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心里也有丝纳闷,这条路她走了不下三十遍,可还是第一次听到这声音,心里有些好奇便告诉沈张氏两人一路顺着声音往树林子里钻去。
沈张氏本来什么都没听到,但看釉姐儿一脸肯定的样子不知为何就跟着一起往前走了,越到里面水声渐亮,沈张氏也听到了,不由觉得釉姐儿真正是厉害。
渐渐的水声越发清亮,可眼前却没路了,两人很是纳闷,眼前四周都是树和山,这水声总不会是从山里传来的,可把周围摸了个便也没发现什么。
釉姐儿不死心竖起耳朵仔细的听,还真让她发现了秘密,原来这水声是从底下传来的,两人合力拨开边上的藤蔓果然发现下面是一块大大的平地,虽是初春的季节但已经是绿草如茵,中间有一汪清泉,顺着边际那块是一条小溪,看样子和釉姐儿家的是同一条。
这块地方实在是很隐蔽,比之釉姐儿家的那块有过之而无不及,四周都是藤蔓和树木,密密麻麻的围绕着,四周没有路,要不是这次釉姐儿他们从上面看到估计永远都不会发现这儿。
其实这儿和釉姐儿家那离得并不是很远,只是没有一条近路罢了,待日后建宅子时从这修一条大道连到釉姐儿家也不过几百米的距离。
两人欣赏了一番美景又感叹一番后才发觉时间不早了,便忙朝外走去,这时候才发现慢闪的火把,隐隐约约可以听见有人在喊她们,这会釉姐儿才发她们好像闯祸了。
(纯属**,大家看看就可以了不必较真)
第六十八章 设计师李采薇
大家的责备还未说出口就被眼前的景象凝结在了嘴边,春寒料峭的傍晚,徐徐吹来的冷风裹着林间独特的清香沁人脾肺,泉水叮咚草木沙沙,在这个密闭的草地上汇成一曲动人的旋律,晚归的鸟儿叽叽咕咕隐隐还有几声不知什么动物的鸣叫,此起彼伏让人不由的醉在了这世外仙林间。
沈老大看着这片宝地震惊的说不出话,得知这是釉姐儿发现的后,心里突然升起一股这孩子莫非真是福星的念头,看向釉姐儿的目光更添了几分热切和一丝探究。
不论大家多么惊叹,也只能在心里暗羡这赵沈两家的运气罢了,既然找到了地方拿沈家的宅子也就开始动工了。
沈老大看过赵家的图纸,对李采薇设计的宅院很是感兴趣,釉姐儿索性给庆城急了信麻烦李采薇再设计一副图过来,李采薇在信中看到釉姐儿描述的世外桃源很是心痒,索性趁着这次珊姐儿回家两人一起来到了赵洼。
釉姐儿对李采薇的人来疯早已经见怪不怪,可沈老大夫妻以为李老板为了给自家设计图纸专程从庆城赶了过来,心里很是过意不去,大包小包的提了一大堆礼品前来感谢。
李采薇也没有觉得不好意思,大大方方的收了人家的礼物,还似模似样的说什么不麻烦不麻烦,既是赵釉的婆家那她这个姐妹自是不能袖手旁观,举手之劳之类的话,听的釉姐儿都替她臊得慌。
李采薇好奇心重,早就被釉姐儿勾的心痒痒,这会自是坐不住,茶叶顾不上喝就扯了釉姐儿带她去后山了。
赵家的地基已经打好如今开始往上运料所以一条马路连着镇上青石板铺就看着很是气派,沈家的那块地后头的树木没动只单单在下面修了一条大道,也连着青石路,又在侧面铺了一条石板的小路通向釉姐儿家的那片果园也就两三百米的距离,这样一来果园就像是两家共有的后花园了。
李采薇本来还觉得釉姐儿有夸大的嫌疑,待到了地方才知道原来这时间竟这有此等仙境,吵嚷着以后定要到釉姐儿家做客,住个十天半个月,釉姐儿自是乐意之至。
四处转了一会后李采薇便有了想法,在这么诗情画意的地方自是不能修普通的宅院那就落俗了,索性模仿那江南的庄园,移步换景天然雕饰岂不快哉。
