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不升,平盘整理时,自住式买房也是好时候,“房价上升房源难求”的现象几乎不存在,在供求相对平衡的时期,可以从容地选喜欢的房子;
——没必要为了买房成了“负资产”,所以买与不买需要对中国资本市场价格调整的基本判断。
对于不是超前置业、也不是职业投资者的人,买房的目的是自己住,每月供房之外还能过着你满意的生活,房价短期上升和不上升并不会影响你做出你是否买房的决定,其实你关心的是长期来讲(一般是你按揭的年限),购置的资产是否保值的问题。
理财型投资青睐房地产
2005年04月公布的《中国新富人群的理财需要与金融创新报告》显示,目前居民对各种投资理财工具的实际选择中,房地产以的比例列在第五位,对于占中国城市人口5%的新富人群,房地产以最高的预计未来收益水平 ()成为最钟爱的投资产品。 该报告对新富人群的定义为:个人金融资产在50万元以上,年收入20万元以上。而新富人群则形成了民营经济所有者、各类企事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三分天下的格局。报告还显示,这些高收入群体主要集中在金融、IT、电信、房地产、贸易以及专业人士发达的中心城市,约占这些城市总人口的5%。报告中对潜在投资者的调查还显示:对于各类投资理财工具在未来1年内收益的看法中,房地产以位居第三,低于国债和基金,高于子女教育基金、股票、定期储蓄和收藏;在未来1年内对各种投资理财工具的调查中,房地产以的被选择率列在第二位,仅次于基金……对此,业界分析人士认为,居民对房地产投资的未来收益普遍看好。
投资房地产其实就是两种思路,一种等着房子升值套现,另外一种是把房子租出去,可持续获得房租。前几年,在北京和上海的CBD,有开发商贴出卖楼的广告,称“做老外的房东”,意思就是在黄金地段买一个小套的房子,把它租给在北京和上海工作的老外。
2005年之后,各地房价涨幅远远超过了租金涨幅,房地产投资回报率不断下降,许多地区普通住宅的投资回报率仅为3%…4%,低于一年期贷款利率。
不过,像巴菲特阐述的那种绝对的价值投资理念,从宏观来看是正确的,可是具体到每一次的操作上,却并不能保证每一次都战无不胜,运气不好买到烂尾楼或者价格从此一蹶不振的楼盘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
所以,虽然买房产是个传统型的投资项目,但是也不是人人买房都一定只赚不赔,也不是每个人买得都很得心应手,贴钱买难受的故事也很不少,其中还包括了名人乃至经济学家。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节 买到合适房可不容易(1)
名人买楼也走眼
英国首相布莱尔夫妇近几年来的买房投资行为就相当失败。例如,布莱尔夫妇2004年10月份在伦敦以365万英镑购买的一幢豪宅,可是该区域房价持续下跌,再加上租金低廉等原因,不仅没有让布莱尔夫妇赚钱,反而使得他们损失达到百万英镑。布莱尔夫妇即使想亏本将这座房子卖掉,也很可能找不到买主。在之前英国房地产走热的背景下,布莱尔夫妇的这笔失败投资显得非常让人难以理解,因此还被剑桥商学院选入MBA的失败教程,相当没面子。
而在内地,买房、收房、验房、装修、物业管理等等,没有一件是容易的事情。小买家要和开发商斗智斗勇殚精竭虑,少不了一堆麻烦。有人以为,买公寓小户型的人可能不顺,买豪宅、买别墅的会顺利一点。殊不知,在内地购买豪宅,有时候就不仅仅是买贵了贬值这么简单,更是多了很多复杂的恩怨情仇苦辣酸甜,其间甘苦,也就只有买房者自己知道了。
