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屠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好屠夫- 第2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家相公正在江宁,刚刚击溃方腊两万大军,稳住了江宁局势,特派末将前来联系杨将军,以图合击反贼之策。”燕青说道。

    杨可世听言大喜,连说几句:“好,好,实在是好,有郑相公在江南主持战局,大事定矣。枉费我每日失眠度日,若是早知晓郑相公也南下了,何须如此焦急。郑相公有何吩咐?”

    燕青听得杨可世几句好,又听得杨可世夸奖之语,心中也是极为高兴,与有荣焉。答道:“我家相公所说,皆在信中,还请杨将军过目。”

    说话间燕青掏出怀中书信递了过去,杨可世连忙展开书信来读,读得片刻,开口大笑:“当初在西北之时,童经略于秦凤出兵攻打党项,我于熙河兰湟驻守,直到战事定妥才出兵去打西夏卓和南,郑相公一战定妥,待得我出兵之时,党项人多作鸟兽散去,虽然连得数城,皆仗郑相公威名。当年那时,我心中便有后悔,此生未与郑相公同阵而战,实乃人生大憾事。未想到得江南,还能与郑相公同阵杀敌,此生无憾矣。”

    燕青听得更是晕晕乎乎,更是难以想象当年之战是如何威风凛凛。也出言说道:“末将也是生不逢时,未与相公同击党项,遗憾终身!”

    杨可世满脸笑意,一扫之前阴霾之色,只差手舞足蹈,待得心神稍定,开口说道:“当年之事,晚间吃酒再叙。郑相公所托,便是百死也不敢怠慢,只是这苏州兵少,加我带的亲兵一起,也不过两千人马。若是南下奔袭杭州,只怕力有不逮,此事还需禀明一二。不知小将军有何见解?”

    杨可世对于郑智的崇拜,在其话语之中也可见一斑。西军那场大战,实在是酣畅淋漓,郑智威名,在西北自然是无人能及。便是连郑智麾下的一个指挥使,杨可世也用小将军来称呼,礼节上的尊重不言而喻。

    燕青也是没有想到杨可世会向自己问计,想了片刻回答道:“末将在江宁之时,随相公两战,对于贼军颇为了解。不过都是乌合之众,军纪奇差不说,军备更是不谈。杨将军麾下有不少精锐悍卒,可以南下先打几仗,攻占些城池要地,即便不孤军深入,也可拖住贼军一部分主力防备。等我家相公出兵杭州之时,也可少一些压力。”

    杨可世头前还真未相公带着这两千人马出战,也是知道贼军势大,两千太少。此时听得燕青话语,也是豪气冲天,直道:“好,便依小将军之言,明日便出兵湖州,且下几个城池再说,不能在郑相公面前丢了脸面。”

第四百零三章 徐宁,金枪班教师徐宁

    燕青第二带着杨可世的回信启程往江宁而回。

    杨可世集结了两千人马便直奔湖州而去,过得苏州城南边的吴江,已然就算进入战区,一路皆是沿着太湖往南而行。

    方腊在湖州驻军并不多,北方主要驻军之地在宣州广德一线。湖州对于方腊来说,其实算是比较靠近腹地的地盘。因为湖州往南,便能直插杭州。

    苏州相比江宁而言,其实离杭州更近,而且地势也是极为平坦的,道路更加通畅。

    三日之内,杨可世连克小城三座,离湖州归安城已然只有几十里路。

    归安便是湖州的大本营,杨可世已然止步于此,又往江宁去信禀报。

    等到燕青回得江宁,带回杨可世的回信,看得杨可世信中极为恭敬的词句,郑智心中大喜。不仅欣喜联系上了杨可世,更是欣喜杨可世的态度,杨可世能这般配合自己,战事自然更加有利。