众人也不大懂她的意思,李采薇也不着急提起笔勾勾画画,一晚上时间一座天然的庭院就跃然纸上,颇有些田园风情。
绿树掩映的林间白墙青瓦的宅院,还是三进的宅子,不过和釉姐儿家又有些不同,前院是大大方方的正屋和待客的抱厦,还有两间大大的书房,四四方方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院内种上树木放几缸金鱼莲花。
第二进的院子算是正院以后就是沈老大夫妻居住的地方,住处院子就在整座房子的中轴线处,不是太大但也不小,由一条抄手游廊连接着,闭上院门就是一处封闭的宅子,后面剩下的地方全部是花园,有水有树再种上一些竹子真正是妙极。
后院也不特意设计,依着地势溪流随意的建了三四处宅子,两大一小的院子景色各不一样,看四郎和沈悦的喜好修建。
又在溪水旁种满各色鲜花临着水修上一座小巧的绣楼,四周不要院墙只是搭了架子种上一圈的蔷薇和爬山虎形成一个天然的小院给沈悦当闺房。
园中的宅子不拘样式雕梁画栋的,全是江南那边精巧的风格,又在花丛里随意的修了一座精致的木亭子,等以后四周种上鲜花也好赏赏景,竹林里就是那汪泉水,四周用鹅暖石小心的砌起来,日后取水就在此处,竹林后可以建一排小小的竹屋,以后家里有读书人时也可以在此处用功。
在院子两侧修了两个小跨院一个供下人住,一个则是厨房和杂物储存间,还依着山坡挖一个山洞好放一些粮食之类的东西。
不得不说李采薇在这方面实在是有天赋,这图纸画的清楚有好看,听她讲着各处的风景仿佛那美如仙境的宅院就已经在眼前了,沈老的夫妻对李采薇的设想一万个满意,沈悦更是直接美得分不清东南西北,只觉得那处童话般的绣楼太合心意。
李采薇见大家都满意又说到一些细节,比如说每个院子里独立的卫生间和浴室等,让釉姐儿很是满意。
见此李采薇又笑嘻嘻的说到“沈大叔,大婶子这宅子我可是太喜欢了,修成以后可要给我留一间屋子我也好沾沾您的光。”
沈老大自是没有意见,沈张氏这会正沉浸在新家的美梦里,听到李采薇的话那是一点犹豫都没有连口应下“没问题,只要你喜欢住,我单独给你一个院子要住多久住多久。”
听到这话大家都笑了,李采薇那是个没脸没皮的这会马上顺杆子爬,一口一个婶子叫的那叫一个亲,釉姐儿嘴角抽了抽就转过脸不忍直视了。
这次李采薇过来除了看新宅子外,还想考察考察棉花亚麻的种植情况,她这段时间找了好些个小的家庭作坊,都是几代传下来的老手艺,还去江南挖到了几个布坊的手艺人,所以现在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这次李采薇过来除了看新宅子外,还想考察考察棉花亚麻的种植情况,她这段时间找了好些个小的家庭作坊,都是几代传下来的老手艺,还去江南挖到了几个布坊的手艺人,所以现在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如今正是春耕时节,釉姐儿对地里的事情也不大清楚,只是带着李采薇到杂物间看了看去年收的棉花等物,李采薇前世是大城市长大的也是从未见过这些,便喊了这次请来的两位女工一同去看。
这女工半辈子都和这些东西打交道,只一眼就能看出好坏,见这些棉花颜色白腻个头饱满很是喜人自是知道这都是上好的品种了。
李采薇听了这话也放下心来,她也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生怕出点什么岔子让她血本无归就惨了。
