役里法军之所以惨败,是因为没有坚持火炮轰击的正确策略。换句话说,是因为苏格兰步兵无组织无纪律造成的恶果。
但当时人们并不这样认为,奥尔良军民把失败归咎于克莱蒙伯爵贪生怕死,说他是懦夫,极度鄙视于他。克莱蒙伯爵算是当了窦娥,不过历史上这种类型的窦娥不止他一个。还是那句老话,哪个庙里都有几个屈死的鬼。
兵败以后,克莱蒙伯爵和受伤的迪努瓦伯爵率领两千人马离开奥尔良。城里士气再次降到摄氏零度以下,甚至有人提出献城投降。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时,贞德前往希农的消息不禁而走,整个法国的老百姓震动了,深陷重围的奥尔良军民也不例外。几近崩溃的奥尔良军民立刻精神抖擞、士气万丈,盼望救星的热情与日俱增……。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一二四 巾帼英雄!圣女贞德
【此事或许有】
听完贞德的故事,查理七世多少有些动心。不过,贞德的故事只是她自说自话。“遇到圣徒?”不禁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
当贞德提出参军增援奥尔良时,大臣建议对她严格审查,发现猫腻就证明她是异端。
被认定为异端的女人随军出征的恶劣后果,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一旦被敌人利用大造舆论,对法国险象环生的政治局势无疑是雪上加霜,再加冰雹。
查理七世不住地点头称是,完全接受此公的合理化建议。
于是,他一边命人调查贞德的身世,别说是八辈祖宗,就是十六辈都得查清楚喽;又一边派兵护送贞德前往普瓦提埃,让当地教士和达官显贵甄别贞德是否就是传说中的救星。
紧张而有序的甄别工作在普瓦提埃迅速展开,经过一个月细致调查,委员会做出如下评语:此女根红又苗正,虔诚又高尚,谦让忠诚又纯朴。
至于遇到圣徒的事儿是真是假,估计只有上帝知道。上帝没有转世投胎参加委员会,故而委员们也不可能作出所谓的正确判断。
不过,委员们还是很有创意地给出段评语:此事或许有。
这段评语相当有学问,为了整出这几个字,委员们绞尽脑汁,谋杀不少脑细胞。不论贞德是否是救星,是否能解救奥尔良,“此事或许有”都能让委员们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亦或是把荣誉揽在怀里。
为保险起见,委员们还得买份“保险”:他们把球踢给查理七世,说查理七世有责任进一步调查遇仙一事。
只要贞德不是所谓的异端,老百姓认为她是救星,能提高军队士气,这些对查理七世就已经足够了。遇仙之事是真是假对百病垂危的法国来说根本不重要,这一点查理七世倒是看得清清楚楚。
查理七世作出最为英明的决定:批准贞德加入援军。
【会上的争吵】
浩浩荡荡的法国援军里有一位女将身穿白色铠甲,头戴白色战盔,拿着一杆长条旗帜,跨马随军挺进奥尔良。
她,就是贞德,法国的命运将因她而改变!
1429年4月29日,援军开进奥尔良郊区。
贞德万没想到,将领们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在他们看来,大字不识的十几岁农家小姑娘,能比俺们久经沙场的大老爷们还懂打仗,这不扯呢吗?
作战会议上,贞德被粗鲁地拒之门外。贞德乃是一代烈女,你们不让我参加,我偏要参加。贞德不由分说,推开卫兵闯进会场。
一场激烈的争吵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争吵的原因并非贞德不请自到,而是因为双方的作战思想大相径庭。
说到这里,咱就得总结一下法国为什么会走到亡国的边缘。
自开打以来,法军一向骄傲自大、目中无人,轻敌让他们输掉克雷西战役,输掉普瓦提埃战役,输掉阿金库特战役,英军往往以少胜多,而惨败促使法国动荡不安,扎克雷起义、卡波士暴动、勃艮第公国当“汉奸”,内乱层出不穷。
时值今日,法军的自负早已长出翅膀,化作鸟人飞走了。现在的法军如惊弓之鸟,这让他们走到另一个极端——极度自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