    又过几日苏州捷报传来,郑智知晓时机已经差不多了,开始着手准备发动攻势。

    郑智与杨可世两方加起来不过五千兵马,却是要对史书上记载手下有百万之众的方腊发动进攻,这种事情已然有些匪夷所思。

    却就是这么真实的发生了,历史上童贯剿方腊,其实也未有大军来袭,总共也不过两三万人,把这百万之众的方腊活捉入京。

    也算方腊生不逢时,若是放在靖康年间,金兵围困汴梁之时,方腊兴许能成大事,却是在此时这个关头,方腊的失败也是可以预料的。

    看似势力极大的方腊,其实还不如梁山发展得稳当,至少梁山可以从无数渠道获得军备物资,方腊要想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武器装备,难如登天一般。

    还有一点也是方腊失败之处,便是方腊身边,并无真正熟悉军阵之人,没有一个军将是真正出身军伍的,皆是半路出家的将军元帅,大多都是江湖人物,对于排兵布阵与练兵之道,当真都是一窍不通。指挥大兵团作战,连一点能借鉴的经验也没有。

    古代冷兵器作战,对于军中打仗的程序都有极为严苛的要求,便是击鼓鸣金、令旗指挥,上下统属,都是有极为成熟的一套规定。方腊麾下,当真是无一人精通此道,作战之时,都是蜂拥而来,战斗之中的军令指挥下达,从来都不能通畅。

    如此战法,遇到真正的正规军,实在不堪一击。

    但是刚刚发迹几个月的方腊也无法短时间内解决这些问题,摆在方腊面前的最重要问题还是武器军备。

    等到杨可世捷报到得江宁,随着捷报一起到达江宁的还有童贯,以及童贯带的五千东京禁军。

    江宁官场上下,再一次忙碌起来。童贯横渡大江,王汉之出城十里迎接。只因王汉之与童贯实在是老相识,当年童贯出使辽国,王汉之便是亲随官员之一。王汉之十里而迎,倒是苦了郑智,郑智本打算就在军营等候,但是这王汉之出了十里,郑智也只得相随而去。

    王汉之能来江南富庶宝地江宁府任知府,也有童贯幕后帮忙操作。

    人马渡江,大小船只来来回回,为了保持渡江集结地点的一致性,还有船工在岸上拉纤,每次船只渡江之后,都要再把船只拉到大江上游几里,再次渡江之后才能保证登陆之地在同一个地方。

    如此反复,实在繁杂,也实在辛苦。这也是长江在军事上如天堑一般的原因。也是为何曹操南下,会用到大量船只的原因。便是要保证麾下士卒一次性渡过天堑,否则前后军只能隔江相望,后果不堪设想。兵书有云:半渡而击之。也是这个道理。

    童贯先行过江,见得王汉之与郑智,自然欣喜,三人打马同行。

    王汉之寒暄过后,出言便道:“童太尉亲自带兵南下剿贼,那方腊号称百万之众,只怕也逃不了覆灭之局了。”

    王汉之话语,自然是恭维,童贯听言笑道:“哈哈。。。我此番来,还给你带了一份大礼。”

    “不知太尉所说的大礼是何物?更不知下官受不受得起太尉的大礼啊。先行多谢太尉大恩。”王汉之话语客气两句,随后又是出言道谢,显然与童贯关系也是不一般。

    “老了几岁,倒是越发奸滑了些。”童贯笑着与王汉之打趣一句,随即又道:“此番我来,还给你带了皇帝圣谕,江宁知府王汉之,差充江南东路安抚使。这份大礼如何?”

    大宋官职,经常与这般的任命,派遣与差充。比如大名府留守梁世杰,便是派遣官,以中书舍人官职,派遣北京留守,就像是中央官员下地方任职,但是人事关系还是属于中央的中书省。

    王汉之差充江南东路安抚使,就像是代职。以江宁知府的官职,暂时代任整个江南东路经略安抚使。也就是掌管了整个江南东路权职,安抚使自然是负责后勤之事。若是招讨使,那便是还要负责带兵作战的讨伐事宜。制置使又不一样,制置使便是军政一把抓的地方主官。