前半年先把这棉麻布制出来,等后半年生意稳定了再养蚕缫丝,专门制上好的丝绸,因着桑蚕养起来代价大,所以李采薇也不敢贸然行动。
如今手里虽也有几家养蚕好手但李采薇还是只让他们在城郊的庄子上小打小闹的养了一点先试验一下。
看了家里压了满满两屋子的棉麻,李采薇很是满意,只等着让这两个女工教大家一下棉花的纺成纱线就可以将这些运到庆城开始织布了。
李采薇之后带了人又去各处的地里看了一下,见漫山遍野都种的是棉麻后,心里的那个豪情壮志蹭蹭的往上涨,很是感慨了一番后留下两个女工就离开了。
(感谢似舞姐送的平安符,感谢书友130910144524332送的平安符哦)
第六十九章 开始纺纱
对于李采薇交代下的任务釉姐儿也没有懈怠,如今绣坊里都忙家里也没有多余的人手可用,索性便在镇上贴了告示招十个女工,自家佃户优先。
众人一看不由一喜,这赵家活计轻松赚钱还不少,以往人家都只要那些手巧会绣花的小娘子,但庄户人家的婆娘手巧的总归是少数,这次却只要手脚麻利干活快就可,那把这帮娘们可美坏了,这乡下人别的不说会干活可是从小练的。
所以不出两天的功夫就招了十个人,还另找了一个帮忙做饭的婆子,这些人每天管一顿饭,也不和秀娘们混在一起就在外面另盘了几个灶头供大家烧水做饭。
这些人也算是短工,之后还想干的就和主家签个契,十个人中倒有七家签了七月,除了后头村里的赵小花别的都是赵家的佃户。
釉姐儿长了个心眼怕这些人偷奸耍滑不好好干便把自己的得力干将素秋派去坐镇,素秋稳重心细,一般事情交代下去那必是一板一眼要干好的,所以釉姐儿对她颇为放心。
她不但要素心去监管大家更是让她也好好学学,之后加工作坊建起来还要给新来的人指点总不能老靠着人家李采薇手下的人,再有就是让素秋看一看这些人里哪个可堪大用之后好培养出来专管作坊的活计。
素秋更釉姐儿一年多对釉姐儿的心思很是清楚,只让釉姐儿将心放到肚子里她保准给办的利利索索。
这处理棉花之类的说难也不难,说简单却也算不上,主要就是考验人的耐心和细心。
这两个女工看着也就三十来岁的样子,却是从祖上传下来的手艺,两人从小就是在布堆里长大的,所以一手的好技术,只微微一露手就将这十个乡下妇女镇住了。
这堆棉花是皮棉,去年就让家里的绣娘仆妇闲暇时将里面的仔去了,拖拖拉拉足足半个月完工,索性让这次的人省了大事。
这些女人农闲时也是要在家织上几匹布的,所以基本的工序大家也都知道,差别就在成品的好坏上了。
这两个女工也知道纺线的重要性自是不会藏私,整整一个月时间手把手的教大家如何将棉花弹得松软,如何将梳理好的棉花用飒子和木板制成均匀的棉花条,之后如何将这一排排白嫩嫩的棉花捻子上纺车又快又好的纺成一条条粗细均匀的棉纱,再如何将这纺好的一锭一锭的细纱在那大大的扇车上过纱将纺好的棉穗子接成一砸一砸的线捆子。
这些过程下来还没结束最后还要将这些纱在那一口口的大锅里过一遍浆,要说之前的活计要靠细心的话这一道工序完全就靠力气,浆纱时要用力的挤压面浆和纱线这样浆好的纱颜色才白腻好看。
一些力气小的姑娘便把家里的小子叫来光着脚踩,釉姐儿知道后只是笑笑想她小时候很是羡慕那些孩子只是她娘万不许她这样做,所以釉姐儿便叫素秋给那些孩子一把铜钱卖果子吃。将浆好的布晒干后再上扇车绕成捆,码起来放好才算结束。
