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说:要是他们不注意风,也不注意旗子,在他们的脑海里,还会有风动或者旗子动这样的印象?   

  他们说不会。   

  我说:这就是慧能师傅说的心动。假如有一位少女,一位名叫维纳斯的美神,她的身子是光溜溜的,没有穿衣裳,要是看见她的时候只是觉得是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一个根本就不知道人类文明的美神,只觉得她的美,只把她的美看成一道风景,一片彩云,用〃美〃这样的意识欣赏她,欣赏得不得了,你的那颗产生〃黄色〃想法的〃心〃是不是就不会动了?   

  他们说是。   

  我又说:如果你看见裸体,心里不安静了,害臊了,是你有问题呢,还是裸体有问题呢?   

  他说是自己有问题。   

  我又说:现在我们想想前面那个故事,那位师兄在抱那个女人的时候,是不是想:哎呦,这个女人的身体多软,皮肤多好,她是个女人,我要跟她怎么怎么,那位师兄是不是这样想的?   

  他们说不是。   

  我说:既然这样,在那位师兄的心里,从来就没有〃抱〃过这个女人。他把女人看得跟其他的东西一样,就像花呀草呀物品呀等等。那位师兄既然没抱,是不是就用不着放下了?   

  他们说是。   

  我说:他说自己放下,是指自己只是用胳膊做了抱女人这样一个动作,而他的心里有没有这样的〃动作〃?   

  他们说没有。   

  我说:那位师弟呢,虽然没用胳膊抱,但是用〃心〃抱了。他把女人当作女人了。他有了好多好多的想法!不正确的想法。现在我问你们:在这两位和尚当中,到底是谁是〃黄色〃的呢?   

  孩子们终于叹了口气,说:老师,我们觉得,师弟才是〃黄色〃的。   

  人体是一片彩云   

  我说好。如果在我们的心中,觉得裸体像一棵树,一朵花,一片彩云,一道风景,那就不会觉得她是〃黄色〃的了,也不会生起害臊呀、羞愧呀这样的心思,更不会做出低头呀、捂眼睛呀这样的动作是不是?他们说是。我说:如果起了这个心思,说明我们没有用这样方式去看这个裸体。就说明我们心中有问题了。如果在课堂上,大家都在画一个裸体,突然有个人觉得那是个女人,脸红、气喘、心跳、头上冒汗、画不下去了,你们说这个人到底怎么了?他们说:那个人肯定在心里抱着那个女人。有个孩子悄声说:他想莋爱。我说对。要是那个人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是裸体有问题呢,还是个人画不下去的人有问题呢?他们说那个人有问题了。我说:所以呀,我们在看人体的时候,要用欣赏的眼光,把人体看作自然之物,一朵花,一棵树,一片彩云,一道风景。你把她看作是一个女人,她就是女人;你把她看作是一片彩云,她就是彩云。在你看一片彩云的时候,彩云是不是很在乎你的想法呢?他们说不。我说是这样,彩云不会在乎看它的人的想法的。看它的人以什么样的心态去看,与彩云没有关系,问题出在那个看它的人身上你们说是不是这样?他们说是这样。我说:那么,现在我们在看这幅画上的维纳斯,这位少女,光着身子的少女,如果我们把它看成一片美丽的彩云,这个少女,连同我们看她的人是不是就不是〃黄色〃的了?他们说是。   

  你看,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的品格也被灵魂化了。   

  给维纳斯穿上衣裳   

  欣赏完了,我说:尽管这位少女没穿衣裳很好看,但是,如果老是不穿衣裳,就会出现问题。有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她会感冒!我说是,她会感冒。还有呢?老师,他会着凉!我说着凉就是感冒,感冒就是着凉。还有呢?你一句我一句说了一堆。我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大家没有说出来。他们说:什么问题呀老师?我说:我们是文明社会,人人都在穿衣裳,要是突然有个人,有位少女,没穿衣裳从街上过,你们猜会发生什么?他们说:所有的人都会围上去看。我说:要是所有的人围上去看,会出什么事?他们说:肯定很拥挤;有的人会被挤死;街上过不去车;会出车祸,等等。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  

第60节:二、怎样提升孩子审美(8)         

  我说:既然这样,为了不让这位少女感冒,不让街上的人挤死、出车祸,我们能不能想想办法给这位名叫维纳斯的女孩穿上衣裳?   

  全班齐声,声音大得有点吓人,喊了一声好……   

  到了下个周末,当我们再欣赏人体时,是米开朗琪罗的《创世纪》,上帝飞来了,夏娃坐在那儿……全班的孩子都很平静。只有一个噢的一声,把头低倒,结果所有的眼睛都盯着他看。他是新来的,第一天学画。   

  有个孩子站起来,指着低头的那个新生:   

  老师,他是那个和尚!   