    王汉之听言,喜上眉梢,忙道:“多谢太尉抬举之恩。临老入土了,还能升官,倒是出乎预料。当初谋这个江宁知府之时,本想着到这江南养几年老朽之身,得个晚年安宁。却是不想在江南还能遇战事。这几日又能想起当初随太尉出使辽国的时候,这一辈子当真是消停不下来了。也罢,下官便以这老朽残躯付与官家与朝廷了,以尽忠义。”

    王汉之话语既是唏嘘叹息,也是在童贯这个旧人面前对自己这一生作了一个总结。年迈之人,多是喜欢如此回顾一生,也有对自己这一辈子过往的怀念。

    “哈哈。。。我看你这模样,许还能活个十来年,此时唏嘘人生,岂不太早了些。与其在这里长吁短叹的,不如先帮我办件差事。”童贯笑道。

    王汉之听言,松手中缰绳,拱手答道:“太尉吩咐便是。”

    “江宁富庶,粮草之事便由你负责了,此来人马五千,加上郑智人马,已达八千之多,人吃马嚼,耗费实在不菲,东京是不可能有粮草支援的,唯有靠你了。”童贯说道。

    官场本就如此,童贯与蔡京这种身居高位之人,能久经不衰,便是有这么多人在后面支持。打仗要打赢,也少不得这些手段,少不得有人鞍前马后奔走。

    “太尉放心,下官老是老了,但是在这江宁还是有几分手段的,钱粮之事不在话下。”王汉之受了新官,自然也不会拖童贯后腿。八千人马的粮草,对于江宁府衙来说,还是能支撑一段时间的。

    童贯点了点头,转来问郑智道:“时间紧迫,你来得不少时日了,可有破敌之法?”

    “太尉,破敌之法已有,头前我与杨可世将军也联系妥当了,两路齐头并进,直插杭州城。太尉带的五千人马来得正是时候,苏州杨将军正是缺兵少将之时,把这五千人马归到杨将军麾下,两路齐发之下,一战而成。”郑智当真觉得童贯来得太是时候,杨可世若是再得五千人马,必将如虎添翼。

    童贯听完郑智话语,反倒有些惊讶,实在没想到郑智竟然不要一个援兵,问道:“当真把东京五千人马皆归杨可世麾下去?”

    “太尉容禀,下官麾下皆是精锐骑士,战马也不比其他,一日奔袭两百里不在话下,若是加了其他人马,反倒累赘。杨将军麾下多是步卒,战法也是步战之法为主,东京之兵到杨将军麾下,更能发挥作用。”郑智出言解释道,郑智便是要一路飞奔往杭州,缩短方腊的反应时间,也缩短战争持续的时间。

    “也罢也罢,我哪里还信不过你,你说如何便是如何。我便一路跟随在你身后,同去杭州。”童贯本来心中想的也是来支援郑智的,带兵而来也是为郑智增加战力,此时郑智出言就拒绝了,倒是有些伤了童贯的“拳拳之心”。但是童贯对于郑智也是极为信任,自然不需多说。

    郑智听得童贯之言,也感觉手脚舒畅,有童贯这等上官信任,郑智也自然更加舒服。忽然又想起一事,开口问道:“太尉,还忘了一事。在东京的时候下官曾提过要抽调东京禁军一人,不知太尉还记不记得?”

    童贯脑中一想,随即答道:“记得记得,金枪班的教师,唤作徐。。徐。。。”

    童贯公事繁杂,脑中想的事情颇多,却是忽然之间记不起这个名字了。

    郑智连忙出言提醒道:“徐宁,金枪班教师徐宁。”