2001年起,上海物业涨势汹涌,价格几乎是启动之前的四倍。但是,这样的行情,一样有人走眼。某位海外知名经济学家,一头怒发,非常抢眼。他早在十几年前,就在上海购入多个外销公寓,本来想依照当年的香港置业经验,趁低吸纳发一笔横财。不料遇上宏观调控,买入的房子价格一跌不可收拾,最后只剩下三分之一,经济学家算得上是老猫烧须,欲哭无泪。2003年,当市区房价重新上扬,回到他买入价格左右的时候,经济学家大喜过望,连忙全数抛出,心中暗想保住本钱也就安然了。不料这边卖,那边涨,不到一年,价格已经扶摇直上翻了一倍。经济学家这次也是无比郁闷,天天计算少赚了多少钱。之后,他又不甘心看着房价一天天上去,于是又在四处找人打探看看有什么合适别墅购入,说希望能够把失去的利润给挣回来。
艺人买楼有诀窍
某笑星过世之前,就有圈内人私下感叹,他能够一个单元数十间物业地购买房产,房价上涨年代,这些10年前平平无奇的物业,都已经升涨数倍。而不久之后,另一位笑星过世,又有传言,此家族更为厉害,仅仅是别墅就20间。这几年,别墅的价格升幅比起公寓更甚,资产总值更加不得了。
其实,娱乐界人物买房炒楼不算新闻,成功的例子最近很多,周星驰除了“喜剧之王”的头衔,还有一个“铺王”的头衔,只爱买楼投资的星爷早已是著名的炒楼族,从1990年买入第一套房产,到2004年开始买地皮,向来不炒股,现在他手持约值15亿元的三大投资项目,号称明星中的“楼王之王”。不过这其实只湿湿碎的小CASE。前辈艺人的投资名家,如香港的新马师曾,出手就厉害得很,几十年之前,都是一栋大厦一栋大厦地买,一条街的物业买去大半,非常简单明快。他死后老婆子女争家产时候曝出来资产就是天文数字了。当然,投资物业,不自量力,放大系数太多,搞出事来的也更多,如钟镇涛等等。
艺人喜欢买物业,包括住宅和商铺,和他们的职业性质比较类似。他们赚钱相对比较容易,进账的数额也大。一般艺人除了饮食娱乐,往往能够积存不少现金。这些钱,放在银行太乏味,用来买股票,上落风险大。因此,买个公寓,买个别墅,来坐着收租,则是他们比较愿意接受的一个出路。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节 买到合适房可不容易(2)
比较有趣的是,艺人买房喜欢扎堆。A买了某项目,B和C去她家打麻将,觉得物业管理不错,竟然不打骂业主,四周的邻居也不种瓜果蔬菜,就会心动地跟着买。开发商要是明白其中奥妙,说不定能多销不少房呢。
买问题别墅欲哭无泪
买房置业是好事,买豪宅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品质更好,但是在商业文化欠佳的环境中,很多问题,就不仅仅是一买一卖这么简单。
说到别墅,也有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某君是非典型知名艺术家,在北京有笔不小的积蓄,总想找个幽雅的去处,某天,他听朋友介绍,香山脚下有个别墅如何美轮美奂,风月无边。他去一看,别墅果然正在风景区当中,房间又大,四周景观也好,正符合他的私人品味。之后一番砍价,只要两百多万元,他一想,赚大了,于是匆匆买下。不料入住三个月,连装修都没有搞完,就有“大盖帽”人员来拍门,说这个别墅是违章擅建,要拆除!当下艺术家真是一口血喷出来。他自以为手眼通天,能够找到不少关系来摆平这个物业。但是请客吃饭一圈之后,艺术家得到的信息是:这个地块实在太特别,再有办法的人,也不敢给你保住这个违章建筑,还是抓紧时间自己先把房子能用的东西拆了吧。
