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到了已故的大伯和大婶,想到了当初他们对自己的谆谆教诲,那会他甚至记起当初大伯拉着自己的手说“孩子,外面的世界何其大。”还记起了大婶摸着自己的头目露怅然的说“好好读书,长大后你就知道日子不只是咱们看到的这样。”
这些话都太过久远以至于被他忘了个一干二净,他觉得很是羞愧,对不起大伯大婶的教育,他们手把手教自己写字,教自己背诗,可如今自己还是把日子过成了这样,以前他把一切都推到父母头上,可现在他明白一个男子汉首先要学会承担。
他知道李峰是个很不简单的人,所以自珍姐儿嫁过去之后他又回了趟家安顿好奶奶和父母,就又跑到了城里,厚着脸皮整日跟在李峰后面,人家估计是看在珊姐儿她们的面子上也不好拒绝自己,倒是什么都没说,后面见自己是真心实意的想要学本事,也就开始踏踏实实的教自己,一点也不藏私。
对于这些毅哥儿心里是感激的,可他这人实在是嘴拙,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更加拼命的去学,好早日出师。
其实他也知道他如今能有这么便利的条件,而且大家平日里都对他恭恭敬敬的都是看在釉姐儿和泽哥儿他们的面子上,但自家兄弟他更是说不出什么感谢的话了,只在心里暗暗发誓,等他有能力之时定也会加倍护着他们(未完待续)
ps:昨天太嗨皮,所以只码了一半,今天抽时间补上啦,大家不要介意哦
阿蝉在这里给大家拜年了
新年快乐
咩咩咩
第一百章
这边毅哥儿将老太太托付给他们自己拼搏着,那边四郎的日子因为一批手下的到来着实轻松了不少。
自那日釉姐儿收到四郎的信后,第二日她就将李军和石头唤了回来,每人包了一百两的红包,又带了几身换洗衣服,就将四郎的话告诉了他们,并且保证会好好照顾李云飞和李嫂子后,两人就起身告辞了。
等到江北大营时,两人带了十来个武艺高强的手下过来,这些人毫无疑问都是当初李家的人,四郎只说这些人是自己当初的兄弟,便光明正大的将几人安排在了军队里。
虽然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兵,但这也算是真真正正的四郎一派的人了,有了这些助力,四郎瞬间觉得自己腰杆子直了起来,说话也有了底气,不得不说这些人都是各家专门训练出来的,一个顶十。
有了这批手下四郎几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在大营里扎稳了脚跟,布置下去的任务执行力度也大大提高了,所以四郎最近心情很是不错,这人一清闲就爱乱想,这会我们被虐的五大三粗的糙汉子仿佛少女怀春一般的侧身躺在榻上,望着帐篷外目光呈放空状。
李军和石头进来时看到的就是这副景象,两人不怀好意的相互对望一眼,心照不宣的走了出去,老大这是想大小姐了,他们虽然粗,但好歹也会看眼色不是,这种时候还是不要打扰的好,不然可以预见的他们会被修理的很惨。
李军和石头来时不但带了人手,更重要的还有他们捎来了釉姐儿的亲笔信,和用黑曜石绣的小小的平安符,如今这两样东西都被四郎贴身收藏着。每日都要拿出来瞅瞅。
看着釉姐儿在心里偷偷的撒娇和柔柔的叮嘱,他就恨不得马上跑回去,好好看看自己的小丫头,可是他知道现在还不行,压下那如潮水般的思念,四郎只觉得这日子过的太慢了。
不提这边四郎是如何的春心荡漾,咱们被相思的主人公釉姐儿很是不雅的打了几个喷嚏。纳闷的拿帕子揉了揉通红的鼻头。紫萝就已经开始叫嚷着要给釉姐儿加衣服了。