    “对对,就是此人,此番也随了军,等大军都渡了江,便派人把他找来。”童贯倒是并不在意这些小事。

    “多谢太尉,东京禁军都去苏州,江宁便留此一人足矣。还请太尉下个文书,此人以后便随在下官军中效力。”郑智对于徐宁自然是不能放过的,不论如何也是一员武艺高强之将。

    “许你便是了,调令文书,扎营之后一并与你。”童贯此生,兴许没有多少优点,但是童贯用人方面倒是极具慧眼。北宋末年,敢战之将,皆是童贯一手提拔之人。

第四百零四章 河北种师道

    童贯宁愿跟着只有三千人马的郑智一起去杭州,却是不愿跟着即将有七千人马的杨可世一起作战。这其中的信任不言而喻。

    童贯打马头前,问了问军营方向,却是并未入城,而是直接往军营而去。童贯带兵,多是这般随军而行。

    王汉之也未出言去请,只随着童贯入军营,显然也是对童贯极为了解。

    五千人马陆陆续续渡江,前后进的军营稍微安置。

    童贯落座大帐中心,已经吩咐郑智拿出地图,郑智拿出地图,自然还要上前汇报情况。

    童贯对于这些事情也极为擅长,地面铺开七八张大小地图。郑智在地图左右来回走动,口若悬河:“恩相,此处江宁,江宁南下往西入宣州,宣州已落贼手,南下往西便是广德与湖州,过得湖州,几十里便到杭州。”

    “再看此图,苏州在这边,下湖州便可直插杭州。”

    童贯看得地图,听得郑智前后解说,心中已有了然。倒是童贯带来五六个东京禁军将领,看得地图倒还有一脸的疑惑。

    显然这些人是听得个一知半解,若是这七八张地图整合起来成为一张大图,这些东京军将兴许还能明白郑智简单几语的介绍。但是这地图七八张铺在地上,并非完整大图,看起来自然极为散乱,郑智话语又是极为简单,并未详作解释,一般人当真听得一头雾水。

    童贯不比这些人,在西北看过的地图多了去了,便是通过地图上的山脉走向,江河走势,边境地名,便能迅速在心中把这些大小不一的地图拼接起来。这便是经验了。

    “破敌计划也一并说说。”童贯刚才听得连连点头,此时知道了敌我军情以及地势大概,便是要问郑智如何破敌了。

    “恩相请看,从江宁出兵,下官三千铁骑,从溧阳之西直入广德,破了广德再入湖州西边安吉,安吉已破,可望余杭。过得余杭便是杭州了,如此一路快马南下,贼人一定难以想象下官进军之速度,必然措不及防。”

    “杨将军从苏州而出,入湖州东边破了归安,便可在湖州会师,大军南下,直逼杭州城。如此大局可定。”郑智简单把计划说了一遍,便是两路合击,两路同进湖州东西两面,会师之后,便能合攻杭州了。

    童贯听得连连点头,这计划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郑智既然做了这么一个计划,对于这计划的可行性自然也有信心,便也不再多言,只道:“宣州该如何?若是敌人来个围魏救赵,从宣州出兵攻打江宁,江宁无兵,只怕要落贼手。”

    郑智听言,又指着地图答道:“恩相且看,从宣州进江宁府,必经高淳,下官在高淳屯了些江宁本地兵马。可挡一二。即便高淳挡不住也不需着急。此战从大战略来看,我等围攻杭州,贼军必然不可能去围攻江宁。杭州乃方腊最重要的地盘,一旦陷落,方腊大势已去,江宁对于我等来说,只算一座城池,得失之间并无这般重要的战略价值。

    这围魏救赵之法,也就不能切入我等要害。我等可以舍江宁而打杭州,方腊必然不可能舍弃自己安身立命之杭州而打江宁。对于方腊来说,只要我军一动,势如破竹,必然招回外地所有兵马来援杭州。”

    童贯听言,看着郑智投去一个赞许的目光,开口说道:“当真是这么个实质。如此便实施计划就是。”

    “恩相,待得几日,等把五千东京人马运到苏州与杨将军,再约定一个进攻时间,便可出兵了。”郑智答道。

    郑智童贯两人说得头头是道。东京来的几个禁军将领才终于弄懂了地图关系,听得郑智前后的计划,也在各自盘算。

    忽然有一个军将起身出言说道:“太尉,此事怕是不像郑相公说得这般简单啊。”

    童贯听言,以为哪里还有纰漏,连忙开口道:“田岩将军可是觉得哪里不妥?”

    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