  接吻是〃黄色〃的吗   

  这以后,我们的孩子,只要是经过人体扫黄的,没有谁会对裸体大惊小怪。这一关他们过了。   

  这对他们很重要。现在的早恋呀,青春期过分骚动呀等等,都与小时候没过这关有关系。社会在飞速变化,这方面的信息就像洪水一样,躲是躲不过去的,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具有这方面的免疫功能。可是一些家长老是藏着压着,以为这样就会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对于性方面的教育,一定要及早进行,不能等。而且,只能疏通不能堵截,就像大禹治水那样。   

  比如接吻这样的事……有一次课是看一部科幻片,看完了要画连环画。放着放着,两个科学家相爱了,然后接吻了。孩子又都捂上眼睛说是〃黄色〃的。我马上停下机子,来讨论:接吻是不是〃黄色〃的?   

  我说:为什么人类会有接吻这样的动作?那是因为他们相爱了。我问他们:人们相爱是恶心的,还是不恶心的?是〃黄色〃的,还是不〃黄色〃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接吻是〃黄色〃的呢?比如说,一个女孩不愿意,人家正在走路,你是个小伙子,冲上去就把人家搂过来,跟人家接吻,这个小伙子才是〃黄色〃的,是不是?如果这个女孩也爱这个小伙子,小伙子也爱这个女孩,见了面他们爱得不得了,握握手呀,说说话呀都不能解决问题,就必须互相搂着,接吻,只有用这样的方式才能表达他们的爱,才能抒发他们的感情,这算不算〃黄色〃的呢?   

  孩子说:不是〃黄色〃的。我说既然小伙子与那个女孩因为爱情不是〃黄色〃的,为什么刚才镜头中两个人相爱、接吻就是〃黄色〃的呢?你们的爸爸妈妈是不是因为有了爱才结的婚?他们结了婚会不会接吻呢?孩子们说:肯定会。我说:对了,凡是人,只要相爱了,都可以接吻!接吻这件事,这就像饿了要吃饭、冷了要加衣裳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人类的一种需要,但是这种事只能等到成年以后才可以做。现在,教师宣布:刚才镜头中的接吻不是〃黄色〃,我们可以看了!   

  再往后,要是看见接吻的镜头,我们的孩子就不会大惊小怪……   

  5?想象是人生命的迹象   

  一幅作品,在每个人心中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就是同一个人,每一次欣赏,结果都不一样。这样才算正常。   

  谁来评说   

  我们的课程总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导入,第二个阶段是表现,第三个阶段是评价。其实,在导入阶段,也有一部分是在评画,评大师的画。谁来评说?孩子自己。老师只起组织作用。欣赏能力的培养包含两个部分,一是评大师的画,一是评孩子的画。前面讲的只是第一部分,评大师的画,第二部分还没有讲。对于欣赏能力的培养来说,评自己的画才是重头戏。   

  将当天的作品贴到墙上,选择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以这个问题作为参照,将画的好的与画的不好的贴到一起进行对比。   

  老师有没有眼光、有没有水平全在贴画。有眼光就能贴好,没有眼光就会贴得乱七八糟。   

  如果画贴得很恰当,孩子的情绪就会立刻调动起来。如果这节课是纯视觉的,就专门针对视觉,把视觉表现好的与视觉表现不好的贴在一起;如果这节课是表现思维的,我们就把思维表达完整的与不完整的贴在一起;如果这节课许多孩子把人画得太小、空白的地方太大,我们就将那些大气的、充满画面的画与那些小里小气的画贴在一起……贴好了,让孩子上来评说。         

←虹←桥←书←吧←。  

第61节:二、怎样提升孩子审美(9)         

  孩子眼里的大雪   

  评说的办法有很多,比如用点击的方式,人人上来打分,就是将自己认为的好画用教鞭指一下,谁的画被指的次数多谁就赢了,否则,便是输了。   

  这有点像观雪景,下雪了,孩子非常兴奋,这种兴奋的心情有点像我们评画。雪花满天飞扬,洒得到处都是。孩子的眼睛,有的盯着天空,有的盯着地上,有的看的是满山遍野的景象,有的集中在洋洋洒洒的雪花,甚至只盯着某一朵小小的雪花……你看,虽然〃大雪〃只有一个,但在孩子的眼睛里,却有〃无数〃。每个孩子眼中的〃大雪〃都不一样。   

  这就涉及现代艺术理论,一幅作品,在每个人心中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就是同一个人,每一次欣赏,结果都不一样。这样才算正常。不像以前,要求必须一致。但这样也会带来一个负面结果,孩子的品味往往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面,有时候,一幅画本来很好,但是认识不到……   

  比如马容画的那幅《被火山冲起的驴粪蛋》,是很大气很高级的一幅画,但是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认为他的画最不行了。万一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就要用大师的画来说服他们。   

  野兽不是野兽   

  比如我拿出蒙克的画,我说:大家看,马容画得很像蒙克。为什么蒙克被称作大师?他的画大家都很欣赏?而马容,画得与蒙克非常接近,你们反倒不喜欢了。这是为什么?原因是你们还不会欣赏,认识不到马容画里的美。这幅画美在哪里?美在大胆、大气、不顾一切的劲儿,美在它想象的不一般,美在它所有的颜色都是那样奇特而又那样的和谐……就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才会一步步地走进画面、走进艺术、走进心灵直到提高欣赏水准。   