那副珠绣早就已经完成了,因为是第一次绣这种类型的刺绣,釉姐儿很是认真。不但要研究珠子的配色,好让不同颜色的珠子间过度自然,还要注意绣法,看哪一处用何种针法才看起来就合适。
就这样拖拖拉拉的绣下来。一副不大的画硬生生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堪堪完成,不过结果却是出乎意料的好。
珠绣能传承那么多年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它的艺术魅力一点也不比苏绣蜀绣等差,所以看到那副耀眼无比的牡丹图时釉姐儿自己都沉醉了,美,太美了。这种美不像丝绣一般是含蓄温婉的,而是一种极具侵略性的能瞬间震慑人心神的美。
一颗颗的宝石被手艺超群的匠人打磨的光华耀人,被釉姐儿一双巧手神奇有序的排列在那匹珍贵的蜀锦上。最后一幅大气磅礴国色天香的牡丹图跃然于其上,整间绣房瞬间好似发出万丈光芒一般。让人睁不开眼。
精致的宝石,夺目的绣工,毫无疑问这幅珠绣能在瞬间将人心蛊惑,这不仅是宝石晃花了人的眼,更是艺术的魅力,这不再是一堆看似值钱却死气沉沉的珠宝,而是被赋予了生命的艺术品。
绣娘们还没来得及惊叹太久,釉姐儿就已经开始组织了大家开始传授这门新技艺了,对于这点大家心里除了感动还是感动,这年头拜师做学徒,大家都是能藏就藏,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可像釉姐儿这样对大家毫不藏私,倾囊相授的行为可真是太不可思议了,除了平日里更加认真的工作外大家无以为报。
说实话这珠绣除了起初上手时有些困难外,还真没什么难度,作为天下第一绣亲传弟子的她们,学起来还真是不费一点功夫,不过之后的领悟也就只能靠自己了。
釉姐儿将这些东西都教完后,就开始盯着家里新收的棉花看,今年这赵洼附近新增的棉花种植直接是去年的好几倍,家家户户几乎都有种。
而且自家和沈家等几乎大家都栽种了好些个桑树,前一段时间李掌柜已经将从江南那边弄来的优质蚕种运了过来,如今赵洼附近养蚕的也有些人家了,所以今年除了棉花产量增多的问题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缫丝纺线。
人手少了还好办,只要提高些工钱也不愁没人干活,可这没技术人员就不行了,赵洼本来就是北方的小镇,以前大家世世代代都以种地为生,穿的衣服也大多是棉服麻衣,所以这会缫丝养蚕的还真不多。
就在釉姐儿愁得不行时李采薇又一次给大家带来了好消息。
原来她在京里收购了一家老字号的布坊,连人手带材料一并买下了,所以这下子自家足足有了二三十个老师傅,再也不用为这些事发愁了。
李妈妈最近也回了赵洼,如今一时半会也找不到可靠的人手,所以她老人家亲自督阵,从家里选了两个出来,打算好好培养一下,也好接自己的班。
这两人一个是赵小花,一个就是赵娘子,这两人在赵家呆了一段时间都自动申请签了死契,如今也算是彻彻底底的赵家人了,所以李妈妈很是放心。
当初两人也是同时进的门,身世也都一样凄苦,两人也都算是无家可归,自那之后都留在了家里,一个跟着李妈妈,一个则在后院跟着李嫂子。
两个姑娘年纪都不大,但都很是能干,只要好好调教调教以后也能顶上大用,而且两人一个细致,一个爽利,要是以后能好好配合那也算是相得益彰了。
本来相对于赵娘子来说李妈妈更看好的是李嫂子,可是釉姐儿也知道李嫂子这一行人身份不同。连李云飞四郎也是千叮咛万嘱咐不可慢待,以后要是李军等人真的建功立业了这李嫂子自是不好继续在自家干活计了。