还有一位上市公司的董事长,自问遵纪守法,不贪便宜,就在北京一个传统别墅区买了一个带大花园的独栋。春暖花开,正在院子中喝咖啡的时候,忽然看到木栅栏那边,一群壮汉正在大兴土木,把花草全部挖掉,然后搭建砖墙。董事长大惊失色,问你们想干什么?正在指挥施工的邻居正色道,这是我花园地界,全部属我个人空间,根据物权法,想干吗就干吗。我不想要花园草地,准备把草坪也盖成房子,把我家乡的姨妈姑父统统接来住。而根据借景的原理,你的花园,正好在我的窗户下面,不也很好嘛!董事长悲愤莫名,找到物业管理处,被告知“没有办法管,你得找城市建筑主管部门”。据说董事长目前还在漫长的拉锯之中。
*买楼不买股
海归大教授*敢怒敢言,好几年来,在内地风光无限,举手投足,引来无数媒体追逐,多番言行,也引来同行或大骂或击节赞赏,总之就是热闹。
不过,大教授并不喜欢热闹与应酬,饭食也简单,买个汉堡包套餐就解决。回到家里,他也是独沽一味,反反复复就是黄豆芽排骨汤,大白菜豆腐汤。他家里的菲律宾佣人就方便了。朋友们问,你是不是太节俭了啊?大教授连连摇头,说不是钱的问题,是从小喜欢吃,45岁之后更加喜欢吃。
有时候,大家说要改一下饮食风格,于是就改在家里吃火锅。而教授的吃法也特别简单,就是把超级市场的冻肉片拿过来,打开一桶沙茶酱,就着吃个不亦乐乎。大家都说服了他。大教授边吃他的特色火锅,边跟大家说起他以往的和钱有关的故事。
1986年,*花了两年半的时间拿下博士学位。这可能是沃顿商学院开院100年以来速度最快的博士之一,然后顺利地获得财务学教席,再后来成为了金融财务学的权威。很多时候他会被问及,是不是从小就天资过人,又或者从祖上遗传了某些做生意的头脑才对财务问题如此精通?郎教授总是大笑三声,回答是:天资过人不敢说,中学全是在落后班上的。遗传头脑更不敢说。。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二节 买到合适房可不容易(3)
他会讲起自己的“家事”:“五十多年前,大概有二三十万山东人撤退到台湾,军官一般都带一箱子的黄金、白银,但我爸爸这个人特有趣;他只带了一箱青岛啤酒。而且在船上就喝完了。我爸爸身上另外带着三块大洋。那时我妈妈还怀着我哥哥,坐在船上,波涛汹涌,我爸爸花了两块大洋给我妈妈买了一个床位。因为以前没见过香蕉,到台湾的基隆一下船第一次看到香蕉,又花了一块大洋买了一串香蕉,从此身无分文。”
1983年,已经为人父的*一边做记者,一边申请留学。而*
他当时寄发了七所美国大学研究生院的入学申请,“我的运气不好,只有一所学校回应: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而且没有奖学金。年轻的我当时也慌了神——看来老师说得没错,我是没有什么前途了。唯一一家接受我的学校,竟然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不知道有多烂的学校!真的,不是说笑,我到了沃顿才知道这所学校原来大名鼎鼎。现在国内对沃顿是妇孺皆知,沃顿的名声如同洪钟巨鼎,令人仰止,不过80年代初的台湾消息闭塞,很少人知道沃顿。”
更紧张的情节还发生在后面。“1983年的台湾和现在的内地经济水平相仿,当时我们家有两幢房子,我妈妈把其中一幢卖了两万美金,准备给我出国交学费用的。可是我爸爸还想拿去做生意,他跟我妈妈讲,你放心,我下个月就还你,我发誓还你,还好我妈妈长了心眼没借他。如果借他的话,到现在我还在等着那笔钱出国呢。”
成了名教授,*说他的生活改变不大。除了在外面和大家吃饭,他会抢着请客,叫上满满一桌子菜,而他在家里的饮食很单调。所以家里人每次吃饭时候都大叫烦死了,有时候干脆另外叫菲佣做一桌饭菜和他分开吃。