这一批线纺出来足足花了小一个月的时间,虽然慢但大家学的很扎实,尤其是那个赵小花手脚麻利不说还很是卖力,学起来也聪明上手快,这两个女工和素秋都便是了对赵小花的满意。
之后两个女工就去了庆城,家里还剩下一屋子的棉花自是交给女工们自己负责,素秋将赵小花带在身边教她如何管理大家等等。
这次釉姐儿还是跟自家绣坊一样实行分工制,每个工序都专门挑人负责,比如手巧的负责纺线,力气大的负责浆纱等等,哪个环节不合格就扣谁的工钱,赵小花除了上工之余还要检查每一道工序下来的结果,不好的直接打住,要是因为她没检查出来影响了最后的成品就单扣她一个的钱。
这样一番安排大家也没有不服气的,虽然赵小花拿的钱多些但担的责任也大,她们反而有些同情了,这赵小花也是个争气的,跟了素秋一周时间就完全上手了,干起活来下死力,检查起来卡的极严,一点情面也不讲,但要是谁的活计干不完她又会一声不吭的上前搭把手。
釉姐儿听后很是满意决定以后好好培养培养,收服成心腹倒也堪大用的,索性将素秋调了回来,放手让赵小花去干,看看她能到哪一步。
素秋闻言表示了解,又提起那半屋子的亚麻怎么处理,釉姐儿一听这个也很是头疼,直骂李采薇害人不浅。
原来李采薇之前太过于想当然,以为现在的麻布和未来的麻布没多大区别,她可以做一些亚麻类的针织衣衫,想来也是很有市场的,谁曾想当两个女工给她看了织好的麻布后,她直接懵了,这看着都扎手,摸着非常具有磨砂感觉的东西就是麻布?
最后李采薇只能咬牙放弃了织麻布的打算,这下可苦了釉姐儿这么一堆亚麻让她怎么办,索性当时她也便是了一下怀疑种的不多,不然更有的头疼。
这时候李妈妈从天而降解了釉姐儿的燃眉之急,原来这边人都没有吃麻油的习惯,可李妈妈老家却有好些人家吃麻油的,如今见釉姐儿天天对着那一屋子亚麻叹气便随口提了一句,可把釉姐儿高兴坏了。
一股脑将东西拉到油坊,那油坊老板也是地地道道的赵洼人一点也没听说过这个东西还能榨油,李妈妈便连说带比划,最后釉姐儿拍板要是能榨出油给老板免费送三成。
这下老板不会也得会,你别说最后还真让他给鼓捣出来了,釉姐儿看到院子了的一坛坛油很是开心,直接让李妈妈炸个酥花饼,不曾想这麻油味道很是不错,比豆油还想,而且出产也高,对地的要求更是低。
见家里这么多油不知道要吃到什么时候,索性给亲朋好友每家都送去一坛,没想到竟得了大家的好评,尤其是庆城的几家人都很是满意,派人送了回礼还想打听一下这油是哪买的,家里想再买一些。
釉姐儿听后很囧,只说是自家地里产的,如今不多了,只又送了每家一小坛,不提钱的事,要是大家喜欢的话明年可来买。
珊姐儿听到这个事情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忙缠着釉姐儿将此事教给她来办,釉姐儿被缠的头疼,也知道自家妹妹虽做事跳脱,但也是个有章法的,所以便开口应了下来。
也不知珊姐儿如何运作的,派人去南方找了个榨油匠人,制了工具,又花钱将镇上那家油坊盘了下来,仍是交由以前的老掌柜管着,收了沈家上次中的亚麻,制了一批比上次更纯的油,全部送了出去,一分钱也没赚。
后头又买了一批胡麻,苎麻等的种子,在附近村子里买了一些荒地种了起来,釉姐儿见花的钱也不多,索性就由着她闹,也不放在心里,没成想最后让她吃了一大惊当然这是后话。
第七十章 棉布初现
等所有的棉纱都纺好后,釉姐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