这段时间后院做饭的釉姐儿又新招了两个小丫头,赵娘子就是一心一意的跟着李妈妈学习繁杂细致的家务事,而赵小花本来就跟了李妈妈一段时间也有些基础,而且还要忙活布坊的事,所以李妈妈只是每日教导她如何处理这外面的事。
两人虽年轻但磨合了一段时间配合的已经是相当默契了,釉姐儿和李妈妈对此表示十分满意。
因为这件事釉姐儿和李妈妈两人都觉得浑身一轻。压在心里的那块石头一下子就不翼而飞了。
李军走的时候新宅子已经基本上完工了。这段时间魏大虎替了李军的位子,每日跑到后山上盯着,那些树和花什么的要么是山上已经选好的。要么是在庆城买好的,哪儿种什么,图纸上也标记的清清楚楚,所以盯起来也没什么费力的。
釉姐儿也三不五时的要去逛一趟。如今宅子里已经全部完工了,就是后院那块几个工匠商量着要顺着山坡引了溪流用山石铺一条小瀑布。就像沈家后院的那个天然瀑布一般,底下再放几个大山石堆成假山,然后在水流下顺势铺一排竹板,闲时或站或坐于竹板之上听其下水流潺潺。看瀑布水花激荡,实乃一大雅事。
对于这个提议张先生听后很是神往,所以釉姐儿也就毫不犹豫的点头答应了。如今也已经差不多完工了,剩下的也就是后山的桃园和顺着桃园而上的山林里铺一些石子小路或建一两座小山亭和小竹屋了。
沈家因为动工较迟。而且工程量比赵家大,所以估计还得一个月左右才能正式竣工,两家商量了一下,都把乔迁的日子定在了这年的九月十五,也就是一个多月后了。
到了那会移栽的花木长势也自然了,菊花丹桂也都飘香,山林里天高气爽,草木也尚青翠,真真正正是个好日子了。
咱们再说说长公主的宴会,自长公主收到那两幅绣图之后,也是惊为天人,大大的赞叹了一番,她是从小长在富贵窝里的,见过的好东西数不胜数,可还是被釉姐儿的小小绣图惊艳了。
甚至当天就眼巴巴的把东西捧到宫里给太后她老人家瞧了个稀奇,人老了就爱那些花花绿绿的东西图个喜庆,那副珠绣可真是投了太后娘娘的眼,喜得跟什么一样,非让长公主给她留下来放到寝殿里头每日里瞅。
可长公主还得拿这个撑面子呢,死活是不乐意,非得让太后她老人家宽限几日,算是借她两日使使,祖孙两人闹了半天可是热闹了一回。
后来皇上下朝时也跑了过来,知道这两幅图是那釉姐儿绣的后也是大大的赞赏了一番,言道“此女着实难得,如此巧手唯瑶池织女可比矣。”
这番赞赏可着实是盛赞了,看到皇上高深的表情,长公主心里咯噔一声,不知他说这话究竟是何意思,是真的觉得釉姐儿绣工了得吗,她可不这样认为。
不提这茬,最后在皇上的交涉下,长公主割地赔款用了一大堆宝物跟太后借了五日这幅珠绣,最后一幅心疼的离去,逗得太后娘娘笑的不行直骂泼猴。
其实像太后和长公主这样的人物谁还会在意那些个身外之物,也就是大家一起逗个乐子,既然皇上和长公主特意讨着她这个老太婆开心,那她自然是不能不捧这个场了。
再说那东西看起来也着实新鲜有趣,这个丫头也真是个手巧的,也对李家那一门子出来的,有几个是差的,当年、、、、、、唉老了老了,以前的事早就记不清了。
这边老太后心里感慨万千,那头长公主上了步撵后也收起了扬了一天的嘴角,如今自己的亲弟弟大事未成,自己还要继续讨太后和皇上的欢心,不然那些妖魔鬼怪还不得喝了他们的血,呵,这就是皇家,连那美意丝的微笑都是用来算计的,母慈子孝,儿孙绕膝还真是好笑啊。
人人都以为自己受尽宠爱,可谁能知道自己从八岁开始就学会了算计,知道用刀割伤自己来算计欺负弟弟的丫鬟太监,知道故意从假山上跳下去陷害抢了弟弟东西的皇子公主,知道在寒冬腊月跳进冰冷的湖水里设计挑拨父皇责打弟弟的妃嫔。