那时候在美国,一般的教授,大约10万美元年薪,税后实际到手的只是55000元,折算成每一个月就是美金不到五千元,房租2000美元,供车400美元,还要出去旅游,其实开销很大。“那时候,年轻教授最怕的事情,就是学生找上门来请教问题,因为谈完了教学,到了吃饭时间,出于面子关系,就得请学生吃饭,吃完了就心疼。我因为教学多,还算好一点。”郎教授谈起那时候同行间的趣事依然津津乐道。
这么多年来,郎教授一直不炒股票不买基金,按照他的说法是“连花旗银行的企业管治都有问题,我这个自己做大企业侵害中小股东研究的人,难道还不知道害怕吗?”所以他对投资一概敬而远之,宁愿把钱存银行。
2004年在深圳,*订购过一个香蜜湖附近的项目,一度想安家于此,后来他觉得在内地,还是中心城市好,于是又退掉了。当时的购买价格大约是每平方米一万二,现在,该处的价格在每平方米三万元了。
*一度也想在北京置业,但是他很快发现,每个月在北京居住没有几天,与其空着房子等自己来住,不如每次抵京租酒店。他的想法很务实,北京很大,他来北京如果在西边讲课,再回到东边来居住,路途时间花费起来不划算。实际上,他到北京讲课,大都是一天六七个小时,再加上各方友好的饭局,到家也都是午夜时分,倒头便睡。本来,也有人建议他买一个精装修的物业,家具电器一应俱全,租出去能够有七八千元一个月。可是*自嘲道:我也算是个公众人物,做房东还要催租管修水电什么的,实在太不适合,这个钱,不赚也罢。
第二节 买到合适房可不容易(4)
当然,*也有地产投资很成功的时候。那就是在2000年初,香港地产市道低迷,他买入了尖沙咀机场铁路旁边的超高层项目擎天半岛那个160平方米的单位。有趣的是,这个项目后来价值攀升,让按揭购买的郎教授这笔投资回报丰厚,以首期投入计算超过百分之一百绰绰有余。这倒是再次证明,在香港靠“砖头”(香港俗语对房产的代称)赚钱,分分钟比起靠“人头 ”(智力)收益强啊。
推销员买楼歪打正着
被誉为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剧作家阿瑟米勒2005年去世。这竟勾起了保险讲师老宋的一段心事。此位大师在国外享负盛名,但新一代年轻人,恐怕知之不详。毕竟他在汉语范围内,只有两件事比较有娱乐性,第一,当然是他经典作《推销员之死》,大众即使没有看过,也听说过;第二,是他娶了*的偶像玛丽莲?梦露为妻。这件事情,知道的人不少,羡慕的人更多。
《推销员之死》,在美国被不少大学列为教科书,亦是戏剧发烧友必须看过、读过,甚至演过的指定剧目。老宋第一次看《推销员之死》是在80年代初期,还是小宋的他刚好到香港探亲,心中仍然有着一份文学情怀,所以咬牙花了80港元门票,算是大出血。
至今20年了,老宋除了难忘的第一次海外买冰箱大件带回去经验,就是主角临死前的一段台词印象深刻。老推销员的大意是,他辛辛苦苦为家庭挨了这么多年,得到的,只是家庭中所有分期付款的物品刚好供完最后一期。最后一期,也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这段戏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当时老宋的亲戚,刚刚分期付款买下一个单位,年期是25年,老宋第一天还想,外国的银行这么好,愿意一次借那么多钱给穷人买楼。看完这出戏,他就觉得25年真是长啊,用半辈子还钱的感觉真不好啊。
但是,这一出戏,没有吓倒老宋以后按揭分期买房,倒是改变了他的职业生涯,那时候,他还只是一个中等城市的小科员,文化程度不高,也没有什么社会关系。他由这一出戏,想到了一点,就是资本主义的成功经验,在中国也能有作用。既然别人做推销员,都能养活妻儿,还买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