  你看,我们欣赏了大师的画,每天又在欣赏孩子自己的画。两相对照,大师的画也就变成了孩子的画,孩子的画反过来成了大师的画。大师与同学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相互验证,通过这样的、长时间的熏陶,大师就会走进他们心灵,与他们融为一体了。   

  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起来的欣赏的能力是具有灵魂性的,而不是浮在表面,知识与心灵不致油水分离。这样获得的能力是从孩子心里生长出来的,具有生命力的,活泼的,而不是那种只能夸夸其谈,但没有一句能够说到点子上的知识书柜。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往上爬是个聪明的办法。不要忌讳〃模仿〃这个词,模仿就是学习。无论任何学科,一开始都是从模仿、从学习起步的。但是现在很奇怪,许多的美术教师不愿从这里入手。   

  课堂上讲了〃野兽派〃的故事,放了〃野兽派〃的VCD片子,讨论了〃野兽派〃的内容,然后模仿〃野兽派〃。孩子们最终明白了:野兽不是野兽,而是激情。         

虹←桥←书←吧←。←  

第62节:三、将感受提升到心灵的高度(1)         

  三、将感受提升到心灵的高度   

  1?从个体到整体   

  观察能力是人本来就具有的,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周围的一切都使人感觉到特别的新奇,婴儿的眼睛就像雷达一样不断地扫视着周围的一切,将看到的东西与自己的经验相结合,形成个人内在的知识。但是很多人在长大之后为什么失去了观察能力,这是因为长期不用观察能力的原因。而观察并不只是看,还有怎样看,看了以后又怎样想。这个水平越高,观察能力就越强。作为教育者,有责任为孩子所有的能力提供成长的平台,而且培养从个体观察到整体归纳的能力。否则,人所具有的某一项能力由于长久不用就会被人自己删除。   

  白云吸住了眼睛   

  观察能力的培养,就是让孩子学会观察这件事。   

  在绘画里,说到观察,人们一般都会想到比例呀、调子呀、色彩呀这些,许多美术班里,无论孩子多么小,教师大都这样来教。这是把大学那一套拿来教小孩了,等于让一个五岁的孩子来学大学数学。   

  绘画尽管由于受到照相技术冲击,像与不像已经显得不重要了,但画家还是应该具备起码的写实能力,不过,这要到一定的年龄才行,要到十二岁以上。否则,不但会破坏孩子的心智,还会使他们远离观察,直至痛恨观察这件事。因为这种观察与儿童的心理状况不符,孩子拒绝接受。符合儿童的观察形式是什么呢?不求绝对准确,但求事物的本质。   

  我们要从广义上思考〃观察〃问题,观察,难道仅仅是〃看准物像〃吗?如果只是为了看准物像,画得像,照相机就可以了,要人干什么呢?观察,是一种以心灵、情感、甚至想象、创造作为背景的由观察到思维的方法,观察能力的培养更应该倾向于〃心照〃而不仅仅是〃眼观〃,这样形成的观察能力才是鲜活的、有生命的,而不是机械的、死板的。   

  观察习惯的养成,并不仅仅用来画画的,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说生意谈判,就得观察对手;你是下属,就得观察你的上司;你是领导呢,那就得随时随地地观察你的手下。这里面〃心照〃的成分大于〃眼观〃的成分。〃察言观色〃不是一个贬义词,能做到察言观色,你就能最大可能地与周围环境和谐,出错率低,而工作成效大大提高,可现实中许多人有没有这种能力。家长呢,只有送孩子学画的时候他才会想到培养,不学画就想不到。   

  怎样培养,你不能带着孩子进了公园,说:这片景色多美啊,好好观察观察吧。这样只能使孩子厌恶观察。   

  理想的结果是,你没有告诉孩子观察这件事,甚至连观察这个词也没有提,但孩子高高兴兴地做了,观察了,有了观察能力,形成了观察习惯,而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在观察。当有一天,他有了这样的能力了,你就会发现他的绘画日记上会出现这样的纪录:我今天一下汽车发现天空中有一团白云,是这个样子的,美丽极了,那团白云好像吸住了我的眼睛,拔不出来。文字下面配着一幅画。或者:我今天跟妈妈上街,发现一个仙人掌就好像一个人似的,它好像在说:看啊,我多像人呀,你们都来看我吧。   

  你发现什么   

  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做到这一点的呢?一是你的设计要与孩子的心理状况相吻合,另一个是要让他们感兴趣。具体操作方面,方法很多,可以从〃对比〃进入,也可以从〃故事〃进入,等等。总之要切中要害,撞到他们的兴奋点上。   

  孩子最喜欢什么?一个是吃,一个是玩。尤其是教室里突然出现了一大堆吃的和玩的,这在学校里很难见到的,孩子会感到很新奇。   

  我准备两组食物,每组三个,第一组是土豆、橘子、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