那些时候太后在哪,而据说十分疼爱女儿的皇上又在哪里,自己如今的一切都是她一点一滴用自己的血泪换来的,所以谁也别想夺走,这宋家王朝是自己弟弟的,就算你们不给我也会帮他抢过来。
等车停在公主府门口时,从上面走下来的女子又恢复了平日里仪态万千,威严逼人的模样。(未完待续)
ps:啦啦~(≧▽≦)/~啦啦啦阿蝉来啦
谢谢王咪咪和长生天铁骑这段时间对阿蝉的支持哦
爱你们么么哒
╭(╯3╰)╮晚安
第一百零一章 宋大儒
先不管这些皇家人的勾心斗角,反正这祖孙三人对釉姐儿还都挺有好感的,不说她这手实在是灵巧的让人惊叹,就是冲着她每次都能讨了太后的欢心,不管是真是假皇上和公主都得记她的好。
所以长公主会府后除了应给的银钱外,又特特的送去了几样不错的贡品和一下子各色宝石,让釉姐儿给她再绣一幅小点的双面扇屏,她要立在自己个的寝殿里赏玩。
如今釉姐儿自己的绣品得的银钱除了给李采薇抽三层外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而悦己绣坊的收成还是和以往一样同吉祥绣庄一道算最后釉姐儿拿四成的红利,这样下来倒也公平。
釉姐儿这次给公主的两幅绣图净赚三千两,这还不算太后与公主另给的赏赐,话说回来这钱给再多那也只是钱而已,可这公主和太后的赏赐可就不一样了,那是一份脸面,多少钱都换不来。
而且这次随着赏赐一同来的还有一位名满京城的当代大儒,这人尤其善画,但文人骚客都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坚持,所以当初长公主游说此事时他是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可长公主是什么人,那是天之娇女,而且是一位相当有头脑的政治家,所以她的骄傲和她的智慧都不允许被拒绝,不过是一位清高的老头而已,最后长公主略施小计,这人马上就屁颠屁颠求着要来了。
事情是这样的,这位大儒如今也是六十多岁的高龄,膝下无子平日里都是一些学生和老友陪伴在侧,这人老了也就有些孤独,他本来就不喜欢这京城的生活奈何他以往隐居的山林太寂寞了。
所以这位老人就萌发了收个小徒弟的心思。可这事情不知道被谁给透了出去,这下可了不得,每日里都是一些达官显贵带着自己的儿孙子侄前来拜师,昔日的一些老友也在无奈之下求到这老人跟前。
这样一来大儒是相当不满了,好好的想收个徒弟结果弄成这样,是个人都不乐意,结果就在这时候听到消息的长公主也上了门。开门见山就是想给老先生介绍个小弟子。
一听这公主的话音。这老头就不乐意了,可是人家是天潢贵胄,这老头就是再清高也不是那不知事的。所以就忍着送客的冲动听公主推销这位小徒弟,可是听着听着就把这老头的兴趣给吊起来了。
孩子是个小丫头这点尤其何老头心意,因为当年老妻也给他生了一个小女儿粉粉嫩嫩一团,特别爱画画。可惜一场天花就去了,之后老妻受不来打击不到一年也跟着去了。自那之后他也无心官场去了山里专心做学问,近些年才在老友和学生的力劝之下来了京城。
当年的那个小丫头永远是老头心里的痛,而且这孩子家还在乡下,听说新在山里建了宅子。家里孩子多还没有大人,这几点都极合老头的心思,而且这几个孩子都很聪慧。尤其是小丫头更是对书画一途极有天赋。
这些点加在一起都不由老头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